facebook pixel code

Square's MAMA

寰宇每日一招{匯整}

2010年02月01日
兄弟姐妹間的爭吵,其實是不同年齡、程度的孩子學習如何和彼此相處的好機會,如果不是非處理不可的程度,家長可以儘量不要介入。
時下很多雙薪家庭的幼兒是託給祖父母來照顧,老人家無論在心智或體力上都比較衰退,父母不妨在出門前將先備妥需要的東西,並且應讓祖父母有充份的休息時間,也鼓勵他們在假日時多閱讀書報、雜誌或參加社團等以獲得新知,其體力和精神上的豐足將可帶給幼兒更周全的照顧。
和孩子玩故事接龍,一人輪流說一句,藉由遊戲讓孩子練習專心傾聽別人說話的內容及思考自己該說些什麼。
通常較年幼的孩子會獲得父母較多的注意和照顧,這讓大孩子容易產生被忽略或嫉妒的情緒;若能撥出一些時間單獨和大孩子說說話或陪他一起玩,讓他感覺到自己也是被重視的,相信應可減少一些手足間的爭執。
學習看故事書時,要從短篇故事開始,使孩子覺得很快就能讀完一本書,從中獲得成就感,才會愛上閱讀。
孩子在學寫字前,可先給予較粗的筆以利握拿,並鼓勵孩子多做塗鴉練習,熟悉線條的運用。
如孩子已因某件事情遭到父親的責罵,母親可在事後擔任解說者的角色,讓孩子瞭解為何遭受責罵,而不要因同件事情再次斥責孩子。
幫幼兒洗完澡擦乾後,可為孩子擦點嬰兒乳液並輕輕地為其做點簡單的按摩,除了輕柔的動作、肢體的撫摸可安定孩子的情緒,而孩子也能感受到父母的慈愛。(天氣冷時別忘了要開電暖器喔!)
教養孩子難免會遇到束手無策的情形,所以父母親也要持續自己的成長,才不會因面對孩子日漸增加的問題而感到焦慮。
孩子的行為是從學習而來,如果父母管教孩子的態度不一,或突然改變教養方式,例如一會兒稱讚他是「天才」,一會兒又罵他「這麼笨」,孩子很容易變得疑慮、憂鬱! 而分不清什麼是正確的行為。
如果孩子容易緊張,讓孩子帶著平常熟悉且親近的東西,告訴孩子那是他的吉祥物,只要帶著就會有好事發生。
尊重孩子的所有權,如果要拿取他的東西,應先徵求其同意,孩子感受到所有權被尊重後,反之才能學會尊重他人。
若要避免孩子「在家是條龍,出外是條蟲」的情形,每當家裡有訪客或出外遇到朋友時,便應該正式將孩子介紹給朋友認識,培養孩子的應對能力。
如孩子在某個特別時段有哭鬧的情形,可試著在時間快到,抱孩子看看窗外的風景,或播放孩子喜歡的音樂轉移其注意力。
鼓勵孩子從事戶外運動,夏天游泳,冬天跳繩,使孩子放鬆壓力,亦可促進肌肉協調性。
用說話的口氣和語調讓孩子學習選擇您認為較好的食物,當他放棄糖果而選擇蘋果時,跟他說「你真棒,我好開心你會挑蘋果這麼營養的水果,你很懂得照顧自己哦!」
為孩子買一個撲滿,並引導孩子學習「累積」與「等待」,要耐心存夠錢才可買想要的東西。
(娘很常犯的大忌耶@@)讚美孩子時不要帶有負面的比較,如「我知道你不會拼拼圖,這個是你最喜歡的故事書,你應該可以唸得很好。」
時常給予孩子手部操作的機會,如玩積木、黏土,多動手可以刺激大腦的發展。
若孩子說「好」時,父母能報以熱切的微笑及讚美,對孩子肯定的態度給予正面的回應,他會很快的學會說「好」。
教孩子辨認顏色,使其視覺智能不斷受到刺激,可培養其觀察和辨別物品的能力。
不要因為孩子哭鬧就讓他離開安全座椅,告訴自己孩子必需待在安全座椅上才會比較安全,這同時也是為人父母的責任。
其實不一定要有故事書才可說故事,利用生活週遭或經驗編故事,加上豐富的肢體語言、誇張的聲音表情,都可以和孩子說一個精采的故事。
父母的飲食習慣和方法,通常是孩子最快學會的,如果父母常吃零食或不按時吃三餐,孩子會認為他們那樣做也沒關係。
購物時可和孩子一起討論要買哪些東西、如何挑選等,鼓勵其主動思考。
限制孩子只能在廚房或餐廳吃東西,並堅持必需放在碗盤裡才能食用,而不能直接從冰箱取用。
逛商店時,和孩子一起看看商品的標價,讓孩子知道每樣商品都有其價格,然後和孩子算算買幾樣東西需要多少錢等,使其有金錢概念。
不要太明確的告訴孩子將要做什麼或會看到什麼,如果沒有機會看到或做到,你可能會聽到抱怨的聲音,像是「你答應我會坐船的。」
為寶寶洗澡時,在浴盆中放幾件孩子喜歡的玩具,然後輕輕撥動盆中的水,玩具便會隨著水飄動,讓寶寶去抓玩具,可以訓練其眼睛的追隨能力,以及手眼協調能力。
不論孩子是否吃飽,當孩子開始把玩食物時,詢問他原因,給他機會解釋為何把飯菜弄亂。
平日父母應訓練孩子保持良好坐姿或站姿的好習慣。
計劃出遠門時,讓孩子成為準備工作的一份子,幫忙收拾自己的背包及選擇自己想帶的小玩具。
誘導孩子說說自己今天在幼稚園裡做了哪些好事情被老師表揚了,或犯了哪些錯誤,讓孩子自己找原因,以提昇其內省能力。
當孩子情緒失控時,忽視他的行為,保持平靜地完成手邊的工作,待孩子恢復後,再跟他解釋,爸爸、媽媽忽視的是他亂發脾氣的事情,而非孩子本身。
爸爸媽媽可為一歲半以上的孩子挑選稍微複雜的玩具,如顏色與形狀的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