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愷媽

「出類拔萃者」,其實只是一群精於「文字與數字的在行者」

2009年03月20日
我一直很好奇,這些曾在五六月考完聯考後風光一時的榜首,曾在長時間的學習路上,一路遙遙領先,最後卻隨著時光的記憶淡去,沒入尋常人間,不復辨認?不知是否有人做過任何調查,他們都在做些什麼?我總相信,他們能一路過關斬將,在腦筋上絕對絕對聰明,然而今天他是否快樂?真的實踐了生命的意義或價值嗎?

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花了一些時間在網路上搜尋,找到了部分結果。原來《商業周刊》早已為我們整理出民國五十年到六十年完整的歷屆榜首名單。當年的狀元許多都在國內、外學術界發展,如周芷任教於美國阿拉巴馬大學醫學院,李弘褀、康明昌、曹恆偉任教於母校台大;少部分服務於公務體系,如鄭安美是倫敦台灣貿易中心負責人、薛瑞元現任衛生署醫政處處長;或自行創業,從事醫師、翻譯等自由業;也有少部分因出國、或走入家庭而無法追查下落,隱沒於芸芸眾生中。

放眼台灣無論企業界的郭台銘、林百里;學術界的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前總統陳水扁、現任總統馬英九;沒有一位是當年的聯考狀元。為何資優的聯考狀元,會淹沒在芸芸眾生中,面孔逐漸模糊?原因無他,一在學非所長,當他仍徬徨於選擇科系時,家長主觀的建議把人生道路放置在「社會價值的棋盤上」成了他領航的指標。而原因之二,在升學主義盛行的台灣,教育體系篩選出的「出類拔萃者」,其實只是一群精於「文字與數字的在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