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愷媽

日期

#Tag

2009臺灣燈會~宜蘭

2009年02月08日
公開
27

http://2009light.yilan.emmm.tw 宜蘭「2009台灣燈會」為98年宜蘭縣觀光主軸,推廣宜蘭觀光形象,呈現蘭陽風華,推向國際舞台,再造台灣與宜蘭驕傲! 將元宵節提燈籠之傳統民俗活動,以本土化、傳統化、科技化及國際化之理念,辦理成為台灣每年不可錯過的大型觀光盛會。 透過動靜態各式花燈表演,結合台灣傳統現代之展現,達到寓教於樂、親子同遊之目的。 宜蘭縣運動公園美食區招商近期(1月20日內)公佈參加辦法.並預定在宜蘭開招商說明會.日期及地點未定. 招商單位電話0223784880-31唐小姐 1/10新增公告全國花燈競賽報名及送件時間調整至1月23日 1/8 新增一個活動台灣燈會20週年 小提燈回娘家系列活動 1/8 新增1則新聞「2009台灣燈會」主燈暨小提燈造型發表記者會 1/8 新增3則台灣燈會公告小提燈大團圓 、 20週年紀念戳章尋寶活動 、 徵求小提燈達人 1/8 新增免費接駁車 、 主燈區 、 副燈區 「2009臺灣燈會」訂於明(98)年2月9日至22日,在宜蘭運動公園舉辦,地方聞訊均雀躍不已。   明年是臺灣燈會邁入第二十周年,並列為2009年宜蘭縣觀光的主軸活動。將結合縣內觀光產業,以「宜蘭辦熱鬧」的態度,邀請全國民眾屆時到宜蘭做客,藉以將宜蘭觀光形象推廣出去,帶動宜蘭觀光產業經濟發展,透過與地方產業積極互動,展現地方獨特魅力,進一步將宜蘭行銷國際市場,成為國際觀光景點明日之星。 宜蘭運動公園為「2009臺灣燈會」的主場地,規劃有主燈區、副燈區、傳統燈區、稻草人光環境燈區、迎賓燈區、歡樂燈區、競賽燈區、祈福燈區、金禾銀柳光環境及蘭陽春雨光環境、農特產品展售區及美食區等精采可期。 燈展右區配置圖  燈展左區配置圖  燈展全區配置圖   宜蘭縣政府也在其周邊(包含縣政中心、南機場用地等)規劃了約18,000個停車位 停車場示意圖,同時也積極與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協調,透過大眾運輸及轉運接駁系統,提供遊客更便利抵達會場,降低道路壅塞現象,提升整體燈會及旅遊品質。   (文章摘錄至2008/11/4 下午 05:59:35 宜蘭縣政府新聞 提供單位:工商旅遊處) 活動日期及地點 2009年(民國98年),農曆歲次己丑,屬牛年。 2009台灣燈會自98年2月8日(星期日)彩排,2月9日(星期一)開燈,2月22日(星期日)閉幕,計14日。 2009台灣燈會將屆滿20周年 宜蘭運動公園舉行。 「2009台灣燈會」訂於2月9日(星期一)元宵節當日晚間7時正式開燈,主燈每半小時展演一場燈光秀,活動將熱鬧延續至2月22日晚上10點30分結束,竭誠邀請全國民眾踴躍參觀,共享元宵燈會的吉慶繽紛!

2009電視藝術嘉年華-2/22

2009年02月07日
公開
5

就是愛電視!台灣電視歷史已堂堂邁入第五十個年頭!從早期的群星會、中國電視史、鑽石舞台、超級星期天到近期的偶像劇、選秀節目…等等,電視節目陪伴我們每一個日子,與我們在每段黃金歲月上交織不同的歡笑、不同的淚水;唯一相同的,是我們擁有的共同回憶。 2009台灣電視藝術嘉年華,將於民國98年2月7日至2月22日在中正紀念堂粉墨登場!歷時16天的嘉年華活動中,有深富意義的電視歷程展示,有各個經典節目的驚喜重現,有電視道具遊戲的互動參與,有主播台與變妝的親身體驗,還有每天不同的電視偶像大明星,現場陪你玩電視!除了精彩表演,遊戲競賽等等嘉年華內容外,還有新年紅包禮物天天送,好看好玩又好康,讓您天天瘋城市! 2009電視藝術嘉年華為了延續與傳承豐富的電視歷史精神價值,讓嘉年華充滿創意趣味與活動意義,規劃包含2月6的嘉年華星光大道與開幕晚會、2月9日元宵節親子與2月14日情人節特別活動、以及2月22日嘉年華閉幕式等,完整貫穿電視藝術嘉年華的主軸,具體展現台灣電視人與電視發展的精髓!說一段華麗而充滿夢想的故事! 帶著你充滿童年憧憬的遙控器,一起來中正紀念堂,進入這段綺麗夢幻的電視嘉年華,穿梭時空的電視奇幻夢境吧! 2009/2/7-2/22 週一至週四9:00~18:30 週五至週日9:00~21:00 票價:200元 購票注意事項 一人一票,憑票入場,票券限當日使用,隔日作廢.活動時間週一至週四早上9:00至18:30,週五至週日早上9:00至21:00.

別強迫孩子含淚學習...小一生的寫字

2009年01月24日
公開
22

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一篇讀者回響「我也當橡皮擦媽媽」,大意說這個媽媽在孩子尚未上小學一年級之前,每天晚上檢查功課,她一邊罵,一邊擦;孩子一邊流淚,一邊重寫,每天擦了寫,寫了擦,一直到工整為止。 孩子一到晚上就戰戰兢兢,很擔心寫的字會不過關;這個媽媽「為了孩子好」,不顧長輩及先生的求情,一直繼續扮演嚴母角色。幾個月以後終於看到了成果,功課拿到甲上,親友稱讚,學校給獎狀。 這個母親寫得很得意,我看了卻很不忍心,這個孩子真可憐,這些苦其實是不必吃的,因為這不是他不肯好好寫,而是他能力還做不到,這個母親是強迫孩子去做一件他做不到的事。 一個孩子如果已經知道每天晚上都要檢查功課,而字寫得不整齊會被擦掉重寫,他就已經不敢亂寫了,如果他已經好好寫了,寫出來的字還是不整齊時,很可能是他的手臂小肌肉尚未成熟,對筆的掌握、對力的操控還沒有發展完成,所以寫不好。 強迫一個尚未準備好寫字的孩子每天流淚去寫字,是件很殘忍的事。他後來字寫得好了,很可能跟他逐漸成熟有關,因為孩子是一天天長大,身體一天天成熟,成熟後自然就做得好,所以小孩子的字跟大人的字一看就是不相同。 既然是身體成熟的關係而不是不盡心的關係,我們何不退後一步,用鼓勵的方式,獎勵他寫得工整而不是每天罰他重寫。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就嘗到念書的苦味,他的人生未免太可憐了。 雖說好習慣要從小養成,但也是要看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每個孩子不同,有人發育得早,有人發育得晚,在孩子入學「前」就當起橡皮擦媽媽,絕對是太早.. 這篇文章讓我看到兩件事:第一是我們學校對生理衛生的課教得太少,大部分父母不知道自己大腦和身體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判斷上會出錯,常以別人的孩子為標準,忘記了每個孩子不同。另一件事是臺灣的父母還是非常在意孩子的成績,為了「甲上」可以讓孩子哭幾個月。 有一個老師說,他請每個家長買一本書在班上閱讀課時共讀,結果家長紛紛來問是否一定要買,但是他要家長出錢買考卷時,都沒有問題,從來沒有人來問。這實在很令人沮喪。 現在新資訊湧出來的這麼快,孩子離開學校,進入社會時所需用到的知識還沒有發明,舊的資訊也不斷的被淘汰,我們為什麼還要孩子「背多分」,那麼在意他的成績呢? 全世界的教育理念都在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只有我們還在墨守成規,小孩子還在哭哭啼啼寫字。 認字、寫字是必要的,但字寫得好不好看,說實在,不及他說得有沒有道理來得重要,現在打字這麼方便,連手機都可以打字,何不讓孩子多一些時間去讀一些他喜歡的書,玩一些他喜歡的遊戲呢? 成熟是件很奇妙的事,它是水到渠成,時間到了自然會好,曾經有人先扶著雙胞胎的哥哥學走路,結果哥哥果然比弟弟早了幾個禮拜會走,但是當弟弟時間到,自己會走時,他走得跟哥哥一樣好,絲毫沒有差別,如果有不同,那是弟弟少吃了些苦,因為哥哥膝蓋軟骨尚未發展成熟,硬被拉起來走,腿痛,多流了些眼淚。 所以孩子的快樂健康成長是養育孩子最重要的目標,親友的稱讚與孩子的眼淚比起來,前者的代價太高,請不要「為了他好」強迫他去做他尚未成熟的技能。 文�洪蘭

買小老鼠嚕~

2009年01月21日
公開
29

今終於讓他如願買了一隻三線鼠,他開心極了,載著他騎三輪車,拉著繩子拖他散步,還跟牠報告去音樂班有趣的事,還邀請音樂班同學來家裡看.. 今年就多了一隻小寵物一起過年嚕.. 希望他能好好善待他嚕~ 愷竟取了個洋味挺重滴名~布雷克...還真有點好笑呢! http://sakai.petshop.com.tw/index2.htm ********************************** 養鼠須知 1.飼料:乾飼料,五穀,營養補充副食,培養感情的點心。未食用完必須置於密封罐中妥善保存。     需提供乾淨新鮮的鼠專用飼料,千萬不可餵食人類食物!一日餵食一次,以1茶匙作增減。 ★乾飼料:鼠專用飼料,精緻、營養均衡內容豐富,密封包裝安全衛生。 ★五穀飼料:大麥,小麥,燕麥,高梁,玉米,葵瓜子,白花子…等,可以至五榖店自行調配,       盡量不要買鴿子飼料,不新鮮容易長蟲,且所需營養熱量不同! ★營養補充與點心:可視情況適量給予! ★磨牙棒:必備!不然牙齒會不停長,以致無法進食,嚴重者會死亡! ★新鮮蔬果:洋蔥、大蒜、柑橘類等刺激蔬果,可能有毒的也不要嘗試喔! ★乾淨飲水:需常備水壺,提供乾淨飲用水(煮沸過的水),3天更換一次。 2. 居住環境:玻璃缸,置物塑膠箱改裝,鐵絲籠,高級專用籠。注意:無底網! ★放置環境:溫度的變化不可以太大,通風良好,不能太過潮溼或悶熱,避免陽光的直射,       也不要放在電器旁。 ★鼠窩:鼠鼠有喜歡窩在小角落習性,能夠給牠一個窩,牠會很開心喔! ★滾輪:要準備一個(無縫)滾輪給牠喔!提供牠運動休閒,可以減輕壓力! ★浴室或廁所:有的鼠鼠會養成習慣在鼠廁裡上廁所,給牠一個廁所可以有助環境清潔,        定期給牠沐浴沙讓牠清潔自己的毛!除非萬不得已,否則不要用水洗你的鼠鼠! ★合籠須知:盡量不要合籠,尤其加卡利亞(三線鼠),可能會發生悲慘血腥的事件!       不要怕他們寂寞,你才是它最佳的玩伴!今天沒事並不代表明天也沒事!       如果沒能力養小鼠,也請不要公母同籠,公母合籠容易出現下一代,       如無法飼養這麼多會衍生很多問題。 ★墊材:玉米艮,木屑(松木屑,白楊木屑,杉木…等),吸水木屑沙,紙沙,牧草…等。     切勿使用報紙(油墨有毒)。至少每星期更換清理一次。 ★與你的鼠鼠培養感情: (撫摸鼠鼠前後都要記得洗手喔!) ☆盡量選擇晚上進行,鼠鼠睡覺和吃東西時盡量不要去打擾牠喔! ☆可以拿著葵瓜子慢慢將手伸進去籠子給牠們,動作不要太大,也不要突然將手伸進去,  以免嚇到鼠鼠們! ☆可以將鼠鼠放在手心,以手直接拿飼料餵牠們。 ☆等牠們習慣你的味道後再慢慢輕輕地撫摸牠們。 每天陪你家的鼠鼠玩時,順便做些簡單的健康檢查項目要點原因 1毛髮是否光滑亮麗身體要是有疾病的話,鼠鼠的毛髮的光澤會變差還會有掉毛的情況發生。 2耳朵是否有污垢 耳朵要是有污垢或是有臭味發出的話也有可能是生病了。 3鼻子是否有鼻水有流鼻水的話鼻子的周圍會髒髒的,可能就是感冒了。 4眼睛是否有神眼睛的顏色如果暗暗的不透明、或是有腫脹、有眼屎都是生病的徵兆。 5尾巴是否濕濕的 鼠鼠拉肚子的話,尾巴會濕濕的還有會便便黏在上面,要更仔細判斷鼠鼠有  沒有拉肚子的話,看看鼠鼠的便便就知道了。 6是否有食慾低落不太活動的情形 生病的時候,行動會變得遲緩,食慾也會減退,  常常趴在角落睡覺,如果有這些情形發生鼠鼠有可能是生病了。 7體重是否忽然減輕很多 定期幫鼠鼠測量牠的重量,如果突然減輕很多就要注意才行。 8身體是否有僵硬的感覺 有可能是身體的某個部分有腫瘤發生所造成的 9爪子和牙齒是否過長 爪子太長的話可能會在打架時抓傷同伴,牙齒太長的話可能會造成  咬合不正因而無法進食(表格出處:鼠鼠牧場) 夏、冬季之準備: ★夏:鼠鼠非常怕熱,千萬不要把牠們放到大太陽下”消毒一下”! ☆夏天盡量不要帶鼠鼠出門! ☆降低室內溫度,將窗戶打開增加對流,開電風扇讓空氣循環。 ☆木屑放薄薄的一層即可。 ☆放一塊石頭或磁磚在籠內。 ★冬:雖說鼠鼠比較耐冷,但是還是要讓牠們好過冬喔!太冷的話會進入冬眠狀態,這樣會縮短牠們的性命。 ☆將鼠籠移至較溫暖處,冷風吹不到的地方。 ☆木屑多放一些,厚度約3-5公分。

德國幼稚園 「玩」出生活大道理

2009年01月16日
公開
26

德國幼稚園 「玩」出生活大道理 該怎樣接觸,才能真實領悟花花世界?一位德國媽媽的日記發現,孩子親身參與,是與知識蹦出火花最好的方式。天下雜誌 第287期(2003) 文�賓靜蓀 所謂世界『知識』,不僅是事實,不僅是資訊。所謂知識,指一個孩子的記憶痕跡、生活習慣、疑惑、未解決的疑問和有道理的猜測。知識同時也包含一種『我現在對那樣東西沒興趣』的判斷能力。所謂知識,並非就一個主題滔滔不絕講述的能力,而是採取行動的能力……。知識因此只發生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  唐娜塔.艾宣柏喜《七歲孩子的世界知識——孩子如何發現世界》  「媽媽,媽媽,我今天和安格莉卡玩小學生才能玩的遊戲耶!簡單得要命,最後我還贏了!真的,而且我沒有賴皮!」咪咪在回家的路上迫不及待地炫耀。  安格莉卡是咪咪幼稚園 熊熊班的 老師,很少聽說她親自出馬跟小朋友玩,而且專門和咪咪玩,一定沒那麼簡單。「很棒喔!那遊戲怎麼玩?」我當然想多知道一點。 我的小孩有特權  「每個人有一張牌,要去找寶藏,叫做『瘋狂迷宮』啦!有的路不能走,有的路可以把前面的牆壁推倒,然後繼續走,我比安格莉卡先到終點。我們玩到你快來接我的時候,那麼久耶!莎拉本來也玩,但是後來她跑掉了,安格莉卡說我很有耐性,」她連珠砲般剪接出印象最深刻的片段。  我還是沒聽懂,也搞不清她到底有沒有遵守遊戲規則,但是我確定兩件事:這個遊戲有點複雜;咪咪因為完成了一件「小學生」才做得到的事,心情燦爛得有如那天灑在金黃、橘紅葉片間的陽光。  自從我們宣布要讓咪咪明年(她生日在九月底)提早入學後,她在艾皮凡尼亞幼稚園就享有比較多「特權」。老師會鼓勵她拿鈍刀切蘋果幫忙做蘋果泥;花一個下午學受傷時如何用繃帶包紮;參加耶誕節「耶穌誕生」的兒童劇演出……。藉著這些難度稍高的活動,老師更進一步觀察、訓練她的身體協調性、德文表達能力、注意力和合群、負責任的態度,以適應小學生活。  離我們家騎腳踏車只需四分鐘的艾皮凡尼亞幼稚園,是典型的德國教會附屬幼稚園。從早上七點半(咪咪通常都九點關門前才到)到中午十二點放學,三個混齡的班級共七十個小朋友,沒有任何所謂的「上課」形式。真正必須規規矩矩坐好、學習紀律、尊重、等待的團體生活儀式,每天大約只有短短二十分鐘。 早上九點的早安談話圈,老師和全班十五個小朋友討論當天預備完成的事(例如:漢娜今天生病了,大家要合畫一封信給她,祝她早日恢復健康)。然後傳出一個講話球,拿到球的小朋友才可以和大家分享各種話題,不想說話的,把球傳給下一個小朋友,其他人必須學習安靜地傾聽和等待。放學前半小時,開始收拾玩具和房間,然後大家再圍個收心圈,一起玩遊戲、舉辦慶生會、學唱新歌等,增強團體的歸屬感。  其他時間,小朋友最大的課題就是「玩」。德國人相信,玩是幼童生活和學習的全部。「玩,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玩,並非休閒時的消遣活動,而是提供各種可能性讓孩子去嘗試,」德國一本關於教養的暢銷書《七歲孩子的世界知識—孩子如何發現世界》作者唐娜塔.艾宣柏喜一再強調。  艾皮凡尼亞幼稚園更希望在遊戲和運動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因此,除了必要的協助和指引,每班兩到三位老師盡量讓孩子自己主導,自己去實驗和想像。每天,五歲的咪咪和三歲的約漢娜、四歲的托比亞斯一樣,可以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在哪裡、和誰玩、玩什麼、玩多久,即使一個人坐在角落發呆也是一種該受到尊重的選擇。規則只有兩條:不允許暴力行為;要離開自己的教室,一定要先告訴老師。  咪咪充分實踐了幼稚園這種半開放的理念。中午去接她時,經常不見人影。有時,她和瑪菈、路卡在窄窄的地下室,用教友們捐的舊床墊和舊椅墊築洞穴、翻跟斗;有時她自己一個人跑到畫畫室用木材切割機裁出一個小木房子;有時她的聲音從園內那個得動員十幾位家長、花一個下午才整理得乾淨的大院子裡傳來,原來她正和雙胞胎姊妹維瑞娜和卡洛琳在樹屋上學泰山。夏天,老師們甚至會打開沙坑旁的水龍頭,讓小朋友光腳踩爛泥巴玩個痛快。  享有自主權當然也要付出代價。孩子必須面對同時而來的失敗、挫折和衝突,並且學習自己處理和解決。 小刺蝟學會分享  衝突發生時,老師即使在場,也不一定立刻介入(當然,孩子可以自由行動,更多 時候 老師根本不在現場)。親師會上,幾位家長和我一樣,擔心幼稚園裡有太多大人看不見的死角,會有危險。在這裡工作了三十年的園長 艾葛絲 太太說,「老師當然扮演安慰者和調停人的角色,但是我們相信孩子會自己找到解決的辦法,而且你不可能隨時在孩子身旁保護他,很多意外就是在你眼前發生的。」  孩子學自主,家長學放手。就是這份信任,給孩子時間和機會去蒐集經驗,互相學習,從而肯定自我價值。沒有兄弟姊妹的咪咪,雖然偶而還會跟瑪拉、莎拉鬧彆扭、為爭不到主導權而氣哭了;也還是不太能承受「輸」的感覺;但一年下來,她已經從一隻經常要護衛自己玩具的小刺蝟,變成「大部份時間」懂得分享的小文明人。現在,邀小朋友來家裡玩,我不再疲於居間調停,而可以享受房間裡傳出來「那我們輪流好不好?」或是「這打不開,我們來想想辦法」一類的可愛對話。  巴伐利亞邦立幼兒教育研究所所長弗蘇納凱斯在《明鏡週刊》的教育特刊中強調,「讀和寫是小學教育的目標,好的幼稚園應該著重加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但如果孩子想學,也不應該踩煞車。」  在家附近的草地和遊樂場裡,咪咪學會了盪鞦韆、騎腳踏車、跳繩,學會在沙坑裡挖「不會塌下來」的隧道;從幼稚園回家的路上,會細心地把爬行在人行道的小瓢蟲、毛毛蟲用葉子引到安全的樹叢裡;會撿橡樹果、核桃果做小動物;夏天,跟鄰居小朋友在巷道間玩印地安人遊戲;冬天在堆了雪的車窗和車身上寫字畫笑臉。在動物園裡,和企鵝一起散步,知道「毛硬硬的」的企鵝很頑皮會戳人;餵大象吃蘋果,感覺到大象吸塵器一般的鼻子可以同時吸進兩三個蘋果,一大條麵包。  因為咪咪,我跟著又過了一次色彩豐富的童年,體會到一種和大自然親近、沒有催促、不須向別人證明自己能力的悠閒和從容。  但是,德國人說,這樣的教育太鬆散,要徹底改革。  三年前的「PISA」震盪(OECD對三十二個國家的十五歲青少年進行的「國際學生評量計劃」中,德國學生的閱讀、數學和科學能力都只排名後三分之一)還餘震連連。從媒體到政界,全面檢討從幼稚園到大學的教育體制,從家長、老師到整個社會,都在近乎歇斯底里的批判範圍內。媒體更大幅報導芬蘭、瑞典、法國、荷蘭等PISA「優等生」的做法,如何從幼稚園階段,就給孩子智性的刺激,因為學前的兒童有很強的「研究和發明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老師家長應該因勢誘導;而且,要全面擴充「整天學校」的數量,延長德國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時間。  這些「愛之深責之切」的語氣和決心聽來非常熟悉。從台灣來到德國,我感覺好像從鐘擺的一端盪到另一端,台灣要鬆綁,德國要緊束。我終於深深相信,沒有一個國家是所謂的「教育樂土」。 放他自己學習  德國的教改呼聲,部份終於塵埃落定,而且正落在我們頭上。十月中,我們帶咪咪去參觀波特霍克小學。校長宣布,明年開始,北萊因威斯發倫邦所有的小學,都要採取一、二年級混齡上課、自主學習的全新模式。  我們的第一個反應和許多家長一樣,是防衛性的,「這樣怎麼學?老師要怎麼教?」「自主學習讓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能力和方式學習。老師也更得因材施教,」北萊因威斯發倫邦文教部的網站,以多篇實證論文來支持這種革命性的學習模式。  把資料慢慢沉澱後,我開始正面思考:咪咪不是從幼稚園開始就在練習自主學習了嗎?幼稚園裡不就是「小蜜蜂」一樣這裡一堆、那裡一群的活動了嗎?想像不出她乖乖釘在椅子上聽老師講四十五分鐘課的樣子。「除非孩子自己學,否則你不能教會他,」青少年研究學者艾宣柏喜一再強調的,不正是咪咪的寫照?  咪咪在房間裡,拿出她的貝殼寶盒,按照大小、顏色、形狀分類,用衛生紙分別包好,再在曬衣夾上寫她能寫出來的阿拉伯數字,一一夾上放回盒內,然後她認真地丟出一個問題,「媽媽,貝殼怎麼形成的?」我愣了一下,只好說,「我也不知道,等一下查百科全書看看。」  我放心了。不管教育如何改革,只要咪咪繼續像現在一樣,能問問題,對新的事物充滿好奇心,能專心看一本書,能自信地隨音樂舞動身體,每天能興高采烈去上學,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她能從任何的教育體制中獲得滿足。我們也願意陪伴她一路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