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如如蜜

啃『詩』記

2008年06月20日
今天在”媽媽花園”裡的”詩的遊行”啃詩啃了一天,截錄一部份文章和回應,提醒自已,好好過生活!

BUBU說:
愛生萬物,生活中每天的深淺變化、豐美或艱難,對我來說就是讀詩時用以尋求文字與情感遇合的基石。心裡常常有豐富的感受卻不知如何傾注時,「詩」為我打開從心口外推的一扇窗,那是我主動尋詩來讀的時刻。
中國詩特別重視「留白」,而那些留白用來做為個人不同經驗的轉換時,更顯現美玲文中所說「量身訂作」的特質;對我來說,詩的迷人之處或許就在於它的寬鬆與緊密是同時存在的──能為不同的靈魂「量身訂作」該要有多寬鬆?能治療不同人那根最敏感的神經又該有多緊密?
白居易的作品,千年後讀來仍能引發我們的同情共感,我想是因為這些詩被讀者理解時,不只是經由心智,更多是經由感官。長遠的時間過後,我仍然可以呼吸到「去來江口守空船 唯見江心秋月白」的秋溼之氣;我仍可以看見「西宮南內多秋草 落葉滿階紅不掃」的蕭索,當我看到「風吹仙袂飄飄舉」那組文字時,那因風隨形的薄紗之貌馬上出現在我的眼前。因為這些透過感官的領會,詩變成非常易懂的文體,也引發更多的喜愛,讓我們相信平凡中可以發覺神聖、日常生活中可以尋找到詩的世界。
有些詩人覺得愛是局限的美感,而我埋頭平凡過了四十七年之後,發現自己是一個無法區別愛與美、出世與入世的人,所以讀詩為我提供了另一種平衡,似乎在詩裡,我可以印證自己相信的那個世界──那個入世即出世的世界;那個不用出塵也絕美的世界。
交作業時,我摘的是友誼的一個插圖,寫在卷後的一首小詩,清楚得就像白話一樣,但是那個殷勤渴望分享的世界就是我對友情的想望與經驗。
美玲的詩初讀時,我以為是她對「琵琶行」讀完後的結語,所以有了愛的望聞問切之感,既然還有其他,我就不要截章而讀,先下感言,等妳貼出整首,再讓我們說說各自的感覺吧!
白詩只讀一次太可惜!大美玲來了又走也太可惜!再讀一週吧!
bubutsai 於 June 9, 2007 03:37 PM 回應

March說:
Dear all:
BuBu今天下午的這篇導讀非常精彩,讀詩的角度如此多樣,可以如揭曉一
幕朗朗的晴空,也能使人醉意加深愈讀愈有夢,可以在生活中感知,也能
在靈性中成長。若果大家能埋下《詩可以拿來生活,詩也可以來拿用》這樣
的想法,用一首好詩來當作季節裡的贈禮,或者取一首詩來和家中的大小
朋友進行意見溝通,或許將能對你現存的生活進行一場全新的裝璜。
March 於 June 9, 2007 04:45 PM 回應

-----------------------------------
要記住《詩可以拿來生活,詩也可以來拿用》!!

這麼一讀就讓人流連忘返,摘裡頭媽媽們分享的詩咀嚼^^

白居易《太行路》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發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
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
為君燻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
行路難,難重陳。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行路難,難於山,險於水。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見﹕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
RITA:
以我現在為人媳感觸最深~~"
尤其這句『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是呀!路難走難在『人情反覆間呀!』,感受甚深!
--------------------------
RITA:
第二首,把它送給ㄤㄟ,願你我能”偕老同欣欣”
--------------------------
《贈內》
生為同室親,死為同穴塵。他人尚相勉,而況我與君。
黔婁固窮士,妻賢忘其貧。冀缺一農夫,妻敬儼如賓。
陶潛不營生,翟氏自爨薪。梁鴻不肯仕,孟光甘布裙。
君雖不讀書,此事耳亦聞。至此千載後,傳是何如人。
人生未死間,不能忘其身。所須者衣食,不過飽與溫。
蔬食足充饑,何必膏粱珍。繒絮足御寒,何必錦繡文。
君家有貽訓,清白遺子孫。我亦貞苦士,與君新結婚。
庶保貧與素,偕老同欣欣。
http://www.wretch.cc/blog/bubutsai&category_id=11146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