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終於還是為了錢吵架

2015年03月20日
公開
55

昨天把想說的話重新編輯放在fb 用自已一貫認為的幽默... 今早,卻因丈夫一點話哭腫雙眼 在3/16我曾發表一篇”還好我不是家裡的財務長” 從婚前到婚後,我一直不管家裡的錢,有婆婆在媳婦最好不要碰 記得剛結婚那年過年,體恤婆婆忙辦年貨怕她錢不夠,因為先生家用一個月給她一萬而己, 於是我拿了3仟元想補貼讓她手頭寬裕些,當時我還没找到工作,家裡靠先生一人賺錢 婆婆私下問先生,如果是我(媳婦)管錢,她就不碰這些(指廚房、家用) 其實是她是在宣示主權,因為她非常維護自己的地盤,幫過幾次忙就發現她不喜歡,之後就不再碰,也因此,我知道一家之主是婆婆而不是先生 爸爸婚前還抱著點希望,心想可能結婚以後會改變想法,没想到一轉眼十多年過去,我們一家之主還是没變,變的是男人為了錢可以怪我愛花錢,忘了這十年我怎麼活過來的 我不是愛花錢,我没賺多少錢,我存我可以做得到的,花在我愛的人身上,愛自己的身上, 我買書,我買衣,我買吃,哪一項只花自己的? 連最有爭議的”衣”,我們都是買一家四口的 3�19 我有個笨老公 昨晚,枕邊人傳了一則人壽公司的影片到Line裡,本以為是貼圖連結,所以没有立刻點閱,今早到了公司,因離上班還有些時間,就趁著空檔點入連結,才知道這是一部有關老年議題的影片,片名是『照顧你的愛』。 說實在,哭點很低的我光看開頭就眼淚直流,心情很複雜..... 一來是,傳簡訊的人並不是傳入群組而是個別,通常表示這是他的訴求,讀的人也就格外慎重,再來是,看完影片各自解讀,傳簡訊的人没有說明自己的想法,這讓讀的人產生許多想法與猜測。(没辦法,誰叫老婆是雙魚座的) 就這樣,太太就像演瓊瑤劇一樣,多愁善感的以為老公在暗示影片裡的老太太是他的媽媽,我們要及時行孝,任性地不認為這是老公對太太表示的愛意(誰叫他傳連結没附帶說明呢)於是太太酸回:『所以我要繼續堅持、成全你這樣照顧媽媽,免於孤單寂寞....我不該自私的有搬出去的念頭...對不起。』 然後老實的老公聞到酸味開始懊惱,說自己不該轉傳、搞成這樣、不如不做這種事、悔不當初(指傳那個連結),眼看處女座的老公快被雙魚座的太太整死,顧不得也等不及我要的浪漫,趕快在Line裡化身輔導老師跟他好好地小小的溝通一下。 唉∼明明就是要表達愛意幹麻用暗示的嘛!老公直講就好,我最喜歡了!XDDD 雖然都結婚十幾年了,偶爾還是會上演類似的戲碼,不知是我不夠認命?還是我不夠成熟?再或是我要得太多?或說是個性使然... 不知道,而現在我想說的是: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樣比喻恰當嗎?)反正,不管是親情或愛情都要及時說出口、表達出來,雖然我跟婆婆處得不好,但『孝』是懂的,能做的就是尊重與陪伴,而夫妻是要攜手走一輩子的,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你的愛.... 你没說的我懂了,謝謝你傳來的連結。 3�16 還好我不是家裡的財務長.... 這陣子心血來潮,跟我家老爺逛了幾個建案,看著這高不可攀的房價,真讓人沮喪,突然覺得說:還好我不管錢,男人別想拿著幾乎歸”0”的存摺對我大聲說:「啊你錢都花去哪了?那攏嘸錢咧?」 我那有遠見的阿爸在婚前就叮嚀我不要掌管家中財務,不知是太了解女兒?還是太了解持家的辛苦?只能說:「阿爸,我太愛你惹!好有遠見哦!」XDDD 像我這樣心軟的雙魚座,没有多餘的魄力與毅力,只有多餘的愛心,兒子還為此跟我槓上,不准我把家裡用不到的東西送人或吃不完的食物餵狗,記得有回兒子不想吃早餐,咬了幾口就擺著,我索性說要帶去公司餵狗,這小子立馬回應我,說他寧可吃掉....切!啊本來就該吃光光不就没事了嗎? 我家財務長應該是我家老爺了吧!(我也不確定)只覺得他在這方面(理財)也有缺陷:P,結婚至今没存啥錢只存滿滿的愛,夫妻倆可稱得上月光族。所以,當婆婆聽到我們想購屋時,光一句話就把我們打趴:「啊,拎是有錢哦?」哈哈哈!還好"愛"撐著我們...噗吱! 在FB上發表了這篇無聊的文章,記錄一下步入中年的一點心情,各位看官隨意看看就好。^++++++^ (後記:其實,雖然女人不管錢,男人還是認為"没錢"這件事女人也有責任。溝通才是良方。)

搶鍋麵

2014年01月24日
公開
42

2013/10/02 麵條兒 梁瓊白/聯合報 每到夏天,總會吃上幾回涼麵,這種清涼爽口的麵食,讓炎炎夏日苦於做飯的煮婦靠著它便能輕鬆些,而且不管是自己做還是買現成的,都能贏得和諧,不像有些簡餐,順了老的,小的有意見,聽了年輕人的,老的又嘟囔。 吃涼麵的日子,我習慣到菜場的熟食攤買它兩個鹽水雞的雞胸,通常這部位最不討喜,肉層雖厚卻乾澀難嚼,以至熟食攤剩得最多的都是雞胸,像我買鹽水雞就永遠只挑後段的腿部,吃涼麵需要熟雞絲,自己煮嫌麻煩,就挑這種便宜又方便的成品,剝除胸骨、將肉撕成細條便可搞定涼麵必備的這一味,因為肉層變細了,便不覺得乾澀,顯然店家也是樂見有人對這部位青睞,因此價格特別便宜,老闆娘還善意的提醒我可以做雞絲拉皮,我告訴她吃涼麵用,她有點恍然大悟的笑了笑,以後再去買,我們就都互有默契了。 涼麵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煮熟以後用電風扇吹涼,另一種是過水讓它冷卻。我有位朋友他家賣了三十五年的涼麵,就靠著這攤生意把五個孩子養大,所以別小看它的利潤,只是他母親也因為長年吹電風扇的關係,如今年紀大了雙手一直鬧風濕痛。 朋友家的涼麵特別香是拌了蔥油的關係,她說:先用沙拉油把蔥爆得焦焦黃黃的,然後把油瀝出來,放涼了拌進麵條裡,這樣麵條就不會黏在一塊了。過水的涼麵則是用冰水,要先在冰箱裡冰好一鍋冷開水,把煮好的麵條用冰水沖掉外層的粉漿,口感便更俐索。 外頭現成的涼麵大都用油麵,這樣很省事,批回來的油麵直接裝盒,搭上配料就可以賣了,如果用拉麵,煮熟還要吹涼或過水,工序上麻煩些。但比起過水,油麵雖然有鹼味,還是比店家不知會用什麼水過要好些,我習慣用雞蛋拉麵自己下,再照著朋友的方子拌上爆香的蔥油,果然比拌麻油的香氣更溫順些。 涼麵好吃的關鍵在醬料,芝麻醬一定要新鮮才香,放太久已經沉澱了的醬,不但香氣少還帶油耗味,調味用的醬油、麻油、醋、蒜蓉要一樣樣加,慢慢的調,集合香、鹹、酸、辣、麻於其中,讓原本單調的小吃變得口感豐富,其實這種醬料不盡然都是拌麵條,也有些是塊狀或切成寬條的涼粉,把醬料淋在面上,吃的時候再拌勻,口味重的還加辣,吃得滿頭大汗的痛快成為另一種涼快。 相較之下,日式涼麵的視覺最清爽,漂涼的麵條盛在墊有碎冰的竹簍裡,用一小碗加了佐料的湯汁沾著吃,味道溫和,吃相也優雅。東南亞的口味著重酸辣,還加有一些特殊的香料,都是以開胃為主,在胃口較差的大熱天,涼麵兼具的效果,在哪兒都受歡迎。 涼麵除了麵條還要搭配菜碼,卻也可繁可簡,簡單的小黃瓜絲、紅蘿蔔絲、銀芽就打發了,講究的,蔬菜之外,雞絲、燒鴨絲、醬肚絲、醬肉絲、洋洋灑灑可以擺滿一桌,澆頭還有蔥花、蒜末、芫荽、花生末、芝麻醬汁、芥末汁、紅油,辣的、不辣的、嗆的、不嗆的,花樣和口味多著呢。 習慣米食的南方人拿吃麵當主食的比例不高,但是從小家裡因為靠著配給,每個月都能領到些麵粉,於是眷村媽媽們就變著花樣的去做不同的麵食,最陽春的吃法是煮麵疙瘩,把麵粉加水調成糊,然後用湯匙舀到煮開的水裡,再加些青菜、肉絲煮成一大鍋,有時間的就揉成麵糰,然後揪成片狀或扯成丁狀的入鍋煮,那時候我們並不知道北方人管這種造型叫揪麵片兒或貓耳朵,反正煮熟就吃了,每家都有四五個以上的孩子,又都是發育年齡,特會吃,這種麵食雖然賣相不怎麼樣,口味也一般般,但就是能餵飽每張能吃的嘴,虧得有這些配給麵粉,才讓那時候的小孩雖然吃不好卻都能吃飽,而且麵食營養好,只要能吃就沒有營養不良的問題,照樣一個個都長得人高馬大的。 五○年代前後的台灣,還有機會領到美軍或教堂送的奶粉,掺一點在麵粉裡,不管加點鹽和蔥花煎成鹹口味的,還是加點糖煎成甜口味的攤餅都香氣四溢,特別好吃,那香氣總在下鍋加熱時散發,每當氣味飄散,很快便引來聞香而至的自家兄弟姊妹,以致一片剛起鍋的餅一會兒就被分光了,還不時引起些爭吵,就這麼樣的零食,在那年代也是香的,多年之後,偶爾想起那些不成熟的烹調術做成的吃食,更確信少就是好,欠缺才讓人回味的真理。 我的父母都不是擅長做麵食的好手,花樣不如慣吃麵食的北方人多,也不像眷村其他媽媽們會用它來做各種廣式口味和造型的油角、煎堆、蛋饊。他們常常東聽一點、西問一點的回來實驗各種點心,只要他們動手做,廚房就會出現各種奇怪的成品,例如麵皮不夠發的包子、饅頭、硬得像麵棍的油條、不酥也不脆的燒餅,我發現他們還挺愛挑戰高難度的麵食點心,總想靠自己做那些沒有多餘預算買給孩子們嘗的食物,應該是他們一做再做的動力吧。 我們家失敗率最低的麵食是擀麵條,本來,如果拿著配給的麵粉到街上的麵條廠去換,一斤麵粉可以換回六兩裁切整齊的乾麵條,母親覺得不划算,就自己和麵自己擀薄了切成細條,偏偏我們家連擀麵棍也沒有,就用酒瓶代替,有幾次失手,酒瓶匡啷一聲跌落地面,立刻四碎,母親馬上叫大家原地別動,然後由我拿掃帚掃乾淨那些碎片,再換支瓶子繼續擀。這麼克難的工具,那時候好像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因為不常吃麵食的緣故,沒有工具,在當時的環境並不算例外。 我家吃麵條的方式,向來都是所有材料一鍋煮,用一個大鍋,放油爆香蔥段後加水,水開之後放入麵條煮幾滾,接著放青菜、蝦米、偶爾有肉絲;然後調味就算完成了,一大家子吃著那鍋連湯都有點糊的麵條挺習慣的,人多就有這種好處,什麼都好吃,再多都能吃完,一大鍋連湯帶菜的全在內,七個孩子都是這樣吃大的,直到多年之後我做了烹飪這一行,才知道這種煮法叫做搶鍋麵。

〈盤子總是會破的〉談寬容

2014年01月22日
公開
42

〈盤子總是會破的〉宇文正  幼年時我住的影劇六村有個公共廁所,後來看相聲瓦舍「戰國廁」的段子,拿咱們村子來消遣,他們已經藉「影劇六村」之名編了一系列眷村故事了,我笑說:「馮翊綱又在糟蹋我們村子了!」兒子追問:「你們眷村真的有公共廁所嗎?」這等於坦白自己出生於如何古早的年代,我很不情願地承認:還真的有,我很小的時候也使用過,忘了幾歲開始,慢慢家家都有抽水馬桶了,才不再去公廁。但記憶裡,直到我們家搬出眷村,那個公廁一直還在,我不記得什麼人負責打掃,只記得公廁外頭有個水龍頭,有些人會把碗或衣服拿到那裡洗。  那天我玩耍經過,鄰居小姊姊在那裡洗碗,一邊跟我講話,不知怎麼,匡啷一聲,我眼睜睜看見盤子從她手裡滑落摔在地上,破了。我驚恐地望著她,隔好久才說出話來:「怎麼辦?妳會不會被妳媽罵?」她的表情倒是鎮靜,沒覺得大不了的樣子。這時她母親(是蔡媽媽?劉媽媽?……我想不起他們家的姓了……)從廁所裡走出來,微笑地對我說:「為什麼要罵?盤子總是會破的。」我緊張地離開肇事現場跑回家,雖然盤子不是我打破的,還是覺得自己闖了禍。  連她們家姓什麼都忘了,這個畫面、她媽媽的那一句話卻深深刻在我的記憶板上。在那個年代,這個媽媽太另類了,那時眷村裡家家都窮,即使普通的盤子,也不至於打破可以毫不心疼的。而那年代的子女教養,打罵是尋常,打破了盤子,至少一定會被數落一番吧?如果是我媽,「你怎麼那麼不小心?!」「做事那麼不謹慎!」就算恰好是她心情最好的時候,起碼也會唸上一唸,她媽媽竟然說:「盤子總是會破的。」太意外,我回到家猶然怔怔想了又想。  小時候當然不知道這話對自己人生觀所產生「當頭棒喝」的效果,是後來,這偈語般的七個字時而在一些關頭浮上腦海,才慢慢懂得它對我產生的效應。我母親嚴厲,我總有不敢犯錯的無形壓力。母親的有趣是在她的「紀律感」常常與眾不同,比如她不認為孩子上學非得穿制服,她對有些制度、形式是很叛逆的;但如果功課很爛你試試看!我曾有九十七分的考卷不敢拿給媽媽看的經驗,因為錯的那題明明是早就會的,只是粗心錯了,粗心是不可原諒的。這個鄰居媽媽卻說:盤子總是會破的。  有時候是面對別人,有時是面對自己,這句話有種寬容的力量。我常被認為是個好脾氣的人,儘管其實個性急躁,有時粗心、神經大條,更有許多事情能力不足,但通常不會遷怒別人,對小孩尤其有耐性,也因此少有人見過我發脾氣。尤其對於物的損失我很少放在心上,幾乎沒有戀物癖。太喜歡孩子、動物,所以也不收藏什麼,便不怕「打破」。家中桌、椅、櫥、櫃的腳被小兔子啃是難免的。喜歡的書,赫拉巴爾《過於喧囂的孤獨》一度經常擱在床頭看了又看,某日發覺小狗認真啃食一個四方物體,從狗嘴裡搶下,精裝書背已經咬出花絮,唉,書總是會被啃的!  我後來讀到一個算命的故事,說某人算出自己某日他珍愛的那個杯子將會摔破,他想挑戰「宿命」,那天一早起來,便盯著那個杯子,心想,我牢牢看著它,它能在我眼下破掉嗎?那一整天他哪也不去,連他老婆喊他吃飯也不理。到晚上,他老婆火大了,跑到他書房一把拿起那杯子:「有什麼好看,一整天看這個破杯子!」往地上一摔,果然摔成了破杯子。那人先是一愣,繼而撫掌大笑:「原來如此啊!」這還真是個宿命的故事。 連杯子、盤子都有它們的宿命嗎?  前年(2011)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兩岸合璧展之前,反覆讀到此圖收藏者吳洪裕臨死前(清順治年間)囑家人焚以為殉,從子吳靜庵「疾趨焚所」,從火中搶出畫卷的故事。畫已燒去部分,斷為前後兩截,前段「剩山圖」藏浙江博物院,後段較長的「無用師卷」藏台北故宮。兩岸合璧讓台灣觀眾看到了這長卷畫作的開頭,雖然還是不完整了。畫有生命,也要無奈一嘆:畫總是會被焚燒的啊!然而經過火殉,破壞了完整,卻增添了故事,人生一次一次的毀壞、裂痕是否亦如此? 我鄰居媽媽的話語只是單純出於對孩子無心之過的寬容;當人們以一則傳奇看待火殉後的畫作,遺憾裡,有對「不完美」留下的想像空間哲學上的領悟,那就是對歷史、對藝術、對美的寬容了。 ──103年1月22日自由副刊

〈傳令兵找鞋事件〉宇文正

2014年01月20日
公開
38

小時候沒有這樣的經驗,但當了媽之後對這樣的場景卻特別有感覺… 文中提到,生氣著說要離家出走的媽媽把女兒拿來的鞋擦了擦卻擺了回去,這給我的感想是:在家庭、婚姻裡難免會受氣、流淚,但眼淚擦一擦還是要好好去經營、別孩子氣,用幽默寬容的心去包容別人也是解救自已,那夫妻、兒女或婆媳關係就能長長久久的走下去。 ------------------------------------------------------------------ 〈傳令兵找鞋事件〉宇文正  因為是老么,我從小是全家人的傳令兵,又最懂得取悅壞脾氣的媽媽,因此挨打很少有我的份。但有一次執行任務動作太快,突然讓我和媽媽兩個人都傻住。  那天我們三兄妹鬧太兇了,吵什麼?不記得了。小孩子存在的意義,不就是吵鬧和搗亂嗎?媽媽大怒,沒打我們,「我不要你們了!」她說她要「離家出走」,「ㄚ頭,去幫我拿鞋子!」我有點困惑,媽媽不會自己穿鞋子嗎?幹嘛要我去幫她拿鞋子?還是乖乖去做,我走到鞋櫃前,取出一雙媽媽唯一的、只有在吃喜酒時才穿的皮鞋,恭恭敬敬捧到媽媽腳跟前,我倆就忽然都愣在那兒……  不能怪我呀,我那時還沒上學,連「離家出走」是什麼意思都不太明白。  後來呢?不記得了。隱約的記憶只停留在找鞋子、捧去給媽媽這一小段過程。媽媽是哭了還是笑了呢?總之她沒走。  我後來問過媽媽,她說她發覺那雙鞋發霉了,把鞋子仔仔細細擦過才收起來。

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清明時節》

2014年01月18日
公開
40

吳念真導演的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及二步曲我們都没錯過 真的太好看!太感人了! 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清明時節》2014/01/18 婚姻經營要時常添加新柴火(共同記憶、興趣)才能使火爐不至熄滅,持續暖爐。 台灣文學劇場二步曲《單身溫度》2013/04/27 ---------------------------------------------------------------- 綠光劇團希望透過舞台呈現台灣文學的生命力 綠光劇團《人間條件》系列與《世界劇場》系列演出,多年來建立好口碑,尤其吳念真導演的《人間條件》系列演出,幾乎成了大家每年期待的舞台劇盛宴,如同一年一度老友聚會般令人期待。 綠光劇團並不以此為滿足。劇團藝術監督吳念真與柯一正在2009年綠光創意會議中提出,要創作《台灣文學劇場》系列,延續綠光《世界劇場》介紹國外好劇作的精神,將台灣這塊土地上知名作家、知名小說透過舞台劇讓更多觀眾看見。並於2010年10月推出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清明時節》改編自鄭清文作品。2013年推出改編自王鼎鈞作品的二步曲《單身溫度》 2010年 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清明時節》 平易近人、感動普羅大眾的文學作品 2010年推出的綠光台灣文學劇場首步曲,由吳念真導演改編知名小說家鄭清文先生《清明時節》與《苦瓜》這兩部作品,將女性遭遇婚變後的掙扎與痛苦,重新認識婚姻與自我解放的過程做了深刻與動人的描述,也將文學的細膩感具體呈現在舞台上。 鄭清文先生的小說善於用「自然」、「平實」、「樸素」的風格呈現「波濤洶湧」的內心感情,「文學,是生活,是藝術」之文學觀的美學實踐,是鄭清文先生所追求的藝術境界。這跟吳念真導演以其深刻動人劇本架構及其生活化的導演手法創作貼近一般人真實的生活,感動普羅大眾的【國民戲劇】風格非常雷同。尤其鄭清文先生小說中清淡的文字描述也讓吳念真發展許多的想像空間,架構《清明時節》中出完整的人物背景,增添戲劇上張力與衝突。兩人的劇場首度合作,引爆觀眾高度共鳴,在城市舞台首演之後,獲得觀眾熱烈支持與好評,隔年1月再加演。2013隆重加映! 劇情介紹 輝昌與秀卿這對夫妻原本平靜的生活,在梨花出現後改變了。二女一男的三角習題,感情上的取捨與輸贏,究竟誰可以真的逃脫這情感的糾葛? 《清明時節》主題圍繞著婚姻、外遇與人性的課題上打轉,想討論的不是男歡女愛,而是人性。女人為婚姻為感情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男人面對感情只是懦弱與逃避? -------------------------------------------------------------------- 《清明時節》 原著�鄭清文 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畢業,任職華南銀行四十多年, 利用閒暇從事寫作,四十年不斷。1998年1月自銀行退休。 1958年,鄭清文在《聯合報》《聯合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寂寞的心》。1965年,鄭清文第一本小說集《簸箕谷》出版。1999年以《三腳馬》英譯本一書,獲得美國的「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小說獎,此為台灣作家首次獲得這項重要的國際文學獎。2003年獲世界華文文學終身成就獎。2005年榮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獎。 鄭清文大部分的短篇小說,都由人內心生活的透視來浮現時代、社會的轉變給人內心的制約與反應,擅長以平淡無奇的筆觸來呈現驚浪怒濤迭起的深層心理活動。 鄭清文先生在榮獲第九屆國家文藝獎時曾說 我的文學,是屬於台灣的。我的作品,只是台灣文學大河中的一點水。大河從很遠的地方流過來,也流向很遠的地方。 台灣,過去、現在和未來,不斷有人在大河中注入文學的水。 台灣文學寫台灣。台灣文學將更茁壯,將永續長流。 感謝台灣。 導演、改編�吳念真 導演、改編�吳念真 因為電視製作人翟瑞瀝一句:「你的文字節奏很適合寫劇本!」而從小說跨入劇本創作, 因為替導演講故事給劇組人員聽-把視覺的構圖也連帶描繪出來,而被「慫恿」-開始喊起Camera! 因為當年的「台灣新銳導演」們都沒什麼錢,大家互相幫忙從路人甲演到男主角,不以外型取勝的走到了幕前。因為幾句直搗人心的創意語言,被封為「台灣最有創意的歐吉桑」:「認真的女人最美麗」、「呼乾啦!」、「一台車凸歸台灣」、「電腦也會選土豆」。 因為認識了一個劇場頑童,而愛上劇場裡「台上和台下的情感可以直接交流的感覺」。 說到他的創意,他說,來自生活。說到他的創作理念,他說,很簡單,就是自然呈現,讓所有的人都看得懂;而且,越真實越重要。 著 作: 抓住一個春天(聯經) 邊秋一雁聲(遠景) 特別的一天(遠流) 針線盒(旺角) 悲情城市(遠流) 多桑:吳念真電影劇本(麥田) 尋找太平天國(麥田) 台灣念真情之尋找台灣角落(麥田) 台灣念真情之這些地方這些人(麥田) 沒有人知道,我也有歌要唱(有聲書,麥田) 台灣頭家(非凡) 臺灣念真情(麥田) 八歲一個人去旅行(遠流) 921紀念繪本:鞦韆、鞦韆飛起來(遠流) 這些人,那些事(圓神) 電影劇本: 《兒子的大玩偶》《海灘的一天》《殺夫》《戲夢人生》《多桑》《戀戀風塵》《悲情城市》《太平天國》等七十多部。 電影導演: 《多桑》《太平天國》《阿祖的兒子》等。 電影演出: 《青梅竹馬》《太平天國》《麻將》《純屬意外》《一一》《愛殺》《總舖師》等。 舞台劇劇本: 《人間條件-滿足心中缺憾的幸福快感》《青春小鳥》《人間條件2—她與她生命中的男人們》《人間條件3-台北上午零時》《人間條件4-一樣的月光》《清明時節》《人間條件5-男性本是漂泊心情》《單身溫度》 ---------------------------------------------------------------------- 2013年 台灣文學劇場二步曲《單身溫度》 一個關於眼淚 與擁抱的故事 ~ 初到台灣的華弟,因水土不服住進醫院,救命恩人竟是知名廣播主持人菲菲,於是尋土計畫就此展開。 此時華弟也漸漸與細心照顧他的護士心蘭產生情愫,第一個在異鄉的溫暖懷抱,他們倆的愛情會就此展開嗎? 鄰家養女為何在半夜闖進華弟家中?兩個孤單的人能否從此互相取暖,不再害怕寂寞? 愛人的妹妹雪如竟冒名頂替來台,華弟能否就認了這個愛人替身,相守一生? 2013年綠光劇團推出的台灣文學劇場二步曲再次由吳念真導演改編王鼎鈞的《單身溫度》。王鼎鈞是公認的散文大家,寫了二十多本散文,文字精練,風格多樣,無論抒情、說理都極為出色。《單身溫度》收錄了王鼎鈞先生民國五十六到五十九年間陸續發表的十二篇作品,這十二篇都出現了「華弟」這個男性角色及分別遇到不同的女性,透過這些性格、相貌截然不同的女性與她們發生的故事,反映出社會的問題與時代的變遷。如今綠光重新改編《單身溫度》,也為這幾個女性賦予當代的意義,讓我們再次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對於社會的關懷。 以小說中的鄉愁作為《單身溫度》舞台劇創作的骨架,吳念真以其個人寫作特色注入新血,賦予文學作品全新生命。《單身溫度》故事開始於現代的一間安養院,80歲的老華弟在彌留狀態下,回顧他的一生,20歲時被迫離開家鄉,與母親、愛人分開,來台後,背負著濃濃的鄉愁而萌生的一段段情感之旅就此展開,觀眾也將跟隨著華弟,重溫他生命中每一個女人的溫暖懷抱。這樣的跨時代愛情故事,讓台北的觀眾看完之後感觸良多,更懂得要去珍惜身邊的那個人。 吳念真說︰「人生有很多事情無法抓住它的重量,比如剎那間的離別、無法排解的寂寞、達不到的目標……,像是一種永恆的喟嘆。王鼎鈞所描繪的都是這樣的東西,用清淡的方式描繪人生的重量。」有別於電視劇碼的激烈,《單身溫度》以台灣人固有的情感表達方式緊抓住觀眾的心,從戲裡的人生反思己身現狀,我們無法預見未來的樣子或是經歷每段不同的人生,但是經由《單身溫度》我們能對當下有更深的感受並且好好把握。 原著/ 王鼎鈞 編劇/ 吳念真 導演/ 柯一正 演員/ 羅北安、姚坤君、張靜之、梁正群、吳定謙(副導演)、李明澤等 觀眾迴響 透過回顧去看見一個人的錯過、孤單與飄盪,追求心中的期待,同時著眼於當下也是重要的。~林小姐 人生的選擇題,對與錯都是過程,留下的都是回憶。~余先生 一種思鄉的寂寞,一種夢被打醒的悲傷。~吳小姐 雖然看完戲心情有一點點難過,因為「遺憾」、「錯過」、「無奈」…但是,卻也有著暖暖的感恩的情緒和溫度。或許,就更應該好好珍惜當下我們相遇的每個人、事、物。哪怕是單身,仍要愛著每一人、事、物,無論遺憾與否,都別害怕。~陳小姐 過去是每個人的回憶,同時也是綁住心的枷鎖,單身的溫度是可以調整為雙人溫度,只要懂得把握!~郭小姐 單身不等於寂寞,寂寞不等於單身,因為忘不了、放不下、回不去,所以單身溫度…很寂寞。~黃先生

溝通

2010年07月22日
公開
39

這兩天,婆婆因為不滿三樓陽台銑孔,揚言要用水泥把洞口封起來,我擔心若真的封起來,那麼颱風季節到的時候,水恐怕無法順利排出便要上演”撥水節”的戲碼了。 心裡很害怕,但覺得應該好好安撫老人家,畢竟這次的整修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不再讓她操勞、辛苦地在陽台上撥水。於是,我決定上班前跟婆婆說說話,讓她明白我們的心意。 下樓來,見婆婆拿著塑膠杯走出門外去丟回收,原以為她很快就進屋裡來,結果是騎著騎踏車出門去了。我心想該不會還在氣頭上吧!方才還聽見她向鄰居抱怨銑孔一事。 我心裡有點著急,該說的話還没說,要是等下班才說,那可能洞口真的就被她封起來了。還好約五分鐘後她回來了,我們正準備上班、上課,我走近她輕聲地說:「媽,我知道你在生氣銑孔的代誌,但是我們是心疼你,排水若要做得美至少要再花十萬,所以,在没好更好的做法下才會這麼做....」 婆婆不再激動並告訴我她的想法。原先構想是,陽台銑兩個孔,一是作為水槽的排水孔,另一個是溢水孔。婆婆想留洗水槽這邊的排水孔,另一個封起來。若遇颱風天時,我們便將水槽的水管拿起來,讓排水孔作為溢水孔。 原來這點我們婆媳想的是一樣的。水電銑孔的那天,我們夫妻倆都上班没能監工,若知道洗手槽的排水管是活動式的一定不會再銑一孔的。 瞭解了老人家的想法後,我心如釋重負。現在就依老人家的想法去修正即可,那麼這次的整修算是圓滿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