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如如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很感動∼

2006年09月13日
公開
25

今天在MSN分享的網頁裡,看到妹婿介文對妹的呵護有加, 真的讓人感受他們的幸福 也讓我很感慨,每個人的人生際遇不同, 有的人一生總是起起伏伏, 有的人一生平順如意.... 這是他們上輩子修來的福份 真心的祝福他們,也希望小乖能乖乖地來到 我這個做阿姨的等不及要好好抱抱你了 以下是介文在部落格的分享文章 *********************************** 9月9日 好孕系列 計畫中的好孕 - 一直希望在 doG 年能生出自己的小Baby。 好孕中的取小名 - 希望小Baby在懷孕期間能順順利利而且很乖、很好養;就聽說給小Baby取一個好養的小名, 就要取一個不是很好聽的小名這樣小Baby就會很好養,於是想了想 !! ㄚ !! 那就取" 狗屎"(要用台語唸) 吧! 另一種說法是說,由於小Baby天生富貴好命,為了不要讓別人招忌,取一個不是很好聽的小名, 好讓別人不會注意到,牠天生富貴好命。 若是小Baby一直都很乖,就再取一個小名,也想了一陣子,那就叫 "小乖"好了。 好神奇 - 第一次看到小Baby的超音波圖像時,讓我覺得好神奇喔,一個小生命就此開始祂的人生旅程。 此時的我,心想一定要竭盡所能的好好照顧好,Baby與腹中的胎兒。 胎動 - 在第一次撫摸Baby的腹部,同時也是第一次感覺到小Baby在動,心中感到無比的喜悅, 同時也祈求老天爺ㄚ,能讓Baby 與小乖平安快樂。 期待的好孕 - 在這一週一週的時間慢慢過去,一直以來心底也一直存著感激的心,要好好照顧Baby, 從懷孕初期(晨起)的害喜、懷孕中期(睡夢中)的小腿抽筋,每每心中也都能感覺到Baby的不舒服。 希望每天在Baby睡前,幫Baby按摩腿部及擦除紋霜,好讓Baby能有一個好眠,不會感到不舒服。 要讓Baby成為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 跟自己相愛的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 好好的經營祂。

又敗家嘍!...買了一些書,回家好好的啃!!

2006年08月18日
公開
3

買了一些書回家好好的啃!! 1.兒童文學三書(桂花雨+小太陽+城南舊事) 2.圖鑑三書(台灣蔬果生活曆+菜市場魚圖鑑+台灣行道樹圖鑑) --------------------------------------------------------------- 兒童文學三書 介紹 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伴隨著我們同年的成長,也帶來生命當中的激勵,而琦君的小說和散文,帶給了我們少年時期的夢想與純真。從琦君細膩多情的文筆,不但可以看到她童年時期以來的種種生活,也可以發現原來平凡的生活裡,累積著許多情感和思念,靈感也是從這裡發出的。 林良的文風獨樹一格,文字清楚易讀,堅持使用簡明的文字書寫,筆觸詼諧幽默,讓各種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一頁頁跟著他一口氣讀完。這是一本溫馨,趣味洋溢又帶有人生智慧的好書,值得珍藏擁有,每隔一段日子就拿出來重溫一次,每讀一次都會有一次新的感動,猶如作了一次心靈三溫暖。對在那段時光成長的人而言,那段苦苦樂樂的單純年代,人們溫柔敦厚的性情,在今日重讀起來更是令人懷念不已。 《城南舊事》是文壇名家林海音女士獨步文壇三十多年的經典作品。自1960年出版以來,不但在台灣暢銷不斷,在大陸也擁有廣大的讀者群。 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風格,饒具魔力的文筆,透過主角--英子童稚的雙眼,觀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一種說不出來的天真,自然毫不造作,道盡人事複雜的情感。而將英子眼中北京城南風光適切的融入字裡行間,在展現真實熱鬧的市民生活之餘,更為讀者架設一個明晰的時空背景。全書在淡淡的憂傷中感染一股濃濃的詩意,讓人禁不住再三尋思個中深意。 ------------------------------------------------------------------ 圖鑑三書 介紹 作者:陳煥堂,林世煜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05 月 10 日 色彩鮮豔垂涎欲滴的蔬果,哪一種最當令、最好吃? 台灣尋常又獨特的81種四季蔬果, 依春夏秋冬不同節令一一登場, 喚醒的是古早的、鄉土的、清晰的台灣味覺記憶, 還有怎麼吃最順天應人, 更有關健康、疼惜土地的倫理觀。 .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 .兒童文學學會「好書大家讀」推薦好書 作者:賴春福,吳佳瑞/文,潘智敏/攝影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06 年 05 月 10 日 為了在市場、餐桌和生物學之間搭起第一座溝通的橋樑,大樹特別策劃製作這一本『菜市場魚圖鑑』,打破一般魚類生物學的分類介紹方式,反而以在菜市場通行無阻的「菜市場名」為主軸,再輔以每一個人都看得懂的顏色,挑選出常見的魚鮮種類近200種,介紹其相關的生物知識以及台灣的利用方式或俗諺等,使魚鮮不僅僅是食物而已,更是海洋生態系裡的重要生物,而生活知識的累積,更有助於拉近我們與海洋之間的浩瀚距離。 作者:陳俊雄、高瑞卿/著,郭信厚/攝影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4 年 11 月 24 日 你知道種在路旁不起眼的行道樹種類多達100種嗎?你知道行道樹除了遮蔭、美化市容、阻擋車燈炫光、減低噪音,更具有招蜂引蝶的生態功能嗎?你知道台灣從何時就開始栽植行道樹嗎?你能想像台灣最老的行道樹──台南官田的芒果樹,樹齡居然已高達三百年嗎?你知道九芎又名猴不爬樹嗎?而大葉桉又名尤加利除了是無尾熊的主食外,葉子更具藥用,可提煉精油,而枝條中富含油份,是重要的引火樹種嗎?你知道集集的綠色隧道種的是什麼樹嗎? 摘自博客來

童書任意門 (童玩版)(5本平裝書+1CD+1活動手冊)

2006年08月18日
公開
3

童書任意門 (童玩版)(5本平裝書+1CD+1活動手冊)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 年 08 月 10 日 (你會我也會+小紅鞋+小蝌蚪找媽媽+太平年+顛倒歌) ----------------------------------------------------------------- 走近任意門,看見超越時空的超級童書   羨慕卡通「多啦A夢」中的主角大雄嗎?小叮噹的「任意門」,讓大雄得以穿越時空古往今來。信誼基金會即將出版的【童書任意門】,也要帶國內喜歡童書的大小讀者重回60年代,看見超水準的超級童書。顛覆「內容老掉牙、插圖古老、黑白印刷」的刻板印象,【童書任意門】出版前夕,已在義大利波隆那書展深獲外國頂尖出版業者注意……。   誰說台灣沒有自己的經典圖畫書?誰說台灣沒有超水準的童書?   【童書任意門】精選五本充滿童趣、充滿想像力的經典圖畫書,讓你跟著感動、跟著笑、跟著哭、跟著嬉鬧、跟著探索,沒有做作、沒有矯情、更沒有拐彎抹角。請你一起踏入【童書任意門】,飛回60年代,享受原汁原味、最純淨的童書閱讀! 文/圖:潘人木/趙國宗   吱吱喳喳的小鳥、自由自在的蝴蝶、游來游去的魚兒、躲在門後玩的小貓咪……一個個大玩「我會這樣做,你會嗎?」的遊戲。   當孩子告訴你:「我會做這個,我也會做那個喔……」,小臉龐滿是自信與得意,就代表他們用心觀察、探索生活周遭的事物,如動物等,並準備融入這個多彩多姿的大世界裡。   本書採用蠟染、絞染的創作方式,藝術價值高。 文/圖:林良/趙國宗   被瑋瑋左踢右踢、滿臉髒兮兮的小紅鞋,多麼希望能得到小主人的疼惜!小紅鞋,它跟我們一樣也有感覺,林良老師透過小紅鞋講出心裡話,希望孩子懂得惜人惜物。在物質充裕的現代,「珍惜」更重要了。   圖畫採用蠟染和剪貼畫方式創作,帶給畫面更豐富的層次感和藝術性而值得珍藏。   趙國宗為《你會我也會》、《小紅鞋》兩本書製作的插圖,以臘染為主、手繪和剪貼為輔;臘染運用在圖畫書創作上,有獨特的視覺趣味。「縫染」形成的反白線條動感十足,時而似風動、雨痕,時而是飛行的軌跡,細密的紋路感覺極美;「綁染」的圓形圖案點綴畫面,好像配合文字節奏敲打的鼓點;「冰紋」增加了紋理的變化,也帶動情緒起伏。 文/圖:曹俊彥   本書由曹俊彥老師重新撰文,富節奏、有押韻的兒歌,描繪出小蝌蚪找媽媽的樂趣,一次又一次、愈讀愈有味。而透過尋找的過程,也讓孩子認識「蝌蚪變青蛙」的生物知識。   生動活潑的創作風格,是運用版畫概念壓印而成的,而小蝌蚪、河蝦、烏龜、蝸牛、青蛙等姿態生動的版畫,讓本書成為獨具特色的藝術作品。 文/圖:陳宏/曾謀賢   要過年了,不安好心眼的黃鼠狼,想邀請雞寶寶一起開同樂會,雞媽媽急得不得了,拒絕也不是,不拒絕也不行,該怎麼做,才能讓雞寶寶脫險,過個太平年呢?   本書是根據「黃鼠狼拜年」的傳統故事改寫而成的圖畫書,故事性很強,雞寶寶的機智、化險為夷過個太平年的趣味情節,讓孩子快樂閱讀之餘,還可以玩起好玩的扮演遊戲。   圖畫色彩鮮麗,畫面故事性強,小朋友即使只看圖也能說故事! 文/圖:華霞菱/廖未林   「水牛整天睡懶覺、公雞要唱催眠歌、駱駝游泳過大河」……咦,哪裡不對勁呢?啊!是「水牛耕田力氣大、公雞會唱早起歌、駱駝專走大沙漠」,才是正確的。   「顛倒歌」這種兒歌創作方式十分罕見,難度相當高,利用強烈對比的文句,如「反話」,激盪孩子的思考能力。本書取材是以孩子感興趣的生活常識或事物,更容易引起孩子高度的學習興趣。 -------------------------------------------------------------- 作者/繪者簡介   這五本圖畫書裡所蘊藏的生活智慧,全來自於兒童文學界的原創大師。其中最叫人欽佩的是:作者和繪者的態度,他們不輕忽小讀者,用藝術創作的心思製作圖畫書,正因如此,這五本書在40年後的今天,仍然煥發著國際水準的光彩。   兒童文學界的「四寶」之一;投注大量心力編纂中華兒童叢書、中華兒童百科全書,對台灣兒童文學貢獻很大。   兒童文學界的「四寶」之一;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喜歡和別人分享生活智慧。除了創作之外,也翻譯了大量的兒童讀物。   八年來生死懸在一線間,雖然只剩眼睛可以眨動,他每天還是安排了閱讀和寫作時間,並以歡喜心對待生命「既然活著,就要有活著的樣子,活著就要成長」。   回國前,為美國許多出版社繪製童書三十多種,如《七兄弟》、《竹林的故事》……等等,頗獲好評。回國後,就當個積極的伯樂,負責尋找美術創作者,讓台灣的圖畫書更具國際水準。   國內圖畫書界的前輩,不受拘束、大而化之的創作與文學作品的內容最契合,每本創作都蘊藏豐富的藝術感。   圖畫書界的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全身都充滿了想像力和幽默感,他的畫風有濃濃的「台灣味」,對版畫情有獨鍾。   兒童文學的播種者;擅長寫兒歌,認為兒歌的原則就是要口語、押韻、有趣味、句子不能長、念起來要流暢。   是一位可愛的老頑童,作品風貌多變。除了《顛倒歌》等圖畫書外,也曾在中央日報兒童週刊上畫四格漫畫「小雀斑」。 -------------------------------------------------------------------- 序 打開經典圖畫書的大門 文/宋珮〈藝術教育工作者〉   圖畫書的出版史上,留存許多經典之作,例如《月亮晚安》、《逃家小兔》、《一百萬隻貓》,《野獸國》是幾十年來美國小孩的共同記憶,而《拔蘿蔔》、《古利和古拉》、《不見了不見了》,也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日本孩子成長。這些經典之作一版再版,從來不顯老舊,在孩子的心目中也不曾褪色,圖畫書因而形成一種珍貴的文化資產。近些年來,台灣圖畫書的出版量逐年增加,書市蓬勃,新書雖處處可見,書齡高的作品卻大都絕版,埋藏在圖書館的一角。許多讀者不知道四十年前開始發行的《中華幼兒叢書》是什麼面貌,也不知道六零年代曾有一群勤懇的創作者,努力的耕耘這塊園地,其中有幾位還持續不斷的創作,對台灣兒童文學的發展影響深遠。   《中華幼兒叢書》早已絕版,編製它的教育廳兒童讀物編輯小組也已經在2002年年底,完成階段性的歷史任務,功成身退。本以為這套第一代的本土圖畫書從此將走入歷史,塵封於檔案庫中,信誼基金會卻能夠扛起台灣兒童文學傳承的擔子,精選其中五本,加以重新編排、印製、出版,實在別具意義。   由這五本有三十多年書齡的圖畫書看來,當時的編輯、作者、繪者從起初就充分掌握了圖畫書的形式與內容,了解圖畫書不但能幫助孩子語文和閱讀的發展、讓孩子對人生有初步的體會,還能開啟孩子的美感經驗。這些圖畫書的作者與繪者原來從事成人的文學創作、藝術創作、美術教育、設計工作,他們把豐厚的人文素養、純熟的繪畫手法帶進了圖畫書領域,又用活潑的童心把厚實的技巧化為親近孩子的文字與圖畫。   在重新編排的過程中,原先的左翻書換成了右翻書,文字由直排變為橫排,為了配合故事往右前進的方向,有些圖經過左右翻轉,增添視覺的流暢感。?而橫排的文字則形成橫跨頁面的線狀圖案,一面帶動故事的發展,一面把圖畫串聯在一起。   五本書中僅有《小蝌蚪找媽媽》用原圖製版,色彩鮮明,其他四本則是用舊版書掃描製版,拜印刷科技之賜,新版書裡的圖畫依然極其可觀。   《你會我也會》和《小紅鞋》分別由潘人木和林良撰文,主題殊異,節奏卻都輕快俐落、語氣明朗。趙國宗為兩本書製作的插圖以臘染為主,手繪和剪貼為輔,「縫染」形成的反白線條動感十足,時而似風動、雨痕,時而是飛行的軌跡,細密的紋路感覺極美;「綁染」的圓形圖案點綴畫面,好像配合文字節奏敲打的鼓點;「冰紋」增加了紋理的變化,也帶動著情緒起伏。臘染運用在圖畫書創作上,的確有獨特的視覺趣味,可惜現今少有人嘗試。   廖未林使用壓克力顏料畫《顛倒歌》、色彩濃艷大膽,曾謀賢用麥克筆繪製《太平年》,線條綿密,充滿律動。當年基於成本考量,這兩本書都是交替運用四色與雙色印刷,雙色頁面上,有時又用既有的兩色混成第三色,比如《顛倒歌》裡紅、藍合成的紫色,而《太平年》裡的黃、黑兩色的組合,效果相當突出。這兩本書的雙色頁都有版畫的趣味,繪者和編者雖然用色受限,但他們以巧思應變。   曹俊彥為《小蝌蚪找媽媽》的每個跨頁製作不同的水彩底紋,再用壓印手法印出魚、蝦、烏龜、蚱蜢……各樣造型,每個小動物身上都出現層疊的色彩與肌理。繪者在重複的造型中求其變化,精心地構築每個畫面,因而在視覺上給予讀者極大的滿足感。   綜觀這五本圖畫書,其實最叫人欽佩的是作者和繪者的態度,他們不輕忽小讀者,用藝術創作的心思製作圖畫書,也因如此,這些書在多年之後,仍然煥發著光彩。 從信誼看台灣資深圖畫作家走過的路 張杏如 (信誼基金會執行長)   民國六十六年九月,信誼基金會成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從清寒講學、慈善救助轉而以0?6歲幼兒的教育作為關懷的主軸。六十七年四月成立信誼基金出版社,它是台灣第一家專業為幼兒出版圖畫書的出版社,一路走來,已經二十八年了。但是它並不是憑空長出來的,它是許多走在我們的前面,早已經在這塊尚待開發的土地上耕耘的前輩一起孕育出來、扶持長大的。在一個還沒專業圖畫作家的時代,這些資深圖畫作家本身其實都有著另外一個專業的角色,可能是作家、畫家、設計家、漫畫家或是編輯、老師,不一而足。他們在兒童文學的領域?拓荒,肩負著兒童美術教育、引介世界經典圖畫書、推廣兒童閱讀,甚至培育人才的使命。他們不只代表一個時代,更展現了一種精神和風範。   信誼基金出版社成立了,因為從幼兒教育來看,我們知道幼兒也需要看書、看好書。但那是一個父母和老師走進書店找不到圖畫書的時代;那也是一個大專院校沒有學前教育系,沒有兒童文學課;公共圖書館沒有幼兒圖書室的時代。整個社會普遍缺乏對幼兒早期教育的認識和重視,當然更談不上對幼兒早期閱讀或圖畫書的了解。在信誼基金出版社成立之前的民國五十三年,台灣就在聯合國兒童文教基金會的支持下,在教育廳成立了兒童讀物編輯小組。這個小組可以說是培育台灣第一代兒童書作家和畫家的搖籃,他們在一個物資貧乏的時代,為台灣國小的孩子出版了數百本的中華兒童叢書,深入各個小學,滋養了無數的孩子的心靈。民國五十九年更在社會處的委託下,為幼兒編製了唯一的一套十二本的“中華幼兒叢書”。這十二本在今天看起來仍然令人驚艷的圖畫書,參與的作家、畫家不只都是一時之選,也是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在兒童文學界引領風騷的前輩圖畫作家。這套在當時可說大手筆的12開本的圖畫書,應該是台灣最早的本土幼兒圖畫書,信誼出版本土圖畫書的傳統其實是往前接續了這個美麗的開始。   信誼基金出版社成立的那一年,我是一個三十歲的年輕媽媽,兩個小孩一個三歲,一個才一歲,在育兒的路上摸索前進。我雖然在美國的親友家、圖書館、書店看到過很多兒童圖畫書,但也僅此而已,我其實並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但在那個台灣社會開始起跑的時代,社會似乎充滿了一股向上的力量,我接觸到的都是那樣一心想為社會貢獻、為我們的孩子付出的人。那真是一個充滿理想和熱情的時代啊。我已經不記得是怎麼認識了這一群帶我入門的老師,但是我卻清晰記得在我們還只有幾張桌子的時候,他們都很熱心地找時間來幫忙,來帶領一個初初學步的幼兒。我們出版的第一本書“媽媽”是曹俊彥老師編的,林良先生寫的,趙國宗老師畫的,二十多年了,它仍然是一本很受幼兒和媽媽們喜愛的書。林先生一直是愛護信誼的長者,曹老師後來成了信誼的第一任總編輯,趙老師是我們永遠的美術顧問。直到今天,他們每年總是歡歡喜喜的來參加“信誼幼兒文學獎”的頒獎典禮,來向年輕的圖畫作家祝賀,而我心中有著滿滿的感謝和幸福。   媽媽”雖然不是精裝本,但是我們決定用銅西卡和穿線膠裝來出版,在當時已經是很奢侈了。“媽媽”開啟了台灣為幼兒創作的圖畫書新的一頁,也開始了信誼幼幼圖書系列的出版。幼幼圖書前後出過五十多本,後來結集成五套的“十本好書”。今天看起來,這些二十四頁,二十四開本的小書,依然是非常適合小小孩閱讀的好書。幼幼圖書很多都是當時的社長李(南衡)先生和總編輯曹(俊彥)老師手上出版的.。回想起來,在那個台灣經濟還沒有起飛,社會的閱讀人口也還養不起專業圖畫作家的年代,這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他們每天都在想故事、找故事,每天都想方設法從不同領域的有心人?去挖掘作畫家,為了孩子──為了給孩子從我們的土地生長出來的作品。   走過十年,民國七十六年,信誼在這些資深圖畫作家的鼓勵和支持下,創設了信誼幼兒文學獎,希望能更進一步為幼兒文學定位,改變幼兒圖畫書長期依附在兒童文學的地位,積極獎勵、培育幼兒文學創作人才。十八年來,這些資深圖畫作家又不辭辛勞的擔任評審,為年輕的作畫家們舉辦工作坊,分享他們的經驗和專業指導他們,也鼓勵他們。今天我們欣見台灣已經出現專業的圖畫作家,他們的作品甚至已經受到國際兒童出版界的肯定和重視。後浪推前浪,一棒接一棒的,作為一個這段歷史的見證者,我知道是這些台灣資深圖畫作家的努力和無私的貢獻,澆灌、豐饒了這塊土地。   大江依然東去,浪卻淘不盡台灣兒童文學界的這些風流人物。今天我們有幸徵得他們的同意,從十二本“中華幼兒叢書”中精選五本結集出版,藉以向他們致敬,也給我們的孩子一個出入六十年代經典好書的任意門,通過不老的時光隧道,探看那些依然璀璨的寶石,閃閃發光。

媽媽溫柔的呼喚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

2006年08月17日
公開
4

今早起床還在陽台忙著 寶貝忽然夢醒大叫著 媽咪趕緊推開紗門輕聲說:媽咪在這兒哦! 寶貝定了神;喊了一聲:媽咪~ 在床上翻個身又睡著了 今天在bbh看到以下這個文章,心有同感 在家;我們彼此都會道早 寶貝也學會早晚要向奶奶請安 每當下班的時候, 寶貝就會大叫著:媽咪你回來了 趕緊去拿拖鞋給媽咪(所以"家"真的是避風港) 我們會一起去廚房跟正在煮晚餐的奶奶說:我回來了 一起上樓聊聊天玩遊戲,好幸福啊! 我們並不在乎腦部怎麼開發;小bb會變聰明, 在乎的是建立家人彼此的信賴及良好的關係, 學習如何與人和睦相處才是重要的! -------------------------------------------------------------------- 媽媽溫柔的呼喚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 啟發0歲幼兒的智能建立更親密的親子關係 摘錄自《讓寶寶更聰明的親密對話》 志村洋子◎著世茂出版社出版 別以為寶寶什麼都不懂,其實,寶寶超乎大人的想像,能敏感地察覺到媽媽說話時的態度;因此,當媽媽以舒暢的心情、緩慢的語調和愉快的表情對寶寶說話,就能刺激寶寶頭腦迅速發達,並讓日後的身心成長與人格發展良好。媽媽對還不能言語的寶寶說話這件事情,稱為「媽媽的呼喚」(Motherese),是美國的語言學者在1970年代所極力提倡的。 在離開寶寶前呼喚他一聲,他就會安心 寶寶還很小時,不管媽媽是否在他身邊,只要肚子餓、尿布濕了,他就會哭個不停;但五、六個月大時,只要看不到媽媽,他也會哭泣。這種現象表示寶寶已經認得自己的媽媽。對媽媽來說,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不過話又說回來,媽媽稍微離開就會哭泣,實在讓人傷腦筋。 正因為如此,媽媽在準備離開寶寶以前,最好告訴他離開的理由,例如「媽媽要去洗手間,你不要哭哦!」「或是「媽媽要去洗澡,你要乖乖的哦!」經妳一說,寶寶似乎聽懂妳的意思,就比較不會大吵大鬧。當你從洗手間或是浴室走出來時,不妨對寶寶說:「你看!媽媽不是很快就出來了嗎?」這樣一來,寶寶就會在頭腦裡把媽媽離開的事情以及媽媽說的話連在一起,以後他小小的心靈就會逐漸明白──「媽媽等一下就會回來了。」當他暫時看不到媽媽也不會感到害怕。 吭聲不響離開寶寶身邊,會使寶寶心生恐懼不安 當寶寶長到將近七、八個月大時,連媽媽以外的人也認得出來。以致看到了鄰居的伯伯、伯母等人都會怕生,而且他也開始懂得認識房子了,一旦進入他人的房子就會哭泣。到了這個階段,媽媽在離開寶寶之前最好是先「報告」去處,不宜從寶寶面前突然消失,那些媽媽總是默默地離開的嬰孩,即使到了三歲進入幼稚園時,仍然不肯離開媽媽。因為,在他小小的心靈深處會想著──「媽媽,會不會拋棄我呢?」「媽媽一走,可能就不會回來啦!」以致於感到非常不安。寶寶無論何時何地都希望──保護者不要虐待他,不要認為他是一種累贅,千萬別拋棄他,並且能夠時時保護他。 把寶寶交給保姆時,給他安心的呼喚及擁抱 女性婚後仍然工作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的事,有相當多的媽媽在上班前會把寶寶交給托兒所,但是在把寶寶交給托兒所的那一瞬間,有些媽媽對寶寶流露出難以割捨的感情,久久不忍離去;也有一些媽媽非常的乾脆俐落,把寶寶交給保姆後,頭也不回的就趕著去上班。 對寶寶來說,這是處於跟最信賴的人以及最喜歡的人分離的狀態,所以把寶寶交給保姆時,媽媽的呼喚及一個寵愛的擁抱也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只要每天早上跟寶寶擁抱,他就會產生一種被媽媽疼愛的感覺,能夠從容的跟媽媽道別,並且感到某種程度的安心。 早晨對寶寶打招呼將成為最好的教養 時常可聽到小學生及國中生的媽媽如此感嘆:「我的孩子不懂得跟別人打招呼…」凡是這種家庭的父母,在家中本來就極少跟對方打招呼,孩子最會學習父母,在嬰兒時期如果父母彼此打招呼的話,就是家長不叮嚀,孩子也會跟別人打招呼。 在早晨醒來時,不妨和顏悅色的對寶寶說一聲:「早安」如果你認為寶寶還小,跟他說什麼它都不會懂的話,那就錯了。對寶寶來說,早晨是他感到最為愉快的時段,即使你再忙碌張羅著家事,也要盡量克制自己慌亂的情緒,以優閒而柔和的聲調對他說話,媽媽的溫言婉語,最能讓寶寶喜悅,並促進頭腦迅速發達呢。 教寶寶說話時,也要讓他模仿動作 三個月大的寶寶,即使媽媽說:「向爸爸揮手說再見!」寶寶也不會模仿。不過到了七、八個月大時,寶寶就能夠發出各種聲音,對任何東西也會感到好奇,你必須巧妙的抓住這個機會,在對寶寶說話時最好也加上動作,例如對老公說「再見」時,如果也同時揮手的話,寶寶也會學你揮手,假如寶寶還無法做到,妳不妨把他的小手舉起來揮一揮,只要做到這種地步他就會記牢。 有時候媽媽抱著寶寶坐公車時,寶寶會對著隔壁的乘客微笑,碰到這種情況,大家都會覺得寶寶很可愛,往往會對寶寶說:「你要跟媽媽到哪裡啊?」但是很多媽媽在這種情況下,就會擺出那種「不能跟陌生人說話」的冷漠眼神,讓人感到非常掃興。因為妳的寶寶太可愛,所以別人才會想跟他說話,因此媽媽不妨代替寶寶回答說:「我們去買東西啊!叔叔再見。」寶寶就會從這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溫情,以及彼此的關心中,學習做人的道理,如果媽媽採取那種「別理睬別人」的態度,將等於自己斷了寶寶學習的機會,所以為人父母者必須以更廣闊的心胸去面對這個世界,以作為寶寶的榜樣。

好懷念以前的卡通哦

2006年08月17日
公開
5

看了這篇"我們都是看卡通長大的… " 好懷念以前的卡通哦 溫馨可愛又勵志 現在的卡通多半充滿暴力及愛情 心想這適合孩子嗎~ ----------------------------------------------------------------- 我們都是看卡通長大的… 親職教育作者 江智安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2005年10月號 讓小孩歡喜,或心神迷失的卡通 有人說,電視是兒童的「電子褓母」,而兒童也就是這樣看電視長大的。 兒童長期觀看電視,對兒童造成的影響已有許多相關研究證實,是來自他們最喜歡看的「卡通影片」,因此卡通節目就成為了當代孩童重要的觀察學習對象之一,在耳濡目染中所形成的價值取向,恐怕也會影響其行為模式。 電視不但使兒童社會化的對象由家人轉變為媒體人物或卡通人物,同時也促使兒童社會化的過程提前許多,而在在地影響了兒童社會的生活習慣、行為態度、道德規範和價值觀念。再加上卡通充滿幻想、誇大表現、富有動感以及情節具有創意,能夠提供孩童日常生活未曾遭遇過的人與事,滿足自由想像的空間。但卡通製作方式只求市場取向,在行動上添加暴力,在價值觀上添加英雄色彩與自我膨脹,此時身為父母的若無機會參與觀看討論,易使兒童將部分卡通所傳達的訊息,整合到正在形成中的語言和思考體系,也會影響孩童日後的人格發展。所以,如何選擇好的卡通影片即成為一重要的課題。 日本卡通多訴諸暴力 兒童易迷失行為對錯 目前市場上的熱門卡通,普遍充斥暴力及科幻情節,而家長多以利誘式(表現好就可以看卡通)及條件式(爸媽在忙你乖乖去看電視)的管教方式,助長了業者娛樂化導向的態度,完全忽略卡通對於兒童成長及人格型塑過程所應扮演的正向角色。 根據調查,兒童經常收看的電視節目中以卡通居首,而國內播出的卡通影片向來以美、日兩國為大宗,尤其日本的卡通影片在暴力動作各項指標上,都高於美國。就其內容來分析,會發現在卡通影片中常以英雄角色吸引觀眾,影片中主角常被賦予「維護宇宙和平」、「拯救地球」等任務,使得原本在現實生活中被唾棄的暴力行為,卻在卡通中成了「正義的化身」;此外,近半數的卡通鼓勵「以暴制暴」,如卡通中,班上某人太過嚴厲,班上其他人氣不過,用暗藏炸彈的球砸他,而被炸者被炸黑後,其他人又把木桶砸在他頭上…而「遭流彈連續掃射卻毫髮未損」、「被整面牆壓過卻不會疼痛」等類似的不可思議畫面也常在日本卡通情節中出現,有的暴力更以誇張、趣味化手法呈現,在開玩笑間窄化一種不需負責任的行為,此種暴力未受到懲罰及未呈現暴力後果,都常見諸日本卡通節目中。 而日本東京電視網在多年前播出卡通《口袋怪獸》後,造成數萬名日本學童出現身心異常的現象,並有七百餘人因發生噁心、痙攣、嘔吐、呼吸困難等輕重不一的症狀而住院,引起日本家長一片恐慌,並驚動有關當局對此事展開調查。日本卡通片的題材以科幻、時代類型居多,一般而言,科幻卡通製作技術通常有不斷變換攝影角度、快速的畫面切換、強烈聲光效果,且經常使用多個分割畫面,往往造成兒童視覺上超載負荷,正如同日本卡通片製作人於事件發生後所坦承,過去製作卡通完全未考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而強光過敏可能是造成此一事件的重要原因。 影響兒童對兩性角色的正確認知 科幻卡通除了在製作技術上可能會造成人體的傷害外;而卡通中的角色,普遍充滿集體鮮明的性格塑造及外型裝扮,如誇張的美貌及暴露的身材。而對於兩性關係的描述,男性常表現出對女性負面或輕狎的態度,包括語言或動作上的輕佻,「男尊女卑」的觀念十分明顯。這些行為透過「娛樂」的方式呈現,不自覺的反映出一般男性對女性缺乏溫厚的人性對待和幽默感。像這樣的卡通內容,不禁會讓人憂心正處於性別角色認知發展階段及模仿行為甚強的兒童,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家長可主動參與兒童觀看卡通 兒童對電視節目內容的認知是來自於單向的吸收,其實我們應該幫助並且要求兒童正確地使用語言,畢竟在詮釋事物時,語言是替代聲光效果最單純的形式。家長應鼓勵兒童說出自己對於所觀看的卡通內容的看法,這也正是成人協助兒童瞭解其自身「海綿」狀態的情形,一方面可檢視兒童的表達情形;另一方面可反映兒童的價值導向。除此之外,身為家長及教師的角色,究竟該如何協助兒童選擇適合收視之卡通節目呢?若父母無法陪伴兒童一起看電視,另一折衷方式即為事前利用節目表與兒童討論,共同選擇適合兒童收看之卡通節目與時段,一旦雙方達成協議,兒童則需遵行,否則即可取消其收看電視之權利。 建議如下: 一、媒體教育課程安排: 家長除計畫性討論卡通或電視節目的內容,並予以正確觀念外,亦需加強兒童選擇與批判節目之能力,可安排「觀看技巧」的訓練課程於日常課程當中。 二、避免生理傷害: 家長要隨時留心孩子觀看電視的時間、姿勢、距離,除了心理方面,亦要避免兒童因不良的收視習慣而造成生理方面的傷害。 三、主動檢舉不良卡通或節目: 兒童除了被動地拒絕許多不適宜之電視資訊外,亦可主動利用各種申訴管道(如:新聞局、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等)檢舉不良卡通或節目,還給兒童一個潔淨安全的視聽空間。 資訊時代的來臨,媒體在生活中佔有極大的份量,知識的累積將無法應付未來的時代,因為科技的發達更便捷了知識的取得,不再是問題所在;而問題將會落在組織知識即處理資訊的能力,思考將更顯其重要性。事實上,家長或者長輩就是兒童最佳的教師,欲培養兒童獨立判斷的思考習慣或精神,亦有賴於家庭教育的持續訓練。

兒童讀本3要素 別那麼嚴肅嘛!

2006年08月09日
公開
19

兒童讀本3要素 別那麼嚴肅嘛!(摘自自由電子報) 文�何琦瑜 圖�王孟婷 常有人問我怎麼為孩子選書。這似乎是兒童文學裡亙古的謎題:你怎麼知道這本書�這個作品,是孩子喜歡的?是孩子認為好看的?成人受了「污染」的眼光,怎麼能為孩子判斷什麼是「最好的」讀物?做為兩個孩子的母親,以及經常有機會閱讀經典兒童作品的編輯,我或許較有把握提出為孩子選書的簡單方向。也許對早已是閱讀型家庭的父母,這些原則過於簡單,但如果你是剛開始起步的父母,我非常建議你從三個方向為孩子選擇讀物,那就是:快樂、能力、幸福感。 -------------------------------------------------------------------------------- <Check Point 1>快樂 選書第一要件! 我一定要先談「快樂」。因為這是台灣父母的「罩門」。被喻為「當代日本圖畫書的舵手」,創造出無數優良兒童文學作品的日本福音館社長松居直,談到選書的第一,也是最重要的守則,就是讓孩子感到「快樂」。 「圖畫書對幼兒沒有任何用途,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一本圖畫書越有趣,它的內容越能深刻的留在孩子的記憶裡,在成長的過程中,或是長大成人以後,他自然能理解其中的意義。」松居直提醒,父母一定要抑制住教育孩子的衝動,設法讓孩子融入書中,獲得真正的喜悅。 在國外的兒童讀物中,有許許多多看起來毫無「用途」的幽默、趣味讀本,冒險故事、鬼故事、小小偵探小說……。各式各樣多元化的讀物,只是希望孩子從閱讀中,體驗到「快樂」,被驚嚇的快樂、思考推理過關斬將的快樂、探索未知的快樂……進入閱讀的領域,就像走進主題樂園一般有趣。 在台灣談親子共讀,常常遇到兩極化的反應。多數父母,恐怕還不知道這件事的重要性。少數認真的父母,卻往往過於嚴肅的挑選和孩子共讀的素材,希望每本書都要有知識含量,或是有「教育意義」,最好是「中英雙語」,積極的父母們,把閱讀當成「藥丸」,最好標明「吃下去可以治什麼」。他們希望親子共讀就像任何學習課程一般,總要看得到「效果」。 -------------------------------------------------------------------------------- <Check Point 2>幸福感 從共讀開始 其實從小跟孩子講故事,重點不是「故事」,而是「共讀」。 《培養小書蟲(the Reading Bug)》一書的作者Paul Jennings指出,從小養成孩子聽睡前故事的習慣,會讓孩子把書,與愛、溫暖和歡愉,產生美好的聯想。每當孩子打開書,就想起那在父親或母親的懷裡,分享著故事裡有趣、溫暖、或精采驚喜的片刻。親子共讀不僅帶給孩子知識的、腦力的訓練,而是建立孩子一生的溫暖、安全感,與愛。 這就是我所謂的另一個重要原則:「幸福感」。 松居直這麼形容:「如果沒有心靈的相通,圖畫書不過是普通的東西。是父母的聲音讓圖畫書發揮作用,這些聲音交織出的語言,將孩子引進了圖畫書的世界,這時候,幼兒一定能滿心喜悅的體會到圖畫書神祕兒多采多姿的世界,這種感覺,就是「幸福」。」所以,當孩子還不能自己讀字的時候,就為他選擇適合你們共讀的作品。跟孩子一起享受故事裡的美好,讓圖畫書成為你們心靈溝通的媒介,讓你的聲音傳達給孩子終身受用的、愛的信息。 「快樂」和「幸福感」,絕對是跟孩子共讀選書的前提。在這兩個前提已經完成的情況下,我們才要進入考量第三個原則:「能力」。 -------------------------------------------------------------------------------- <Check Point 3>養分 讀本可賦予的能力 我要強調的「能力」,不是窄義的,跟「功課」和「成績」直接相關的能力。而是「與自己相處的能力」,諸如自信心、挫折忍受力、情緒管理的能力;「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如同理心、尊重、負責任、懂得團隊合作的態度和能力;以及「與世界相處的能力」,諸如國際觀、多元文化的尊重、生態永續與環境保護的概念和能力等等。 這三種「能力」,而不是「學歷」和「成績」,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幸福與成就。但是台灣的學校教育,完全沒有「餘力」教導我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在困難時仍能樂觀面對、努力克服。不論你讀了幾個碩士或博士,我們在經營人生know-how上,卻常常還是個幼稚園生。 這是家庭教育和課外讀物可以給孩子的養分。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談自信、談誠實、談友誼、談生命的意義,這一類抽象卻又十分重要的問題,為他選一本好書吧!人物傳記故事是品格教育最好的素材。許多充滿想像力的童話故事,也都在討論這些亙古不變的議題。關上電視,為孩子和自己選一本好書,透過書裡的故事做觸媒,開啟家庭裡最好的人生啟蒙課。 (作者為童書總編輯) -------------------------------------------------------------------------------- <選書價值觀>怎麼買書才「划算」 我們公司負責印務部門的同事,是兩個孩子的好爸爸。每次拿到我們剛出爐的童書,他就會論斤秤兩的評論:「這個會賣!」、「這個不會賣!」我很好奇他的評斷標準是什麼,他也很直接的說:同樣賣兩百五十元,這本字比較多,當然比較划算,比較會賣啦!這位「好爸爸」的評量標準,也許真的代表了許多家長選書的「價值觀」。家長不能接受圖畫書常常只有「幾個字」,就要賣得比幾萬字的書還貴。但書真的不是「論斤秤兩」賣的一般性商品,特別是給兒童看的書。 好的圖畫書,圖畫本身,從造型、用色、角度、布局……都帶有豐沛的訊息,搭配有文學感,卻又十分簡單洗鍊,能被兒童接受的文字,才是圖畫書中的「精品」。所以父母千萬不要用「字數」做為評價選書的標準。 圖畫書是圖與文呼應的協奏曲,大聲念出來,看看文字是否流暢,是否有聲音的美感,仔細品味圖畫帶來的趣味與想像力,有時候也要相信孩子自己選書的直覺,才是選書最好的切入點。

追風箏的孩子

2005年10月25日
公開
28

寫於www.books.com.tw的讀者書評 明子小魚 讀完最後一頁,我的心仍繫在那書中的主人翁,我在想:「後來呢?索拉博...」,作者在故事的結尾留給人們想像的空間,引人思考、反省,是一本讓人捨不得放下的好書,值得推薦。 ----------------------------------------------------------------------內容簡介   故事從一對小男孩的親密友誼開始。12歲的富家少爺阿米爾與僕人哈山,從小一塊長大,年齡相仿的兩人情同兄弟,總是一起玩耍,一起分享有趣的故事。然而,在一場風箏比賽後,發生了一件悲慘不堪的事,永久破壞了兩人之間的情誼,從此各自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可是最後卻也以兩人始料未及的方式,重新連接起彼此的關係。   即使阿米爾不久跟隨父親逃往美國,以為可以因此逃避過去的自己,但關於哈山的回憶一直縈繞不去。阿米爾感到非常愧疚,無法原諒自己當年對哈山的背叛與懦弱的行為。為了贖罪,阿米爾終於再度踏上暌違二十多年的故鄉,希望能為不幸的好友盡最後一點心力……   這是一個關於背叛的代價、贖罪的可能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父親對兒子影響的故事——包括父親對兒子的愛、奉獻與謊言。小說背景也涉及了阿富汗過去到目前的狀況,讀者也得以從本書一窺這個神祕國度。 得獎與推薦記錄   這是一個都讓人好久都難以忘懷的故事。所有文學與生活中重要的主題,都交織在這個不同凡響的小說裡:愛、恐懼、愧疚、害怕贖罪。這本小說太震撼了,讀完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覺得其他一切都顯得平淡無味……《春膳》作者伊莎貝拉•阿言得(Isabel Allende)推薦   ●ALA選書(美國圖書館協會選書)、英國「觀察家報」年度最佳圖書   ●舊金山Chronicle2003年度最佳圖書、Alex獎(給青少年看的成人書獎)、Entertainment Weekly2003年度最佳圖書   ●Borders2003年度新人獎、Boeke 新人獎、Barnes & Noble 新人獎、、Literature to Life獎、亞馬遜書店2003暑假搶眼新書 書評介紹   一部美麗的小說……今年截至此時為止寫作最佳、也最震撼人心的作品……一段沒有前景的友誼,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這部感人非凡的作品也描寫父與子、人與上帝、個人與國家之間脆弱的關係。忠誠與血緣串連這些故事成為今年最抒情、最動人、也最出人意表的一本書。--丹佛郵報   一鳴驚人之作……一對阿富汗朋友的故事,也是關於文化的不可思議故事。真正讓人蕩氣迴腸的古典小說。--舊金山紀事報   巧妙、驚人的情節交錯,讓這部小說值得矚目,不僅是一部政治紀事,也是一個童年選擇如何影響我們成年生活極度貼近人性的故事。單就書中的角色刻劃來看,這部初試啼聲之作就已值得一讀。從敏感、缺乏安全的阿米爾到他父親多層次的發展,以及阿米爾回到阿富汗之後才逐步揭露父親的犧牲與醜聞,也才瞭解歷史與在美國、中東的餘波盪漾……締造了一部完整的文學作品,將這個過去隱而未現、在新千禧年卻成為全球政治中心的國家文化呈現世人面前。同時兼具時代感與高度文學質感,極為難能可貴。--出版家週刊   偏重個人的情節,從阿米爾與他父親僕人兒子哈山的親密友誼開始,成為貫穿全書的脈絡。這兩個男孩所放的風箏,象徵了他們之間關係的脆弱,在看著往日生活消逝之際,備受考驗。在作者筆下,革命前的阿富汗溫馨且幽默,但也因為不同種族之間的磨擦而現緊張……充滿迴縈難忘的景象:一個為了餵飽孩子的男人在市場上出售他的義腿:足球賽中場休息時間,一對通姦的情侶在體育場上活活被石頭砸死;一個塗脂抹粉的男孩被迫出賣身體,跳著以前街頭手風琴藝人的猴子表演的舞步。--紐約時報   不算是中東政治的故事……而是在一個分崩離析的美麗國家裡生活的故事。透過扣人心弦、甚至有時令人極度不安的角色與情節安排,作者以自身的文化與他摯愛祖國的歷史為我們提供借鏡。--聖安東尼快報   生命的節奏是這個故事的架構。這部小說以一九七○年代的阿富汗與之後的美國為背景,透過作者的文采,雅俗共賞。小說的高潮如此殘忍又如此美麗,令人不忍揭露,作者以恩典與救贖勾勒生命圓滿循環的功力展露無遺。一部極具療癒力量的恢宏文學作品。--水牛城新聞   作者以極其敏銳的筆觸讓他的祖國栩栩如生。他深入描繪阿富汗移民在哀悼失去祖國、努力融入美國生活之際,仍然根深蒂固的傳統與風俗。此書是一部睿智發人深思的小說:贖罪並不必然等同幸福。——休士頓紀事報   凡夫俗子在歷史狂濤裡的獨力奮鬥,一部非比尋常的小說。——時人雜誌   引起迴響……敏銳,真實……「追風箏的孩子」最偉大的力量之一是對阿富汗人與阿富汗文化的悲憫描繪。作者以溫暖、令人欣羨的親密筆觸描寫阿富汗和人民……生動且易讀的作品。——芝加哥論壇報   極為動人的作品……沒有虛矯贅文,沒有無病呻吟,只有精鍊的篇章……細膩勾勒家庭與友誼,背叛與救贖,毋須圖表與詮釋就能打動並啟發吾人。……作者對祖國的愛顯然與對造成它今日滄桑的恨一樣深……故事娓娓道來,輕筆淡描,近似川端康成的《千羽鶴》,而非馬哈富茲的《開羅三部曲》。作者描寫緩慢沉靜的痛苦尤其出色。——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   既表現對說故事的熱愛,也展現文學寫作的功力……具備得獎特質的大器作品。這部小說最吸引人的部份之一是簡單的記述文體。就像哈金那部描寫愛情、政治與階級問題的小說《等待》一樣,本書以無辜的故事洗滌讀者的心靈。——克里夫蘭誠實報   一部扣人心弦的感人作品,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瞭解並悲憫阿富汗的人民……這本書的力量來自於作者讓文化在書頁上栩栩如生的功力……讓人愛不釋手。--愛荷華城市新聞   生動描繪三十年前的阿富汗。——華爾街日報   作者讓我們瞭解迷人的小說該如何開展:以簡單、精巧的文筆驅策讀者翻到下一頁。——費城詢問報   對這個在九一一之前備受忽視甚至誤解的國家,作了異常深入的描寫。儘管歷經殘酷波折,但這部小說的結局卻對阿富汗的未來抱持樂觀,這也是全球共同的期待。——書頁   作者以相同的沉著筆調處理溫情與恐怖、加州美夢與喀布爾夢魘……非常出色的故事與道德寓言。——地球與郵訊   從「追風箏的孩子」的第一行起,作者就讓我們瞭解迷人的小說該如何開展:以簡單、精巧的文筆驅策讀者翻到下一頁……一個精彩的回憶故事,讓我們得以窺見大部份美國人從未見過的阿富汗,描述了罕為人知的人性面。——康特拉寇斯達時報   一位現居美國的阿富汗作家的一鳴驚人之作。他這部纏繞背叛與贖罪的深情小說以阿富汗近代的悲劇為骨架……這不僅是一個成長或移民辛酸的故事,作者把這兩個元素都融入得之不易的個人救贖宏景之中。所有的這些,加上豐富的阿富汗文化風情:魅力難擋。——克柯斯評論   生動描繪阿富汗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的生活。阿米爾和他父親的角色,他們的關係,以及哈山與阿米爾的關係,都描寫且發展得極為縝密、具說服力。現於加州行醫的作者可能是唯一一位以英文寫作的阿富汗作家,他的第一部小說值得推薦。——圖書館期刊 作者簡介 卡勒德•胡賽尼(Khaled Hosseini)   1965年生於喀布爾,父親為阿富汗外交官。1980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時,隨全家逃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胡賽尼畢業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系,現居加州執業。《追風箏的孩子》雖是他的第一本小說,卻因書中角色刻畫生動,故事情節震撼感人,出版後大獲好評,獲得各項新人獎,並躍居全美各大暢銷排行榜,目前正改拍成電影中。 譯者簡介 李靜宜   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畢業,外交研究所博士班,美國史丹福大學訪問學者。曾任職出版社與外交部,現任公職。譯有《理查費曼》、《諾貝爾女科學家》、《牛頓打棒球》(牛頓)、《現代方舟二十五年》(大樹), 《古烏伏手卷》、《法律悲劇》、《古典音樂一0一》(遠流) 、《史邁利的人馬》、《完美的間諜》(木馬)等。追風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