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愛媽

鵝口瘡!?

2007年05月16日
今天下午回家 餵小愛喝水時
張開嘴發現她的嘴唇白白的
又想到 前幾天看到西米露的日記
知道羅小喆患有鵝口瘡的病症
直覺就是 這是鵝口瘡
勉強帶去給民生東路 那個我不太信任的醫生看一下
確定真的是鵝口瘡
不過 他開的藥實在有夠苦
加上 不知是他沒說清楚 還是我沒聽清楚
給小愛當一般藥吃
害她把ㄋㄟㄋㄟ都兔出來了
醫生說 這是白念球菌感染,應該是身體的免疫立下降
另外奶瓶的奶嘴 要用沸水煮一次...
索性 這次是很早就發現
只有嘴唇有 還沒有擴及口腔內部
趕快來按時塗藥
後天就要出發去墾丁囉...
要趕快好起來..
**********************************************
鵝口瘡(Oral thrush)為嬰幼兒常見的口腔內病症,
約影響百分之二到五的新生兒,並且好發於六個月內的嬰兒
(出生四週大為尖峰期),它是由一種叫做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
黴菌的一種)在口腔黏膜表面感染引起的病灶好發於嬰幼兒及免疫能力低者

一般健康的正常人,口腔、腸道和皮膚都可能有少量的白色念珠菌存在,
由於它們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使得其繁殖的速度多多少少受
到抑制,並不會引起病症。但是當身體遇到一些疾病(先天或後天性免疫
力不全、多重內分泌疾病等等)、哺乳器具不乾淨或餵奶者手指污染、
近期或長期使用一些如抗生素、類固醇等等的藥物後,會使得體內微量的
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病症。
臨床上依感染部位的不同,比較常見於嬰幼兒的有鵝口瘡(口腔內黏膜)
以及念珠菌性尿布疹(皮膚)。

患鵝口瘡的可能原因
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口腔或腸道內和皮膚表面上的白色念珠菌
並不會致病,換句話說它們是與人體相互和平共存。但是當身體患有一些
疾病(如癌症或愛滋病感染病患)、藥物而引起免疫功能出現問題,或使
用抗生素不當,導致一些抑制黴菌的正常細菌被殺害時,它們的數目就會
失去控制而引起疾病。

以抗黴菌藥物治療
鵝口瘡的預後還算不錯,而且自行痊癒的機會很高。對於已確定患鵝口瘡的寶寶,如同時伴隨著食慾下降或哭鬧時,採用抗黴菌藥物(滅菌靈Mycostatin)
為首選的治療方法。照顧者可將懸浮液(抗黴菌藥物)滴入口腔兩側,
通常一天分四次於飯後使用,在餵藥之前,應讓寶寶先用溫水吸吮以達到
清潔口腔的效果;服藥前、後三十分鐘內,不要讓嬰兒再進食任何東西。

藥物治療時間至少要持續一週以上,或當白色斑塊消失後,至少再服用三天
才算徹底的治療。如果同時發現到某些誘發因素時,必須將它去除後才更容
易治癒。

哺餵方式重清潔 減少感染機會
日常生活應注意以下事項,以減少寶寶鵝口瘡的發生:
一、餵奶前以肥皂徹底洗淨雙手。
二、奶嘴、奶瓶徹底清潔之後煮沸二十分鐘以上,並且儘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三、哺餵母奶者,餵奶前需仔細清潔乳頭、乳暈,保持胸衣的清潔及乾燥。
四、寶寶的玩具應該定時清洗,清潔時,可浸泡攝氏五十五度之清水至少十分鐘。五、每次餵奶後,應立即餵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所殘留的奶渣。
六、哺餵母奶的寶寶,除了寶寶需接受抗黴菌藥物的治療,媽媽也要接受治療,以避免互相以及反覆感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