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樺媽Karen

教養的污染源*轉貼

2008年01月12日
教養的污染源
作者�王秀園(腦神經發展訓練師)



幾年前在美國德州參加全美情緒教育教師研習會,當研習會快要結束前,有人問會議主席魏思博教授(Roger P. Weissberg Ph.D.)說:「你在學校、社區推行情緒教育這麼多年,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和挫折是什麼?」



魏思博教授回答問題時臉色不禁黯淡下來:「在推行情緒教育的初期,最困難的當然是實驗研究和課程教案的研發設計,再來就是觀念的灌輸。可是實行近二十年的情緒教育所面臨最大的挑戰和挫折,卻是來自孩子的家庭。我們在學校、社區努力推行的課程,在課堂上看到孩子的努力和成長。當他回家後,如果他的家庭教育是忽視、漠視這一方面的教養時,我們所有的心血在孩子回到家後,相互抵銷,學習成效立即歸零。我們能影響的是家庭教養出來的成品,卻無法深入到孩子的家庭,真正清除教養的污染源,讓情緒教育從最源頭做起。」



孩子教養的源頭
以前夫妻在管教子女時,往往把孩子好的行為、生活習慣、美好的品德,都歸究於自己優良的遺傳基因。把自己看不過去、恨不得能重新雕塑的不完美,完全歸咎於自己當初千挑萬選審慎決定的另一半──他們家那邊缺點重重的遺傳基因。



自從腦內有樣學樣的鏡像神經元(mirror neuron),被全世界著名的研究小組廣泛實驗研究後,發現父母親不僅要為孩子先天的遺傳基因負起全責,後天教養深遠的影響更是脫不了關係。孩子外在的行為舉止、生活習慣、情緒管理,還有藏在腦內的同理心、品格、價值觀……,都因有鏡像神經元的模仿效應,從孩子第一個模仿學習對象父母親開始,默默地錄影存證,努力地輸進腦內的行事檔案,轉化成為未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可以依據的準則。



關心疼愛自己子女的父母親,每天不斷地跟自己和子女心理喊話:「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好!」無時無刻地用全部精力來督促自己的孩子,傾所有的金錢來堆砌孩子的知識,用更多的課外活動來提昇孩子的競爭力。可是卻忽略了最重要一點,當放眼看天下時,卻忘了留一隻眼睛檢視自己、省思自己,先把自己教育、充實成值得孩子學習模倣的對象,才不會變成了孩子品格教育中,最大的污染源。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全腦與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