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A

一個把青蛙叫老闆的地方 桃米坑

2006年06月24日
一個把青蛙叫老闆的地方 桃米坑

記者 李秀美�報導



位在水龍頭餐飲對面的茅埔坑溪親水公園,河流清澈,溪畔還有巨型竹蜻蜓。(記者朱嘉宏�攝影)
豐富的蛙類讓作客桃米的夜晚,可聆賞到「大自然的樂章」。(記者朱嘉宏�攝影)
草湳濕地的蜻蜓流籠是遊客的最愛,在玩樂之中體驗生態之美。(記者朱嘉宏�攝影)
水上瀑布是愛好攝影者的天堂。(記者朱嘉宏�攝影)


作客桃米,夜晚邀您欣賞全台最龐大的青蛙交嚮樂團為大家演奏最震憾的交響曲外,還要閣下武裝出席,來個深夜生態探險哦!

這裡的民宿主人多數領有蛙類、鳥類、或蜻蜓等特有專家認證的生態解說員證書,提供您豐富有趣的生態學習之旅,了解融入大自然的可貴,告訴你青蛙老闆的故事,分享浴火重生的桃米。

★生態寶地 震後重生

位居埔里與日月潭間的美麗山村「桃米生態村」,這裡遍佈森林、溪流、濕地及生態池,提供各類野生動植物覓食、繁殖以及棲息的良好場所。在九二一地震之後,積極重生,朝向生態、休閒體驗發展。

面積不到全台二千之一的桃米坑裡頭,全台灣29種蛙類,桃米坑就有十九種,占65%;全台143種蜻蜓,桃米也有35種,約占四分之一;在桃米也可以看到全台近四成的鳥類。這些除了是桃米得天獨厚、豐富而多樣的森林、河川所賜予的,還要加上桃米社區居民努力學習散播生態種子及照顧生態環境,讓社區內豐沛的生態資源在保育的同時更能以休閒產業的面貌展現於大眾眼前。

俗稱的「桃米坑」,即今南投縣埔里鎮的桃米里,坐落在埔里鎮中心西南方5公里處,人口1200多人,長年以種植茭白筍、麻竹、菇類、花卉、蔬菜等農作為生,尤其麻竹是農業經濟的主要來源。

桃米社區整個社區到處可見台灣原生植物,像是竹柏、刺桐、春不老、白色野牡丹、香楠、桃實百日青、海桐、馬鞍藤、穗花棋盤腳、瓊崖海棠、欖仁…等,因環境的改變,繁衍出豐富的生態,猩紅蜻蜓、金黃蜻蜓、善變蜻蜓、紅腹細蟌成群飛舞;斑龜、小白鷺已是桃米的長期住戶;貢德氏赤蛙、腹斑蛙、白頷樹蛙、小雨蛙叫聲此起彼落,讓桃米生態村,日夜都精彩。

除了豐沛生態資源,這裡的桃米坑山、白鶴山與桃米山形成天然集水區的最高點;山頂可眺望合歡山、埔里市街、九九峰與九份二山等。天晴時可見遠山含笑、山巒層疊,秀氣飄逸,令人忘卻山中歲月。

★草湳濕地 遊客最愛

桃米坑有桃米坑溪、茅埔坑溪、紙寮坑溪、中路坑溪和種瓜坑溪等大小溪流,加上谷地、溪岸、低地,天然水塘及濕地不少。桃米人以這些水池為基礎,以原始土堤、砌石、原生植物,營造平緩、多孔隙、多彎曲、多樣性及親水性,適合青蛙、蜻蜓、水鳥及原生植物繁殖的社區型生態小水池。

草湳濕地是桃米里最大的濕地,常年可見之鳥類約40多種。蛙類約15種,蜻蜓及豆娘約2 種,水生植物數十種,是中部地區很有代表性,值得提供生態教育及旅遊的寶貴濕地。為了讓遊客可以更加了解濕地的生態與物種,區內還有多項娛樂指施,有蜻蜓流籠、青蛙簡報室、嚇一跳橋等,頗受遊客的喜愛,您不妨來玩玩!

★桃米社區 旅遊結合學習

桃米社區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的輔導下,中路坑濕地、組合屋生態池、茅埔坑濕地公園及草湳濕地等,不僅引入生態工法之觀念,也提供了更多適合生態旅遊及觀察學習的濕地景觀。

另外水保局積極結合地方資源,並藉由社區共同參與,引入社區總體營造理念,進行公共設施改善,以及輔導當地產業文化轉型,還有為保有原有濕地進行周邊配套設施,都是為了讓這個充滿豐沛生態資源的小山村能持續地以大自然守護者角色繼續推廣休閒農業。

相關旅遊資訊可上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風情網站(http://rural.swcb.gov.tw/),或電洽049-2918030桃米社區遊客服務中心。熱情的桃米人端出了豐富、具有深度的自然生態、農家民宿、有機農業、鄉土餐飲等饗宴,歡迎您來桃米坑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