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A

如何保護孩子的感官

2009年10月01日
http://waldorf.myweb.hinet.net/

◎《專題講座》如何保護孩子的感官—系列二 2008/8/28更新

主辦:台北市私立伊帝馬托兒所
主講:張秋香老師
筆記:ㄋㄟㄋ ㄟ共和國 Coni

以前的父母保護孩子、照顧孩子都是靠本能,
現在的我們,則要選擇有意識的,去保護、照顧我們的孩子,
所以,我們要了解孩子的感官是什麼?要如何保護?

孩子的十二個感官,在尚未有形體前就有了,
最先四個,是與身體(physical)有關的;
接著四個,是與心靈層次(soul)有關;
最後四個,就更進入到最高的靈性的層面了。


  開場後,秋香老師先帶大家複習系列一,也就是最先的四個感官及如何去保護。
1. 觸覺(Touch):
  由觸覺會發展到對『自我』的認知,對『自我』的意識,關係到對自我的信任以及對周圍人事物的信任。給孩子柔軟、天然、溫暖的東西,尤其是保暖這件事很重要;給孩子的東西,都要是東西最天然、最原始的面貌。

  觸覺也包含了擁抱、觸摸…等,可以觀察自己是怎麼擁抱自己的小孩,包圍與保護是很重要的,越敏感的小孩子,就越需要充滿愛的擁抱,這種愛是從內心散發出來,內在最真實的love,不能是小孩子要抱抱時,只是為了應付他的需求的那種抱。

  而經由眼睛看到了,產生了對物質的感受,也是一種無形的觸覺。(例如:看到了絲,就感覺是很細滑的;看到火,就好像感受到那股熱一樣)

2. 生命覺:
  孩子剛出生時,來到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時候的他們,一旦餓了、尿部濕了、太冷或太熱,感覺很不舒服時,就會嚎啕大哭,因為這些事在他們此刻的世界裡,就好像是遇到了天大的災難一樣,非常的痛苦(pain),一秒都無法忍耐;但當他們的這些痛苦獲得了解決,就感覺到舒服、愉悅(joy)。這些本能,就是孩子對生命的感覺。所以在這個階段,如何照顧,會關係到小孩長大後對這個世界的感覺,是joyful還是painful。

  身體的滋養,要給孩子沒有污染的食物,每個孩子的氣質需求都不同,需要透過細微的觀察,拿捏最適合的照顧方式及節奏,所以沒有制式的方式。

  而大人對生命的看法,也會影響到孩子的生命覺;孩子的所有感覺,會慢慢變成身體的一部份,有些負面的影響,現在看不出來,但長大後當遇到某些事件後,就會慢慢浮現出來。

3. 動作覺、移動覺(Movement):
  這個感官,除了指身體的動作外,還有屬於生命內在的。也就是說,在我們的生命中,周圍的人事物,在冥冥之中早就都已經有了規劃的藍圖,舉例來說,有時候我們內心會驅動著我們到某個地方、做某件事、遇到某些人,這其實都是已經在生命的內在都規劃好的了,就像今天我們這些人會在這個時間點,一起來到這裡參與這個講座。(老師說:就好像她的腳,常常會帶她到一些地方去,完成某些事)

  當孩子會移動時,我們可將周圍可碰觸到的危險物品撤哩,讓孩子在不會被一直說『不』的狀況下,自由的移動。

4. 平衡覺(Balance):
  你知到當孩子要站起來時,是體內要到達那個階段,腦子裡的組織要能夠達到一個完美平衡比例的時候,才能很穩的站立起來。所以這個動作並不是像表象看到的那麼簡單,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生活要規律,不要安排太忙碌的生活。不要讓孩子學習太多的東西(吸),而沒有休閒喘息的餘地(呼);讓孩子的呼與吸、睡與醒、內與外、動與靜…等,都要維持一個規律與平衡,;而與大人間的平衡關係,更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人際關係

※ 語言的發展,是在頸部得到釋放了以候,才開始進行的。所以我們可以觀察到,寶寶開始發出聲音、學習說話是在什麼時候?就是在頭部可以挺起來的那個時候開始。(所以我看到一些資料說,語言覺與移動覺是相對應的)

==================================
  接下來開始進行系列二,與外在世界連結的四個感官,這四個感官,不要被負面的東西干預,才能得到很好的發展。

1. 嗅覺(Smell):
  這個感官是很個別性的,個人喜歡的味道,別人不一定喜歡。鼻子裡有很多的細胞,非常的敏感。嗅覺與記憶有很大的連結,一聞到味道,有記憶的就馬上會浮現景象(大家可以想想自己的經驗,例如:就算不在寶寶身邊,但聞到很像寶寶身上的味道,腦裡就馬上會浮現寶寶的一顰一笑)。
  小孩子的嗅覺,比大人強烈上好幾倍,所以要特別注意。因為嗅覺感官是舒服還是不舒服,會影響到我們對世界跟人際相處上,是open還是close的,就好像我們聞到喜歡的味道,會感覺舒服,身體就會很放鬆,整個人呈現的就是open的狀態;而相反的,如果我們聞到了刺鼻的味道,會覺得不舒服、全身緊繃,甚至幾乎是憋住呼吸,只想趕快離開一樣,這時整個人的狀態就是close的。

  所以如何讓孩子感受到舒服的味道,是很重要的。老師希望父母再忙還是要自己烹煮食物,讓孩子們覺得世界是很wonderful,就像我們小時候,一回到家裡,就聞到媽媽煮的菜的味道,陣陣香味飄來,現在回想起來,是不是就覺得很幸福呢?

  而若要對孩子採用芳香療法,千萬記住量要少,不能太過強烈、刺激,也不要一直都是一樣的味道,否則會讓嗅覺sleeping,就麻痺了。適合孩子的精油,有薰衣草(Lavender,有安定情緒及舒緩的效果)、迷迭香(Rosemary,有振奮的作用,帶來活力)、洋甘菊(Camomile)、甜橙(Sweet Orange)、檀木(Sandalwood)…等。

  端午節快到了,可以自己製作香包讓孩子掛著,一方面能讓孩子看到你親手為他製作這個東西,二方面是,香包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像我們小時候有做過就會對那種味道有種懷念,可以讓孩子也有這種體驗,不過現在這種傳統的香料粉好像不容易買到,老師找了好久,後來有找到一間香店賣的味道是最符合她記憶中那種傳統的味道(老師後來有拿了名片,陳振芳百年香店,地址是台北市長安西路193號,電話:(02)2559-7531、25556731,有興趣的媽媽今年可以去買來自己做做看。但請媽咪們要特別注意,因為我上網查過,那種傳統的香料粉是用艾草、雄黃粉及很多種中藥調配出的,有網站資料說若是孕婦,最好不要接觸這種味道喔!)

  而做好的香包不要刻意叫孩子過來聞,可以掛在他身上或是明顯的地方,讓小孩自己被吸引,自己去聞、去玩。

2. 味覺(Taste)
  舌頭有分區塊,會感受到不同的味道,舌尖是甜,後端是苦,而兩側則分別是酸跟鹹。我們在吃東西的時候,是從嘴巴就開始在進行消化了,從舌頭就會開始吸收了。

  現在的食品,添加物太多、太甜或太重口味,其實都不大適合小孩子。孩子們吃的口味,其實約大人吃的三分之一就可以了,所以在烹調食物的時候,可以先針對小孩的口味進行調味的動作,大人們則等要吃的時候,再自己另外加調味料。

  我們要儘可能的讓孩子吃天然、有機的食物,讓他們品嘗食物最真實的味道。味覺其實會告訴我們什麼是適合我們的食物,大人們這種能力已經被削弱了,所以口味越吃越重,但小孩子在七歲前都還可以努力改善,就是盡量不要讓他們吃太重口味。

  食物對小孩子造成的影響,其實與特質也有關。像小孩子都愛吃甜的東西,因為吃甜食,會感到愉悅及滿足感,但其實不要讓小孩子吃太多甜食,也不要吃太甜。但如果孩子的特質就是屬於較容易悲觀、常沮喪的,那麼,可以常適量的給他吃些甜食,讓她可以感覺較快樂一些,sense of well-being。

  酸跟鹹,就適合for dreaming特質的小孩,吃了會清醒一些;而苦,因為會激發意志力與挑戰心,所以適合給較依賴、不定性的孩子吃一些。

  不管如何,其實每樣東西都要均衡攝取,而不是去迎合小孩的口味。

3. 視覺(Sight):
  我們人的視覺,是每天一張開眼睛就一直不斷在接收的,看到的東西,喜歡或不喜歡,都是立即有反應的。前面有提到,視覺其實就如同無形的觸覺,因為我們看東西,就好像是從眼睛伸出一雙手,去touch到那樣東西一樣,我們並沒有真的觸摸到,但會立即的對那樣東西產生感覺。直接的接觸光線明暗、質料、顏色。

  看到的事物美不美,甚至到了一個地方,視覺就會立刻感受到整不整齊,佈置擺放是否和諧,空間大還是小,是開放的還是封閉的,是擁擠的還是寬敞的…這些都是立即就有反應跟感受的。

  我們眼睛看到一個顏色,其實內在就會感覺到對應的顏色,以達到平衡。小孩子的視覺非常的靈敏,反應也比大人迅速。像有很多小孩,在較小的時候,常常看到紅色會說是綠色,大人都會緊張以為是色盲,其實不一定,這種情況通常到大一點就不會了(當然,如果還是一樣,那就真的要去檢查了)。會有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眼睛看到了紅色,內在會感覺到對應的顏色,也就是綠色,藉以達到平衡(這跟色彩學有關,色彩的三原色是紅、黃、藍,這三原色就是一個平衡;當我們看到紅色時,內在為了要達到平衡,於是就補了另外兩個原色的調和,也就是黃跟藍的調和-綠色。

  此時老師有拿其他兩個顏色來讓我們當場試驗,大家也可以試試看,拿一張B4大小的紙,對折後在其中一半用黃色畫一個適當大小的實心圓,然後將紙打開,先盯著黃色的圓五秒鐘,然後將視線移到另一半的空白處,定睛幾秒後,會慢慢浮現一個應該是接近紫色的圓,即紅跟藍的調和色;我會說『應該是接近紫色』,是因為浮現出的顏色,會跟我們所處環境的光線,還有看的角度有關聯,所以理論上應該是紫色,但實際上浮現的,會是接近紫的顏色。)

  所以我們可以藉由顏色來調整達到內在的和諧,例如:太調皮、好動的小孩,可以穿紅色衣服,讓他內在補上代表peace、安定的綠色;而相反的,太文靜的孩子,則可以穿上藍色衣服,內在會補上代表行動力的橘色。

  不管如何,家中最好不要佈置的太密集,讓空間中充滿顏色。最好是要有留白的空間,讓小孩子得以呼吸調整。而讓小孩子玩的顏色素材中,以水彩最為適合,因為水彩的光是從裡散發出來的(老師有建議的廠牌-英國牛頓水彩,他的光澤較接近天然的光)

  (說到這裡,老師說,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成長非常重要,我們寧可省其他的費用,也要給孩子最天然的東西,不管是棉、麻,或任何材料。其實在做這些事的同時,大人才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因為在為孩子準備這些東西的同時,我們的內心也正在被滋養著。)

4. 溫度覺、溫暖覺(Warm):
有分外在與內在的。

外在→
  溫度的暖和,小孩非常需要,小孩身體不溫暖,生理的能量就會被轉移去維持溫暖,而無法全力架構身體。0∼3歲的小孩,頭部的保護很重要,頭部是人體溫度最低的地方,因為需要冷靜思考,所以外出時,太陽如果很大,請注意戴帽子防曬(維持頭部的低溫),而若真的非常寒冷,就是要戴上毛帽保暖了(維持溫暖)。

而腳的溫暖很重要,非常重要!因為我們身體的新陳代謝,與四肢是連在一起的,腳部的溫暖,會傳達上來到中樞-腹部,然後再由中樞傳達到上半身,就這樣循環。而在腹部中的肝臟,是我們最重要的中樞,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中心(排毒、解毒),肝臟在人體內是溫度最高的器官,而在三十五歲時溫度會達到最高,過後就會越來越低(上網查是說,肝臟必須維持在42度,才能正常的運作,但現代人因為各種污染,肝臟溫度因此提早下降,功能也因此受到影響)。而尤其是女生更要注意,因為最重要的器官都在腹部,除了肝臟就是子宮跟卵巢,如果手腳冰冷,新陳代謝各方面當然就不好。

所以,一定要特別注意腳的保暖,家中如果是磁磚地,最好不管大人小孩,都穿著室內便鞋或防滑的襪子。

內在→
  心靈的溫暖。我們接觸到一個人時,可以感受到他是熱情的還是冷漠的,這就是屬於心靈感受到的溫度。而心靈的溫暖要怎麼給呢?其實透過擁抱、眼神、口氣、語調、用詞、行為、態度、環境、氣氛,都能夠傳達,所以透過這些,自己給孩子心靈的感受是暖還是冷,就要常常提醒自己要注意。在孩子0∼7歲這個時期,大人要先調整自己的生活、情緒、態度及對生命的看法,時時check自己的warm夠不夠。

  在孩子7歲前,儘可能不要讓孩子接觸到負面能量太高的人事物,我們對孩子有道義上的保護責任,但這種保護責任,有時候是要有很大的道德勇氣才能去實行的。(就像很容易暴怒、唸個不停、情緒非常不穩定的人,如果偏偏是很親的家人,要讓孩子在7歲前都不要去接觸到,談何容易)

  以上,就是老師這次所講的內容,而接下來是媽媽們提問,由老師來回答。

1. 關於音樂,身邊的人眾說紛紜,有說古典越好的,有說交響樂好的,到底讓孩子聽什麼音樂比較好?

老師回答:其實聽覺是更高層次的感官,在下一次6/14的講座中會詳細解說,但還是先簡單的說明。其實聽什麼音樂,應該要回歸到小孩的各個階段,針對當時的特質去對應,0∼7歲小孩的特質是很夢幻(dreaming)、很輕盈的(light),而在0∼3歲,適合很輕柔的聲音,像豎琴的聲音就很適合;而3∼5歲,已經開始進入到我的認知,所以會想要自己去敲打產生聲音,這時候鐵琴、鼓…等樂器就很適合讓他們自己去玩。至於更詳細的,因為時間的關係,就留到下一次再說明。

2. 有關視覺所提到的,顏色的和諧,有沒有書可以買來看、參考呢?

老師回答:就我所知,應該還沒有專門針對這樣解說的書,不過有一本原文書『The Twelve Sense』,裡面有一篇色彩的對應,可以參考看看。

其他的問題我沒有紀錄的很詳細,所以就只打我所抄下來,老師回答的重點。
※ 對小孩情緒的反應,我們要先回來觀察自己。當小孩子在情緒失控的當下,不能用強迫的方式要求他冷靜,有時候也許孩子需要的是你的擁抱與touch。但這需要你們去觀察自己的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麼。

  2歲的孩子還不懂掌控自己的情緒,當下情緒的強度都是由內在自然發出的,所以你需要的是去了解他的需求,抱抱他、安撫他,讓他感受到雖然他跟你不是一個個體,但你還是在她身邊的。
  而4歲的孩子,其實有些懂了,甚至會用情緒去try你的反應,所以在這個時候,可試著先安撫他,然後要讓他清楚是有界線的,例如:在晚上的時候,可以告訴他,現在很晚了,你要難過、生氣可以,但是請不要吵到隔壁的鄰居,不然他們也會因為你這樣而很難過。

※ 太晚吃東西、或是吃了太多的蛋白質…等,會在孩子睡眠時變成惡夢。
※ 最好天然的排汗材質,其實是絲,但買的時候還是要注意質地(在沅陵街與重慶南路口有專賣店)。冬天的話就是羊毛。其他的還有絲棉(Cotton Silk),或是竹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