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晴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記憶中的手工香腸

2012年11月20日
公開
44

萬小姐竟然上市場買了豬大腸要在家DIY 糯米腸, 還附了豬大腸從市場買回到洗好處理的照片, 令人好生佩服。 看了萬的照片, 我要很豪氣的說, 雖然很怕全雞(全鴨, 全魚), 可在下小時也曾洗過豬腸”再加上上回提的幫忙滴雞血糕, 拔雞毛), 我的小時候看來可真充實。 大概是民國六十年代, 過年前一個月, 家家戶戶都會在家"灌香腸", 買回的腸膜用明礬先泡過( 我知道是小腸, 萬小姐幫我確認是腸膜), 泡好的小腸還要用水一直沖到很乾淨, 因為那年代沒在用小蘇打粉, 沖好後用一根竹筷子小心的穿過長長的白色薄膜, 這步驟最難, 因為不小心弄破, 就得綁上麻繩, 或是剪掉破掉的部分, 另外再重新重複此動作直到那條腸子整條串在竹筷上。 等腸膜水份蒸發得差不多, 就可以製作手工香腸, 瘦肉和肥肉均勻的豬肉塊, 加上高梁酒和五香粉拌勻, 用漏斗放在腸子的一端, 把肉均勻的推入豬腸中, 推擠時不能太用力, 否則會把腸皮弄破, 但也不能太鬆散, 否則成品的肉質就不夠緊實。 等到全部完工後, 再依段幫香腸綁頭髮(綁繩), 我很愛這個步驟, 原本直筒筒的香腸全部變成小女生的麻花辮, 不過香腸還得掛在外面風乾, 一定得完全風乾(曬乾), 如有水份殘留, 沒幾天香腸外皮就會變得黏黏的, 那就全功盡棄了。 在萬去買大腸之前, 我有想到今年很想自己"灌香腸", 但也只限於想, 因為說實在不是很愛吃香腸, 也沒地方曬, 唯一有動力的是想讓孩子看看自製手工香腸的製做過程, 反正才農曆十月, 到過年還有一陣子, 待我再想想。 正因為都參與全程製作, 過年時吃到媽媽自己做的香腸, 濃濃的高梁香味, 和鹹鹹的口感, 都格外好吃。 如今各大賣場一年四季都賣著香腸, 我很少買市售香腸, 即使是知名的黑橋或是新東陽都無法收買我的嘴, 即使那些紅豔豔的香腸看來美味無比, 可記憶裏不是很紅還帶一些淡咖啡色的「老媽牌」香腸, 才是我心目中最好吃的香腸。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2012年11月17日
公開
49

蘋果姐在飯店完成迎娶儀式, 新郎還要通過伴娘團的層層關卡, 才能迎得美人歸, 大伯和伯母都沒來飯店, 所以省了新娘拜別父母的儀式, 禮車啟動時, 由靖小弟去撿起蘋果姐丟下的扇子, 還要象徵性潑一盆水, 象徵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沒有臉盆, 我去向飯店早餐部要了一個紙杯, 裝滿水, 飯店人員說只潑一杯水, 那夠嗎?? 我: 意思到了就好 恰巧有個臉書朋友, 她的女兒是11/17文訂, 下個月也要結婚, 她說她也在考慮可不可以不要潑這盆水?? 以前上過一篇課文叫觸龍見太后, 他用言語打動太后, 讓她願意派小兒子到別國當"質子"( 春秋戰國時代很流行的, 甲國之子到乙國當人質), 他和太后說的就是當公主出嫁時, 你不忍流淚, 但也祈禱她千萬別被夫家休掉而回國, 所以忍痛道別, 現在卻因為捨不得小兒子到別國當質子, 那將來太后千秋之後, 這個受盡鍾愛的小兒子還會得到國人的敬重嗎?? 太后一聽, 才明白愛兒子不是把他留在身邊, 而是讓他去當質子, 為國盡一份心力。所以父母愛子女, 是為之長久計, 不是只以眼前所見為考量, 這段文字在高中時只能看到表面字義, 可為人母後, 我終於看懂了書上所表達的深義。 遙想古代舟車不便時, 女兒一出嫁, 縱然不是千山萬水, 但也只有歸寧及年初二可回娘家做客探望父母, 父母怎可能不思念愛女? 可為了長久計, 當然希望女兒嫁得好, 在夫家受到疼愛, 永遠不會再回到娘家, 所以要潑出一盆水, 象徵女兒一踏出家門就不會再回到原生家庭。 只是很多人看到潑出去的水, 想到的大概是"覆水難收", 那則故事是勢利的女人因為不看好老公下堂求去, 等到前夫功成名就她才厚顏求復合, 難怪人家要潑一盆水讓她知難而退。 潑出那杯水的片刻, 我彷彿懂了, 父母怎可能視女兒如覆水? 內心深切希望出嫁的女兒永遠幸福美好不會再回到娘家, 那動作背後是不捨, 更隱含父母期盼女兒幸福長長久久的一份心意。

文青過頭就很好笑

2012年11月14日
公開
38

看到這則文青相關新聞, 用一句很文青的說法是: 我的嘴角, 不由自主微微上揚。 ~~~~~~~~~~~~~~~~~~~~~~~~~ 社群新聞�文青正夯 網友瘋「微」造句 Yahoo!奇摩 – 2012年11月13日 下午10:26Yahoo!奇摩新聞中心報導 近日台灣吹起文青(文藝青年簡稱)風,原本是一個時髦詞彙,但因為濫用及盲目跟風,出現了「假文青」,網友也漸漸對「文青」一詞產生反感,對文青最常用的「微」字也十分不滿,例如:微電影、微旅行等,在Ptt瘋狂討論有關文青的猜謎與造句。 Ptt的「文青大亂鬥」,源自於網友「俺正讀」畫的文青王漫畫(http://www.plurk.com/young10251),諷刺時下文青,酸到爆炸的台詞讓網友拍手叫好,也讓網友紛紛變身「鍵盤文青」po文。網友更說文青寫作一定要用全形標點符號,網友yTim5566洋洋灑灑寫下偽文青文:「甚麼,是文青?那是一種,說不出來,但,確實,真的,又存在的感覺,是彷彿在魁北克無邊無際的,沙漠,之中的冰原般,的向日葵,對海洋綻放,品嘗一個人,在寒冷與酷熱內的,寂寞。」網友立刻文青式回應:「哈,哈,哈」。 網友NuClei甚至為大便下了文青註解:「落下,迷失在,米白色筒中的,咖啡漩渦。」網友大讚他文青到骨子裡了。大陸網友還統整出文青的表達方式,以單相思為例,普通說法就是單戀,文青度30%的說法:單向度地鋪陳愛意;文青度70%則是任由愛意單向度地鋪陳;若是文青度爆表的說法:然而卻任性地由這愛意那般單向度地氾濫鋪陳。網友看了大喊頭暈,直批文青就是愛拐個彎講話。 「微」字因為不僅文青們愛用,最近更成為廣告廠商的最愛,也讓這個字成為網友批鬥的目標,開始惡搞猜謎造句。例如文青式的加油打氣,就是微鼓勵(維骨力);兩個文青碰面了如何打招呼?答案是微微安。還有網友更妙,要大家猜猜為什麼古代當官的都是文青?因為上朝時都會說「微臣叩見皇上」,而皇上就會回答「眾卿(青)平身」。一系列文青文章被網友酸到爆炸,還有網友說,如果文青感到委屈的話,就去微申訴(維生素)吧!

君子遠庖廚(有更新)

2012年11月12日
公開
40

萬近日做了北京烤鴨, 十分費工, 大家都拍手叫好, 我也出聲說讚, 結果萬小妹竟然誤認我具有潛力, 只需更熟烤箱的功能就可朝此路邁進, 一向老實的敝人, 只好招認光看到全鴨就想逃之夭夭。萬說要用一支喝珍珠奶茶的吸管對著鴨子吹氣, 好讓鴨肉和鴨皮分開, 鴨皮才能烤得酥脆, 我的腦袋裏出現了鴨子、吸管吹氣、鴨皮膨脹...程式跑了三秒, 結果顯示為「簡直比不可能任務中阿湯哥徒手爬高樓還困難十萬倍」的狀態。 上周立冬, 用了全雞燉補, 煮了一大鍋水, 把全雞放入, 川燙後還得再提起瀝乾, 光此過程, 就令吾心驚膽顫, 覺得很像在演恐怖片, 全雞或全鴨是我的料理死穴, 連看得到眼睛的全魚都是, 時間倒帶一下, 小時候從沒怕過這些東西。 住在南機場漳州街時, 家裏頗大, 所以家母買了籠子開始養雞, 逢年過節, 她手腳俐落的殺雞, 刀法是一刀封喉, 刀落雞已斷氣, 我拿著小碗在旁接著雞血製作米血糕, 心情可是超級興奮的, 可能當時一心想著有美味的米血糕可食用,根本不覺可怕或害怕。 在物質不太富裕的民國六十年代, 在自家養雞的婦女們, 幾乎人人都是袖子一挽菜刀一拿就能化身為一方殺手, 殺好的雞, 滴好血, 還要拔毛, 漳州街的家有個大院子, 院子的前面還有個大灶, 在灶上燒了熱水, 把雞放好, 用熱水淋一下(到底是多熱的水, 要淋多少份量我就不知道, 只記得有這個動作), 就可進行拔毛工作。 那時代連雞毛都有人收購, 我還沒上學, 不知是媽媽沒幫手, 還是我的工作能力還不錯, 媽媽會讓我和她一起拔雞毛, 現在還可以回憶起那畫面, 大部分的羽毛可以用手拔下, 但雞屁股和雞脖子那一帶, 就要用一個類似目前人家用來拔眉毛的工具, 仔細的把那些很細小的羽毛拔除。我記得除了在自家當殺雞小幫手, 也去過別人家幫忙, 代價是一小塊熱騰騰的米血糕。 只記得當年家母從不吃自家養的雞, 年幼的我說雞肉很好吃啊, 媽媽你為什麼不吃?? 家母說把它們養大不忍心食之, 家母善養雞, 附近有些人也會來買雞, 因此那幾年看家母殺雞等同家常便飯, 根本不會害怕, 每回看媽媽殺雞剁雞, 架勢十足, 心生佩服之餘, 也想長大時會練就和她一般的功力。 可自己主廚後, 沒刴過一隻雞, 因為不敢動刀把全雞切成小塊, 看到一整隻完好的雞或鴨, 就有心理障礙, 但如果是小販切好的雞腿, 或是已去骨的雞胸肉, 倒可以安然料理之。以前讀到君子遠庖廚時, 只覺是大男人們推託不下廚的沙文主義, 可現在我真的對這句話有很深的理解, 君子遠庖廚真的是進過廚房者才知的真義。

壬辰秋最後一日兼談立冬食補

2012年11月06日
公開
45

早上陽光普照, 微風輕吹, 室溫24度, 美好的秋日感覺 一過中午, 陽光休息去也, 只剩涼涼的午后, 室溫24度 溫度相同, 少了陽光, 心情溫度也跟著不一樣。 林修旭:壬辰秋, 最後一日. 星期二15:39 • Ping Lin Tsai 今天是節氣秋的最後一天?上午有陽光,去拍了些照,下午就陰了! 星期二15:41 林修旭 新聞頻道, 今天, 明天, 一定一推...補冬...的報導.... 星期二15:47 Margaret Lai 早上市場多了好幾攤臨時賣中藥材的攤子 賣羊肉的, 賣薑母汁的, 還有上述中藥攤都已貼了11/7立冬補冬的訊息 沒看新聞, 市井的生活就是最即時的新聞動態 星期二15:52 Vivian Fan 這兩天剛好釀了酒釀,補冬有沒有人吃酒釀的? 星期二15:59 Ping Lin Tsai Vivian ,昨天黃昏到河邊拍照,入夜竟疏雨落下,回程到夜市買了甜酒釀蛋湯圓回家,似乎這時節帶著一點這樣的食物,不只覺得身暖、心裡也有歸家的暖和。 星期二16:07 Margaret Lai 應該都行吧, 反正心理補和食補一樣重要 星期二16:07 Vivian Fan 我本來是想釀來給女兒吃的,剛好趕上節氣,明兒個也來給她補一補... Margaret Lai我是早買好了全雞, 不然明天要一早去和一堆人擠, 今天去買了黨參( 這個是平性的, 體虛和燥熱者都可食) 全雞燉黨參, 當歸, 黃耆, 紅棗, 枸杞, 就很一般, 反正有吃有保庇的心態就是了 立冬進補 這篇有提到可以吃桂圓米糕, 印象中小時候有看過人家吃過, 只不過我不愛米糕, 從來沒吃過 星期二16:14 • Vivian Fan 所以這個補冬在台北是很大眾化的嗎? 桂圓米糕我吃過...但不喜歡! 星期二16:17 Margaret Lai 不知道有沒有大眾化, 以前娘家媽媽會煮麻油雞意思一下 我自己當家之後, 也會煮個雞湯應景, 反正不會太麻煩, 就每年補一下, 有一年是臨時想到立冬, 還不到十一點, 已經買不到雞腿或半隻雞, 之後我都提早一二天準備好 Vivian Fan 可見晴媽有在注意這事兒,我幾乎沒有認真過過...^^/// 星期二16:25 Ping Lin Tsai 不到五點,窗外天空整個暗去,真得今年秋光又已消逝了! 米糕是糯米做的,一般糯米較不好消化,再加上糖就不宜多吃,只能當小點心。 倒是桂圓可以解憂,喜歡在甜湯品,如煮湯圓時取代糖加上,可以補身! 以前小時候進補通常是在冬至的時候,家裡會將自養的鴨或雞跟著中藥燉煮,一大家子在這天可以吃到熱呼呼的一碗雞湯,接著就是接近舊曆年時跟著越來越多的各種祭拜,食材也才更豐富、更有年味。 現在生活富裕,隨時都可以有許多吃食,這種年節可以多食飽餐的幸福感似乎跟著鈍化了 林修旭 酒釀, 打個蛋就很補了.... 米糕, 好做的不得了. 簡單的可以. 尖, 黑糯米. 浸泡[要不要泡酒都可以, 米酒, 黃酒, 隨你意], 蒸煮熟, 加糖, 桂園[要q, q 口感的, 不要一開始就加, 會漲的], 要加堅果也可以...拌好, 再蒸一次. 電鍋跳起, 收工. 星期二17:13 Margaret Lai 米糕不在我的食物名單中, 其實正確來說, 糯米類, 各種糕類我都不愛, 只愛我媽自個兒炊的菜頭粿, 我歹飼又挑食, 自己承認 晴陽兄說的年節味道, 大概是四五年級生小時候的共同記憶吧, 雖然當年不富裕, 但父母總會在各種節氣時, 要準備拜拜的食物, 就會買一些, 或自己動手做, 我媽和我爸會一起做年糕, 因為要很用力的攪拌糖和糯米蒸熟的粿團, 我媽會做各種好吃的粿類, 菜頭粿, 甜粿, 芋粿巧, 這些食物我並不愛吃, 甚或不吃, 但那種伴隨著節慶的期待心情, 也因為這些食物而留存在記憶裏 星期二22:29 Vivian Fan 糯米,我喜歡鹹的,譬如粽子,油飯...^^ 我家每隔幾天就喝一次雞湯(現鍋裡就有一鍋香茹竹筍雞湯),藥膳雞湯也是常喝的,所以進補就不知要作什麼特別的了。 修旭那麼厲害,還會作米糕?...^^ 星期三3:37 Margaret Lai 修旭會下廚, 不只會做米糕, 嫁給他的有福氣 星期三13:47 • 讚 • 1 林修旭 說了一口好菜和燒了一手好菜很不同....說說會的人很多.... 星期三14:33 吳客提 _ 桂圓米糕有印象小時候常吃 , 加一點米酒很香! 但容易膩, 也容易脹氣,吃不多的!^^ 星期三23:17 Margaret Lai 學長也好福氣, 可以吃這種節慶食品, 偶是怪咖, 從小不吃米糕到現在仍然沒吃過 星期三23:20 吳客提 _ 不吃也沒甚麼損失^^ , ... 只是覺得某些食物深植記憶的偏角處, 小時常吃 長大若沒得吃就成一種鄉愁... 星期三23:27 Margaret Lai 食物好不好吃, 都不太重要, 重要的是和誰一起吃, 什麼時候吃到, 也就是學長說的記憶深處的偏角處 這大概也是圓環小吃, 能在五六十年代獨霸一時, 可改建的圓環氣圍不對了, 就算食物依舊, 也沒法喚回人潮 林修旭 fooooooooooood, a matter of taaaaaaaaaaaaaaaaaaaaaaaste. Margaret Lai 是, 愛打扮的說" you are what you wear", 可主廚這些年下來, 我常覺得好食物可以讓人神清氣爽, 身體健康( 好食物定義是新鮮, 健康, 原味, 但不是高價食材) 林修旭 食也者, "品味"也. [只有一個意思嗎?] 18 小時前 • 讚 Margaret Lai 當然不是啊, 品味, 從有形的品嘗味道到無形的生活品味, 都是呀

晾衣指數

2012年11月05日
公開
57

7:37室溫24度, 陰天。 方才穿著薄長袖去澆花, 對面的阿桑著短袖短褲站在陽台上晾衣服, 果然怕冷的人沒法在這種微涼天氣穿短袖。 對面的那戶人家應該是三代同堂, 每天一早就看到阿桑在晾曬著衣物, 半開放的陽台不锈鋼架上, 掛滿了外出服, 棉被, 被單, 或是內衣褲。 這附近的鄰居們, 很習慣站在陽台上, 就和對面x樓, y樓的人聊了起來, 有一回就有三四戶不同樓層的鄰居們,遙遙相對的聊了開來。 Vivian Fan 真是好題材,看到鄰居晾的衣服而產生聯想或回憶,晴媽有空來一篇?...^^ 11月5日14:11 Vivian Fan 淑瓊姐,頂樓是不是也會有其它住戶去曬衣服?或是跟隔壁鄰居很靠近? 11月5日14:12 • 許淑瓊 其他住戶不會上去,可是十公尺外的鄰居會瞄到。台北住家都很靠近。 不過南部人比較不在意這些。有一次我們打擊樂一行人三十幾個搭遊覽車遊鹿港,我想盡地主之誼請大夥兒到我家坐坐,並事先請媽媽幫我訂了肉圓和貢丸湯,誰知一進院子大門,最搶眼的就是嬸嬸和她家外勞的內衣和內褲,引起一場哄堂大笑(北部很少有這種景象) 我是有些傻眼,不過也跟著哈哈大笑,這是南部才有的特色,哈哈哈 11月5日14:33 • Margaret Lai 以前住新店時, 頂樓是公共空間, 放了好些曬衣的竹竿 小孩幼時, 生病嘔吐就要曬被子, 但經常沒得曬, 因有個婆婆把公共曬衣場當成她的私人專用曬衣空間, 一根竹竿她只曬四件衣服, 就是古早那種曬衣法, 竹竿直接穿進衣服的袖口, 頂樓只有八根竹竿, 她一人要占用六根, 有一回我看到竹竿是空的, 把衣服掛上去,過了一會兒上頂樓時, 卻看到那個阿婆把我的衣服都拿下來了, 她的理由是因為她已用一塊破布綁在竹竿的一頭, 所以這竹竿就是她要用的, 她講客語, 我其實聽得懂一些, 但實在懶得和她吵, 就去找管理員來, 她才不再囉嗦 這婆婆弄得所有住戶都很不爽, 結果某年過年後從南部回來時, 發現頂樓曬衣空間突然沒被占用, 一問之下, 才知他們搬走了, 因為她兒子向地下錢莊借貸, 過年前連夜搬走, 雖然很高興少了一個曬衣惡霸, 但一想到他們家的小孩要跟著父母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 也是一陣唏噓 星期二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