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優次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第一次在優次面前覺得丟臉

2007年08月27日
公開
6

今天帶優次去參加游泳體驗課,由一個剛認識的親戚開車帶去,對課程模模糊糊的媽媽,跟在親戚的旁邊看她怎麼做,中間老師們拿了一根軟泡綿彎起來做成山洞,要媽媽帶著孩子浮過去,當那位親戚帶孩子過了山洞以後媽媽也跟著過去,馬上被那位親戚以責難的表情說著"妳現在跟著我一起過來了嗎?",原來是一組過去以後再換下一組,跟媽媽上一次去另一間游泳池的作法不一樣,媽媽只好陪笑帶過去,課程結束以前,老師要媽媽們拿著浮板從游泳池的中間游到底再游回來,問題是媽媽根本不會游泳,又是輪到最後一個,媽媽跟老師講了媽媽的情形,老師還是說就放輕鬆腳打水就好了....只好硬著頭皮游出去,果真如媽媽想像的,浮了沒多久身體就沉下去,浮到一半,那位親戚還跟媽媽說"不要游了,回去了",勉強浮到底,轉回來看到優次及大家都在看媽媽,那種感覺真有說不出來的糟糕*_*上完課以後,大家一起去換衣服,媽媽看其他媽媽都是在有暖氣的房間把泳衣脫掉,媽媽也跟著脫,可是那位親戚對媽媽又有意見了,她說妳不用在這裏脫(她自己邊脫邊跟我這樣講),媽媽都脫到一半了想說就把它脫掉,沒想到她又說了一次妳不用在這裏脫,人家都這樣講了還能怎麼辦呢?只好圍著毛巾帶著優次回到更衣室去換回自己的衣服,真是一肚子火...還好今天只是體驗而已,要是真的要在這邊上課,每次得麻煩這位親戚帶去,媽媽一定會瘋掉!!!

想懲罰孩子?試試不動聲色的暫停法

2007年08月24日
公開
9

暫停,是人們很熟悉的一個體育專有名詞。如果寶寶在玩樂過程中被宣佈「暫停」,遠離快樂寶地,離開依戀的玩伴,對小寶寶來說,還有什麼比這更難受的呢?   寶寶兩歲左右時最逗人喜歡,他不但會跟著你的指揮棒團團轉,且能用心觀察你,熱衷模仿你的一舉一動,實足一個可愛的小木偶。但寶寶也會有意無意地做出各種各樣與大人對著幹的事,比如:爭搶、推人、打人、咬人等等。一旦寶寶做出這些「出格」的舉措,父母免不了會呵斥制止,或威脅打罵。這種高壓方式除了奏效時間短、效果不如意外,也顯示了暴力背後你的無能。那寶寶打不得、罵不得,就由他「造反」啦?當然不是,「懲罰」是有技巧的,這就是「暫停」。   比賽中,隊員要重組,再次研究對策,教練會向裁判員請求「暫停」!但如果寶寶在玩樂的過程中被宣佈「暫停」,自己的切身利益直接受損,不但「玩權」被取消,遠離快樂寶地,還必須離開依戀的玩伴,形影相吊地獨自「靜坐」——對小寶寶而言,還有什麼比這更難受的呢?對2歲以上的寶寶施行暫停,你的「懲罰」技術會顯得文明、自信且卓有成效。但在實施前,你還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哦! 實施「暫停」處罰的目的 1、給寶寶一點時間檢討自己的「違規」行為(至少知道自己「做錯了」); 2、讓寶寶學習遵守規矩; 3、提供一個讓他冷靜下來的機會,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對父母而言,你不必對寶寶吼叫、打罵、威脅或打屁股。採用平靜的「冷處理」方法,讓那些精力充沛的寶寶「坐冷板凳」數分鐘,這對沒有耐性的寶寶是一種很大的挑戰和不輕的懲罰! 「暫停」勝過粗暴的處罰   在當今充滿暴力的社會,媒介,包括電視、錄影帶等,都難免會讓寶寶「窺視」到不少暴力鏡頭,他們興致勃勃,躍躍欲試,大人則要千方百計地「除毒」。如果父母自己也擠進這一行列,對不聽話的寶寶採取又打又罵的簡單粗暴手法,那其實是讓寶寶再「耳濡目染」一堂活生生的暴力課。同時,也會給寶寶傳遞一種錯誤信息,那就是:問題是靠武力解決的,強者為王,弱者為寇,這對寶寶實有誤導之嫌。 「暫停」法的實施技巧 「暫停」環境   選擇「暫停」環境,以考慮安全因素為先。注意有無電器或易碎品威脅寶寶安全;週遭環境要簡單無趣,讓寶寶感到乏味,提不起「玩」的興致。洗手間絕不是合適的地方,寶寶能從那裡創造出不少自娛的活動項目。如果讓寶寶在玩具室裡「受罰」就更糟,玩具讓寶寶目不暇接,玩性大增,哪裡還記得自己呆這個地方的最初原因呢?   此外,應讓寶寶處於你的視力所及範圍之內,以免讓「小肇事者」感到自己被大人遺棄而害怕起來(效果將適得其反)。 「暫停」時間   首先,「暫停」的時間按其年齡計算,如兩歲,罰坐時間為兩分鐘;三歲寶寶,罰三分鐘……以此類推。   其次,寶寶犯錯的問題較嚴重,就多加幾分鐘。如頂嘴、講粗話,「暫停」五分鐘。較嚴重的,如打架,十分鐘。最後,如果寶寶不服從,不願接受,便要「暫停」時間加倍(一次就足夠了)。另外,如果寶寶發脾氣,大哭大叫,就等他停止以後再開始算時間。如果寶寶小聲哭泣,或自娛自樂,或故意弄出些噪音,採取「不理會」態度,照樣算「暫停」時間。如果他弄出的聲音大至影響到別人,或者故意耍手段讓你生氣,就等他安靜後,才開始算。   要把鬧鐘撥好,讓寶寶能看到。時間一到,在簡短提醒他後,便還他「自由」。平時,雖然有的寶寶可能會說「讓我再玩一分鐘」,「再玩五分鐘」的話,但這並不意味著他有確切的時間概念。所以要公正地為寶寶計算「處罰」時間。   但那種「暫停」時間越長,收效就會更大的想法,也是不對的。兩三歲的寶寶還不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與懲罰性「暫停」之間的聯繫,他的記憶力很薄弱,大概五分鐘後,便會完全忘記不久前自己所招惹的麻煩。所以,「暫停」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分鐘。儘管三分鐘對於你來說是「一剎那」,但對寶寶來說,是相當漫長的。 1·樹立權威,言出必行   一旦決定「暫停」,你便要態度堅決,不給寶寶討價還價的機會。對寶寶的請求裝作不理會,不必回答他的話,否則寶寶從中試探到了有討價還價的可能性,以後就會變本加厲地與你爭論,挑戰你的權威。 2·糾正壞毛病,勿操之過急   每次「暫停」,最好能集中在某一行為的偏差上,如果要求寶寶同時改正幾個壞毛病,這樣過高的期望會讓你有挫敗感,因為寶寶的毛病不可能一下子都改掉。如果想糾正寶寶的幾個壞毛病,應先挑一般性的毛病作「暫停」處罰,讓他習慣了你的調教方式後,再來糾正其他較嚴重的毛病。注意,如果想使你的調教方式成功,就要耐心地逐個進行,欲速則不達。 3·對寶寶做關於「暫停」的解釋   首先,讓他知道處罰的目的,是要改進他的不良行為,幫助他下次做正確的選擇。其次,讓寶寶清楚自己犯的錯誤在哪裡,為什麼你不可以接受。最後,解釋鬧鐘如何運作。 ·「暫停」處罰的要求也要與寶寶說清楚 1、不准離開凳子,不准起來走動。 2、「暫停」期間不能說話。 3、坐在凳子上時,腳不能亂踢,不能大聲叫嚷。 4、不准把玩任何玩具及其他任何物品。 5、不准看電視。   即使對各年齡段的寶寶使用「暫停」,寶寶仍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毛病,兩三歲的寶寶尤其如此。你一定要耐心、反覆指導,多次更正;同時,要允許寶寶犯錯,在錯誤中得到再學習和認識的機會,其行為偏差,才能逐步得以改正。 *此文取自"寶貝庠語的家"http://www.babyhome.com.tw/bb/136122

11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2007年08月24日
公開
7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 自信、樂觀、有自製力。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裡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此文取自"寶貝庠語的家"http://www.babyhome.com.tw/bb/13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