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想去FUN一下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三分寒,七分飽!!

2009年05月03日
公開
3

中醫傳統的育兒之法 一、《景岳全書》 <保嬰撮要>巢氏曰:小兒初生,肌膚未實,宜用舊絮護其背,不可太暖,更宜數見風日,則血氣剛強,肌肉緻密,若藏於重幃密室,或厚衣過暖,則筋骨軟脆,不任風寒,多易致病。 衣服當隨寒熱加減,但令背暖為佳,亦勿令出汗,恐表虛風邪易傷。 乳哺亦不宜過飽。 陳氏所謂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要肚暖頭涼心胸涼,皆至論也。 又須令乳母預慎六淫七情,厚味炙 ,則乳汁清寧,兒不致疾。 否則,陰陽偏勝,血氣沸騰,乳汁敗壞,必生諸病。 若屢用藥餌,則臟腑陰損,多變敗證,可不慎歟。 大抵保嬰之法,未病則調和乳母,既病則審治嬰兒,亦必兼治其母為善。 二、《小兒病源方論》之「養子十法」 一要背暖,二要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五要心胸涼, 六者小兒勿見非常之物或未識之人, 七者要溫脾胃, 八者兒哭未定勿使飲乳, 九者勿得輕粉硃砂, 十者慎浴 三、《幼科芻言》 「治病莫忘脾胃」 「宜時見風日」 「脾胃為後天之本」 「吃熱、吃軟、吃少則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則多病。」 「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 四、《古今醫統》 「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飢與寒,  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病不相干。」 五、《諸病源候論》 「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肌膚脆軟,便易損傷。  凡天和日暖無風之時,令母將抱日中嬉戲,數見日,  則血凝氣剛,肌肉硬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 六、《大生要旨》 「小兒飲食有任意偏好者,無不致病」 「凡黏膩乾硬酸鹹辛辣燒炙煨炒煎,俱是發熱難化之物,皆宜禁絕」 七、其他 「若要小兒安,常受三分飢與寒。」 「乳貴有時,食貴有節,可免積滯之患」 明.張景岳:「有是病而用是藥,則病受之矣;無是病而用是藥,則元氣受之矣。小兒元氣幾何?能無陰受其損,而變生不測耶?」 明.徐春圃:「小兒忽見非常之物,或見未識之人,或聞雞鳴犬吠,忽見牛馬等畜,或嬉戲驚駭,或忽聞大聲因而作搐者,緣心氣成虛而精神離散故也」 其實,重點多在不可過度保護,要鍛練,但也不可生冷不忌,不避風寒 其中頭涼、胸涼、肚暖、背暖、足暖,是很好的穿衣依據 這些不只是孩子,連大人也都是很好的保養之道 比較特別的是,要保持孩童的情緒平和,忽受驚嚇 還有,餵食母乳者,哺乳者自己的保養也很重要 所以,看古書,還是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東西 節錄http://tw.myblog.yahoo.com/jw!BQY8Y16eGRl75z9oSbpqqu156w--/article?mid=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