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回歸自然

學會日常四件事,讓孩子成為生活智慧王

2009年12月27日
學會日常四件事,讓孩子成為生活智慧王

在少子化的現今社會,不難發現愈來愈多的「孝順父母」與「貼心阿公阿嬤」,總是為家中孩子打理一切生活所需,小至穿衣、吃飯,大至整理書包、打掃房間,家中長輩包辦一切,反而讓這一代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特別薄弱。往往等到大學時出外唸書求學,才第一次開始學習「獨立」的照顧自己,因為太晚面對處理生活中的大小事,也讓孩子處處感到挫折與壓力。因此,從小讓孩子學習自我照顧,進而能夠關心身邊的人、事、物,並且對週遭環境有良好的適應能力與覺察能力,是現代父母必須積極培養的目標。


準備食物

許多父母很擔心讓孩子接觸廚房的工作,擔心被熱水、油鍋燙傷,或是被鋒利的刀子割傷,實際上,父母給予孩子正確的安全觀念與行為規範,即能避免大部分的意外傷害。若因為過度擔心孩子受傷而失去接觸的機會,反使其成長過程中少了生活中實際的經驗。


兩三歲的幼兒

在這個階段,孩子可以學習基本的餐桌禮儀及準備簡單的食物,父母可以準備一張餐桌墊,畫上碗、筷子、湯匙應擺放的位置,請幼兒在用餐前協助擺放。如果家中常吃西餐,可改擺放刀子與叉子的正確位置,不但讓幼兒從中學習基本禮儀,也對用餐過程更有參與感。

另外,讓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簡單的切開食物,不但可訓練手眼協調的能力,從中可以認識食物的名稱、數量的概念等,是個簡單且容易實行的遊戲。食物的選擇以較軟、大小適中為原則,蛋糕、香蕉、奇異果都是很好的選擇。


四歲以上

年齡稍大的幼兒,已可以協助父母準備食物、整理桌面、把碗或餐具放進水槽中等較複雜的工作。例如:協助摘去豆芽的根、剝花生、利用打蛋器打蛋花,都是在此階段幼兒可以勝任的工作。


摺疊的工作

當孩子看到媽媽在曬衣服或折疊衣物時,通常都會非常的想參與,但是大人往往擔心孩子愈幫愈忙,為了省下善後的時間,所以總是拒絕孩子的請求。而實際上,可以從簡單的摺疊工作開始,一但孩子掌握了技巧,很快就會成為媽媽的小幫手。

在兩歲時,讓幼兒嘗試摺正方形的手帕、紗布巾,成人先示範一次,再請幼兒跟著做,不論幼兒是否能完成工作,都要給予口頭的讚美與鼓勵。如果能加上對摺處的車線,更能讓幼兒掌握摺疊的技巧。





在家中常常隨處可見抽取式的面紙或衛生紙,只要稍做變化,不但可以達到訓練幼兒摺疊能力的目的,也是省錢的好撇步。家長可以準備一個乾淨的盒子和平版衛生紙,讓幼兒每一張或每兩張摺疊在一起,供家中需要時取用,不但可訓練專注力與摺疊技巧,也讓孩子無形中參與家中的活動。


穿、脫衣服

有整齊、乾淨的容貌,是最基礎的自我照顧環節之一,也是基本的禮儀。在嬰兒階段,父母帶寶寶外出時,就應該告知寶寶要換外出服、穿戴帽子、鞋襪,從小養成服裝內外區分的觀念。

多大的幼兒會自己穿脫衣物呢?一歲多的寶寶就開始喜歡模仿成人穿脫衣服的動作,只是大小肌肉與協調能力尚未足備,因此,需要身邊成人的協助其完成動作。在國外的托兒機構,兩歲就訓練幼兒自己穿脫外套與鞋襪,是什麼神奇的方法讓幼兒完全不假成人之手又可以自己穿脫外套呢?有以下的簡單步驟:

1. 將外套上方朝幼兒,並在地板上鋪平

2. 雙手伸入衣袖中

3. 請幼兒用力將手向上抬舉,繞過頭部

4. WOW!穿好了


掃地

家有幼兒最困擾的莫過於環境的維護,不論是吃點心、玩黏土都會讓才清理好的桌面上、地板上又髒了。其實,當孩子看到媽媽在辛苦的掃地時,也有想要模仿的衝動,因此只要準備一套較小尺寸的掃把與畚箕,便可訓練孩子自己收拾善後。

將孩子可使用的掃把、畚箕放置在幼兒可自己取得的角落,並在地板上以有顏色的膠帶貼出一個四方形,當孩子弄髒地板時,示範先將垃圾掃至四方形區塊,再拿起畚箕將垃圾倒入垃圾桶內。幾次之後,孩子便能掌握掃地的技巧,成為分擔家事的小幫手。


在忙碌又物質富裕的現今社會,孩子擁有的是更精緻的玩具與圖書,但父母陪伴的時間與未來獨立生活的能力,卻是逐步遞減。愈來愈多的教育學家皆認為,在生活中培養自我照顧的技能與學習關心週遭的環境,是決定孩子在未來是否能順利適應社會的基本指標。從居家生活中簡單的四項工作開始,讓孩子學習自我照顧,進而愛護環境,孩子不但會變的更懂事體貼、更能從生活中找到自信心與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