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媽-Sandra

不蛀牙 要天時地利人和

2007年05月21日
文�楊毓菁
採訪諮詢�鄧乃嘉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助理教授
蔡宗平醫師 臻品兒童牙科院長

孩子嘴裡露出一個個的小白點是爸媽最興奮的事,但一不小心,這些可愛的小貝殼就會被蛀成滿口爛牙,甚至影響日後恆牙的發展。現在正是孩子的牙齒發展之始,好好為孩子呵護這些小貝殼,讓刷牙潔牙成為最愛的生活習慣,以後才能輕鬆看牙醫喔!

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蛀牙率排行榜中,台灣名列前茅,九O年代的台灣學童蛀牙率甚至高達九成,到底蛀牙的危險因子有哪些呢?

長出第一顆牙 就可能蛀牙
寶寶出生時身體完全無菌,數小時後細菌才開始在身體各處聚集繁殖;蔡宗平醫師表示,正常的口腔中就有兩、三百種細菌。但是會導致蛀牙的細菌只有幾種,其中最主要的蛀牙細菌要在寶寶口中長出牙齒後才會出現,因為它需要附著在堅硬的表面(牙齒)上。因此寶寶在第一顆乳牙冒出來時,口腔生態就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就蛀牙的發生而言,形成蛀牙的要素:牙齒、飲食與細菌就都具備了。此時如果沒有適當的預防措施,蛀牙的產生可能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了。

造成蛀牙的原凶──牙菌班附著在牙面上,而殘留的奶漬、食物殘渣成了細菌的養分,牙菌班一旦在牙齒裡超過24小時,就會產生嚴重的破壞力。

蔡宗平醫師指出,牙齒成分99%由鈣組成,硬度很高,會造成蛀蝕絕非一日一夕可成,必需一段時間;剛開始時牙菌斑利用醣類產生酸,牙齒鈣質被溶解的程度非常的輕微,肉眼看不出來,也很容易被口水自然的保護作用與再鈣化功能修復。不過如果人體口水修復的效果趕不及蛀牙破壞溶解鈣質的速度,在牙齒表面就會出現臨床可以看到的白色脫鈣斑點。此時積極清潔牙齒、改善飲食習慣、提供氟化物,仍可能使脫鈣減緩甚至停止而不進展到蛀洞的程度;但若開始變蛀洞卡住食物再繼續腐蝕,牙齒變軟終究造成崩塌;就是蛀牙了;而乳牙多半是整圈蛀掉,恆牙則蛀在牙齒的咬合面。


飲食時間別拖太長
孩子吃飯速度超過一兩小時,有些還會含著飯配電視,這正是蛀牙高危險群;而多吃甜食的確會提高80%的蛀牙率,但是限制孩子吃甜食很困難,反而造成偷吃糖或更想吃糖的慾望;此外,餅乾麵包含澱粉與糖,比糖果更易黏附於牙齒上,殘渣也不易刷乾淨;而愛喝飲料的孩子當然是蛀牙細菌的好朋友。

孩子吃個不停,牙齒會一直受到細菌侵擾,建議父母把飲食與吃零食的次數集中,讓牙齒得以休息;並讓孩子養成喝白開水的習慣。

把氟帶進牙齒的生命裡
「氟」是自然界含量最多的13種物質之一,有增強口水修復初期脫鈣的作用,適當使用可以有效減少蛀牙。蔡宗平醫師表示,世界衛生組織1970年代就已建議世界各國在飲水中加氟來作為預防蛀牙的公共衛生措施;蔡醫師指出,氟化物是目前牙醫學界公認通過實證醫學的檢驗唯一具有預防蛀牙效果的成分。


*吃氟片 保護即將萌芽的恆牙
每天給孩子吃一定的氟片劑量,如果含在口中再吞食效果更佳。氟片的劑量依居住區飲水中天然含氟濃度及各年齡層有不同的規定劑量;以台灣地區為例:寶寶6個月大可吃1�4毫克,6個月到3歲前可吃1�2毫克,6歲以上為每日1毫克;氟片在國外或台灣都需醫師處方。

*牙齒塗氟 急救早期蛀牙
低濃度塗氟的頻率要高,高濃度的塗氟會在牙齒上形成化合物,慢慢釋放,兩者作用機轉不一樣,但是必須由兒童牙醫處理,屬藥品;目前健保提供五歲以下每6個月塗氟一次的措施。

鄧乃嘉醫師指出,牙醫發現孩子有小蛀洞時會先塗氟,讓牙齒鈣化變硬,形成保護網,但由於琺瑯質已被破壞,塗氟可避免尚未蛀牙的部份產生蛀牙,卻無法讓蛀洞變小。

*牙膏含氟 每天刷牙親近氟
氟是牙膏裡唯一具療效的物質,北歐和英國某些地區沒有飲水加氟,因為牙膏含氟量都在1000ppm以上,實施幾年後蛀牙率都下降;日本當年因汞污染事件致使多數市售牙膏不含氟,因此學童蛀牙率偏高,這種現象在近年來含氟牙膏比例上升後才漸有改變。蔡宗平醫師剛回國時無意中發現台灣市售牙膏含氟量偏低,不具預防蛀牙的效果。經過衛生署及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努力,中央標準局於2000年修定牙膏國家標準的法規,目前標示含氟牙膏的最低含氟量都要超過具有療效的800ppm,甚至可至1500ppm。

*溝隙封填劑 把牙齒包起來
仔細看臼齒的咬合面,會發現交錯著很深的細縫,這是牙齒發育過程的遺跡,牙刷刷不到,細菌倒是很愛這片溫床;溝隙封填劑是在牙齒萌發之初就把這些凹凸、細縫填補起來,讓細菌魔掌無從侵入,大幅降低蛀牙機率。需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