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雪(呱呱婷&小豬雯的媽)

孩子一直抓耳朵-小心急性中耳炎~~

2006年10月10日
急性中耳炎是指中耳腔有急性的發炎狀態,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見之併發症。易發於6個月至6歲之嬰幼兒,2至3歲為罹患之高峰。

中耳的構造

中耳是位於耳膜(骨膜)內側的空腔,其四壁覆蓋者如同鼻腔、口腔相似的黏膜,中耳腔前內側有一小管,稱耳咽管或歐氏管,通到鼻咽腔。當吞嚥或打哈欠時,耳咽管開口會自動張開,以平衡中耳腔與外界之壓力。
耳咽腔內壁也覆蓋黏膜,充滿纖毛,經由纖毛的擺動,可將中耳腔黏膜自然分泌的黏液排至鼻咽腔,達到清潔中耳的效果,所以耳咽腔的功能既是通氣孔又是排水管。

中耳腔雖是耳朵的一部份,但從它的發生學和基本構造及功能上顯然是上呼吸道的一部份,所以當發生上呼吸道感染時(感冒),急性中耳炎是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中耳炎的症狀

嬰幼兒的耳咽管短而直,纖毛功能較不成熟,黏膜免疫力較弱,所以罹患急性中耳炎的機率相當大。急性中耳炎是病菌先由鼻咽腔進入耳咽管,造成耳咽管炎,破壞耳咽管功能,再影響中耳造成急性中耳炎。此時,中耳腔黏膜腫大,炎性分泌液增加,因耳膜內外壓力平衡失調,以及炎性分泌液排除功能受阻,造成耳朵疼痛、耳脹感,並常伴隨發燒。

中耳之分泌液因細菌感染漸漸變成膿液,使病人高燒不退、耳朵劇痛並有全身倦怠、食慾減退等全身性症狀。過多的膿液造成中耳腔壓力上升,迫使耳膜充血、腫脹並向外鼓出,甚至破裂。這些症狀造成嬰幼兒極大的痛苦。較大的孩童會叫耳朵痛,較小的嬰兒會哭鬧,不吃東西,常用手抓耳朵。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

急性中耳炎的治療以抗生素為主,但須注意抗生素有效性的足夠劑量及足夠的治療時間。一般抗生素須給予10至14天才算是足夠的療程。耳痛與發燒一般在用藥兩三天之後即改善很多,但仍應繼續給藥才能完全治癒。嚴重的急性中耳炎,約須四週才能完全恢復正常的中耳腔狀態及耳咽管功能。

若使用抗生素後仍效果緩慢,中耳腔嚴重積膿、高燒不退,這時除了改用其他抗生素之外,應考慮施行鼓膜切開術以減輕痛苦,並縮短病程。中耳炎治癒後,仍會復發或演變成慢性積液性中耳炎,進而使聽力減退影響語言學習。所以應定期至耳鼻喉科門診追蹤。

另有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鼻竇炎及慢性扁桃腺炎之孩童亦較易罹患急性中耳炎。所以當嬰幼兒有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有高燒不退、耳痛、膿鼻涕、鼻塞、咽喉痛等症狀時,應請耳鼻喉科專科醫師診查及妥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