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芊芊&小可の馬迷

常見的小兒口腔增生物問題

2007年04月18日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5年1月號
小兒專科諮詢專家:黃凱君 醫師
台大小兒科專科醫師
家庭醫學專科醫學會醫師
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專科醫學會醫師
現任:健佑內兒科診所 院長

問: 我發現我家寶寶最近口腔裡有白色塊狀物,黏黏軟軟的,我本來以為是牛奶沒吃乾淨,但好像又不是,因為像是黏在口腔上面一樣,請問會不會是口腔長蘚,對寶寶的健康要緊嗎?

答 :
門診中常遇到許多家長爲小兒口腔中的異狀增生物所困擾,在此介紹三種最常見的小兒口腔增生物問題。

一、珍珠狀鼓起物(Ebstein pearl)
為小兒門診中最常見的口腔問題。在六個月大之前的新生兒篩檢中,約有80%的寶寶被發現,其在軟硬顎交界處及牙齦的上下會出現珍珠樣白色鼓起物,摸起來黏膩,無法刮除。這種牙齦上的白色異物乃是牙齦角質層分泌旺盛的產物,不會變大,亦不會造成寶寶吸吮上的困難,此現象在新生兒中相當常見,通常在寶寶六個月大後,牙齦上的白色鼓起物將會逐漸消失,媽媽們大可不必擔心。

二、地圖舌 (migratory glossitis)
有的寶寶的舌頭上會出現不規則紅色斑塊,紅斑塊的周圍有一圈圈較白的條狀地帶,形狀不定且高低不等,看起來像地圖,故稱之為地圖舌。地圖舌的最大特徵,就是斑塊有時會改變形狀或移動位置,這樣的特性經常會嚇壞不少家長,以為是長了會蔓延、會感染的壞東西。其實地圖舌上的白色條狀物,乃是舌頭表皮角質層過度增生的結果,而紅色區域則是舌上味蕾萎縮後的痕跡,這一長一消之間,就成了肉眼所看到的舌上「版圖遷移」!大多數的幼兒於味蕾發育完成後,地圖舌即自然消失,不過也有人會長期保有地圖舌,但其對健康並無任何影響。

三、口腔念珠菌感染 (Candiasis)
上述所介紹均為新生兒良性口腔異物增生現象,無須治療。家長須掛意的是需要藥物治療的口腔感染病疾-念珠菌感染。念珠菌是一種長相似念珠的圓形黴菌,它能在身體各種部位滋長,口腔中的念珠菌感染俗稱鵝口瘡。大多數的新生兒在通過產道時,會接觸到母親陰道附近的念珠菌,因此常見到剛出生幾天的寶寶的口腔左右側、舌頭上會出現白色斑塊,周圍呈現紅暈,這些白色膜狀附著物裡面含有念珠菌,並非奶塊,不可強行擦拭,以免出血。在治療上,因為這些寶寶年紀都很小,故不建議服用藥物,宜於寶寶飯後使用粉狀抗黴菌藥物局部塗抹患區,一星期內即可清除念珠菌的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容易感染上念珠菌,一般健康寶寶的鵝口瘡,因為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免疫失調,痊癒後較少復發,如出現反覆感染的情況,則要懷疑寶寶是否為免疫力功能不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