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安兒康

安兒康醫療團隊,從育兒、發展到疾病,提供最精準的專業照護。

安兒康醫療團隊,從育兒、發展到疾病,提供最精準的專業照護。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淺談28、31、33、36週出生的早產兒概況

2020年09月17日
公開
1153

37週以前出生的寶寶,我們稱為「早產兒」。在台灣,每年會有將近兩萬個早產兒出生,大約占所有新生兒的8-10%,比例並不低。   臨床上,早產兒依出生週期可分為四類: 極早期早產兒:28週以前出生的寶寶 早期早產兒:超過28週,但未滿32週出生的寶寶 中期早產兒:超過32週,但未滿34週出生的寶寶 晚期早產兒:超過34週,但未滿37週出生的寶寶 另外,如果用出生體重來分類,可以分成下列三大類: 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不到1000克的寶寶 非常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介於1000~1500克的寶寶 低體重早產兒:出生體重介於1500~2500克的寶寶   一般來說,女嬰通常會比同期的男嬰來的略小一點。   早產的寶寶可能有較高的機率會出現相關的後遺症或併發症,而且出生週數越小、出生體重越輕的寶寶,出現健康問題的機率就越高。不過,隨著醫療的進步,早產兒的存活率越來越高,也有越來越多的早產兒未來都過著健康的生活。 多早出生的早產兒可以成功存活下來? 基本上,22週以後出生的寶寶是有可能活下來的,不過,介於22-26出生的早產寶寶,需要非常多的醫療照顧,而且將來可能會存在永久性的健康問題。   當寶寶超過26週出生,雖然還是會需要醫療介入,但後續健康成長的機率就會提高很多。不過,早產兒比起足月出生的孩子,在腦性麻痺、視力、聽力、神經性的問題方面,還是屬於高危險群。   越接近足月生產的寶寶,健康的機率就越高。在一個台灣1718名極早期早產兒的研究當中,23週以前出生的孩子,存活率約22%;28週左右出生的寶寶,存活率便提高到92%。除此之外,寶寶在媽媽的子宮中會持續發育和發展直到懷孕39週左右,因此,越接近39週出生,寶寶的神經發展就有越好的預後。   除了胎齡之外,其他影響寶寶存活率的因子包括出生體重、性別 (女嬰有較高的存活率)、媽媽的年齡和健康狀況、懷孕或生產時的併發症、單胞胎或多胞胎 (單胞胎有較高的存活率)、以及是否有遺傳方面的問題等。   以下是極早期早產兒到晚期早產兒的健康概況,提供給需要的家長做參考。     26週~28週出生的極早期早產兒概況   平均體重:800克~1000克 平均身長:33公分~36公分 平均頭圍:23公分~25.5公分   這個胎齡出生的寶寶屬於極早期早產兒,大約有8成左右的孩子能存活下來,28週出生的寶寶甚至有高達92%的存活率,而且,大部分超過27週出生的嬰兒,都不會留下神經方面的問題。然而,極早期早產兒還是屬於可能產生併發症的高危險群,而且可能會在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待上比較長的時間。   以下列出26~28週早產兒的概況: 大多數極早期早產兒都是極低體重。 他們的外觀看起來和足月出生的寶寶會很不一樣。他們的皮膚比較皺,而且呈現紅紫色;這些寶寶的臉和身體都覆蓋著柔軟的胎毛,而且他們很瘦,你甚至可以直接看到他們皮下的血管,因為他們的脂肪層還來不及發育。 這些早產寶寶的眼睛通常是閉著的,而且他們還沒有長眼睫毛。 這些小寶寶只有很微弱的肌肉張力,而且動作幅度都非常小。 大部分的寶寶都需要提供氧氣、表面張力素或呼吸器來協助他們呼吸。 這些寶寶的吸吮、吞嚥和呼吸功能都還不夠成熟,因此他們需要靜脈注射。 他們還不會哭,或是因為他們的喉嚨裡插著管子,所以你聽不見他們的聲音。 他們幾乎整天都在睡覺。     28週~32週出生的早期早產兒概況   平均體重:1000克~1700克 平均身長:36公分~42公分 平均頭圍:25公分~29公分   28週後出生且體重超過1000克的寶寶,幾乎都能成功地存活下來,不過大約有80%的機率會有些許長期的健康或發展問題。   以下列出28~32週早產兒的概況: 早期早產兒物的外觀和極早期早產兒有點像,但他們長得比較大一些。 大部分的寶寶都需要提供氧氣、表面張力素或呼吸器來協助他們呼吸。 有些寶寶可以透過鼻胃管喝母奶或配方奶,有些則仍然需要靜脈注射。 有些寶寶開始會哭。 這些寶寶的動作雖然還是很生澀,但是開始活動得比較多一點。 他們可以抓住大人的手指,而且可以左右轉動他們的頭部。 這些寶寶可以張開眼睛了,而且也開始可以短時間保持清醒。     32週~33週出生的中期早產兒概況   平均體重:1700克~2000克 平均身長:41公分~44.5公分 平均頭圍:29公分~31公分   中期早產兒有嚴重健康問題的狀況相對比前兩期的早產兒少很多,不過相較於足月的寶寶,中期早產兒還是有較高的機率會出現學習和行為上的問題。   以下列出32~33週早產兒的概況: 比足月的寶寶輕,而且看起來瘦很多。 這些寶寶有時候可以自己呼吸,他們可能只需要輔助性的供氧即可。 他們有時候可以進行親餵或瓶餵。但是他們有可能會有呼吸困難的狀況,因此也許還是需要使用鼻餵管進食。     34週~37週出生的晚期早產兒概況   平均體重:2000克~3000克 平均身長:44公分~48公分 平均頭圍:31公分~33公分   這個胎齡出生的晚期早產兒,比前幾期要來的健康許多。不過若是相較於足月的寶寶,晚期早產兒同樣可能有較高的機率會出現學習和行為上的問題。   以下列出34~37週早產兒的概況: 晚期早產的寶寶可能還是比足月出生的寶寶要瘦一點。 這些寶寶在健康上還是有比較高的風險,像是呼吸或餵食的問題、調節體溫的問題以及黃疸。不過這些問題通常不會太嚴重,而且大部分的寶寶很快就可以恢復了。 大部分的寶寶可以接受親餵和瓶餵,不過有些還是會需要短暫的鼻餵管輔助,尤其是那些具有輕微呼吸問題的寶寶。 大約到35週左右,寶寶就會具備足夠的肌肉張力,開始可以呈現一般新生兒常見蜷縮起來的姿勢。 這些寶寶的抓握開始變得比較有力,因此在寶寶抓住大人手指後,把手輕微往上提寶寶還是可以抓得住。 寶寶開始有比較平順且具有目的性的動作。 有些寶寶在這個年紀就可以把手放到嘴邊,並開始吸吮。 根據估計,胎齡35週左右的寶寶,腦部的重量大約只有足月寶寶的65%。     文章來源:babycenter.com 修改校閱:安兒康 蔡舒帆醫師

【疾病照護】水痘疫苗須要打第二劑嗎?

2020年06月18日
公開
370

▌先來點水痘小科普吧~ 水痘是一種普遍的兒童疾病,相信我們這個年代的男男女女們應該都有得過XD    想當年小編的哥哥先水痘發病,我媽就把我跟我哥擺在一起睡,一起發作一起顧,安捏卡方便 (誤)。    不過,得到水痘除了要冒「發燒癢癢不舒服、抓破留疤變醜醜」的風險之外,還有可能產生更嚴重的後遺症喔!       水痘發病時,症狀可能輕微,也可能嚴重。通常好發於幼童,不過近年來水痘發生的年齡層有延後的趨勢。一般年齡愈大,發病症狀愈嚴重。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感染所引起的傳染病,具有高度傳染力,可經由飛沫在人與人間散佈,或經由接觸水痘的液體傳染。    感染後會引發紅疹、水泡、發癢、發燒及疲倦等,可能併發嚴重的皮膚感染、疤痕、肺炎、腦炎或死亡,也可能因病毒再活化而得到帶狀疱疹。       ▌水痘疫苗打2劑,給孩子雙重保護力    每年早春和冬季,是水痘的好發季節。自2004年國內開始提供1歲嬰兒公費接種1劑水痘疫苗,然而,疫苗的保護力在接種2~5年後會逐漸下降。    因此,當孩子進入小學階段,在人多接觸頻繁的校園活動時,還是有可能感染到水痘,甚至引發群聚事件。    安兒康的兒科醫師蔡舒帆以及衛福部均表示,為了提高水痘疫苗的保護力,除了按時接種第1劑公費疫苗之外,建議媽咪還可以在孩子滿4到6歲,以自費的方式接種第2劑水痘疫苗。    如此一來,便可加強孩子對水痘抗體的「記憶力」,為孩子增加保護力。       ▌一劑減輕症狀,二劑有效預防    雖然只接種過一劑的水痘疫苗,並無法完全避免水痘感染,但通常打過疫苗後得到水痘,症狀也大多較輕微,併發症出現的機率也會降低。    若希望能加強對水痘的防護力,施打第二劑疫苗會更能有效達到預防的作用喔!          **安兒康 讓媽媽安心寶寶、安定的地方**       #小兒專科 #早產兒發育追蹤 #小兒腸胃營養 #兒童骨骼肌肉矯正 #嬰幼兒早期療育    #健兒門診 #疫苗接種 #流感_黴漿菌_腺病毒快篩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 #便秘 #內外八 #O型腿 #X型腿    - 安兒康小兒專科診所 (02) 7728-7688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18號 (近台北小巨蛋) 〔週日公休〕〔有健保〕

午夜夢迴的尖銳哭泣 - 腸絞痛

2020年05月18日
公開
263

很多新手爸媽從月子中心回家後,面臨寶寶總在夜深人靜時,尖銳又刺耳的哭聲、臉又漲又紅、腹脹…不舒服等症狀,怎麼安撫都沒效,讓爸爸媽媽總是無法好好休息、噩夢連連。    #腸絞痛的原因及症狀 嬰兒出生時的消化功能及腸壁神經發育不成熟,造成腸蠕動不規則,導致痙攣疼痛。    當寶寶腹脹、嚴重溢奶或嘔吐、不喝奶、大哭超過2~3小時以上完全沒有停的上述症狀,建議務必找兒科醫師看診。    醫師會先仔細檢查排除寶寶是否生病了,才確認是否為腸絞痛。       #腸絞痛哭不停該怎麼辦?    以下為改善餵食及照護的技巧:    1. 若要確定否因腸絞痛而哭鬧,建議父母可先檢查身體狀況,確認尿布、是否被蚊蟲叮咬、肚子餓、起紅疹等,若仍持續哭鬧,腸絞痛的機率就很高。    2. 改變懷抱的姿勢,盡量的安撫,避免過度哭鬧而脹氣或不適。    3. 製造類似於子宮裡的環境,增加寶寶的安全感,例如將寶寶抱在胸前心臟位置。    4. 給予寶寶穩定的情緒環境,撥放可讓媽咪及寶寶放鬆的背景音樂,可以減少發作的頻率。    5. 腹部順時鐘按摩可以幫助排氣或若以瓶餵者,每次餵奶後要注意輕拍排氣。    6. 採安撫懷抱姿勢 (如圖示)。       #專科醫師建議 1. 調整配方奶的使用,如: 低乳糖、部分水解的配方。    2. 哺餵母乳可減緩腸絞痛的發生,若仍有不適,建議媽媽可採「減敏飲食」避免攝取過量過敏的食物,如牛奶、花生、海鮮等。    3. 依照醫師建議使用益生菌,使用2-3週後,症狀得以緩解,建議需連續使用4-6個月。    4. 藥物治療。       #回診的必要 按時回診是很重要的,可以讓醫生進行詳細的身體評估,並給予當下適當的建議。       **安兒康 讓媽媽安心寶寶、安定的地方**    #小兒專科 #早產兒發育追蹤 #小兒腸胃營養 #兒童骨骼肌肉矯正 #嬰幼兒早期療育    #疫苗接種 #流感_黴漿菌_腺病毒快篩 #異位性皮膚炎 #過敏 #便秘 #內外八 #O型腿 #X型腿    - 安兒康小兒專科診所 (02) 7728-7688 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18號 (近台北小巨蛋) 〔週日公休〕〔有健保〕

【中耳炎攻略】 ​​​​​​​如何引起、治療和預防?

2020年04月29日
公開
202

【中耳炎攻略】 如何引起? 如何治療? 如何預防? 兒童中耳炎請找小兒專科醫師就醫 ~ 👂 #什麼是中耳炎    嬰幼兒及兒童的耳咽管較為水平、短與寬,黏膜纖毛的免疫與排泄功能也尚未成熟,容易在上呼吸道感染、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發作時,因鼻塞、呼吸道腫脹、分泌物增加等因素,造成鼻涕倒流,經耳咽管逆流至中耳腔,造成細菌、病毒感染中耳,是兒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合併症。       👂 #中耳炎的症狀    1. 外耳出現異常分泌物 2. 一直抓耳朵或挖耳朵 3. 食慾或活動力下降 4. 發燒       👂 #中耳炎怎麼治療    1. 依照醫師指示,使用口服抗生素10-14天。 2. 千萬不可自行停藥或改變治療方式。 3. 必回診來確認中耳內的積水已經被身體吸收。 4. 若積水超過三個月,則要再進一步處理。       👂 #家長可以怎麼幫助孩子    1. 家中避免空氣汙染,以防上呼吸道的黏膜受刺激而腫脹。    2. 曾經發生過中耳炎的兒童,復發的機率很大,要避免感冒。    3. 耳朵盡量避免進水,若有水時,可以用乾棉棒清理。    4. 不能吃冰品、甜食、油炸物、甜份過高的水果。    5. 躺向患側邊,促進耳內分泌物引流。    6. 喝牛奶時,盡量別躺著餵牛奶,防牛奶倒吸入造成刺激。    7. 不要用力擤鼻涕或倒吸鼻涕,盡量交叉單側擤鼻涕。    8. 一定要按時吃藥完成治療療程。       👂 #中耳炎是耳朵浸水所引起? 外耳道跟中耳中間有一層有厚度的耳膜,在耳膜沒破的情況下,流到耳朵的水是不會進到中耳腔內,通常都是感冒之後,病菌從上呼吸道經耳咽管跑進去中耳腔,才造成中耳發炎的。       👂 #5招預防中耳炎    1. 避免接觸過敏原    2. 遠離菸害    3. 接種疫苗    4. 服用緩解鼻塞症狀的藥物    5. 正確擤鼻涕:輪流按住其中一個鼻孔,一次只擤一邊。擤的時候要輕輕的,嘴巴微微張開、微微低頭。       #衛教資訊 #歡迎儲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