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Michelle (andrew媽咪)

分'享很棒的教養文章網站

2009年08月04日
教養好好玩
http://tw.myblog.yahoo.com/jenniferpeng722jenniferpeng722/



挑戰孩子的的本性不好玩
分類:媽媽的掙扎2008/06/25 12:06

By Chu-Chu



生養了三個孩子,我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鋼」,有些孩子天生不僅不是「鋼」,連「鐵」都當不了,有的充其量只是「鐵絲」。「鐵」就是「鐵」,「鋼」就是「鋼」,原本就是功能不同的物品,何以相提並論?世界萬物各種器具用品有多少非得以「鐵」製成不可?如果真的必定是「鋼」勝過「鐵」,又何須有「鐵」的容身之地?各人頭上一片天,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位置…..

沒有生命的「物質」世界都不容錯過任何一種元素,否則無以造就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又何況是地球上的主宰—人類,每個人的個性與心智獨一無二,不盡相同,都能為多元的世界貢獻心力,因而締造了不斷進步的世界!
各異其趣的「人材」終將在不同時機展現不同風貌



小學畢業已快三十年,沒想到竟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同學會。一群歐巴桑、歐基桑難掩興奮之情,聊到孩提時代的種種,略帶皺紋的臉龐都流露出孩提時代的單純笑容。聊著聊著,竟分起小時候的主流派(功課好的)與非主流派(功課較不好的)。這樣分法,雖傷感情,不過事過境遷,兒時的貴賤尊卑早不具意義。

這場同學會帶給我最大的震撼,莫過於「主流派」與「非主流派」的問題。此一時,彼一時,小時後胖真不是胖,好幾個過去調皮搗蛋、成天不務正業、成績反映不出實力的同學,竟然搖身一變,名號各個響叮噹,足以讓我跌破好幾副眼鏡。

過去,學校或許不是這些同學大展身手的好地方,但是在多采多姿的成人世界裡,我為老同學們以「黑馬」之姿,找到自己的舞台而喝采。更令我興奮的是,因為他們的際遇,讓我深切體認到人類才能的多樣性與獨特性。各異其趣的「人材」經過適當的琢磨,終將在不同時機、不同情境,發光發亮,展現不同風貌。

「學校」只不過是人生環節中的一個階段,萬象世界中某一個「環境」。從小到大在學校多半站在「主流派」圈內的我從未想過,學生時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生存法則是無法適用於人生一整輩子的。而在學生時代,那些不幸被「學校」這個特定生存環境淘汰的「非主流派」,也可能有敗部復活的機會。想到這兒,我警惕自己應當卸下虛幻的「主流派優越意識」,那早已是過去式,應當張大眼睛,好好欣賞同學們「現在式」的成就。那些孩提時代小角色的銳變歷程,在教養孩子的路途中,給我寶貴的一課!

我從美國小兒科教授米爾˙李文(Mel Levine)的理論中得到印證:「不同類型的兒童心智結構,注定導向不同類型的成人生活。」,「如果某個孩子,他的心智模式難以適應所處環境的要求,千萬別放棄他,也別讓他放棄自己。因為他的優缺點組合,很可能到某個年紀,或在某個環境中,突然嶄露頭角。」

老同學們帶給我震撼,更帶給我鼓舞,三隻皮蛋小豬不正是同學們的翻版?日復一日,在教養上累積的挫敗感,在氣急敗壞的最頂點,足以讓我棄械投降,「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有時直想放下教鞭,拂袖而去!一場同學會的「及時雨」,讓我又燃起希望,以全新的觀點重新審視三隻小豬。

總在孩子間掂斤掂兩,但翔翔天真浪漫,凱凱一絲不苟,本性難移

父母親最先面對孩子成就表現的地方就是「學校」。所以孩子一旦「入學」,往往就是「希望幻滅」的開始。天馬行空、不拘小節、原創力豐沛,常常騁馳在自己的幻想中自得其樂的翔翔,學齡前幾乎是我心中的一塊瑰寶,我熱愛這樣對生活中大小事務永遠充滿熱情的孩子,因為他,我才學會真正在生活中找到樂趣,並且跟隨著孩子的腳步,展開持續不滅的行動力,是孩子賦予我新的生命。
但是一進小學,翔翔的優點頓時都成了缺點。天馬行空因此被老師批為:上課不夠專心、作業不夠認真,不拘小節成了不懂分際、不守秩序,原創力豐沛卻跟不上「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標準化作業流程。聯絡本上紅字不斷,乖寶寶章被打叉叉,考試成績永遠因為莫名其妙的錯誤而起伏不定,帶出去帶回來的用品,即使耳提面命,仍然落東落西….。回到家裡,稍不緊盯,襪子、書包、用品一路走、一路丟….

在老師的眼裡,這孩子恐怕就是從小有欠教化的結果,父母難辭其咎。真是天打雷劈啊!誰會相信,打從進幼稚園開始,這些芝麻綠豆大的「規矩」,我是天天盯,不厭其煩的提醒再提醒,好說歹說,軟硬兼施,恩威並用,但是這小子對這些事情,就是永遠不在乎,永遠不覺得重要,除了緊迫盯人期間,頗具成效之外,只要我稍一鬆懈,必定故態復萌。唉!「吾末如之何也已矣」連至聖先師孔子在絕望時都可撂下狠話,何況是我?對眼前的磨娘精,也只有「罷了!罷了!」一走了之吧!

翔翔入學之後,當然不可能晉身班上的「乖寶寶主流派」,有時恐怕還被擠進「壞寶寶非主流派」去,其實不要說孩子心理上難以面對這些挫敗,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與預期相去甚遠,做媽的我著實花了很長一段時間調適與思考。我不由得懷疑起自己過去對翔翔的判斷是否正確,從此再也無法回復全然的樂觀。

而愛畫畫的凱凱,還在學齡前階段,一拿起畫筆,就在書桌前蹲上好幾個小時,這種執著的精神著實讓我讚嘆不已,畫畫精巧的程度,連我也自嘆弗如。但是當這種超級執著的態度用在不合時宜的人事地物,卻引爆親子之間、兄弟之間大大小小、難以化解的衝突。一旦凱凱自我有所盤算,全家人從老到小沒有半個人拗得過他鋼鐵般的意志力。

凱凱要求完美、實事求是,但是思慮真是太過縝密,常常到過於多慮,必須完全按照自己意念行事的他,彈性不足,總在現實生活中自尋壓力,從小到大沒有一天不哭、不鬧、不發個脾氣,一天大哭小哭十來回算是家常便飯。做媽的我,沒被他逼到發瘋,也很難不發飆,凱凱這種無法輕易妥協的個性,不僅媽媽痛苦,自己也飽嘗折磨。

在學校的表現舉凡生活常規到課業,凱凱沒有半項被老師勾在「最優等」以下,每個老師都稱讚他做事專心有毅力,遵守秩序又會幫忙,鋼琴老師稱讚他認真求好定力強。每當有人看到凱凱的畫作都驚呼天才,又彈了一手好鋼琴,這些我完全不感意外,但卻沒有人相信他是一顆家裡的「不定時炸彈」,威力大時如原子彈,平靜時也會不時亂射散彈,完全不可掌控,全家待他,真是如履薄冰、戒慎恐懼。唉!又是一個「磨娘精」!「難以哉!」我雙手舉白旗。

有時忍不住搬出溫和的翔翔,要凱凱向哥哥學習一番:「你老是哭,這樣能決事情嗎?」,「你不能像哥哥這樣,有事情先坐下好好商量嗎?」然而,當我被翔翔漫不經心的個性打敗時,我又忍不住把凱凱搬出來向翔翔說教:「拜託!凱凱差你兩歲ㄝ,學學他嘛!做事情認真一點,好嗎?」總在兩人間掂斤掂兩,但是比來比去,翔翔還是翔翔,天真浪漫,真性不改;凱凱還是凱凱,一絲不苟,本性難移。

上帝真是奇妙,同樣的父母、同樣的環境、同樣的教養方式,但是就是不可能塑造出風格一致的孩子,甚至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南轅北轍。老大翔翔活潑開朗、溫和大方、有才氣、人緣好,但是凡事三分鐘熱度,注意力無法持久,往往讓最後的表現打了些折扣;老二凱凱專注認真、吃苦耐勞、定力超強,但是卻不知變通、不善溝通,在團體生活中絕對吃苦頭。老天爺!怎麼不給我生到一個集兩人優勢之大成的「合體」?



鋼就是鋼,鐵就是鐵,各人頭上一片天,怎能相提並論

生一個孩子時,我總想:只要夠努力,依照我的藍圖邁進,孩子終有一天會被精雕細琢直至完美。生兩個孩子之後,我雖驚覺「個性天註定」,但是孩子出於己身,即使是無可救藥的朽木與糞土,都不可輕言放棄改造孩子。生完三個孩子,我完全向「一樣米養百種人」的理念妥協,每個孩子,就如呱呱落地的哭聲,或狂野,或嬌滴,絕對有屬於自己的氣質。我要昭告全天下的父母,即使我們有呼風喚雨的超人本事,都無法徹底改變孩子與生俱來的獨特個性。

現代人生的少,一不小心就把全副的希望壓在 一兩 個孩子身上。往往一念之差,就興嘆「恨鐵不成鋼」,唯一的孩子若輸給別人不就沒了希望?五「子」登科的「孩子」這一項不就有所遺憾?生養了三個孩子,我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天生就是「鋼」,有些孩子天生不僅不是「鋼」,連「鐵」都當不了,有的充其量只是「鐵絲」。「鐵」就是「鐵」,「鋼」就是「鋼」,原本就是功能不同的物品,何以相提並論?世界萬物各種器具用品有多少非得以「鐵」製成不可?如果真的必定是「鋼」勝過「鐵」,又何須有「鐵」的容身之地?各人頭上一片天,天生我才必有用,每個人有每個人的位置。



1869年俄國人門得列夫將構成各種物質的63種「元素」排成一個表,也就是「化學元素週期表」的雛形。後來科學家不斷研究,竟將物質的組成「元素」增加到103種,從「鋰」、「鈉」、「鉀」、「銣」、「銫」、「鈁」,到「氦」、「氖」、「氬」、「氪」、「氙」、「氡」,從固狀、液狀到氣狀,有的元素活潑,跑來跑去;有的元素孤僻,不喜歡和其他元素結合;有的元素卻一定要和固定的元素作伴。當科學界發現了門德烈夫曾預測的「惰性氣體」時,更是感到不可思議。



沒有生命的「物質」世界都不容錯過任何一種元素,否則無以造就多采多姿的大千世界,又何況是地球上的主宰—人類,每個人的個性與心智獨一無二,不盡相同,都能為多元的世界貢獻心力,因而締造了不斷進步的世界!





別人看到的是「癩痢頭」,做媽的必須能看到隱於內的「好」



生養三個孩子讓我領悟一個事實,世界上沒有一模一樣的人,更重要的是---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即使是世界的名人偉人,也絕對有他們的軟弱之處。然而他們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找到讓自己心智與個性充分運作的最佳方向與模式。



米爾˙李文(Mel Levine):「不同類型的兒童心智結構,注定導向不同類型的成人生活!求學生涯中各類心智都在尋求(也必須找到)能充分運作的最佳方式!」



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說:「從兒童進學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於看到並不斷鞏固和發展他們身上所有好的東西。」



「癩痢頭的兒子是自己的好!」這句話道盡了當一個媽媽的最重要工作與最重要樂趣。別人看到的是顯於外的「癩痢頭」,而做媽的必須能看到隱於內的「好」!世界上還有誰像媽媽一樣,最迫不急待地想要發現孩子的「好」?誰能停下腳步,這麼仔細聆聽、密切觀賞孩子獨特的天份?



即使所有的科學分析指數,都不如父母親親身的感受與觀察,每一個孩子都像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在充分陪伴孩子之時認識孩子,恐怕都勝於任何性向測驗的分析指數。



沒有父母不望孩子成器,但是到底孩子應該要成為何種器皿?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誤用「器皿」,我要警惕自己:絕對不讓孩子被迫走上自己不感興趣、不拿手的路途。三個孩子的成長讓我理解,雖然五個手指頭有長有短,也總有讓我無力回天的弱點,但是至少都會有某方面潛在或已顯露的天分,所有偉大的成就無法靠外人型塑,而必須發自於孩子本身的內驅力,這種力量無可阻擋,也勉強不來,我有責任幫助他們找到容身的位置並且善加發揮,只要年復一年持續用心觀察與聆聽,再不敏銳的父母都能窺知孩子的心性風貌。



課業表現相當平凡,品行操守常得讓老師多加關照的翔翔,小一就對演講及音樂展露才華,並且終於讓我看到這散漫的孩子也有難得的企圖心。小一發誓絕對要拿到「小小說書人」全年級第一名,終於在二年級實現。發誓要在三年級之前考到弦樂團A團的他,終於在暑假來臨之前跳出B團,在「A團」榜單上看到自己的名字。他說有一天,要嚐嚐當首席的滋味。我說,即使當不了首席,想必日以繼夜的鞭策努力,絕對會讓自己更上好幾層樓。



而常因自己無法變通的固執,如困與獸鬥的凱凱,總是馬不停蹄的畫個不停,畫風裡充滿工藝、邏輯、工程科技風味,在我看來這種獨樹一格的畫風,絕對不是任何大師所能左右。其實,我真的很以他利用畫畫進行邏輯思考的方式為傲,這真是目前在別的孩子身上極少見到的,對我而言,這種自創的畫風勝過任何才藝班老師的制式啟發與指導。



但是對於孩子與身俱來的短處,並不是視而不見,我們也有絕對的責任磨練其弱處,使其對孩子發展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但是如果不能放棄用「統一標準」甚或「高標準」審視孩子的弱處,執意要扭轉或挑戰孩子的心性氣質,將會像踢到鐵板一般!「你我並不需要在每個領域都表現得游刃有餘;然而我們卻對孩子施壓,期待他們每件事都表現良好。」我感謝讀到現代的小兒科教授米爾˙李文(Mel Levine)的話語,不斷給我的警戒。



其實我們的教育大師孔子數千年前就以「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為最高指導原則。「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中記載了很多孔子細心觀察學生的心得,不同資質、不同個性、甚至不同時機,都予以不同方式的啟發,即使面對粗鄙村夫都能見其樸實的本質,從最淺近的地方不厭其煩的悉心啟發。



經過教養老大、老二的過程,如今面對天真的學步兒老三鈞鈞,雖然個性才智還看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我知道他必定會帶給我很不一樣的挑戰,也會帶給我不一樣的驚喜,我的工作就是仔細聆聽,仔細觀察,接受他所有獨特的一切,即使他最終發展成一個平凡無奇的孩子,我相信也有他自己獨享、勝過別人的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