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罐頭麻麻*

溢奶該如何處置.....?

2008年04月24日
因為寶寶還小,大部分寶寶器官都還在發育中
所以食道連接胃的管子較短,較易溢奶,當然也有其他的特殊原因,我想您該打咯後再等他第二次打咯,有時會沒有!第二次,因為空氣都排完了....
甚或喝完牛奶後半個小時再將其放在床上,
如果他已經4∼5個月大,也可讓他打咯完坐在椅子上5∼10
分鐘,待所有牛奶慢慢消化並完全進入胃中,較減少會溢奶的機會......
另一點是,別急別慌這是正常此時期寶寶會發生的狀況
及現象,弄髒了!處理乾淨換洗就ok了!
因為寶寶正在長大中,這種情況很快會過去的...
我想另外可參照以下小兒科醫師的建議
*************************************
1.適量的餵食,切勿過多。
2.少量多餐,以減少胃內所承受的壓力。
3.每次餵奶中及餵奶後,讓寶寶抱直在大人的肩上,並輕拍寶寶背部,這個動作可將吞吃入胃中的空氣排出,以減少胃的壓力。
4.餵奶時勿讓寶寶吸食太急,中間應暫停片刻,好讓寶寶呼吸順暢一點。
5.奶瓶嘴孔適中,孔洞太小則吸吮費力,空氣容易由嘴角處吸入口腔再吞入胃中;太大則奶水淹住咽喉,易阻礙呼吸氣管的通路。
6.奶水中添加米粉或麥粉(目前市面上有販售低溢奶的奶粉,可值得一試),以增加其稠性,在胃中不易反逆而出。
7.餵食完畢後,勿使馬上平躺,上半身應抱直並輕拍背部。若欲躺下時,也應將寶寶上半身放高些,或再加上右側臥,如此胃中物不易流出。
8.餵食後,勿使寶寶激動或任意搖動。
9.改善咳嗽或呼吸困難(可能要藉醫藥的幫助)--這是有因特殊狀況引起的溢奶處理方法喔。



記得聽過醫師談到,內容如下:

有大部分的嬰兒有溢奶的情形,絕大部分的媽媽都擔心寶寶會因溢奶而造成營養不夠而四處找尋解決辦法。
其實溢奶對大部分嬰兒來說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它是因為食道末端的括約肌發育還不夠成熟,造成胃和食道間不能完全閉合,導致進入胃的奶水再反流回食道,再從嘴巴溢出。
那麼溢奶跟吐奶有怎麼不一樣呢?簡單的講溢奶是奶水的反流現象,溢出的奶水距離嘴巴很近或祇是在嘴邊,而吐奶是奶水強而有力由嘴巴噴出,奶水距離嘴邊較遠,通常代表有較嚴重的疾病。溢奶的寶寶祇要生長和體重增加正常、不嗆到造成反覆性肺炎、溢出物不帶血絲或黃綠色膽汁,就可觀察並採取底下的措施,通常多會改善:

奶嘴奶洞的大小要適中。奶洞太大奶水流速太快,來不及吞嚥,易引起溢奶;太小可能使寶寶吸入太多的空氣而容易溢奶。一般是奶瓶倒立時,一秒一滴的速度即可。
餵奶可改採少量多餐的方式。
餵奶時和餵奶後要避免晃動寶寶的身體。
餵奶到一半時先幫寶寶排氣後,再餵另外一半的奶水,於餵完時再幫寶寶排氣。
餵奶後要以寶寶保持直立的姿勢抱著他約30分鐘。
寶寶躺著時將身體墊高約30|45度。傳統的方法是讓小孩叭睡並墊高身體,但有報告叭睡的嬰死發生猝死的機率較高,所以躺著再墊高較安全。
如果以上方法沒有改善,可在牛奶中加入米粉或麥粉使牛奶變濃稠,可減輕溢奶的情形。如果還是沒有改善,可考慮藥物治療。
少數溢奶或吐奶的寶寶是由於對牛奶蛋白過敏所引起,可在醫師指導下嘗試使用低過敏配方粉奶。
溢奶通常會隨年紀增大,特別是幼兒開始能夠坐起或站立時,會漸漸改善。但是要注意寶寶有無以下的情形:首先要注意嘔吐物,如果含有黃綠色膽汁,要考慮是否有腸阻塞;含有血絲或咖啡色的東西,要考慮食道、胃或十二指腸出血。如果寶寶表現是餐後發生噴射式的嘔吐,嘔吐物不含黃綠色膽汁,且一天比一天厲害,體重不增加甚至減輕,這時候要注意是否發生了嬰兒肥厚性幽門狹窄。劇烈嘔吐也要考慮腦部病灶引起顱內高壓。有以上情形代表寶寶可能有嚴重的疾病,必須找小兒科醫師診療。


文章轉載於:奇摩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