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仔仔晴晴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蘋果

2010年07月05日
公開
6

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來自家庭,來自母親對孩子的早期教育。 美國一位著名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 在全美選出50位成功人士, 他們都在各自的行業中獲得了卓越的成就。 同時又選出50位有犯罪記錄的人,分別去信給他們, 請他們談談母親對他們的影響。 有兩封回信給他的印象最深。 一封來自白宮一位著名人士,一 封來自監獄一位服刑的犯人。 他們談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時候母親給他們分蘋果。 有位來自監獄的犯人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不同。 我一眼就看見中間的一個又紅又大,十分喜歡,非常想要。 這時,媽媽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你們想要哪個? 我剛想說想要最大最紅的一個,這時弟弟搶先說出我想說的話。 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 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 , 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我靈機一動,改口說: "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最大的留給弟弟吧。" 媽媽聽了,非常高興,在我的臉上親了一下, 並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從此,我學會了說謊。 以後,我又學會了打架、偷、搶, 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東西,我不擇手段。 直到現在,我被送進監獄。 ********************************** 那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有一天媽媽拿來幾個蘋果,紅紅綠綠,大小各一同。 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 對我們說:"這個蘋果最大最紅最好吃.誰都想要得到它。 很好,現在,讓我們來作個比賽,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 你們三人一人一塊,負責修剪好,誰幹得最快最好,誰就有權得到它!" 我們三人比賽除草,結果,我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母親,她讓我明白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 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都是這樣教育我們,也是這樣做的。 在我們家裡,你想要什麼好東西都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 你想要什麼、想要多少,就必須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價! 推動搖籃的手,就是推動世界的手。 母親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 你可以教他說第一句謊言, 也可以教他做一個誠實的、永遠努力爭第一的人。

老大不必讓老二

2010年06月30日
公開
14

親子話題--謝謝豪媽的分享 老大不必讓老二 文/汪培珽 如果只是一面倒地認為「大的讓小的」天經地義,久而久之,老大就不會心甘情願地讓老二。 「你是哥哥,你要讓弟弟啊。」 「你是姊姊,為什麼讓妹妹哭呢。」 每次聽到類似的話,心裡就覺得很不對勁。 事情只分對錯,怎麼會用年紀的大小來分呢? 可能是「孔融讓梨」的故事太有名吧。可是父母別搞錯了,那是小的孩子讓大的孩子的故事呢,不是大讓小喲。 「姊姊要讓弟弟哦!」不管是勸解、威脅、利誘、壓迫,用任何語氣說都一樣。這樣的話,從來不曾從我的嘴裡吐出。從前不會,以後不會。因為,在我心裡,一點也不認為——大的要讓小的。 當手足起了爭執時,父母通常想的可能是:「小的孩子還不懂事嘛!」 請問,多小叫做「還不懂事」?三個月,手足根本還不可能有交集。八個月呢?如果八個月的嬰兒爬過去搗亂姊姊的玩具,當場也要「訓斥」小嬰兒一番——至少要對著小嬰兒說「不可以,不可以搗亂姊姊」。這也是心理戰,這樣老大才會服氣。因為在孩子心中,規矩和道理是不分年齡的。 試想,當手足的一方還是真正不懂事的嬰兒時,是不會有爭執出現的。當手足開始出現爭執,不管事情有多麼細微,可能是「一歲的弟弟搶下三歲哥哥手中的玩具」,或是「兩歲妹妹抓四歲姊姊的頭髮」……也不管小的一方有多小,「小的還不懂事,大的要讓他」,已經不是父母能拿來處理手足紛爭的藉口了。 請想想我們自己,有多少時候,根本是不知道要如何解決手足之間的吵架或爭執,或是根本不想花心思處理,於是——「大的要讓小的」,就變成父母的萬靈丹。 萬靈丹真是好用,一句話就解決了全部的事情。但是,在教養孩子的路上,往往最有效的萬靈丹都是毒藥。等到察覺中毒太深了,連「金庸」都無法幫你找到解藥。 從我們家姊姊和弟弟發生爭執的第一天開始,如果需要媽媽仲裁,我只管對錯,年紀大小從來就不是我的考慮方向。 說實在的,我實在想不起來任何一件弟弟搶姊姊的玩具、或抓她頭髮的小欺大「案例」。只記得有一回,聽到姊姊大哭,我衝進房間一看,不知是誰隨意用黏土做的長頸鹿的頭,硬生生地被弟弟拔掉了。其實那並不是姊姊的東西,弟弟也沒想到姊姊會這麼傷心,但是「頭不見了」,的確是會讓小孩子難過的事。這個時候,弟弟可能小到連話都還不會說呢!可是,「他還小,不懂事」的話,不會從我嘴裡說出來。我一面安慰姊姊,一面「訓斥」弟弟:「不是你的東西,要先問媽媽。」 還有一回,又是姊姊大哭,我又衝進房間,(媽媽不需要特意做運動,每天衝來衝去就夠了。)只見姊姊摔倒在地,原來是姊姊要站上一個小凳子,結果弟弟也要,在姊姊正站上去的同一時間,弟弟伸手去拿凳子。「他還小,不懂事」的話,我還是不會說。我又是一面安慰姊姊,一面訓斥弟弟,「下次要小心,不要讓別人跌倒。」 其實,孩子最在意的是:父母處理事情公不公平。如果只是一面倒地認為「大的讓小的」天經地義,久而久之,老大就不會心甘情願地讓老二。「只要讓我逮到機會,我一定要報仇。」這就是人性。 常常見著手足同時「看上」一件玩具(請注意看看,通常,都是小的先去跟大的搶),父母總是愛說這一句:「先讓妹妹玩一下,她比較小。」「先讓弟弟玩一下,他比較不懂事。」 這不只是不公平,而且三兩下,小的孩子也馬上學會一件事︰這是欺負哥哥或姊姊的好招。於是,手足之爭就沒完沒了。 「玩具誰先拿到誰先玩,玩完了才輪到下一個人。」這麼簡單的道理,跟年紀大小有什麼關係呢?規矩訂得清楚明白,保證父母以後高枕無憂。 (高枕無憂?不要相信我的鬼話。孩子離家前,是不可能有這四個字出現的。離家後?嗯,小心,可能還會有信用卡公司打電話來請您幫他還卡債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