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mama3983

1 歲

2004年09月10日
1 歲 對小東西的敏感

孩子在1歲前後,會在地上到處爬或遊走,此時對地上小小的東西非常著迷,常會撿起來把玩或放進嘴裡。這種敏感性幫助孩子探索環境,對其所生存的世界更加了解,以便儘早融入社會。所以若有值此敏感期的幼兒,為了能有更安全的環境供他自由探索,最好能每天拖地板,並注意居家的安全措施。



1 歲 對走路的敏感

1歲多剛會走路的幼兒,很喜歡到處走動、爬樓梯,熟練之後甚至喜歡拿重物或背著重物走,因為他們喜歡訓練自己運用肌肉保持平衡的能力。我的婆婆雖然沒有聽過蒙特梭利的哲學理念,但她很細心,曾經觀察到孩子的二個敏感現象,她說:「剛會走路的孩子很愛走;剛會講話的孩子很愛講。」可見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現,只是蒙特梭利把它們整理出來,因而有如此大的貢獻。曾有朋友說他們在兩歲前都把孩子抱著,不讓他走,理由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總是跌跌撞撞,容易受傷,兩歲後再讓他走,就不會受傷了。您想這樣對嗎?非也!因孩子並非多長一歲就自然走得穩,而是需經過不斷的練習和修正,多走路鍛鍊,肌肉的協調運用熟練之後,才會走得穩。假如真的2歲以後才讓他走路,他反而會因動作不協調而經常跌倒,因為他在需要練習時,錯失了機會。我認識一位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五歲時隨母親搬到美國,當時他曾要求要住一間有樓梯的房子。我們大人聽了覺得很驚訝,後來才知道他小時候沒爬夠樓梯,爸媽怕他爬樓梯容易跌倒受傷,都堅持帶他坐電梯,所以孩子覺得沒爬夠,還想去美國多爬一爬樓梯。從這裡可以發現,孩子有大自然所給予的功課,成人的角色應是為他們預備合適的環境,並幫助他發展,好完成此功課。
重視敏感期,打好基礎

蒙特梭利特別強調敏感期,因為孩子在敏感期有強烈的熱情,連跑帶跳的,像潮水般的衝過來,那時的學習效果特別的好。所以要重視孩子各階段的敏感期,孩子的潛能才能充分開展。

在各種敏感期中,我們最容易了解的,就是孩子的語文敏感期。小孩在六歲前的聽力異常的敏銳,沒有一個小孩學習母語有問題,除非這個孩子在身心方面出現障礙,例如耳聾或自閉症。一般正常的孩子如果在多語言的環境下學習,可以自自然然的學會聽與說,不像大人那麼困難。因此,有機會的話,請家人盡量跟孩子說不同的語言。例如祖父母會說台語、客家話,或其他家人會說外國語,就請那個人固定跟孩子講那種語言。因為固定的人跟他講固定的語言,孩子比較不容易混淆。

孩子的語文吸收能力往往超乎我們大人的想像,不要怕孩子聽不懂而不講。我曾經請我的母親多跟孫子講台語,我的母親說:「我跟他們說,他們又聽不懂!」其實,就是聽不懂才越要練習聽啊!孩子是怎麼學會聽國語的呢?也是從聽不懂開始的,不停的聽才慢慢學會的,不是嗎?所以如果我們給孩子多聽、多說的機會,孩子的語言能力就發展出來了。

另外,在六歲以前的感官敏感期,我們若多加訓練孩子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立體觸覺等,透過這些感官訓練,就能有效增強孩子吸收知識的能力。例如視覺經過訓練後,敏銳度增強,以後孩子透過視覺就能學會許多東西。同樣地,孩子的聽覺、嗅覺…經過訓練,變得敏銳後,都會成為他從環境中學習的最佳利器。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盡相同,有的人必須憑眼見,吸收效果才會好;有的人必須多聽,才能記住;有的人必須要用手摸,才能幫助記憶。每個人在學習新東西或吸收知識時,所用到的感官不太一樣。也許我們目前還看不出來,我們的孩子屬於哪一種學習型態,因此,幫助孩子把各項感官都磨得敏銳之後,他的基本學習基礎就已經奠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