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ma3983

日期

#Tag

轉載

2013年08月23日
公開
40

主題: 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淺談孩子的教養之道 覺淑君      新聞網址: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13/91/1jfp5.html 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淺談孩子的教養之道 書名: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Yes,please.Thanks! 新聞網址: 澳洲研究:嘮叨對孩子有用 父母要堅持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28/1/1kah1.html 家庭教育中心闖關活動 鼓勵孩子表現好品德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22/63/1jync.html 教育論壇台中登場 胡志強:讓孩子的未來更美好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90513/91/1jfp5.html 撰文:覺淑君(嘉義縣新港國中教師,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研究生) 審查:張菀珍(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副教授) 壹、前言:   張忠謀曾說:「21世紀企業用人,唯人格而已」,可知品德對人生發展的重要。而優良品格之養成奠基於家庭,啟動於學校,實踐於社會,因此,好的家教對兒童優良品格的形成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良好的家教需要父母以身作則,用心規劃與經營兒童的言行舉止,需要給予孩子規範的就不能敷衍帶過,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就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明禮義、知廉恥。「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若是父母不願意投資家庭教養的時間,或是未能適時提供禮儀規範與學習榜樣,又怎能期待孩子是一個有好家教、有禮貌的人呢?   曾經在『商業週刊』上閱覽到我的3歲教練這篇文章,其中的一段話『不管你是否心甘情願,當你為人父母的那一刻,你其實就在家中扮演領導的角色,家庭,是你第一個領導訓練場,而且,「你永遠無法從家裡退休」,即使無所作為,也在發揮負向的領導力。』(方德琳,2006),可見父母對小孩的影響真的很大。 貳、<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內容摘要   作者以親身經驗,用幽默風趣的方式,說明如何教導孩子在家中與家人相處時、在外餐廳用餐時、以及出入公共場所時所應注意的禮節。本書的內容,兼顧兒童發展期間的各種生理成因、認知問題、情緒發展等理論基礎。作者除了綱舉目張的說出每個教養策略的內容,也舉例相關個案問題、可能的原因、解決的方法。   本書強調家長必須負起責任,讓孩子有好家教、好禮貌。至於該如何來教導孩子禮貌,書中由飲食管理、規律作息、親子互動等面向切入,強調溫柔而堅定、家長以身作則、忽視孩子的無理取鬧、管制孩子看電視、上網的時間、依孩子的成熟度調整對他的期望與評語、激發孩子同理心、尊重並管教青春期孩子、利用晚餐時間示範、討論良好禮儀的教養原則,並依孩子不同的年齡層(一至四歲、五至八歲及九至十四歲)說明、舉例與討論,呈現實際的問題並建議解決之道。 參、「好家教」的落實之道   看完這本書之後,對個人在教養孩子的態度上有非常大的轉變,發現一些原本認為理所當然的管教方式其實是不恰當的。自己也了解管教小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知道管教的原則,但「知道」不等於「做到」,因此在管教上還有學習改進的空間。以下就書上有關管教孩子的方法提出幾點淺見略述於後: 一、堅持該「堅持」的理念   在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發現最難貫徹實施的是「命令不可以討價還價」、「持續與一致」,常常會因為受不了小孩的吵鬧而讓孩子有討價還價的空間,於是一場<堅持>與<犯規>的拉鋸戰就此展開,親子間彼此試探底線所在。事實上,管教孩子時,許多時候父母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生氣,而小孩已覺察到了。有時講話稍微大聲或臉色不一樣時,孩子就會說:「媽媽,我又沒有怎麼樣,你為什麼要生氣?」此時如果溝通不良,他也會不甘示弱的大聲回應,像是兩個在吵架的人,氣氛很僵。事後還要花很多時間去安撫他的情緒,真是何苦來哉! 二、減少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多學習如何聆聽和與人互動的社會性技巧   以前家中裝設有線電視時,孩子每天「掛」在電視機前看卡通的時間超過二小時,假日時更是離不開電視。發現苗頭不對時,便把有線電視停掉,現在孩子看電視節目的時間便明顯減少了。若真的要看時,取而代之的是一些適合孩子看的DVD或是一些公視的優質兒童節目。 三、用心聆聽孩子   大多數的父母忙了一天,回到家疲憊不堪,早已累得無法提起精神專心說話或聆聽,有時因缺乏耐性,火氣一來,不要說與孩子談心,就連聊天都難以有好品質。許多教育專家齊聲呼籲,不論多忙,每天一定要抽時間跟孩子聊天互動。「因為孩子從小沒有建立與父母溝通的習慣,長大後,他也不會找你分享。」而與孩子溝通,父母要放下身段,用開放的態度、同理的心情,專心聆聽孩子心聲。 四、鼓勵不是諂媚   任何人都喜歡聽讚美勝過批評,但應鼓勵孩子的努力與展現的特質,而不是讚美行為結果,孩子通常接受了太多膚淺的讚美,如好棒、好厲害、好可愛等等,這是外界給予的評價,而不是培養正向的自尊。具體指出孩子的能力與特質,這樣孩子才會從中發現自己的能力與特色,進而認識及看中自己內在的特質。很多研究都指出,小孩子接受太多名不符實的讚美,反而不會鞭策自己。   不過,孩子也必須認清事實,自己也有能力不及的地方,如果說,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他們的錯誤和低於標準的作品都經過掩飾與美化,只聽見正面的評語,那他們就會成為自認完美,不會做錯事的人,這對孩子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五、創造美好的童年   我的孩子雖還不到補習的階段,做父母的我們就已經開始四處打聽美語班、音樂班,幾歲開始上課較適合?但仔細一想好像是要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夢,而不是針對孩子的興趣給予適性發展,這是一個自我矛盾的地方,也是天下父母在教養上常犯的錯誤之一。   其實小孩子都很真、很自由、好玩,有天生的創造力。然而,小孩子與生俱來的寶貴天賦,常因過度重視效率和優良行為,而被犧牲掉了。即使對我們許多人來說,童年是令人珍愛的回憶,但是真正享受過自己童年的孩子少之又少。別給孩子塞滿課程的時間表,超量的課程和知識把他們弄得身心疲累,沮喪憂鬱,更失去自我思考、向外探索及體驗生活中各種新奇趣味的機會。讓孩子玩樂並不是浪費時間,事實上,「玩」是讓孩子均衡發展的最佳方法。研究指出,玩對孩子的好處很多,包括學習解決問題的技巧、培養及激發想像力、訓練注意力、發展社交能力等等。 六、父母樹立好榜樣   曾在一九九六年被《時代》雜誌選為二十五個最具影響力的成功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是九個小孩的父親,四十七個孫子的祖父。他以自身的經歷,總結了一套經營高效能家庭的心法。   他認為,要營造一個成功幸福的家庭,父母必須扮演四種領導角色,他用「家庭領導之樹」來描繪這四種角色的功能: (一)楷模是樹根,父母必須決定要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與文化後,自己樹立榜樣。 (二)輔導支持是樹成長茁壯的養分。父母要無條件的給予,讓家人感受到無私的愛。 (三)規畫是枝幹,父母必須建立家庭成員固定聚會的系統。 (四)教導是枝葉,扮演著指引方向的角色。   柯維說,越是樹的底部越重要,但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在枝葉上花功夫,每天叨念小孩要念書、要誠實……,卻徒勞無功。而樹根就是父母要建立好榜樣(方德琳,2006) 七、孩子一定得學會如何尊重自己,尊重他人,還有善待物品   尊重是人與人相處的基本條件,必須從小教導,因為有尊重才有自重,有自重才有自愛,自重自愛才會交得到朋友,也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很多父母不耐煩跟孩子溝通,在孩子小的時候用高壓的方式管教,一旦孩子長大,壓不住時,問題就來了。權威高壓的方式只會得到表面的服從,內心的不滿會像火山一樣,一旦爆發便不可收拾。所以小時候被權威高壓管教的孩子長大容易叛逆,這個叛逆其實是積壓已久的火山出口。很多青少年常因一點小事打人、殺人,這些有暴戾行為的人,基本上,從小不曾被人重視過,所以長大也不會去尊重別人。 八、簡單且窩心的禮節-請和謝謝   美國最佳教師獎得主隆.克拉克(Ron Clark)在他熱賣的著作《優秀是教出來的》裡列出兩項「超基本」教條,都和感恩有關。一是他要求班上學生,每次老師送獎品,一定要說謝謝,不然獎品會被沒收;另外他告訴孩子在餐廳、旅館等地方接受別人服務時,要懂得惜福感恩,不要視別人的辛苦付出為理所當然(康健雜誌,2005)。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如果你在別人為你服務時,把「謝謝」掛在嘴上、也總是真誠關懷家人朋友,給予幫助、甚至帶孩子當義工服務他人、捐贈物品給需要的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自能養成感謝和關懷、助人的習慣。 肆、感想與省思 一、感想   什麼是好家教?會因國情、個人認知而有不同的見解,本來就沒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教養原則。為人父母不是有多努力就擔保一定會教育出多成功的下一代,有時候「歹竹也會出好筍」,兄弟姐妹都從同一對父母獲得相同的基因與養育,但發展結果就是不一樣。父母花一生的力量栽培孩子,不過前提是孩子有這個潛能(基因),才能讓有決心的父母出力加工,運動員的孩子易在運動場上出風頭,音樂世家也常代代不離音樂,就是說明(李瑟,2006)。在青春期之前父母最能給孩子的,除了愛,就是身教,傳遞價值觀,在孩子逐漸接觸同儕團體摸索時,還有一套思考架構讓他自我調整,不致迷失。 二、省思   我的孩子還小,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在教養孩子上該自我提醒的地方有很多,不敢期待能完全做到,只能說盡量吧!希望能盡量做到以下幾點: (一) 如果父母本身不快樂,如何能帶給孩子快樂?如果對自己不能忍耐接納,那便 無法對孩子忍耐與接納。所以做父母的最要前提是照顧好自己,讓自己成為有能量給與的父母。 (二) 當孩子傷心、難過、生氣的時候,不是灌輸規則與訓誡說教的好時機。只有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快速幫孩子穩定情緒,進而能跟孩子講道理。給予同理心與了解,能幫助孩子接納自己、消散情緒,並因此對父母產生信賴感。 (三) 培養孩子穩定的態度,不要隨著孩子的情緒起舞。用心傾聽,並表達理解,反映孩子的當下狀態,幫助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與行為。 (四) 父母不是完人,總有判斷不當、處理不周的情況。但是父母不要被內疚所困,擔心會對孩子造成長期影響。重要的是去學習,處理自己所犯的錯誤。如何在事後理性回應、說明,在坦承中讓孩子學習勇於認錯與負責的行為,也同時示範了如何修補、維護關係的態度。 (五) 孩子常會有許多負面的情緒與攻擊力要發洩,因此表現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如果不是有具體的破壞性行為,透過遊戲、畫畫、說故事等,滿足孩子破壞力的「想像」。不過度限制孩子的想像,就能幫孩子的壓力找到出口。 (六) 孩子的生活需要有明確的界線與指示,而不是完全無條件的接納。有明確界線才可以建構安全的關係,所以不要隨意恐嚇,但是當你設下合理的限制後,便要跟進執行,否則會失去可信度與減損關係。而孩子也才能從堅定的限制中,學習自我控制,懂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伍、結語:   現在父母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可憐的孩子學了一大堆才藝,到底是真的想學還是為了父母的期待。身為父母,少一點比較心,多一點關愛,從生活中欣賞大自然的美,感激我們所擁有的。當父母開始真正信任孩子,也就是孩子開始成長的時候,適度的放心及放手,只會讓孩子走的更穩、飛的更遠。親子間珍貴的關係是由細小處點滴累積而來的,珍惜與孩子的每一個互動,而不是等待更重要的事件才去參與孩子的世界,這樣反而失掉許多小而珍貴的機會。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找不回了。   「有好的家教,孩子才有競爭力」,教養小孩真的是一個無止盡的摸索與學習的過程,從小孩身上往往可學習到很多。這條路,也是一個內心修練的過程,它並不好走,卻一定要走。否則,就錯過了人生最重要的必修學分。 陸、參考書目: 方德琳(2006)。我的3歲教練。商業周刊,991。 李瑟(2006)。Enjoy你的孩子,放心做父母。康健雜誌3月份,【Kids專刊-聆聽孩子的夢想世界】。 康健雜誌(2005)。10帖創造快樂童年的秘方,77。 游綉雯譯(2005)。好家教,決定未來領袖Yes,please.Thanks! 。台北:新手父母。 From : 140.123.107.1   Date : 2009-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