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紀肉粽

熱門話題:子女闖禍冷靜聆聽 5步化解 培養責任心

2022年12月10日

近日一名小童,在玩具店不慎碰跌一個大型擺設,家長一度要賠償3萬多元解圍(後獲退款),事件引起全城熱議。小朋友在公眾場所闖禍的情况不時發生,專家指出,家長如何介入這個場面,將影響孩子往後怎理解這個經驗,也間接向他灌輸了一套解決問題的方式,所以整個過程必須謹言慎行,避免給小朋友留下心理陰影。 推筒子

早前在玩具店不慎碰跌大型擺設的男童,其父母最終獲店主全數退回賠款,事件雖告一段落,但男童父親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兒子猶有餘悸,需要接受心理輔導。事實上,小朋友危機意識薄弱,類似情况,隨時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兒童身上,註冊社工兼資深心理輔導員陳源裕提醒,家長在收拾爛攤子時,宜採取以下5步,避免影響小朋友的心理發展。

第1步︰慰問孩子

不論情况多糟糕,家長首要做的,是馬上慰問孩子,了解他有否受傷。這個動作,正釋出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你有無事對我們很重要。」讓小朋友知道,在父母眼中,他的價值遠勝貨品的價值。

第2步︰瞬間冷靜

小朋友衡量事情的嚴重程度,往往取決於家長反應。假如家長表現惶恐不安或流露激烈情緒,他會認定自己犯下彌天大禍,並把這個經驗鎖在記憶之中。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儘管人的本能反應往往是驚慌、憤怒、瘋狂,但為人父母者,需要學習冷靜和放鬆,並即時告訴自己︰「事情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要盡快去接受。」

第3步︰聆聽支持

當下應該給予小朋友親述事件經過的機會,但家長語氣要平和︰「不要緊,你告訴我們就可以,當時情况是怎樣?」切忌帶着質問的口脗︰「你有無搞過?」或許在困窘的景况下,孩子有可能撒謊,但這個並不是重點,重點是透過聆聽,表達出父母願意和他同行,亦可在口頭上作出實際的支持,「爸爸媽媽會幫你去處理」。

第4步︰承擔解難

家長要從聚焦問題轉為聚焦於解決方法,並坦然承擔當付的責任。當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到要忠於自己、坦白面對過失,將來的心理發展亦會較健康。相反,假如家長不論對錯,都堅持「死撐」,恐怕小朋友日後亦會有樣學樣,不願為自己的問題擔當,甚至習慣把矛頭指向別人,形成憤世嫉俗的性格。

任何事情,都可以化成小朋友的學習經驗,但視乎父母如何介入這個經驗。回家後,家長可嘗試鼓勵及引導孩子抒發情緒,「當時你有什麼感受?你是否很驚慌」?當情緒被認可、被表達,小朋友便較容易走出陰霾。

第5步︰反思學習

下一步,便是總結經驗,和孩子一起反思,這個經驗提醒了我們什麼?從中學習到什麼?假如家裏有公仔,可把它們圍在小朋友身旁,像是給他「集體力量」,一起傾、一起想法子。父母亦可和子女分享自己小時候的闖禍經驗,讓他們明白,原來每個人都會犯錯,生活上亦有很多難以預料的事情發生,要學習用適當的心態去處理。

若家長能夠幫助孩子從一個負面經驗轉化成不同的想法,這個經驗將不再成為他的枷鎖,反而有助孩子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