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紀肉粽

最複雜也最漫長的一種親子關係:當孩子成年後

2023年01月19日

年節將至,是親人們能團聚在一起的幸福時光,但有些人發現自己處於壓力之中,難解的親子關係總是這個時節的話題。539熱門號碼

其中,有一種情結近年愈來愈受到西方媒體關注——與成年子女間的親子關係。對於為人父母者來說,隨著孩子成長、離家、組成自己的家庭,往往會發現彼此間的互動變得愈來愈不容易,不是疏離,就是劍拔弩張。

《大西洋雜誌》一篇文章〈為人父母的最長階段,沒有指南〉寫道,當孩子長大成人時,親子關係開始進入一個新的、令人困惑的階段,但市面上幾乎沒有任何指導資源可以幫助家庭度過難關。

確實,在教養孩子之初的每一個階段,家長們都有源源不絕的資源可以參考。從斯波克(Benjamin Spock)的《嬰幼兒護理常識》在1946年出版開始,在作者有生之年售出了近5,000萬本,開創了龐大的育兒諮詢產業。想要教幼兒睡過夜、自行如廁,或者大一點的,如何開導他們面對青春期的煩惱,「教科書」或網路資源都隨時伴你左右。

然而,一旦孩子長大成人,這些神奇的指南魔法就幾乎全數消失了,但孩子18歲以後的這段親子關係,時間是最漫長的,在某些方面,也是最焦慮、最不確定的為人父母階段。

比較類似育兒早期階段參考書的只有《走向30歲:家長指南》,這是發展心理學家阿內特(Jeffrey Jensen Arnett)與其他學者的合著作品,不過,這本書仍聚焦在子女18歲至29歲,探討這個「成年初期」的階段如何打下日後關係的基礎模式,但在孩子們30歲以後,一切仍然可能充滿變動。

在台灣,近年盛行的大眾心理書籍如《情緒勒索》、《關係黑洞》等,能讓為人父母者檢視自己的教養是否帶來關係的困境,但這類書籍仍然不像幼兒與青少年教養書普遍,且通常,當家長者很少願意翻開這類書籍、承認裡頭提到的錯誤是造成現在親子關係失和的原因。

如今,許多父母希望和成年子女保持親密關係,但這種親密關係又十分複雜,讓人不知道該怎麼措辭,或者該幫忙到什麼地步。

4個方法重建關係
雖然資源目前仍稀缺,但一些媒體嘗試提供幾項原則,給為成年子女親子關係所困的家長,綜合關注高齡議題的《Aging Outreach Services》、心理學媒體《Psychology Today》與《大西洋雜誌》的研究整理,以下是家有成年子女的相處思路:

一、重新建立平等關係

在記憶中,孩子是蹣跚學步的嬰兒、變成聰明好奇的幼稚園小朋友、總是想往外跑的青春期,習慣了之後,他們瞬間長大成人並可能已經擁有自己的家庭。

「作為父母,這一切似乎發生得如此之快,讓人很難適應變化,並與我們『新的孩子』建立一種新關係。」《Aging Outreach Services》寫道。

然而,父母應該學習將成年子女當成另一個個體,可以想像他們是另一個較為年輕的朋友,什麼話對朋友能說(交流興趣與想法、給予鼓勵),什麼話不會對朋友說(對衣著或人生選擇品頭論足)、什麼事不會對朋友做(幫忙付所有貸款、隨時無預警上門拜訪等等),答案就比較容易建立。

你不會在朋友拒絕你的提議時感到太灰心,那麼孩子不照你的意思做,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二、練習積極聆聽

從諄諄教誨生活規範、道德準則、督促學業與事業,到坐下來聆聽,對父母來說可能並不容易。然而,與成年子女相處的方法就是:確保子女知道你聽到了他們在說什麼——無論你是否認同談話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