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outai's mom 筱薇

印象•經典-莫內】

2013年11月14日
【印象•經典-莫內】即將於2013年11月推出,台灣歷來最完整的印象派大師莫內特展,為您帶來珍貴的畫作真跡,將生活中的美學教育,延伸到植物園荷花池畔的國立歷史博物館 ,讓您看見色彩的溫度!

印象派的命名者─莫內,他的一幅畫催生了一個畫派,以創新的畫風打開我們的眼睛。從莫內的畫中,看到風和日麗、水影天光的變化,並且體會到「一切顏色都來自於光」的印象派真諦。

來自全世界莫內收藏最豐富的法國巴黎馬摩丹美術館,55件展品全是難得的真跡,完整呈現莫內由一位少年漫畫高手,蛻變成藝術大師,化印象為永恆經典,人生風景的脈絡軌跡。

莫內創作生涯的轉捩點,是帶他畫出大海與空氣的良師尤金.布丹;後來,莫內結識馬奈、雷諾瓦、西斯里等益友,這群志同道合的年輕人以畫會友,開創了印象派的新局。

良師打開少年莫內的視野,益友帶引莫內飛躍進步;孜孜不倦投入觀察光與色彩在不同時間、不同天候的微妙變化,造就莫內的藝術成就;即使視力衰退幾乎失明,莫內仍創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畫出藝壇大師的絕響。
【印象•經典-莫內】不僅是一項好看的畫展,更是值得您推薦的生命典範 !


邊郊遊、邊畫畫!
「印象派」常被稱作「外光畫派」,當然是因為經常到戶外寫生囉!

我們現在上美術課,常會安排戶外寫生,所以感受不到有何稀奇;但在「印象派」出現之前幾百年來,歐洲的畫家都是在畫室,運用蠟燭、油燈或窗戶透進來的光作畫,突然間冒出來一批打破傳統的年輕畫家,跑去鄉下、樹林或海邊「寫生」,在當時還真是前衛呢!

工業革命帶來火車的發明,在一、兩百年前的19世紀,火車就像台灣的高鐵一樣,改變了旅行的距離。以前馬車走上老半天的地方,火車咻一下就到了,城裡人到郊外變得很輕鬆,印象派的畫家呼朋引伴外出,郊遊兼畫畫,成為當時的熱門休閒方式。

不同天候、不同時間的天光雲影變化,火車窗外快速移動的風景,改變了當時畫家觀察事物的興趣與方式。在這次莫內特展,我們將看到莫內的良師布丹、戎金,以及印象派大師雷諾瓦等莫內的好朋友畫作,這群畫家走出戶外,一邊遊樂、一邊作畫,留下一幅幅記錄著當時藝術家生活的時代肖像。

圖維爾海濱
Musee Marmottan Monet, Paris, c Bridgeman-Giraudon/presse

少年莫內竟是漫畫高手!
想不到吧!「印象派」大師莫內,少年時代曾經是漫畫高手!

無論什麼時代,名人都是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話題焦點。現今我們用網路、電視的模仿秀來消遣名人,四百多年前報紙誕生之後,歐洲的報刊逐漸出現諷刺漫畫,畫家以速寫勾勒名人的外貌特徵,加以誇張或變形,用來諷刺名人或評論時事。

繪畫才華洋溢的少年莫內,正是受到書畫報刊上的政治諷刺漫畫影響,很早就決定要當畫家;幸好並未遵從父親之意,繼承家業成為雜貨店老板,否則我們便錯過一位藝術大師!

15歲左右的莫內,漫畫作品已在家鄉展售,可說是小有名氣的諷刺漫畫家。這次推出台灣首見的少年莫內傑作,透過莫內早年創作的諷刺漫畫,讓我們回溯莫內繪畫生涯的起點。

劇場人物群像
Musee Marmottan Monet, Paris, c Bridgeman-Giraudon/presse

帶不走的美景通通畫下來!
莫內常說:「沒有布丹,就沒有我!」被稱為「天空之王」的印象派先驅畫家布丹,生平最重要的貢獻,是帶引小他16歲的少年莫內,認識繪畫的真諦。

布丹的畫作與莫內的漫畫在同一處展售,兩人因此結緣,布丹從此成為莫內的 啟蒙良師,他帶領莫內走向戶外,到海邊觀察天光雲影的變化,建議莫內不要局限於漫畫,而多研究、觀察、描繪風景,莫內深感:「就像拉啟一層布幕,突然間我明白什麼是繪畫!」

此後,無論在法國各地、英國倫敦,甚至遙遠的北歐挪威,莫內經常在旅行途中,針對特定主題,作同一場景、不同時間與天候的觀察與描繪,捕捉瞬息萬變的光線,隨之而生的色彩變幻,型塑了莫內「光之追尋者」的創作風格。在這次的莫內特展中,我們不僅欣賞到莫內眼中的旅途風光,更可以從中窺見他的人生風景。

倫敦國會大廈-泰晤士河上的倒影
Musee Marmottan Monet, Paris, c Bridgeman-Giraudon/presse

睡蓮與日本橋,在莫內的畫中變成永恆!
莫內故居─位於巴黎近郊的吉維尼花園,是莫內迷心中的聖地,也是莫內畢生最美麗的傑作。

莫內1926年辭世之前,長達40年都在吉維尼花園中生活與創作,莫內繪畫作品中,令世人驚艷的睡蓮與日本橋,都出自這座美麗的莫內花園。

莫內在中年之後定居吉維尼,將他對藝術、家人與土地的熱愛投入於此,親自打造心目中的理想花園。他在園中遍植花草,在水池上搭建日式拱橋、種滿睡蓮,日復一日,莫內在花園中看著水面倒影、陽光反射與輕風吹拂的千變萬化,「突然間,我在池塘中發現了如夢似幻的美景,我拿起我的調色盤,自此之後,我再也沒辦法去畫別的東西了。」

莫內醉心於花園之中,持續不斷以睡蓮、日本橋、垂柳、紫藤等景色為主題創作,同一主題即使一再重畫,也因四季、晨昏、晴雨、霜雪變化而風情萬千。以繪畫留住記憶中最美的睡蓮與水池風景,成為他晚年最重要的創作主軸,也造就莫內花園成為永恆的經典。

百子蓮
Musee Marmottan Monet, Paris, c Bridgeman-Giraudon/presse

心眼比雙眼更厲害!
幾近全盲的人,竟然可以畫出絕美的風景,必然是因為:莫內對光與色彩的深情記憶,使他以心看見了美的力量。

由於長時間在戶外作畫,莫內長達四十餘年間,經常由黎明到正午到黃昏,雙眼都暴露在強烈的日照之下,終因長時間接觸紫外線而罹患白內障,視線逐漸變得模糊不清,甚至影響到色彩判別能力。

許多醫學、藝術史學者都判定,莫內晚年畫作的主色調,由早先的藍綠轉為大量運用紅、黃、紫等暖系色系,乃因罹患白內障的影響。莫內深受眼疾所苦,甚至需藉由顏料外的包裝文字標籤以確定使用的顏色,但他幾近失明仍不放棄繪畫,迸放光與色彩更動人的火花。

1923年,莫內以83歲高齡接受眼科手術,持續創作直到人生最後一刻,在遲暮之年再造創作生涯的高峰。莫內的藝術造詣,就連「現代繪畫之父」塞尚都不禁讚歎:「莫內只有一眼,但天啊!那是多厲害的眼呀!」

由玫瑰花園望向吉維尼住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