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iguma

小米被咬事件

2010年09月08日
小米開學後第二個星期三,發生了小班S弟弟用咬人來防衛自己的領域…
受傷者之一有中班小米和另一個中班U姐姐

帶班老師和當事者馬麻都坐在地板上討論咬人弟弟究竟在甚麼狀況下用咬人防衛自己..

S媽解釋S在家也會用打或咬的方式對抗爸媽,應該是將這樣的習慣帶來學校,後來釐清了為什麼S弟弟和小米哥哥會發生咬人衝突..

話說學校當天要舉行大手牽小手照相活動,就是其他班的大哥哥或大姐姐會配一個中小混齡班的小弟弟或小妹妹,希望培養大的帶領小的且小的尊重大的孩子。小米哥哥後面站著H弟弟,”H弟弟因為害羞跑到他馬麻那裏,所以空出一個位置,S弟弟就往前站,我就跟他說不可以,然後我用腳踢他(要阻擋),他就咬我…”(小米弟弟自己轉述),老師釐清了很久之後,才發現原來兩個都有錯。小米錯在用腳踢他阻擋他,雖是好意,但方式錯誤;S弟弟錯在不高興就咬人。當天,S弟弟也小咬了另外一個U姊姊,因為U好心的跟S說不能來女生廁所,然後要牽他到男生廁所如廁,也不知為什麼S咬了他。

S馬麻一直在詢問為什麼S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她能理解和小米之間的狀況,因為小米有動腳引發S的防衛;但她無法理解S為什麼要去咬U姊姊。

S馬麻很用心,常常和老師討論S的行為舉止,在獨生家庭成長的孩子,更需要注意行為表現,幼稚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互動環境,但如果老師沒有注意引導孩子的行為,這樣還是無法引導孩子走向正確的行為規範。幼小時期的孩子都是很可愛,但稍大之後,會出現魔鬼與天使的面孔,天使的面孔還是常讓爸媽欣喜,魔鬼的面孔讓爸媽擔憂。國小國中定型之後,孩子的行為舉止就是他外在給人的印象,而這些的養成都是自小點點滴滴的家庭養成縮影。我可以想見S爸媽對他的用心,獨生孩子享受父母兩人的精緻關愛;兩個以上的寶貝分享父母粗放的關愛。生孩子,難;當父母,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