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若凡

學習時間管理就從寫功課開始

2012年04月05日
學習時間管理就從寫功課開始
作者:selena洪淑青2012.03.12

這一期的《親子天下》(2012.03期)中有一大主題探討關於「教孩子時間管理」,這是我看得最認真的單元,因為我的兩個女兒正值小學低年級階段,是時間管理的學習初期,更是奠定時間管理能力的良好時機,我認為此階段的孩子在學習時間管理上,最基本的路徑應該就是從寫功課這件事開始!

學習時間管理就從寫功課開始

孩子進入小學後,那種鬆散自由的時光被添入了「固定並持續」的功課時,難免出現了慌張失神的狀態,孩子也許還把功課這件事當作是偶發事件,而非常態性工作,所以入學後暫時無法內化成「責任」的一部分,當他明白逃也逃不掉,必須天天寫功課時,就開始排斥做功課,和父母展開功課大戰。

也因此建立孩子寫功課是需要下點功夫,它可以當作是每日計畫,一個為期兩、三個小時的微短期計畫,如何計畫它?如何安排順序?如何在短時間內完成?或是當計畫失敗時,如何彌補並善後?這些都是孩子得面對,得學習的。

孩子的注意力與自制力不比成人穩定,要建立固定並持續寫功課需要仰賴成人的經驗,等孩子學會自我管理,父母還得適合放手,在學習過程中,讓孩子自己瞭解時間的長度、探索並感受時間感,會比成人「指派性的教導」來得有意義,畢竟寫功課是他長時間求學階段中必須天天面對的事情。

瞭解時間的長度是一種很主觀的感覺,雖然時間一分一秒是固定的,但時間長度的感受每個人都不同,五分鐘對成人來說很足夠,對孩子來說很快就消逝,所以我們無法用自己的感覺衡量孩子的快慢。在「教孩子時間管理」這篇主題文章中,建議給學齡前孩子計時器及沙漏,讓他感覺時間的變化。女兒小的時候,我也用運用這樣的方式在遊戲中,沙漏是輪流玩玩具時最客觀的把關者,計時器是取代媽媽說「好了!時間到了」最好的鬧鐘,有了這兩樣小玩意輔助,許多爭執會減少許多。計時器一直到女兒小學階段都還在使用,寫功課時它成了警惕女兒「別分心、掌握時間」的最佳小老師。

寫功課吧!孩子

要孩子自動寫功課,最主要的觀念是要讓他知道「功課」是他的責任,如果沒完成功課,得自己去承擔後果,面對老師的處罰,所以我不會把孩子功課沒寫好、沒寫完看成是「父母沒教好」,但我會檢討自己沒協助孩子建立時間管理的能力。

所以告訴孩子「寫功課」是他每日必做的事,這是基本工作,就算逃避還是得完成,只要完成功課後,就可以無負擔、自在地做自己的事。我甚至告訴孩子,不要花太多時間在書桌前,寧可拿來做更多趣味的事,除了閱讀外,我們可以運動、畫畫、創作作品、聽音樂,玩玩遊戲讓學習的狀態獲得舒緩。我告訴女兒:「與其坐著一直寫功課,不如走出去玩!所以抓準時間,好完成功課吧!」

孩子從學校或安親班回來後,不要馬上催促孩子寫功課,要讓孩子至少有二十分鐘的過渡時間,因為他需要時間消化在學校的情緒。我知道雙薪家庭下班後,夜間時間短得可憐,每分每秒都很寶貴,但對著剛下課後的孩子喊著:「趕快去做工作」反而造成孩子反彈,寫功課的效率跟著不高,不如讓孩子喘口氣,休息片刻後再進行,這樣會來得更有效率,也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體貼的一面。而這段過渡時間,正是父母和孩子進行親子互動的最佳時間,關心孩子學校的狀況,或是和同學、朋友間的互動……。

女兒開始寫功課時,我會建議她們先寫需要專注力集中的項目,因為精力會隨著時間增加而遞減,小項目的功課可以利用小時間完成(例如吃水果時間可以閱讀課外讀物,我還會在幫女兒吹乾頭髮時,請她背誦詩詞、九九乘法表這種小功課),有時女兒沒有動力寫功課,也會先選擇她有興趣的項目先寫。我們可以建議孩子先寫哪一份功課,但決定權在孩子,不要孩子遵照你的指示,要讓孩子學習規劃。

若孩子有多項功課,我會採取「下課制」,讓女兒每完成一項就可以下課十分鐘,除了讓眼睛有休息的時間外,主要是讓孩子知道適度的休息,也能增加效率。在「教孩子時間管理」這篇主題文章中提到,小學階段的孩子其維持高度專注力的時間大約只有三十分鐘,尤其是低年級的小朋友更是只能維持二十分鐘的專注力,所以強求這階段的孩子安安靜靜寫一、兩個小時的功課是不符合他們的身心發展,也是沒有效率的。所以如果孩子寫功課前精神真的不好,就讓他睡個午覺或是休息一下吧!別勉強精神不濟的孩子寫功課,那只會錯誤連篇、拖延時間。

孩子若建立好寫功課模式後,對於這項責任自然就得心應手,未來面對更多事件,也能套用模式,做好時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