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認識G-20

2009年04月02日
公開
11

What is the G-20。 The Group of Twenty (G-20)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was established in 1999 to bring together systemically important industrialized and developing economies to discuss key issu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inaugural meeting of the G-20 took place in Berlin, on December 1516, 1999, hosted by German and Canadian finance ministers. Mandate The G-20 is an informal forum that promotes open and constructive discussion between industrial and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on key issues related to global economic stability. By contributing to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and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dialogue on national policie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e G-20 helps to suppor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globe. Origins The G-20 was created as a response both to the financial crises of the late 1990s and to a growing recognition that key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were not adequately included in the core of global economic discussion and governance. Prior to the G-20 creation, similar groupings to promote dialogue and analysis had been established at the initiative of the G-7. The G-22 met at Washington D.C. in April and October 1998. Its aim was to involve non-G-7 countries in the resolution of global aspe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n affecting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Two subsequent meetings comprising a larger group of participants (G-33) held in March and April 1999 discussed reforms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The proposals made by the G-22 and the G-33 to reduce the world economy's susceptibility to crises showed the potential benefits of a regular international consultative forum embracing the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Such a regular dialogue with a constant set of partners was institutionalized by the creation of the G-20 in 1999. Membership The G-20 is made up of the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of 19 countries: Argentina, Australia, Brazil, Canada, China, France, Germany, India, Indonesia, Italy, Japan, Mexico, Russia, Saudi Arabia, South Africa, South Korea, Turkey,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nd also the European Union who is represented by the rotating Council presidency and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To ensure global economic fora and institutions work together,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nd th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 plus the chai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mmittee and Development Committee of the IMF and World Bank, also participate in G-20 meetings on an ex-officio basis. The G-20 thus brings together important industrial and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from all regions of the world. Together, member countries represent around 90 per cent of global gross national product, 80 per cent of world trade (including EU intra-trade) as well as two-thirds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The G-20's economic weight and broad membership gives it a high degree of legitimacy and influence over the manage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and financial system. Achievements The G-20 has progressed a range of issues since 1999, including agreement about policies for growth, reducing abus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dealing with financial crises and combating terrorist financing. The G-20 also aims to foster the adoption of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ndards through the example set by its members in areas such as the transparency of fiscal policy and combating money laundering and the financing of terrorism. In 2004, G-20 countries committed to new higher standards of transparency and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on tax matters. This aims to combat abuses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and illicit activities including tax evasion. The G-20 also plays a signficant role in matters concerned with the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rchitecture. The G-20 has also aimed to develop a common view among members on issues related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system and held an extraordinary meeting in the margins of the 2008 IMF and World Bank annual meetings in recognition of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At this mee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20s core mission to promote open and constructive exchanges between advanced and emerging-market countries on key issues related to global economic stability and growth, the Ministers and Governors discussed the present financial market crisi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the world economy. They stressed their resolve to work together to overcome the financial turmoil and to deepen co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regula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overall functioning of the worlds financial markets. Chair Unlike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 such as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IMF or World Bank, the G-20 (like the G-7) has no permanent staff of its own. The G-20 chair rotates between members, and is selected from a different regional grouping of countries each year. In 2009 the G-20 chair i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n 2010 it will be South Korea. The chair is part of a revolving three-member management Troika o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hairs. The incumbent chair establishes a temporary secretariat for the duration of its term, which coordinates the group's work and organizes its meetings. The role of the Troika is to ensure continuity in the G-20's work and management across host years. Former G-20 Chairs 1999-2001 Canada 2002 India 2003 Mexico 2004 Germany 2005 China 2006 Australia 2007 South Africa 2008 Brazil Meetings and activities It is normal practice for the G-20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to meet once a year. The last meeting of ministers and governors was held in São Paulo, Brazil on 8-9 November 2008. The ministers' and governors' meeting is usually preceded by two deputies' meetings and extensive technical work. This technical work takes the form of workshops, reports and case studies on specific subjects, that aim to provide ministers and governors with contemporary analysis and insights, to better inform their consideration of policy challenges and options. Towards the end of 2008 Leaders of the G-20 Countries meet in Washington. See the Declaration and action plan from the Washington Summit (PDF 72KB) . This meeting remitted follow up work to Finance Ministers. In addition to their November meeting in order to take forward this work in advance of the Leaders summit in London on 2nd April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will also meet in March 2009. A deputies meeting will be held in February 2009 to prepare for the Ministers meeting. G-20 Events Deputies Meeting 1st February 2009 Officials Workshop Financing for Climate Change 13th & 14th February 2009 Deputies Meeting 13th March 2009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Meeting 14th March 2009 Officials Workshop on Global Economy 25th 26th May 2009 Officials Workshop on Sustainable Financing for Development June 2009 Deputies Meeting September 2009 Finance Ministers and Central Bank Governors Meeting 7th & 8th November 2009 Interaction with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he G-20 cooperates closely with various other maj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fora, as the potential to develop common positions on complex issues among G-20 members can add political momentum to decision-making in other bodies.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President of the World Bank,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the IMF and the chairs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and Financial Committee and the Development Committee in the G-20 meetings ensures that the G-20 process is well integr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 The G-20 also works with, and encourages, other international groups and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 in progressing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conomic policy reforms. In addition, experts from private-sector institutions and non-government organisations are invited to G-20 meetings on an ad hoc basis in order to exploit synergies in analyzing selected topics and avoid overlap. External communication The country currently chairing the G-20 posts details of the group's meetings and work program on a dedicated website. Although participation in the meetings is reserved for members, the public is informed about what was discussed and agreed immediately after the meeting of ministers and governors has ended. After each meeting of ministers and governors, the G-20 publishes a communiqué which records the agreements reached and measures outlined. Material on the forward work program is also made public.

轉貼~齊國力教授談養生保健

2009年03月12日
公開
14

齊國力教授談養生保健 我在醫院工作了四十年,絕大部分人病死是很痛苦的。我來的目的很明確,我受科學委託,受命於衛生部的指示,希望每個人都重視保健工作。 聯合國提出個口號:千萬不要死於無知。很多人死於無知,這很冤枉呀。我們很多人很糊塗,對保健一無所知,這樣我們的工作也做不好,因為我們天天處在不健康、次健康狀態。我見過很多人,宋美齡我在長島見過,他們都活得很長,都是一百多歲。他們能活,我們為什麼不能活?我就很奇怪,我們很多人湊合活著,這種思想危害極大。 大家知道怎麼保健吧?其實國際上在維多利亞開會有個宣言,這個宣言有三個里程碑,第一個叫平衡飲食,第二個叫有氧運動,第三個叫心理狀態。這三個里程碑國際上都知道,而我們很多人不清楚。這三個里程碑的標題不會改變,而內容會隨時改變。 1. 平衡飲食 下面我講第一個問題,平衡飲食。也許有人早就認為保健有什麼好聽的,還不是早起早睡身體好。我告訴你,唐朝時可以這麼說,現在這麼說就是極端無知了,很多事情都在變化。所謂平衡飲食,有飲、食二大類。先說飲食的第一個問題,“飲”的問題。 我在北大時問學生,什麼飲料最好?學生異口同聲回答: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美國都不承認,國際上也不承認,它只能解渴,沒有任何保健作用。什麼叫保健品,大家要知道,它得是能治療疾病的。 國際會議上定出了六種保健品:第一綠茶;第二紅葡萄酒;第三豆漿;第四酸奶(就是優酪乳)─人家不提牛奶,你注意啦!第五骨頭湯;第六蘑菇湯。 為什麼提蘑菇湯?因為蘑菇能提高免疫功能。一個辦公室有人老感冒,有人老不得病,什麼原因?就是免疫功能不一樣。喝蘑菇湯能提高免疫力,所以是保健品。 那為什麼提骨頭湯呢?骨頭湯裡含琬膠,琬膠是延年益壽的,所以現在世界各國都有骨頭湯街,而中國沒有。所以不要小看骨頭湯,它能延年益壽,因為有琬膠。 為什麼提酸奶?因為酸奶是維持細菌平衡的。所謂維持細菌平衡是指有益的細菌生長,有害的細菌消滅,所以吃酸奶可以少得病的。牛奶本身我們不否定它的作用,但跟酸奶比起來差得很遠。還有豆漿,後面再說。 我下面講為什麼喝綠茶。綠茶為什麼有保健作用呢?原來綠茶裡面含有茶坨酚,而茶坨酚是抗癌的。日本普查搞得特別好。他們普查完了說40歲以上的人沒有一個體內沒有癌細胞的。為什麼有人得癌症,有人不得,就是跟喝綠茶有關系。如果你每天喝4杯綠茶,癌細胞就不分裂,而且即使分裂也要推遲9年以上。綠茶裡含茶坨酚,它是抗癌的,在所有的飲料裡綠茶是第一的。 第二請注意,綠茶裡含有氟。這個氟有什麼作用呢?它不僅能堅固牙齒,還能消滅蟲牙,消滅菌斑。飯後3分鐘,牙齒的菌斑就要出現。現在我們很多人牙齒不好,不但不拿茶水漱口,連白水都不漱,問題在哪裡不知道。你想,如果牙齒好,你當然長壽啦。我們很多人忽略了,其實你不費事,你拿茶水漱口就把菌斑消滅了,而且堅固牙齒。這很小的一件事,應該堅持做。 第三個,綠茶本身含茶單寧,茶單寧是提高血管韌性的,使血管不容易破裂。綠茶第一抗癌,第二能堅固牙齒,第三腦血管不易破裂,幹嘛不喝呀!還有人跟我抬槓:喝完茶睡不著覺怎麼辦?誰讓你睡覺前喝茶了? 飲料中第二個是紅葡萄酒。什麼原因?原來紅葡萄的皮上有種東西,叫逆轉醇。 這逆轉醇幹什麼的你們不知道,它整個是抗衰老的,一說抗衰老人們就愛喝了。它還是抗氧化劑,常喝紅葡萄酒的人不得心臟病。第二它可以幫助防止心臟的突然停搏,我們叫猝停。大家知道,什麼情況下心臟可以停搏,第一原來有心臟病的,第二有高血壓的,第三跟食物有關係。 什麼食物呢?過大、過硬、過粘、過熱的食物可以使心臟停搏,血脂高可以使心臟停搏。血脂高的危險在哪裡呢?心臟會突然停搏。 有一個廿歲的小夥子,他抽出來的血是泥狀的,非常危險。我們問他,他說吃得太好了。不是你吃得太好,而是吃得太不合理了。我們有個病例,一個人在街上買了個大年糕,又硬、又粘、又熱,跑回家一進門就讓老太太快點吃,別涼了,老太太剛吃幾口就咽氣了。他背著老太太往醫院跑,到醫院我們問他怎麼回事,他說剛給老太太年糕吃的。這不屬於無知是什麼?沒搶救過來。老太太在家呆得好好的,沒事吃什麼年糕呀,吃完年糕心臟停搏了。現在國際上一再強調,過大、過硬、過粘、過熱就會使心臟停搏。 所以有錢的喝紅葡萄酒,沒錢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一樣保健。 關於早上鍛練(就是做運動)的問題,在中國很多人就不清楚。我從國外回來,看到很多老頭、老太太早上五六點背著寶劍就出來了。到了晚上,中國老頭、老太太都看不到了,都在家看電視呢。為什麼兩個國家差別怎麼大?這是他們不明白,不能怨老人,沒人跟他們講。早上鍛練很危險,早上起來,人的生物鐘規律是體溫高、血壓高,而且腎上腺素比晚上高出4倍,如果你激烈運動,就很容易出事,容易出現心臟停搏。我們不反對早上散步、做體操、打太極拳、練氣功。這是無可非議的。但是如果中老年人早上激烈運動,搞長跑,爬香山,有百害無一利,而且死亡率是很高的。 你不長跑可能死不了,不爬山可能死不了,這叫死於無知,結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人體需要弱鹼。什麼是弱鹼?蔬菜、水果。凡是發達國家,凡是健康國家都是蔬菜、水果消耗最大。你不會保健,就會點菜,沒用。 再說飲食的第二個問題。大家知道,亞洲金字塔最好。什麼叫金字塔?穀類、豆類、菜類。這穀、豆、菜非常好,在舊金山開會時好多外國醫生提出來了,說,不對呀,中國人已經不吃穀、豆、菜了,已經吃起我們的漢堡包來了。據我掌握的情況,人家為什麼叫它垃圾食品,就是因為它是一種偏激食品,後果是上下一般粗,跟行李捲一樣。人家不吃,因為吃了還要去減肥。咱們不知道,天天麥當勞,尤其第二代簡直沒有麥當勞就活不了啦。我們應該知道它是偏激食品,不符合我們的飲食習慣。 穀類,人家在國際會議上從來不提大米、白麵,也不提麥當勞。穀類裡第一提的是老玉米(就是玉米或叫玉蜀黍),說是“黃金作物”。老玉米的來歷,美國醫學會作了個普查,發現原始的美國人、印第安人沒一個高血壓,沒一個動脈硬化。原來是吃老玉米吃的。後來發現老玉米裡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穀物醇、VE,所以不發生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從此以後,美國就改了,美洲、非洲、歐洲、日本、香港、中國的廣州,早上都吃玉米羹了。現在許多人吃卵磷脂幹嘛?就是希望不得動脈硬化。但是他不知道老玉米裡含得最多,不用多花錢。這次普查以後,我馬上改正了,在美國我堅持6年了,每天喝玉米粥。我今年七十多歲了,體力充沛、精神飽滿,嗓音洪亮、底氣十足,而且臉上沒有皺紋。什麼原因?喝玉米粥喝的,信不信由你。你喝你的牛奶,我喝我的玉米粥,咱們看誰活得長。 十藥九毒,沒聽說拿藥能保健的,秦始皇沒辦到,漢武帝沒辦到,你也辦不到。 但是我要聲明:我不是反對吃藥,反對吃藥的是李洪志。我反對亂吃藥,我主張吃藥“短、平、快”。短時間吃藥,吃平安藥,快速停藥。 下面講“穀、豆、菜”中的“豆”。現在衛生部已經提出來“大豆行動計劃”,內容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個雞蛋加點肉”。 一兩大豆的蛋白等於二兩瘦肉,等於三兩雞蛋,等於四兩大米,你說應該吃什麼好?現在國際上都知道了。美國把每年的8月15日定為全國的“豆腐節”,我們沒有豆腐節。他們不缺優質蛋白,他們認為大豆是營養之花,豆中之王。大豆中起碼有5種抗癌物質,特別是飴黃酮,它能預防、治療乳腺癌,但只在大豆中才有。牛奶好還是豆漿好?聯合國國際會議上說,牛奶裡含的是乳糖,而全世界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吸收乳糖,在亞洲黃種人中有70%不吸收乳糖,我們是黃種人。有人牛奶是喝了,但並沒有吸收多少。對牛奶吸收量最大的是白種人。豆漿有什麼優點?豆漿裡含的是寡糖,它百分之百吸收。而且豆漿裡還含有鉀、鈣、鎂等,鈣比牛奶含量多。牛奶裡沒有抗癌物質,而豆漿裡有5種抗癌物質。 下面談“穀、豆、菜”中的“菜”。國際會議上第一個提的菜是胡蘿蔔。 為什麼提胡蘿蔔?我國本草綱目裡寫的是養眼蔬菜。晚上看不到東西,特別是夜盲症,吃了就好。它保護粘膜的,長期吃胡蘿蔔不容易得感冒。美國人認為胡蘿蔔是美容菜,養頭髮、養皮膚、養粘膜。常吃胡蘿蔔的人確實從裡往外美容。這美容概念應該是內外和諧,我們好多女孩子上當了,她抹了化妝品還好看點,一卸裝比原來還難看。第一,它養粘膜,不容易感冒;第二,它健美;第三,它有點抗癌作用,而且對眼睛特別好。胡蘿蔔還不怕高溫,多高溫度營養也不受損失。 國際會議上還提到蕃茄,就是西紅柿。在美國,幾乎每個家庭都種蕃茄、吃蕃茄,目的是不得癌症。這是剛剛五六年前才知道的。吃西紅柿不得癌症,你知道嗎?不得子宮癌、卵巢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這這西紅柿不是隨便吃的,我問大家,西紅柿怎麼吃?有人說,那還不簡單,洗洗就生吃吧。還有人切片放白糖,再喝點啤酒。如果是這麼吃的,我告訴你,白吃了!不抗癌。西紅柿裡面有個東西叫茄紅素,它和蛋白質結合在一塊,周圍有纖維素包裹,很難出來。所以必須加溫,加溫到一定程度才出來。我告訴大家,西紅柿炒雞蛋最值錢了。還有蕃茄湯,或西紅柿雞蛋湯也是好的。生吃西紅柿(蕃茄)不抗癌,請大家注意。 還有大蒜。大蒜是抗癌之王。我剛一說大蒜怎麼吃,有人就說:那玩意得加溫吃。你怎什麼都加溫?我告訴大家,大蒜加溫等於零!告訴大家,原來是必須先把它切成片,一片一片的薄片放在空氣裡15分鐘,它跟氧氣結合以後產生大蒜素。大蒜本身不抗癌,大蒜素才抗癌,而且是抗癌之王。如果不按我的方法,那是白吃了。大蒜有味不用怕,吃點山楂,嚼點花生米,再吃點好茶葉就沒味了。國外每禮拜都吃的,我們為什麼不吃呀! 下面講黑木耳。黑木耳有什麼作用?現在一到過年時心肌梗死一個挨一個,年齡越來越小,已經到卅歲了。為什麼過年時多?兩個原因,一個是高凝體質血稠,就是脂肪高。大家記住,血稠的人叫高凝體質。高凝體質的人加上高凝食物,所以過年時心肌梗死的人特別多,年齡不限。心肌梗死雖然無法治,但完全可以預防。有的大夫告訴你吃阿司匹林,為什麼?可以使血不粘稠,不得心肌梗死。但後果是什麼,吃阿司匹林的後果是眼底出血,現在很多人眼底出血。我勸大家不要吃阿司匹林了。現在歐洲已經不吃阿司匹林了,吃什麼?吃黑木耳。黑木耳有兩個作用,其中一個是使血不粘稠。什麼樣的人是高凝體質?答案是矮、粗、胖的人,特別是更年期的女同胞。而且血型AB的人更容易高凝血稠。 下面談談花粉。雷根總統曾經一次被槍傷,還得了一次惡性腫瘤,他那麼大歲數,現在還活著,只是得了老年性癡呆症。是花粉在他身上起了很大作用。現在歐洲、美洲都流行起花粉來了。我回國後一查歷史,原來我們很早就有。武則天就吃花粉,慈禧太后也吃花粉。古代就有了,但我們忽略了它。大家不要在街上買花粉,街上賣的花粉有硬殼,沒有破壁。破壁要有高科技處理。第二,花粉是野生的,容易污染,要消毒。第三,它是蛋白質,必須脫敏。花粉必須具備這三條才能用:處理、消毒、脫敏。花粉在日本用得最厲害,不管多大年紀的人都用它美容。 法國的模特兒沒一人不用它。有一回,我一個月時間每天晚上起夜三次,我一看不好,就吃花粉,一個月就恢復正常了。文獻記載,花粉治癒率97%。如用花粉治不好,藥也解決不了,最後腎功能衰竭,尿血,然後腎腫瘤。所以要早點治而不要等到腎功能衰竭。還有一個胃腸道紊亂,女同胞多有習慣性便祕,很多人吃瀉藥而很容易得直腸癌、結腸癌。花粉有個名字叫腸道員警,吃了花粉以後,員警可以維持腸道秩序。第三它健美,維持體型。花粉的三大作用不可忽略。 國際上調查了,全世界最有名的長壽地區在日本,日本的長壽地區在海邊,而海邊壽命最長的是吃魚的地方。特別要吃小魚、小蝦,特別要吃全魚(連頭帶尾),因為有活性物質,而且活性物質在小魚、小蝦的頭部和腹部。看你會不會買魚,要買就買小魚小蝦,而且吃全魚全蝦,這有大學問,不是買魚越大越好。還有個吃的原則,吃東西要掌握量,不是越多越好。國際上有規定的,要吃七成飽,一輩子不得胃病,吃八成飽最多了,若吃十成飽,那二成沒有用,是廢物。 物質平衡有個規律,我簡單介紹一下。初生到5個月嬰兒吃母乳最好,超過5個月母乳也不行了,需要42種以上的食品。人到老年就更難了。幸虧有法國一個醫生叫寇里門特,他到非洲去旅遊時看到非洲大澤湖地人比我們健康長壽。他們吃什麼?吃海藻,把它曬乾了包包子吃,然後喝海藻湯。醫生拿到巴黎一實驗,原來是海藻,而且是螺旋狀的,起名叫螺旋藻。這螺旋藻是1962年發現的,這一發現轟動了全世界。為什麼?它1克等於1000克各種蔬菜的綜合。很多年後發現這東西特別好,營養特別豐富,最全面,營養分佈最平衡,而且是鹼性食品。我告訴大家,日本為什麼是長壽世界冠軍,他們一年消耗500噸螺旋藻,他們到中國旅遊每人都帶它。 我們問他們,為什麼帶螺旋藻?他們說,8克螺旋藻就可以維持生命40天。現在的太空食品,沒有帶包子大餅的,全都是螺旋藻。螺旋藻在世界上很馳名了。螺旋藻能補充維生素,而且螺旋藻的最大優點是使糖尿病人不得合併症,能跟正常人飲食一樣。糖尿病人缺少能量,又不能吃糖,螺旋藻是乾糖,攝入乾糖後就有能量了。糖尿病人血糖不穩定,用螺旋藻後可以逐漸停藥,然後逐漸停螺旋藻,最後拿飲食控制。歐洲已經完全戰勝糖尿病,我們也是完全可以的,但必須配合治療。 蘇聯核電站爆炸時,日本專家去搶救,拿的就是螺旋藻,它抗輻射作用很強。現在很多女性做IT工作,在電腦前工作的懷孕女子有的4個月後流產,有的生出來的嬰兒象青蛙一樣,北京市婦產醫院的報告還有帶尾巴的。輻射帶給人的影響很大。最近報紙登載,哈爾濱去年一年發現了1500例白血病,十月份又發現36例。初步判定原因是房屋裝修,而且是甲醛。房屋裝修危險很大,國際上規定,裝修後的房屋一定要半年後才能入住。哈爾濱的報告中多是4~5歲的兒童。房屋裝修對老年人、孕婦、兒童危害最大。各位不要低估輻射。螺旋藻提純後,很純很小一點叫藻復康,它能抗輻射。它經過醫科大學、軍事醫學院鑑定,衛生部批准,現在已經出口了。唯一抗輻射的就是藻復康。所以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可以滴一點藻復康抹上,也可以吃藻復康。它抗輻射、抗腫瘤、抗病毒、抗氧化,而且提高免疫功能。 我再總結一下,輻射對我們影響很大,但有幾個方法可以預防:第一喝綠茶,第二吃青菜、蘿蔔,第三吃螺旋藻,第四吃藻復康。藻復康是最好的。根據自己的經濟條件選擇一種,實在不行就吃青菜蘿蔔。輻射是每個人都會接觸到的。國際上提出了警告:千萬不要把電器放在臥室內。尤其是微波爐對我們危害最大,它7米內對我們都有輻射。而且各種電器不要同時開著。又有電視,又有冰箱,又有微波爐,你就在旁邊做菜,得了癌症很冤枉啊! 2. 有氧運動 有一個很原則的經驗,千萬不要早上鍛練(做運動)。建議大家傍晚鍛練。國際上規定了,飯後45分鐘再運動。而且老年人的運動散步就可以了,20分鐘。要想減肥不用這方法,飯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吃2粒到4粒螺旋藻,然後食欲就減退了,而且營養不缺。歐洲人減肥全用螺旋藻,國內的少吃多拉不是辦法。 第二是早上起床的時間,國際上規定6點,供你參考。下面提到午睡問題。國際上規定了,午睡不午睡不用爭論了。過去日本人不主張午睡,但我們主張若頭一天晚上沒有睡好就應該午睡。午睡時間是午飯後半小時,而且最好睡一個小時,睡的太長對身體沒有好處。不要蓋大被子。 晚上什麼時間睡覺?我們從來不提倡早睡早起。早睡早起的概念要清楚,如果7點就睡,12點就起來瞎折騰,那沒有用。我們主張10點到10:30睡覺,因為國際會議上定的,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進入深睡眠是最科學的,這就是12點到3點,這3小時雷打不動,什麼也別幹。這3小時是深睡眠。如果這3小時睡好了,第二天起來一定精神煥發。如果你4點以後睡覺,那是淺睡眠。會睡和不會睡不一樣。我們主張12點至淩晨3點雷打不動,而且睡前洗個熱水澡,水溫40~50度,這會使睡眠質量高。你們打牌我不反對,但反對12點至淩晨3點打牌。深圳夜裡打牌打死四個年輕人,報紙已經報道了。 3. 心理狀態 保健的第三個里程碑是心理狀態問題。如果心理狀態不好,那你白吃白鍛練了,這是很重要的。氣質和血液,你要是一生氣血流得久慢,得腫瘤還不知道什麼原因。生氣容易得腫瘤,全世界都知道。史丹福大學做了個很有名的實驗,拿鼻管擱在鼻子上讓你喘氣,然後再拿鼻管放在雪地裡十分鐘。如果冰雪不改變顏色,說明你心平氣和;如果冰雪變白了,說明你很內疚;如果冰雪變紫了,說明你很生氣。把那紫色的冰雪抽出1~2毫升給小老鼠打上,1~2分鐘後小老鼠就死了。而且紫色冰雪的成分都研究出來了。所以生氣容易得腫瘤,這是個很嚴重的問題。 “誰在人前不講人,誰人背後無人講”。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忍耐不是目的,是策略。但一般人做不到,剛說一句就暴跳如雷。小不忍則亂大謀呀。歐洲有個博學經典:難能之理宜停,難處之人宜厚,難處之事宜緩,難成之功宜智。四句中第一句的意思是,很難的道理先不要講。哲理很深,很有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三氣周瑜,楞把周瑜氣死了。你說賴周瑜還是賴諸葛亮?結論是賴周瑜,他氣量太小。生氣對人危害很大。 現在國際上有個最新說法,所有動物都沒有笑的功能,只有人類有這個功能。但人類還不好好利用它。有人說猴子會笑,大象會笑,你們見過嗎?但真見到會哭的,宰牛時牛會流眼淚。古代說:笑一笑,十年少。不是指年齡,是指心態。笑口常開,健康常在。笑的作用非常大,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本能,為什麼不笑呢?美國成立了微笑俱樂部,笑成了健康的標志。哈哈一笑,皺紋沒了。 國際會議上已經給我們提出警告了,讓我們喝綠茶,吃大豆,睡好覺,勤運動,常歡笑。希望每個人都要注意平衡飲食、有氧運動,而且注意你的心理狀態,該哭時哭,該笑時笑。我相信我們一定能越過73歲,闖過84歲,90、100歲一定會健在。 來源:電子郵件

轉貼~好吃又健康的茼蒿

2009年01月18日
公開
12

茼蒿》降膽固醇 讓血管年輕 2009/01/14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冬天吃火鍋,最對味的火鍋菜之一就屬菊科的茼蒿菜。在台灣,每年10月到翌年4月是茼蒿盛產期,若未採摘,放任茼蒿持續生長,到了春天,就會開出鮮艷漂亮的花朵,由於外觀上很像野菊花,也有人喊茼蒿菊花菜,或是春菊。 茼蒿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別名,就是「打某菜」。茼蒿含大量水分,一經燙煮,水分流出,原本一大鍋的生菜,轉瞬間「縮水」成一小盤。曾有老公以為老婆偷吃,不分青紅皂白毒打老婆一頓,「打某菜」之名因此而來。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旺全: 根據唐朝孫思邈的「千金要方」記載,茼蒿可以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以及利腸胃。到了明朝李時珍,認為茼蒿這種野菜味辛甘、性平且無毒。 熬水加糖飲 除咽喉異物感 有些人常覺得咽喉有不明原因的異物感,常要清清喉嚨,這時候,可以吃一些茼蒿,或拿茼蒿熬水、加入冰糖後飲用,能止咳化痰,對輕微咳嗽的患者也有幫助。 抗氧化高手 降三酸甘油脂 除了對付喉嚨不清爽,吃茼蒿跟喝菊花茶,還能降低三酸甘油脂跟壞膽固醇,增加血管彈性。嫌單吃茼蒿香氣過重,可以入火鍋,但要留意肉類跟其他油脂攝取,否則吃了也沒效。 茼蒿裡含有揮發性精油,不但能促進腸胃吸收,加熱後香氣四溢,還能提振食欲,讓胃口大開。另外,茼蒿含有不少β胡蘿蔔素,能抗氧化,膽鹼則有助於增強記憶力,頭好壯壯。 精油易揮發 別長時間熬煮 不過,要提醒民眾,茼蒿裡的精油易揮發,最好不要長時間烹煮,快炒或汆湯後食用較佳。 茼蒿雖然富含纖維質,能通腸利便,也能預防便秘,改善老人家排便不順的困擾,但要記得,腹瀉時最好避免食用。 寒冬裡,不少民眾喜歡泡湯,不想到溫泉區人擠人,可以把茼蒿切段後泡澡。茼蒿遇熱後慢慢釋放出香氣,能讓頭腦變得清醒,還能促進血液循環。 茼蒿》以油拌炒 維生素A多更多 署立八里療養院營養師葉香蘭: 茼蒿的維生素A(即類胡蘿蔔素)效力比一般蔬菜高,它不但能預防夜盲症,還能抗氧化。 以油拌炒,可以增加維生素A的吸收率。至於礦物質部分,茼蒿算是高鉀蔬菜,每100公克的鉀含量超過300毫克,高鉀飲食有助血壓調控,但相對地,腎臟病患食用時可要多留意,記得多煮一會兒,待鉀溶出後再食用,並避免喝湯。 含鐵高纖 女性不妨多吃 一般而言,蔬菜顏色愈深,鐵含量就愈高,茼蒿雖稱不上是高鐵蔬菜,但因正當令,喜愛茼蒿的女性可以多吃一點。另外,每百公克茼蒿只有16大卡的熱量,比起一般蔬菜約25大卡,低了不少。 茼蒿很特別,煮熟後「縮水」得特別厲害,吃半碗熟茼蒿,下肚的纖維量比很多蔬菜來得高,且茼蒿的纖維容易吸收。 不過,不少民眾習慣整株或整葉烹煮,不切成小段,吞嚥功能較差的老人家或幼童,可能因此噎著。 去除農藥 沖泡洗不能少 茼蒿的獨特香氣,不少人喜愛,但茼蒿的病蟲害較多,食用前,須先沖、泡、洗,每步驟都不能少。 先摘下一片片茼蒿葉,用大量清水沖洗,再以流水浸泡10分鐘,溶出殘留農藥,最後再清洗一回。 烹煮時打開鍋蓋,也有助於部分農藥揮發,不管是用鹽水、蘇打水洗蔬菜,都沒法子去除農藥。 茼蒿》燙一下 就很美味 一般人吃茼蒿,只知煮火鍋時,一下即起的鮮嫩滋味,愛茶的池宗憲,不消10分鐘,就想出炒、涮、焗三種新吃法,不但吃原味,也吃出不同的茼蒿味! 茼蒿的特性,即熱水一燙,快速軟化即可入口,無論炒食、煮湯或家常菜,都覺得清爽可口。茼蒿煮「鹹圓仔湯」是一道美味餐點;沖泡速食麵加上一把,快速可食;冬天吃火鍋,尤其百吃不膩。 茼蒿》怕農藥 慎選標章 大把大把的放進鍋裡,除了放進美味,也可能連農藥都一起加料。專家的初步建議,洗滌時,用ph試紙測試(一般化學材料行都有販售),若質量標高,就千萬不要把它吃進肚子裡。 不想找麻煩,那就選擇有通過檢測標章的農場生產的茼蒿,再以清水不斷清洗! 註:ph試紙可在化工材料行購買

轉貼~健康美味的大白菜

2009年01月11日
公開
12

大白菜》吃大白菜 通腸胃可醒酒 2008/12/31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羅建怡�報導】 冷呼呼的天裡吃火鍋,大白菜是少不了的火鍋菜。在台灣,從十一月到次年五月都是大白菜產季,又以隆冬產量最多。 大白菜有包心白菜、天津白菜、山東白菜等許多品種,結球方式各異,包葉緊密的包心白菜屬於結球白菜,山東白菜屬於半結球,體形較細長的天津白菜則為不結球白菜。 營養師提醒,清洗白菜時,最好先切除根部一到兩公分,再逐葉剝開,以流水清洗。 便秘者 有助排便順暢 中醫婦科醫學會理事、開業中醫師吳明珠:大白菜味甘,屬於微寒的蔬菜,傳統醫學認為,它可以解熱除煩、通腸利便、養胃生津,還能利尿通便、清熱解毒。肺熱乾咳、便秘的人適合多吃,有助緩解症狀。 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記載,「白菜汁,甘溫無毒,利腸胃,除胸煩,解酒渴,利大小便,和中止嗽」,還說「冬汁尤佳」。若配蔥白、生薑跟蘿蔔等煎湯飲,還能治感冒。 抗氧化 維生素B、C多 從現代觀點來看,大白菜含豐富維生素C,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夠預防致癌物質生成,抑制癌細胞繁殖。它的纖維,則能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排除體內垃圾跟毒素,也能降低膽固醇。 另外,大白菜因含有大量氨基酸、維生素C、B群,可加速分解體內酒精,讓酒醒得比較快。 怕寒性 薑肉同煮緩解 不少人怕大白菜寒,不敢吃,但事實上,除了氣虛胃寒、容易腹痛、腹瀉,以及寒咳、月經來時不要多吃外,一般人都可以食用。但吃人參這類補品時,不宜吃太多大白菜。 如果民眾還是不放心,可以用生薑、麻油、米酒,跟羊肉、排骨長時間熬煮,中和大白菜寒涼屬性。冬天裡,很多民眾愛吃麻辣鍋、羊肉爐跟薑母鴨,以大白菜為鍋料,也能緩解其寒性。 炒白菜 除胸悶與酒醉 除了白菜滷、開陽白菜等較出名的料理外,還可以做「清心白菜」。新鮮白菜300公克,放到沸水中略燙一下,晾涼後切成3公分長段。炒鍋燒熱放油,放入10公克蝦米爆香,再下白菜、鹽、蔥絲煸炒幾下,可以通利腸胃,除胸中煩,還能醒酒。 至於「木耳炒白菜」,可益氣止血。用發好的木耳100公克,大白菜250公克,切成小片,炒鍋燒熱後倒入些許油,下蔥花後隨即放入白菜片煸炒,待白菜片油潤明亮時放入木耳,加醬油、鹽,炒拌均勻後再以太白粉勾芡即可。 ********************************************************** 大白菜》水分高 熱量少一半 國泰醫院營養師李佩蓉:十字花科的大白菜,跟高麗菜、芥藍菜、花椰菜屬於同一掛,它含有的胡蘿蔔素、葉黃素、葉酸等抗氧化物質,具有抗癌功效。 水分含量高是大白菜的另一大特色,因此,跟許多蔬菜相比,大白菜熱量低得多,以每百公克為例,只有13大卡,幾乎只有一般蔬菜一半左右。 也因為水分多,相形之下,大白菜裡的纖維質比一般蔬菜少了些,但因為它的纖維較軟,久煮軟爛後,極適合咀嚼功能較差的老人家食用,跟魚勿仔魚同煮,就是很好的嬰兒副食品,容易消化。 熬湯底 久煮仍美味 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吃大白菜沒什麼特別禁忌,除了要控制鉀攝取量的腎臟病患,最好汆燙再炒,或煮湯後食用並少喝湯汁外,一般民眾都很適合食用。 清甜的大白菜不只適合做鍋料,還能熬湯底。不想用大骨熬湯時,可以用大白菜、白蘿蔔跟洋蔥一塊兒熬湯,軟爛的大白菜,還會吸收其他食物味道,就算久煮,依舊好吃。 大白菜跟腩排(排骨的一種)、魚皮,以及少許炸豬皮、香菇同燉,是很好的年菜,軟軟爛爛的,尤其適合老人家食用。 鹽分高 酸白、泡菜少吃點 雖然大白菜食用上沒特別禁忌,但要提醒民眾的是,酸白菜、韓國泡菜的鹽分較高,千萬要節制,就算是泡菜火鍋,也要少喝湯。若想享受泡菜美味,可以跟燙熟後的透抽攪拌後食用,減少鹽攝取量。

轉貼~發育.清潔.問題Check!小寶貝乳牙照護

2008年12月11日
公開
12

•媽咪寶貝 2008/11/27 蹦!晶瑩剔透的乳牙終於掙脫牙齦出來透氣了,長牙是寶寶成長重要的里程碑,看到白白小小的乳牙從寶寶的嘴巴裡冒出來,想必媽咪們一定很高興。但媽咪們可知道這些以後會被汰換的乳牙可是大有玄機,要如何清潔保養也是一大學問,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採訪�薛雅文】 一般而言,寶寶會在6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乳牙-下顎正門牙 1.寶寶長牙很慢有問題嗎? 一般而言,寶寶會在6個月大時長出第一顆乳牙-下顎正門牙,其後大約以每4∼6個月的速度,長出一對新的乳牙。而第一顆乳牙的出牙時間通常也是醫師用來判斷乳牙生長過早或延遲的標準。由於長牙的快慢大體受遺傳因素所影響,所以寶寶長牙會有個體間的差異性,媽咪們不用因寶寶牙齒生長慢人家一點就擔心其是否有遲緩的問題。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主任張毓珊提醒媽咪們,若家中寶寶過了1歲仍沒有長出乳牙,就有帶至兒童牙科檢查的必要性,主要是為了判斷寶寶是否有先天性缺牙的情況,而檢查的方式分為觸診與X光片兩種。 2.出牙不按常規、順序不對,有關係嗎? 有些媽咪認為,反正乳牙遲早會被恆牙所取代,所以只要寶寶沒有蛀牙或是太大的口腔問題就不必太在意,這種觀念可能就是寶寶日後齒列不齊、咬合不良的原凶。大致來說,乳牙的萌發以成對的方式,依照正中門牙、側門牙、臼齒、犬齒的順序生長。張毓珊主任表示,出牙順序不對可能就是先天性缺牙的徵兆,因為本應先出的乳牙未發,在後的乳牙卻先長出來,就代表應在前萌發的乳牙有可能不存在。此外,由於乳牙的位置將來都要被特定的恆牙所取代,所以任何空缺之處都會導致鄰牙向其方向傾倒,造成日後牙齒不整齊、咬合不正等問題。 3.為什麼寶寶出牙時容易發燒? 天阿!又發燒了!媽咪們對於寶寶在出牙期間反覆發燒的情況總是不堪其擾,而許多媽咪也因此認為寶寶長牙會造成發燒的現象。對此,張毓珊主任解釋,出牙為成長的自然現象,其本身不會造成任何病症。發燒的主要原因為牙齒為了露出而造成牙齦缺口,加上寶寶在長牙齒時會因牙齦癢而亂咬東西,此時就容易感染細菌而導致發燒。媽咪們要避免這種狀況,其根本辦法就是清潔環境,特別是寶寶易放入口中或接觸到的物品都要維持其乾淨衛生。 4.寶寶長牙時亂咬東西怎麼辦? 人在長牙期間都會因牙齒欲萌出牙齦而有酸癢感,寶寶最常見的反應方式就是把手指放進嘴巴或拿東西啃咬。而6個月大的寶寶大都已開始接觸副食品,所以可以餵食非液態性的食物來舒緩寶寶的不適感。張毓珊主任表示,並不鼓勵餵食過份精緻或容易分解的食物,因其殘留性較高,若媽咪沒好好幫寶寶潔牙,寶寶就容易會有蛀牙的情形。 在這個時期,許多媽咪可能會選擇餵食水果,對此,張毓珊主任也提醒媽咪們,水果的糖份較高,除了注意口腔清潔外也需注意量的攝取。此外,也可給予寶寶輔助工具啃咬(如:固齒器),讓寶寶可藉由啃咬固齒器來消緩不適感,如此一來寶寶就較不會到處亂咬東西,進而導致細菌感染的情況。在固齒器的挑選上時,張毓珊主任表示,無色的固齒器是最理想的,另外,一體成型較不會有零件脫落,造成寶寶誤食的情形。但因無法完全避免寶寶亂咬東西,所以保持接觸環境的清潔仍是家長最根本且重要的工作。 清潔篇 預防勝於治療 正確的潔牙觀念可以預防寶寶小小年紀就擁有一口嚇人的蛀牙。張毓珊主任指出,為了降低食物與牙齒接觸的時間,避免細菌與牙垢的滋長,若是時間允許,在寶寶一喝完牛奶或吃完食物後就進行潔牙是最理想的狀況,或者在寶寶睡前進行一次徹底的牙齒清潔。 戒除壞習慣也是預防蛀牙之道,例如:寶寶常會有喝奶喝到睡著的情形,而媽咪又不忍心將寶寶叫醒,造成奶製品於口中殘留時間過長,一不小心小寶貝就成了蛀牙寶寶了。 5步驟.寶寶刷牙follow me 事前準備 紗布或指套牙刷、不含酒精成分的含氟漱口水。 5步驟 1.媽咪先把潔牙工具準備好,再把雙手洗乾淨。 2.安撫寶寶告訴他要刷牙囉。 3用紗布纏繞手指(指套牙刷則套於手指即可)。 4.將紗布沾含氟漱口水並擰乾(指套牙刷沾少量)。 5.把手伸入寶寶嘴巴中,沿牙齦和牙齒輕輕擦拭。 結語 乳牙的完整長成約莫於2歲半∼3歲之間,直到12歲才被恆牙完成汰換,所以乳牙至少要和寶寶相處約10年之久,因此,對於尚未有潔牙能力與相關保健知識的寶寶來說,媽咪便是捍衛寶寶牙齒健康最重要的人。 諮詢�張毓珊 現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主任 專長�兒童牙科行為管理、身心障礙兒童門診、全身麻醉全口重建、青少年牙科治療、預防性齒顎矯正治療、兒童咬合誘導、口腔不良習慣改變

轉貼~幼兒園巡禮.從做中學•激發好能力

2008年12月04日
公開
9

•bobo小天才 2008/11/28 從事幼教工作快20年的林麗員園長感慨的說,孩子的大小肌肉發展與粗細動作能力表現逐年下降,尤以這五年的落差特別明顯,因為父母過於保護與空間狹窄,加上未意識到此發展的重要性,使得孩子的諸多表現受到嚴重影響。 【文�李藹芬】 為何現今的孩子在粗細動作能力展現上,與以前出現高度落差?台中市南屯區私立小太陽幼稚園園長林麗員指出,以前人生得多,父母無暇面面俱到,孩子不僅從小必須學會自我照護,也從兄姐及大人身上模仿學習各項能力,與今天事事受到保護的現代小孩相比,自然顯得「能幹」! 環境改變•能力明顯下降 她強調,環境的改變,固然讓孩子的粗細動作表現不如以往,但父母未意識大小肌肉發展的重要,更是問題所在!林麗員說,大家總喜歡問,「為什麼孩子不能面對困難」、「不能等待」、「不負責」,其實就是源於此能力的欠缺,造成日後環環相扣的各項發展大打折扣。 當家庭無法提供孩子適當的養成教育時,幼兒園就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送到幼幼班的孩子才兩歲,即脫離了父母的保護範圍,必須自己學會吃飯、穿衣、穿鞋等。此時,老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讓孩子用自己的樣子練習。年紀小的孩子會因「好玩」而萌發「願意做」的想法。 當然,學習並非只在教室,林麗員說,大肌肉要發展好,必須多在戶外跑跳,一場戶外教學,孩子可看雲,感受清風拂面,撿拾落下的樹葉……每一種活動都對身心發展與大小肌肉的發展助益良多。 因勢利導•改變父母態度 通常,進園所約兩個禮拜的時間,小小孩就有長足的進步,她強調,「孩子不行,不是能力問題,而是不知如何做的認知問題」。只要給更多機會,即使才兩歲的孩子,也能有令父母「驚豔」的表現。比起家中,幼兒園似乎是更適合練習的環境,不過,要讓孩子的能力更好,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回家一定要繼續提供練習的機會,並且意識到孩子動手做的重要性。 為了讓父母重視大小肌肉發展的重要性,林麗員總是煞費苦心遍尋專家發表過的文章,提供父母參考,並透過親職講座傳達觀念,她常因勢利導對家長說,「如果希望孩子將來當外科醫生,精細動作的能力一定要好」,此話一出,父母立即接受且配合園所的做法。 她提醒家長,現在一般的居住空間不大,不利孩子活動,因此,更要刻意幫孩子選擇適合的環境,如公園、步道、泳池等,讓其自在伸展四肢,特別是選擇幼兒園,「給他一個寬闊的空間,最能激發幼兒的潛能」!林麗員相信,孩子只要有機會嘗試──做中學、遊戲中學,「做錯,沒關係」,他會在一次次的錯誤中摸索出成功的秘密!

轉貼~Mitzi Foundation獎助音樂學子 回饋社會

2008年11月22日
公開
8

【聯合晚報╱記者楊美玲/台北報導】 2008.11.20 03:10 pm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簡稱CSR)已經成為全球企業界的最新「時尚」,而不跟著做就落伍了,因為企業在做CSR時,對於回饋社會與企業永續經營,將更有助益。 Mitzi Foundation是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董事長辜濂松的夫人辜林瑞慧於1993年出資成立,辜林瑞慧相當愛好音樂,長期對音樂耕耘與付出,在茱莉亞音樂學院成立這項獎學金,主要是為了幫助深具潛力、卻因財力問題無法繼續音樂之路的學子。 Mitzi Foundation每年從世界知名的茱莉亞音樂學院遴選傑出優秀的音樂學子,提供獎學金予以贊助,得獎者除了參加美國中信銀「中國信託音樂會」的演出之外,也會應邀來台參加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兒童慈善協會舉辦的「歲末年終慈善音樂晚會」,這些曾獲頒Mitzi Foundation獎學金的學子們,許多人已成為國際樂壇上備受矚目的音樂家,同時參與國際知名樂團巡迴世界演出。 中國信託多年來致力提供客戶創新的金融產品與優質的服務,更不忘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秉持「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念,長期推廣藝文活動,除了連續九屆獲得行政院文建會頒發「文馨獎」金獎的殊榮之外,由中國信託獨資贊助10餘年的「新舞臺」,日前更獲得台北市政府「譽揚專案」的表揚,新舞臺仳鄰松壽公園與新光三越百貨的L形巷道正式定名為新舞臺巷,以表彰中國信託和新舞臺對台灣表演藝術的貢獻。

華文部落格大獎 初審千人入圍揭曉

2008年09月28日
公開
7

2008-09-30 09:47 中時電子報主辦的「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經過兩星期緊鑼密鼓的初審評選,從10247個參賽部落格中,選出法人組以及自然人組共十一類主題獎項,1005個初審入圍的部落格名單,將由決審評審團接手,展開第二階段的複審,預定10月15日公佈各項大獎的決選入圍名單。各類獎項初審入圍名單網址: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08/nomineesum.aspx 由中時電子報主辦,EmailCash台灣電子郵件市調網主要贊助,數位時代、智邦生活館、中國時報、工商時報、中視數位台、HiNet hiChannel、台灣數位文化協會協辦的「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法人組三大類的初審入圍者分別為政黨政團7位、企業組織30位、公益暨文教組織35位,其中政黨政團的中央政府部落格,無人入圍;自然人組的藝術文化由於報名者眾,入圍人數最多,高達368位,生活情報、興趣嗜好、親子家庭則分別有143位、116位、184位入圍,訊息觀點63位、商業應用13位、公共參與19位、教育應用27位,總計有1005個部落格進入初審入圍。 主辦單位指出,為確認所有入圍部落格均為本人報名,入圍者需在自己的部落格上張貼入圍貼紙,並附上連回活動首頁之超連結,同時發表一篇入圍宣告文章(內容、長短不拘);若在10月6日前(入圍公佈後一周內)仍未張貼文章及入圍貼紙,將視為非部落格作者本人報名,以棄權論。 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自九月一日起跑,兩周內共有10247個來自全球各地的部落格報名,若以所在地區畫分,台灣網友仍屬最大宗,共占9537名,但今年共有海外41個國家地區的華文部落客報名參加,人數亦為歷屆之冠。經過激烈競爭,共有將近十分之一、1005個部落格在初審中脫穎而出,其中台灣部落客共有861位入圍,美國41位、馬來西亞23位,還有來自中國港澳、加拿大、德英等28個國家或地區的華文部落客入圍初審。 若以部落格平台區分,無名小站有300個部落格入圍初審,蟬聯入圍人數最多的BSP;Yahoo!奇摩部落格225個居次;Yam天空部落、Blogger、UDN部落格、Pixnet痞客幫的入圍人數也較去年明顯增加,皆有七、八十個入圍;其他依序為Roodo!樂多日誌、HiNet Xuite、Pchome個人新聞台、新浪部落及其他平台,共有一百多個初審入圍。 初審入圍名單公佈後,初審評審的任務暫告一段落,將由另一批專家學者、資深部落客組成的決審評審團,進行第二階段的複審評選,預訂於10月15日公佈決選名單。另外,由EmailCash台灣電子郵件市調網所舉辦的會外獎項「最佳人氣獎」目前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最佳人氣獎初賽預計至10月14日止。參賽者除了可能獲得網路人氣票選活動的三萬元獎金,參與投票網友也有機會獲得獎品,相關活動辦法請參考人氣獎活動網站:http://blogaward.emailcash.com.tw/。主辦單位強調,「最佳人氣獎」純屬人氣投票,票數多寡絕不會影響華文部落格大獎的評審結果 。 華文部落格大獎的頒獎典禮將於12月12日舉行,無論是十一大分類的年度最佳主題部落格、年度部落格大獎、年度最佳青少年部落格、評審團特別獎名單,以及年度最佳人氣獎,都將在典禮中宣佈,歡迎所有的部落客圈的朋友,一同見證這個華文部落格的關鍵時刻! 第四屆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活動網站: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 【中時電子報林家惠�台北報導】

轉貼~趙寧和趙怡的兄弟情

2008年09月07日
公開
40

趙寧的辭世令人婉惜,但也因此我才發現原來趙媽媽的教育這麼成功。趙寧的一句「兄弟是天生的朋友啊」就是我對哥哥和弟弟的期許與寄望,在此和大家分享手足情深的培養過程。 趙寧一步 趙怡一腳印相隨 【記者江聰明 喻文玟、江祥綾、羅嘉薇】 東森集團副總裁趙怡說,他和大哥、德霖技術學院院長趙寧的關係,一言以蔽之,是「相隨論」。 從小到大,趙寧走過的足跡,趙怡總是拾步跟進。趙寧歷數:「我們都是唱抗戰歌曲長大的,留學時先後擔任過中國同學會副會長與會長,一同皈依星雲大師,又先後踏進電視台工作。」 趙怡把大哥當作行為的準則,而趙寧心中的「怡弟」,有情有義,豪氣干雲。十七歲那年趙怡為祝禱大哥平安,在神明前磕了一萬個響頭還願,這場景,道盡兄弟間的深情厚誼。 哥哥會的童謠 弟弟教的 問:你們兄弟相差七歲,成長背景有沒有差異? 趙寧(以下簡稱寧):我們在左營眷村長大,讀海軍子弟學校,除了妹妹,四個兄弟都愛打籃球。另一個共同嗜好是唱歌,家裡舉辦歌唱比賽,趙怡都是第一名。 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趙怡還在讀托兒所,所以我會的兒歌、童謠,都是他教我唱的。十八歲我考上台大,在台北學會許多西洋流行歌,就回去教他唱,我記得他對英文非常有興趣。 趙怡(以下簡稱怡):我年紀小一點,生活享受比較好。大哥是最慘的,常常父親的軍服,改了就給他穿。 寧:我第一次穿皮鞋是大學聯考時。考區在台南,父親特別買一雙皮鞋給我,怕我考不好,還帶我去住旅館。可是我第一次睡席夢思床墊,軟綿綿的,根本睡不著,最後睡在床邊的地板上。 怡:人家說「長兄若父」,我感覺特別深刻。父親常常調防,很少在家,大哥是長子,自然成為我們的仿效對象。 大概因為這樣,他雙肩沉重,性格比較落寞、憂鬱,傾向負面思維。唱歌,他唱抗戰歌曲,跟母親學的。作文課,老師都會出「我的回憶」之類的題目,小學生大半都寫前幾天去哪裡玩,他的回憶卻是「話說民國三十八年冬天,我帶著一班弟兄從大陸撤退……」小孩子哪來這種回憶。 趙怡文章嚴肅 趙寧幽默 問:所以你們的個性很不同? 怡:別人說我是「Never say no」,他是「Never say yes」。我交遊四海,但他的內心世界熱情、豐富。 寧:我們性格對比強烈,趙怡很樂觀、大方,我比較小氣,有憂鬱傾向。可是我們的文字和性格剛好相反,他寫文章很嚴肅,憂國憂民的;我文章很幽默,但人常常坐在那裡就不動了。 我是被自己的「筆」帶出來,因為寫作、演講,鼓勵別人自我肯定,我才漸漸變得開朗一點。人都在找自己的平衡。 怡:但大哥和我之間,應該是「相隨論」,他亦兄、亦師、亦友。我可以說順著他的腳步前進。求學階段,小學到高中我都是大哥的「學弟」;他到天寒地凍的明尼蘇達留學,我和二哥(趙靖)也跟去了。 寧:他是政大企管系的,看我讀新聞、傳播,好像很有趣,後來到美國就改讀傳播。 怡:我們還有一種「兄終弟及」的微妙關係。我到美國開的第一部車,是他開過的「老爺車」;我念碩士,拿助教獎學金,這份獎學金也是他拿到博士學位後空出來的。 保釣年代 兄弟在美辦報 寧:趙怡剛去美國時,是保釣那年代。我們三兄弟在美國一起辦一份刊物「怡報」。這可不是為趙怡辦的報紙,是「心在台灣」的意思。 怡:他是總編輯,二哥是採訪主任,我負責抄寫。當年國民黨要凝聚海外學子的向心力,成立反共愛國同盟,大哥是創始人之一。 半百得子 躋身老爸俱樂部 問:這麼亦步亦趨,難道不覺有陰影? 怡:是啊,我到哪裡,就是「趙寧的弟弟」。他成名早,社會形象好,我們全家都活在他陰影下,母親是「趙寧的媽媽」,父親是海軍中將,退休後馬上變成「趙寧的爸爸」。其實一家人都甘之如飴,有時買票可以插隊,大樹下好乘涼,哈哈。 民國五十六年,趙寧已是知名作家,我們家每天有如雪片般的信件。媽媽發動全家幫他拆信、回信,每個信封袋裡裝一片口香糖,寫著「薄糖一片,心意無限」。 當年少女書迷 找上趙寧 記得有無知少女看到心意無限,束裝北上,到我們家要找趙寧,苦候多時不肯走,家裡只好報警。 問:你們一家人關係很親密,聽說是以母親為核心? 怡:在我們家,媽媽的道理和邏輯是無限上綱,大哥都六十多歲了,只要媽媽稍微大聲一點,他就噤若寒蟬。 寧:接受相對論訪問這事,我們不約而同向媽媽報告,照片是她幫我們找的。 怡:我們的家庭結構滿值得社會學家研究。母親是純家庭主婦、閱歷少,她絕對領導,而且維持這麼久,這在任何一個社會都要揭竿起義,可是我們甘願做順民。 我想這是因為我母親的價值觀凜然不可侵犯,讓人尊敬。她看到人家吐痰,會當著人家面把手帕蓋上去;看人家在禁菸的地方抽菸,一定喊出來。 寧:求學期間我們兄弟姊妹分散各地,媽媽定時寫信鼓勵我們,用複寫紙,一式五份寄到五個地方。 我五十歲以前單身時,十二點以前一定要回家。人家說是戀母情結,但我覺得,家是一切的基礎。 問:所以你們也都很重視對小孩的教育? 寧:未婚時,我是不爭氣的單身漢,其實很想結婚,現在是有兒有女萬事足,聽話的老爸最偉大。我喜歡學小孩的語言,他們流行的冷笑話,我可以連續講兩個小時。 怡:我們都是四十歲以後才當爸爸,是老爸俱樂部的。他會帶小孩去看蟲、樹、游魚,我差之甚遠。我堅持的是不讓小孩上貴族學校,有人說上普通學校會沾染市井習氣,我寧願如此,因為傲氣比較不易改進。 磕一萬個響頭 情深誼厚 問:弟弟一直跟著哥哥走,有沒有什麼事,哥哥被弟弟影響? 寧:趙怡到明尼蘇達的第一年,就當選中國同學會會長,很難得。他的演講很有魅力,滿腔熱血,搖頭晃腦、搭配手勢,氣勢就出來了。我以前講話沒什麼動作,後來演講姿態是學他的(怡笑),他大概不知道。 有件事非說不可。趙怡最讓我感動的一件事,是他為我磕過一萬個響頭。 我念碩士時的暑假到波士頓餐廳打工,一忙竟忘了寫家信,卅三天音訊全無。當年趙怡念建中,看父母焦急,便在神前許願,如果大哥有消息,他願意磕一萬個響頭。 父親透過紐約辦事處,越洋發「尋人啟事」找我。根據我母親轉述,家裡接到我一切平安的電報後,趙怡二話不說,馬上在神明前咚、咚、咚磕了一萬個響頭,一氣呵成,頭都磨破皮了。 我們兄弟倆還能有什麼爭執?想到這件事,什麼都會原諒他。有時我想,他往後人生轉折這麼多,是不是磕頭磕壞了?呵呵 人生苦短 幹嘛要安穩 問:趙寧有作家、學者、主持人多重身分,聽說剛學成歸國時,曾有機會當官? 怡:他出國前已在文壇享有盛名,一九七九年回台灣不久,有人推薦他接替宋楚瑜,做蔣經國的秘書。當時我們全家期期以為不可,他是閒雲野鶴型的,不會侍候長官。 寧:很多人勸我,就算不得意,下來也是新聞局長。但性格決定命運,我沒有開創性,很多機會我都裹足不前,東想西想;否則我就是今天的馬英九了,哈哈。 問:在事業上,哥哥曾經給弟弟什麼建議嗎? 寧:他比較有冒險性格、衝刺性強。我對他生涯規畫的建議,他只有一件事接受,就是開始寫書、多寫點文章,其他都沒聽我的。當年華視新聞部經理是很受重視的,他竟然離開華視,去搞有線電視。我心裡想,你怎麼敢去? 但現在想想,趙怡可能是對的。人生不過數十寒暑,幹嘛要這麼安穩呢? 怡:我卅三歲才出國去念博士,是國內第一個拿口語傳播博士的,一九八七年回來,正是國內政治最動盪的時候,那時華視幾乎是軍方的灘頭堡。 我在華視是第一個非軍方出身一級主管,開了國內第一個叩應節目「李濤新聞廣場」,當時每個觀眾電話進來,電視台要派兩個人去查,確定對方是誰。 從學術界跑到傳播界,對政治過度涉入新聞圈,我感受很深。所以就呼群保義,自己創業。 寧:他的手段是革命的,我是體制內改革,也曾經開風氣之先。當年我在中視主持「女人女人」,是第一個大學教授主持綜藝節目的,大家覺得離經叛道,一定沒三個月就關掉。結果那節目讓很多文人第一次上電視,像李敖、蔡康永、吳淡如,還得過金鐘獎。 問:趙怡的經歷橫跨傳播產官學界,會不會覺得以前政治介入太深,現在媒體卻太商業化? 怡:媒體人的確有無枝可棲的感覺。由政府經營已不合時宜,純商業化會淪為資本家附庸,半官半民可能是最好的制度。 但開放媒體民營是趨勢,媒體的經營要靠資本家,就會受限於商業。可是政府又怕媒體有暴利,所以在經營面嚴格管制,不讓你做大;加上電視台只相信AC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因此,媒體的過度媚俗、錙銖必較,幾乎很難避免。 這種情況讓學媒體的人滿痛苦的。不過很多東西,要在回憶錄裡才寫。 問:現階段對工作有什麼期許? 寧:不管佛光和德霖,知名度都比不上台大、政大,但我們熱度夠。我在德霖,開學那天,一定要站在門口和家長見面。我不喜歡應酬,現在為了招生,一天到晚巴結別人,從南到北,主動打電話到各個高中說我要去演講。私立學校校長只要把招生弄好,就能貫徹教育的理想。 前陣子我們機械系學生董倫豪得到全國焊接第一名,媒體報導,他的家長好高興。成績好的學生可能會到美國去發展,可是像董倫豪,他將來一定為台灣焊接,小人物才是社會中堅。 伺候這些王子、公主,事情很小,範圍很窄,但我很享受這種生活。 怡:很多年來我都忙於工作,荒廢讀書,現在很想休息一下,攝取一些本業以外的知識,還想去大陸旅行,那會觸動許多歷史情懷。比如上八達嶺長城,雖然會聞到奇怪的尿騷味,可是我一站上去,就會想到衛青、霍去病,哈哈。 大哥又換學校 老弟想讀書 趙寧和趙怡身形極相似,果然是同一個模子打造出來的。趙怡經常被錯認成趙寧,前幾天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柴松林見到他,劈頭就問:「怎麼又換學校了?」趙怡立刻就回答:「那個學校遠嘛!」很習慣作大哥的分身。 很早就以「趙茶房」聞名,趙寧的漫畫、打油詩、幽默文章,皆信手拈來,話匣子一開,也滔滔不絕。一向視長兄如父的趙怡,本來很安靜地坐在一旁,輪到他說話的時候,不加思索就精準描繪出他和老哥的不同。 趙寧文字裡的人生俏皮、瀟灑,好像一枝筆能翻山越嶺、輕騎過關。他的演講妙趣橫生,主持「女人女人」,開大學教授主持電視綜藝節目的先河,七年內得到三座金鐘獎。五十歲那年以前,是知名的黃金單身漢,還曾經榮登雜誌票選夢中情人第一名。 可是趙怡從小看到的老哥,卻是落寞、憂鬱,肩上負著重擔。小學寫作文,竟從「話說民國卅八年」起頭;事情老往壞處想,從不說好。兄弟吃飯,趙怡搶著付錢。 趙寧承認:「他比較大方,我比較小氣。」他很少應酬,當了校長以後,八十三歲的老媽還叮嚀他,要請同事吃飯啊。 趙寧有著「與天地獨相往來」的自信,他覺得虎豹都是隻身,牛羊才成群。趙怡則有四海之內皆兄弟的豁達,笑口常開是他交朋友的本錢。「他是明星型的人物,難免會忽略周遭的人;我沒有寫過一篇震古鑠今的文章,沒福分經營大眾,只有照顧身邊的小眾。」趙怡這麼說。 趙怡曾是環球電視台創辦人、中天電視台首任總經理,目前是東森電視集團副總裁。從老三台轉戰有線電視,他自認是「呼群保義」,不僅是追逐媒體的新商機,更是探索媒體不受政治和商業干預的可能,但是創業之初,他捲入了財務糾紛。這樣橫衝直撞,曾讓趙寧懷疑老弟是不是當年為了他把頭磕壞了;趙怡不諱言,商場的險惡,是他這個軍人子弟沒體會過的。 但這個革命型的媒體人總結經驗,感嘆當今的媒體環境空間有限,透露了倦勤的意思,「希望老闆看到這個訪問。」驍勇善戰的他,現在想停下腳步來讀書。 而不善交際的趙寧,如今為了校務和招生,正學著與人多往來。兩兄弟年過半百,似乎都換了人生的功課。 不變的是相互提攜與砥礪的兄弟情,就像趙寧說的:「兄弟是天生的朋友啊。」

轉貼~養生聖品 鮮果汁

2008年08月17日
公開
7

•讀者文摘 2008/08/08 果汁調製簡單,有益健康,容易製作,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口感很好。難怪澳洲的鮮果汁市場越來越大。 【撰文�kathy buchanan 】 果汁調製簡單,有益健康,容易製作,成本低廉,最重要的是口感很好。難怪澳洲的鮮果汁市場越來越大。 Boost和nudie是澳洲著名的鮮果汁公司,它們眼光長遠,樂得迎合消費者的養生習慣。Boost公司每月售出一百多萬杯果汁和雪泥果汁(smoothies),二○○六年營利八千二百萬美元。nudie公司每年用掉一億六千萬個水果,營業額超過二千五百萬美元。果真是個好生意! 認識果汁的利與弊 鮮果汁有利於健康。我們都知道喝鮮果汁比加糖飲料好,但即使是喝自己現榨的果汁,還是有一些需要小心之處。拉普希斯博士(Dr. Naras Lapsys)是營養師,以下是他對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 問:果汁可以多喝嗎? 答:不行。我們往往會忘記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熱量,而且不把果汁看作食物。 我們最好養成以喝白開水為主的習慣,並經常吃水果,鮮果汁可偶爾當作健康的零食。 我們很少會一口氣吃下三個柳橙,卻可以在幾秒鐘裏喝下一瓶鮮果汁。如果一份果汁裏包含兩份水果,那麼這一天就不能再吃其他零食了。 問:我們可以每天都喝果汁嗎? 答:水果是維他命的極佳來源,只要輕鬆地喝些果汁就等於每天吃了兩份水果。nudie公司告訴消費者,喝一瓶二百五十毫升的果汁可滿足一天所需,在某些情況下這是對的。 但這也得看你喝的是什麼果汁。比方說,大瓶的Boost果汁通常包含六到十個水果,幾乎可以代替一餐了,但果汁無法像正餐一樣讓你覺得吃飽。 問:如果每天喝果汁,最好的選擇是什麼? 答:最好每天喝一小份蔬菜汁或蔬果汁。裏面最好只有一份水果,另加胡蘿蔔、蘋果和生薑。胡蘿蔔有甜味,但熱量較低,碳水化合物大約只有水果的一半。芹菜熱量低,也很適合加入。 問:果汁機怎麼選? 答:如果你想保留纖維,應將所有蔬果都放入攪拌器,不要使用榨汁機。在外面買鮮果汁時,也要確定商家使用的是攪拌器而不是榨汁機。榨汁機榨出來的果汁比較柔滑,但除去了很有益處的纖維。 問:小孩子適合喝鮮果汁嗎? 答:喝太多會拉肚子,最好當然是喝水。每天喝果汁會讓小孩養成喝甜飲料的習慣,對孩子沒有好處。果汁可當作健康零食,孩子可以偶爾喝一次,或每週喝一次。當然,給小孩喝一小杯鮮果汁總比喝可樂或吃巧克力棒好得多。盡量讓孩子養成吃水果的習慣,而不是喝果汁。 問:喝雪泥果汁好嗎? 答:雪泥果汁裏的牛奶一定要用低脂的,購買雪泥果汁之前要弄清楚其中含有多少熱量,除非你刻意要增肥。 問:包裝果汁好嗎? 答:對身體沒有任何害處,比吃很多巧克力好得多。不過,包裝果汁生產商拿不出具體證據,無法證明包裝果汁對健康有明顯益處。最好還是喝鮮果汁,多吃水果,多吃蔬果皮,可吸收更多的抗氧化劑。此外,我也盡量吃各種顏色的水果。 自製果汁 自製果汁有個很大的好處,就是容易,誰都可以做。《果汁節食寶典》一書的作者卡柏特分享如下幾點要訣: 1. 如果腸胃太敏感或患有腸躁症,一定要將果汁稀釋(果汁與水的比例為三比一),加芹菜汁的效果也不錯。 2. 蔬果務必用自來水清洗。即使有機農產品也可能帶有細菌。 3. 保留蔬菜的莖葉,因莖葉裏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但胡蘿蔔頂部必須去除,否則容易導致腎結石。) 4. 製好的果汁最好在一小時內喝掉,否則暴露在空氣中容易氧化,產生酸味。 5. 如果一定要提前製作果汁,可密封蓋好放入冰箱,或立刻分裝成一日份放入冷凍庫,融冰後立刻喝掉。 6. 柑橘類的白色纖維不要去掉,這部分富含有益健康的生物類黃酮。 7. 添加檸檬汁可保存果汁的天然色澤,避免基本營養成分氧化。 8. 若想減肥,應以蔬菜汁為主,因為蔬菜汁的熱量比果汁少。 9. 選擇高品質的水果和蔬菜。 10.準備高品質的果汁機,自己動手,試驗出你最喜歡的蔬果配方。多種顏色的果蔬搭配,可增添樂趣。 果汁調製法 以下介紹幾種果汁的調製配方,讀者可以自己在家學着做。也可以放手嘗試,發明自己的特殊配方。 增活力果汁 柳橙一個,去皮 檸檬一個,去皮 菠菜葉四片 胡蘿蔔二根 四季豆四根,切細 桃子一個,去皮去核 抗氧化果汁 柳橙一個,去皮 檸檬一個,去皮 一個石榴的籽 五公分的新鮮菠蘿一片 杏子兩個,去核 藍莓汁一杯 抗衰老果汁 藍莓或黑莓一百五十克 覆盆子(raspberries)一百五十克 鮮薑一片 二分之一瓣大蒜,或四分之一顆紅洋葱 帶白筋纖維的葡萄柚(西柚)一顆 帶白筋纖維的柳橙一顆 以上食譜選自卡柏特(Sandra Cabot)的《果汁節食寶典》(The Juice Fasting Bible, published by Ulysses Press)。 六種能增強活力的常見營養素: Omega-3脂肪酸對健康、免疫系統與心臟功能很有幫助。 瓜拿納果(Guarana)可增強體力與耐力。 乳清蛋白可促進肌肉生長,消除脂肪。 人參有益健康,並能增進活力,延長壽命。 紫錐菊(Echinacea)可促進免疫系統功能,紓緩感冒癥狀。 小麥苗有助於肝臟淨化,減輕濕疹之類的皮膚問題。 PROFILE:Boost果汁吧 詹寧.艾利斯(Janine Allis)女士家住雪梨,有三個孩子。一九九八年,她與丈夫到美國旅行,看到美國流行果汁吧。她知道遇上好東西了。她想,澳洲人應該也會喜歡健康的快餐,只是本地可選擇的東西太少。 二○○○年,詹寧.艾利斯在阿德萊德市(Adelaide)售出第一杯Boost果汁。到今天,她的生意年營業額達八千二百萬美元,擁有二百家店面,遍及澳洲、英國、印尼、南非、智利、葡萄牙、香港、新加坡、澳門、愛沙尼亞和科威特。今年預計新增八十五家店,包括在泰國與杜拜各開設一家。詹寧.艾利斯說:「飲食中可能缺乏維生素與礦物質,喝果汁,補營養,方便又美味。我們的生意正逢其時。」 起初,Boost果汁的許多種配方都是詹寧•艾利斯在自家廚房裏創造出來的,通常都是以三個兒子山姆爾、奧利佛與雷利為實驗對象。現今這三個孩子分別是十七歲、十歲、九歲。「看到孩子們喝下我們的雪泥果汁與鮮果汁,我很高興,因為有時候真的沒辦法讓他們吃下半點水果和蔬菜。」 最近,Boost推出一系列低熱量雪泥果汁,中杯雪泥果汁約含六百四十二千焦耳,相當於兩個蘋果的熱量。 艾莉斯說:「澳洲人越來越懂得照顧自己的健康了。但由於訊息太過豐富,有時候反而讓人無所適從。Boost主張自然飲食,盡可能減少人為影響,讓食品盡量接近自然狀態。」 參見 www.boostjuicebars.com Boost果汁食譜:香蕉雪泥 香蕉一根 蜂蜜(依個人口味,約一茶匙) 低脂牛奶或豆奶 Boost特製TD4香草優格(奶酪) 加入冰塊打成汁

轉貼~瘋腳踏車的真相,騎出「慢活」人生

2008年08月04日
公開
10

•天下 2008/08/01 自行車業,在景氣一片低迷中逆勢翻紅。騎單車,究竟有什麼魅力,讓企業主管紛紛帶頭組起車隊、鼓勵員工挑戰環島旅行? 【文�盧昭燕;攝影�黃明堂】 今年各產業壟罩在景氣低迷的烏雲中,自行車業卻享受從來沒有過的榮景。走進台北縣樹林捷安特店,老闆一次招待六位上門的客人,「缺貨缺到一個禮拜,只有一台車的配額!」 根據台灣自行車第一大品牌捷安特統計,去年全台共有六十五萬騎單車人口,今年預計將增加到一百萬,捷安特二萬元以上的中高價位車款銷量更是比去年成長兩倍。 「自行車業一點也沒有景氣不好的問題,」巨大機械內銷事業部總經理何友仁說,「M型社會裡,中產階級以上的人真的很迷單車!」全台單車熱猶如夏焰,無法抵擋。 龐大的中產消費者促使各縣市政府首長將建立自行車道列為發展重點,車道長短就是施政成績。台中縣九二一地震後,廢棄鐵道改建成十二公里的東豐綠廊,綠樹蔭自然形成的「綠色大甲溪」,與鄰近的大甲溪自然輝映。 自行車到底有什麼魅力,讓中產階層深深著迷? 尋回掌控方向的成就感 掀起台灣單車環島流行風的電影「練習曲」導演陳懷恩觀察,「過去八年台灣人很悶的!」經歷八年經濟衰退,這群白領階級面對變化萬千的全球化競爭和中國崛起,卻困守在成長遲緩的島內。悶,是很多人的心聲。 在這樣社會氣氛之下,騎乘單車完全是靠自身體力和耐力掌控前進的方向盤,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成功。陳懷恩發現,「我們都需要一個成功的經驗來鼓勵自己,單車就是個機會。」  自行車就像中產階級的充電器,提供短暫勝利的成就感。 清晨五點半,台北城尚未甦醒,台灣惠普科技(HP)影像列印暨消費通路事業群服務營運管理部經理鄭恩民,早已踩上上萬元的自行車,享受在擁擠的城市裡自由馳騁的快感,「這樣一整天精神都會很好!」像他這樣騎車上下班的人,愈來愈多。  騎單車,猶如經營企業,盛衰萬變。與鄭恩民同部門的委外管理專案經理李敏源,也是惠普自行車社創社社長,他負責的客服中心每天都要接到六百通報喜也報憂的電話,「就像騎車爬坡上上下下,工作也是一樣起起伏伏,你永遠要做好準備。」 堅持到底,騎完全程 各大企業紛紛鼓勵員工騎自行車。以全球最大的資訊與通訊代工廠之一的緯創為例,去年九月近三十人挑戰八天自行車環島。 決心,是單車環島成功最主要的關鍵,也是企業戰勝的核心。報名參加的緯創員工,必須接受口試和筆試,除了基本道路須知,面試委員最重視的就是騎乘意願。身兼面試委員的價值創新中心資深經理蔡竹嘉強調,「決心最重要!」出發前必須通過連續四.五公里的爬坡路考,更有員工半開玩笑的說要帶著與妻訣別的決心參加環島。 個人騎車的成功體驗,更能延伸到工作上。蔡竹嘉觀察,「現代人工作是要work hard也要play hard,自行車環島這種親自征服的精神,會帶到工作表現上來。」 業務行銷處專員兼任自行車車社社長郭雅婷,說起話來柔聲細語,出發前一晚還熬夜加班到凌晨四點,「以前我認為做得比別人多,環島回來我在工作上有更大突破,現在我一定要做得更多!」 緯創自行車隊跨部門的合作經驗,對於企業橫向溝通更是有幫助。成立於二○○一年的緯創近年來擴展迅速,因此少了跨部門的橫向聯繫,不過環島行刺激各創意部門主管發起RD Master Forum,所有研發主管都要參與論壇,改善過去研發部門各自與業務垂直合作,缺乏橫向溝通的缺陷。 自行車,可快可慢。成立「自行車觀光研究室」七年的中華大學休閒遊憩規劃與管理學系講師張馨文表示,「過去一台摩托車,講求速度,現在是自行車慢活的年代。」 騎出慢活人生 可慢,就成為白領階級追求慢活的管道,重新建立起因為忙碌生活而與家庭、社會失聯的關係。 海蝶音樂董事總經理林秋離寫出〈聽海〉、〈剪愛〉等熱門歌詞,他長期出差國外,過去五、六年每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在海外出差,剝奪他與兩個正值青少年關鍵時期兒子的相處時間。 藉著單車,分散的家庭關係得以重新聯繫。林秋離過去二十年內買過十九輛汽車,如今家裡唯一一輛車就是拿來載自行車用,一家四口共有十一部單車。他把握每個假日,全家一同出遊,升高三的大兒子林雨果回憶,「以前開車出去玩,我都在車上睡著了,」也因此少了家人間的深度互動。 現在林秋離一家人卻因為騎單車,有了共同回憶的經驗和話題。升國二的二兒子林雨塘回憶,今年春天全家人到花東騎車,看到青蛙和蝴蝶,不喜歡運動的他卻說,「騎起來很舒服。」兩個大男孩念念不忘在鹿港小巷穿梭、在北港看到婦女打芝麻油、在嘉義參觀蒜頭糖廠,令從小在城市長大的兩人大開眼界。 騎車給予青春期的兒子獨立發展的機會。林秋離說,「騎在馬路上,他們就必須觀察路況,隨時反應,還要學會負責任,把車騎回家,不能累了就放棄。」夕陽時分,林秋離一家人到河濱騎單車,父親帶頭,兩個兒子尾隨,母親殿後依序前進,林秋離形容,「騎車時全家都在一起,卻又保有自己的孤獨。」 單車打破中產階級的冷漠,牽起與社會互動的橋樑。 自行車新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林惠忠騎單車長達三十年,每天騎車從台北市區往返淡水,他笑著說,「我八○%的朋友都是騎單車認識的。」有車友戲稱,「騎單車的人都是好人」,看到路上有人單車損壞,馬上下車,免費維修。不知不覺間,自行車成為都市人重新建立友善與信任的觸媒。 一台車連起人際關係 台灣最大的自行車隊大蘋果車隊隊長程計源四年前辭去保險公司主管職位,全職擔任車隊隊長,他笑著說,「常常接到總經理級的會員打來說,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七月初,車隊資深隊員自願帶著台北新莊芥菜種育幼院國中生,挑戰七天北部單車環島。 推動全台步行和單車步道的千里步道籌畫中心執行長周聖心,評論這種單車帶來的新的城市思維,「這轉變是種進步,經歷快速開發年代之後,社會在反省,開始接受不同標準。」

轉貼~小孩愛吃冰 該給還是不該給?

2008年07月20日
公開
9

•大家健康 2008/06/13 夏天,許多人都認為是吃冰的季節,大人愛吃冰,小孩更愛吃冰,可是發育還未健全的孩子真的適合吃冰嗎? 【文�吳宜亭】 夏天吃冰對小四男生浩正來說是件享受的事,每次運動完喝杯冰開水,好像把身上的毛細孔用水澆了一遍,消暑又透心涼。可是,浩正媽媽卻不讓兒子吃太多冰品,甚至「恐嚇」兒子吃太多冰品會拉肚子。浩正卻暗自心想,「有這麼嚴重嗎?」 過敏體質的孩子 最好還是少吃冰 夏天來盤刨冰的確清涼消暑,但此時也正是兒科病房大量湧進急性腸胃炎小病人的旺季。因為刨冰沒處理好,食物內的大腸桿菌會讓小病人拉肚子、腹瀉,最後得送醫治療。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醫師表示,每年夏天都會看到這樣的小病人,可能冰品沒處理好,裡面的大腸桿菌讓人拉肚子。如果小孩是過敏體質,冰品更容易刺激細胞黏膜,引發過敏。 陳永綺說,「感冒、發燒、支氣管炎的小病人絕不能吃冰。」冰品會讓這些病人病情加重。但孩子多大才能開始吃冰?她認為,「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有人建議不要一歲以下的小孩吃冰,但國外卻有醫師讓一歲以下的小孩口含電解質冰棒,補充電解質。「冰品未必對小孩不好,尤其台灣位於亞熱帶,小孩在夏季很容易脫水中暑,吃冰反而能補充水分。」 雖然陳永綺全家都是過敏體質,但從孩子10歲起,夏天時,她常會自己動手做,幫家人準備拿手的餐後甜點「陳氏冰沙」,深受家人喜愛。她會買市售的優酪乳摻入家裡的自製冰塊,再倒進專門打冰沙用的果汁機,再放些草莓或其他水果調味,即成美味可口的冰品。她說,「自己在家做冰,乾淨又營養。」 享受冰涼,要適可而止 自製冰品,衛生又安全 同理可證,有些小孩可能不喜歡乳製品,但如果家人可以為這樣的小孩特別製作乳製品冰沙或刨冰,也可以替小孩補充營養。 陳永綺補充,在國外,醫生會建議感冒的小孩多喝電解質水,然而年幼小孩可能不喜歡電解質水的味道。若把電解質水做成冰棒,反而能增加孩子的接受度,他反而開心食用。所以,如果家長懂得在冰品做花樣,既能解熱止渴還可增加營養。 例如,有些小孩可能過瘦、不喜歡吃飯,家長可以在冰品增添一些豆類食品,像大紅豆或乳製品等,幫助小孩吸收營養。反之,如果小孩營養過剩,家長就要選擇一些低熱量的食材,像蒟蒻、愛玉、薏仁等。 至於市售的冰棒或冰淇淋如何選擇?陳永綺表示「因人而異」,要看小孩的營養狀況,而且一定要「適可而止」。畢竟冰品屬於高熱量食物、糖分高,會破壞食慾,孩子吃完冰可能就吃不下正餐,變得營養攝取不均衡。所以建議最好能飯後再吃冰品,以免造成小孩偏食。 一天吃多少冰才適當?陳永綺認為,很多小孩藉由冰品來補充水分,所以看家長來決定。但是對於挑食的小孩,家長可選擇一些蔬菜水果的冰品。像日本有奇異果汁冰棒、草莓果汁冰棒等,原汁原味製作。而台灣冰品則添加許多色素、人工香料等,建議家長不妨自製冰品,既衛生又能針對小孩需要的營養做調整。 寒氣易刺激氣管和腸胃 加重氣喘或過敏症狀 相較陳永綺的「人性化」,馬偕醫院營養課課長趙強對冰的控管顯得「軍事化」。不只他個人在夏天不吃冰,也硬性規定2個讀小學的孩子不可吃冰,因為「吃冰付出的代價實在太高。」 趙強分析,吃冰會使血管收縮,影響身體血液循環,喝下冰水的當下以為舒服解熱,其實反而讓身體排熱效果變差。「假使不信,可以做個實驗。如果運動完喝冰品一定不會出汗,以我來說,甚至會不停的打嗝。」他解釋,要能解熱消暑,就是要身體排汗,但喝完冰品,不但不會出汗,還會引起橫膈膜收縮痙攣,拚命打嗝。 此外,一般而言體溫約37度,胃的溫度約在37∼40度間,飲用冰品會使胃的溫度瞬間降低,引發血管收縮,造成血流量變差,腸胃吸收也不好,對胃是一個傷害。趙強提醒,「胃潰瘍的患者絕對不能吃冰。」 同理也可說明氣管,它和食道的位置相近,冰品刺激口腔和喉頭,引發氣管的纖毛運動降低。纖毛本來可以排掉骯髒物質,但是冰品降低纖毛活動,會讓有氣喘或是過敏的人吃冰會加重症狀。 趙強說,小孩喜愛吃冰多半是因為大人養成小孩的習慣。以他家為例,終年都喝溫開水,甚至連冰開水都沒有。他認為解熱最好的飲料就是室溫下的開水,運動完喝室溫水就能排汗解熱。

轉貼~星座日期有變動~你的變了嗎?

2008年07月13日
公開
14

看到以下的文章,大為驚訝!在這跟大家分享一下 星座日期已經換囉!多了一個蛇夫座..看看自己換了沒? 由於地軸的變動..太陽系的移動及各恆星本身的運動等原因.. 現在的黃道星座位置與兩千年前的大不相同了.. 其變動後的正確日期如下..: 牡羊 : 04/19 ---05/13 金牛 : 05/14 ---06/22 雙子 : 06/23 ---07/21 巨蟹 : 07/22 ---08/10 獅子 : 08/11 ---09/16 處女 : 09/17 ---10/31 天秤 : 11/01 ---11/23 天蠍 : 11/24 ---11/29 蛇夫 : 11/30 ---12/17 射手 : 12/18 ---01/19 魔羯 : 01/20 ---02/17 寶瓶 : 02/18 ---03/12 雙魚 : 03/13 ---04/18 原本龐大的蠍子們要重新規整..只有從十一月二十四到十一月二十九這五天.. 妳是甚麼星座?妳可知道由於妳所屬的星座.. 正位於太陽在天空必經的路線(黃道)之(共有十二個星座)..因此統稱為黃道十二宮嗎? 而太陽在妳出生時正位於妳所屬的星座上..不過這一切已是二千多年前的事了! 經過二千多年..十二星座的日期與天象已不吻合.. 由於地軸以二萬六千年的周期擺動..黃道在天空的位置亦因此出現變動.. 結果每隔二千多年..太陽到達某一宮的時間便會推遲約一個月.. 此外..黃道現在不只跨過十二個星座..還跨過第十三個星座─蛇夫座.. 蛇夫座成為黃道..十三宮..的一員.. 蛇夫座是橫跨天球赤道的大星座..從北方的武仙座..延伸至南邊的天蝎座.. 代表希臘藥神阿斯克勒庇俄斯..手中握著大蛇(巨蛇座)..是傳統醫療治病的象徵.. 蛇夫座有很多球狀星團..最亮的恆星是2.1等的蛇夫座α星(侯).. 西名Rasalhague源自阿拉伯..含意是抓蛇人的頭.. 我對星座是沒研究,但是我家除了弟弟沒變之外,其他人都變啦!連最新加入的星座,蛇夫座,我家也有一個。雖然這個改變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實質上的變化,只是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星座,現在要改口,還真覺得怪怪的呢!^^

轉貼~避免空調病上身

2008年07月06日
公開
16

•bobo小天才 2008/07/02 夏天天氣熱,大家喜歡待在冷氣房中「避暑」,但長時間待在冷氣房中,是否總令人覺得口乾舌燥、昏昏欲睡,甚至是頭昏沉沉,其實不是昨晚沒睡好,而是你已經沾惹上了「空調病症候群」。 【撰文�曾家鳳;諮詢�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 李文珍】 「腦袋昏沉沉的,沒有什麼工作情緒,今天上班總是丟三落四,唉!難道年紀大了,開始老年痴呆了嗎?」彩徽回顧今天一整天的上班狀況,總覺得不對勁。拖著疲憊身軀,回到家,老公對他說:「今天幼兒園老師打電話到家裡,說偉偉好像有點感冒,一直流鼻水,而且沒有什麼精神上課。」彩徽心想,怎麼會這樣?連孩子都生病了!今天真是倒楣的一天。 生活空間讓你生病了!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李文珍表示,很多孩童或是成人,皆容易在夏天感到頭暈目眩,腦袋昏沉,甚至是出現類似感冒症狀,例如流鼻水、咳嗽或頭痛等。其實這不見得是感冒或是中暑,實際上,有可能是「密閉空間」讓你生病了,但是你卻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炎炎夏日到來,不管是成人上班的辦公大樓,或是幼兒上學的安親班、幼兒園,都會開放冷氣以調節夏天燥熱氣候,不過,在享用涼爽的空調之餘,你是否忽略了其潛在危機。 常吹冷氣也會生病 李文珍醫師表示,美國已有統計資料顯示,若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易衍生咳嗽、頭痛、流鼻水等類似「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候群;此外,開冷氣時,因為室內必須密閉,在空氣不流通情況下,密閉空調室內必然存有混濁的空氣,也容易使人產生「腦神經」相關症狀,例如頭暈目眩、頭痛、記憶力減退,或是注意力不易集中的症狀。 所以,彩徽上班時容易感到頭痛,還會忘東忘西,還有偉偉在幼兒園裡沒有體力,有可能就是罹患了所謂「空調症候群」。李文珍醫師提醒父母,若幼兒本身患有過敏性鼻炎,影響可能加劇,必須特別留意。 室內空間中,不僅僅只有空調溫度差異大,可能對人體造成傷害,李文珍醫師表示,西方醫學文獻以及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皆有提到所謂「生病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也就是說,設有中央空調或無開啟式窗戶的建築物中,特別指辦公大樓或是學校,人們很可能產生頭痛、暈眩、噁心、疲倦、眼睛乾燥(可能無法配帶隱形眼鏡)、上呼吸道黏膜刺激、流鼻水及皮膚乾澀、刺癢等症狀。 發現室內危機 李文珍醫師表示,空調症候群其實應當涵蓋於其上提到的「生病建築症候群」(sick building syndrome)內,也正是在居家環境中可能產生許多危機,讓居住者的身體產生不適,必須特別留意。 冷氣細菌 李文珍醫師說,無論中央空調、分離或是櫃式空調,均能檢出某些濃度的細菌及黴菌,像是造成下呼吸道感染疾病之元兇「退伍軍人桿菌」即是其中之一。 由於空調室內溫度適宜,病原體也會在冷氣機管路、冷凝器、冷卻水塔內大量繁殖,隨著空調氣流送到室內每個角落,人們長時間待在空調室內,可能會造成病原菌感染、或其毒素刺激呼吸道的症狀。 .改善方式 不要長時間待在有空調的室內,一段時間之後,到戶外活動筋骨,除此之外,定期清潔冷氣機,光是清潔濾網不夠,她建議,每1年皆應請專業人士清潔冷氣並且消毒夾縫深處,若是中央空調,還需留意不可有積水現象,以免提供病菌絕佳生長環境。 冷氣溫溼度 冷氣開久了,室內溼度自然容易降低,此時人體鼻腔黏膜分泌物減少,抵抗力也隨之減退,較易感染空氣中刺激上呼道的細菌,產生喉痛、咳嗽、流鼻水等症狀。倘若室內溼度過高,塵蹣、黴菌、蟑螂容易滋生,若是本身即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問題的小孩,則可能加重病情,父母必須特別留意。 另外,冷氣溫度是否適宜也相當重要,因為孩子每公斤體重產生熱能比大人多,但其調節體溫能力較大人差,若是室內冷氣太冷,往返室內、室外時,因溫差過大,很可能導致幼兒產生中暑現象。 .改善方式 為減少罹患空調病症候群的機率,李文珍醫師建議,室內溼度應盡量維持在40∼60%,溫度控制在23∼25℃,並且多多補充水分,且因盡快減少吹空調的時間。 裝潢家具 若屋內存有污染物,例如甲醛過度累積,也可能引發此症候群。其主要源自於室內油漆塗料、裝潢材料或家具。在臨床上,甲醛會刺激眼睛、咽喉、皮膚、呼吸道黏膜,甚至會衍生全身性過敏反應。若長期接觸甲醛,亦可導致神經衰弱症候群,如記憶力減退、失眠、全身倦怠、頭暈、嗜睡(或睡眠不足)等症狀。 .改善方式 選用無刺激的塗料,並且盡量保持空氣流通,減低室內空間中甲醛以及其他化學物質的含量。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日益衍生不少現代文明病,其中一種是空調病影響個體健康甚鉅,因空調系統中微生物的污染而引起身體不適。經瑞典衛生單位統計顯示,年輕女性罹患機率較高,幼兒多半是個案狀況,不過,若是幼兒本身患有過敏性鼻炎,則可能加劇病情,建議最好不要在空調室內,以免罹患空調病。

轉貼~夏日育兒照護3要事

2008年07月05日
公開
18

•bobo小天才 2008/07/02 炎炎夏季到來,有那些照護問題必須留意?本文特別蒐蘿夏日3項照護重點,提醒父母,不要輕忽一些平日照護的小問題。 【文�伍偉婷、曾家鳳;採訪諮詢�奇美醫學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 廖怡貞、成大醫學院物理治療學系講師 卓瓊鈺】 隨著溫度逐漸升高,病菌滋生速度快速蔓延,前期文章已搶先介紹夏季常見8大幼兒疾病,提醒父母小心預防、避免疾病上身,輕鬆陪伴孩子歡度盛夏。不過,除了疾病之外,還有生活照護上的問題,需要父母留心,才能輕鬆帶養幼兒,平安健康度過炎夏。 3大照護重點 生活步調忙碌的爸爸、媽媽,是否曾停下腳步,多多注意幼兒生活周遭需留意的照護重點,本次夏日照護重點將放在生活中,提醒你必須多加留意的照護重點! 重點1 防曬 幼兒最常接觸陽光,但卻最容易被忽略也要防曬的族群。若未從小開始進行防曬,容易曬傷、沉澱色素,甚至是造成皮膚耐受力下降,甚至如長期曝曬,更會增高皮膚癌發生機率。家長應為家中的寶貝做好防曬,以免對日後肌膚造成不良影響! 重點2 冰敷 盛夏中,孩子很容易因為溫度調節不當而產生中暑反應,爸媽知道應當如何處理嗎?除了補充電解質之外,冰敷降溫也是1大重點,透過專家指導,告訴家長如何掌握冰敷時機。 重點3 空調 電費已經調漲了!但是家家戶戶還是免不了開起冷氣,以減緩高溫造成的難受之感,但是你知道嗎?長期待在空調房中,對於大人以及孩子身體健康將有高度影響,千萬不可忽略。 從小防曬 紫外線不留痕 台灣的夏日最高溫不斷往上攀升,再加上臭氧層的破壞,人們愈來愈重視防曬,除了避免曬黑之外,更能減緩紫外線老化肌膚及降低致癌的風險。幼童時期是最常接觸陽光且忽略防曬觀念的階段,家長應為家中的寶貝做好防曬,以免從小累積的紫外線照射量,對日後肌膚造成不良影響! 近年來,臭氧層受破壞的程度日益增加,紫外線有只增不減的趨勢,奇美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廖怡貞表示,人體中接受的紫外線照射量自出生就開始累積,並不會因為一段時日沒有日曬就降低,根據研究顯示,一般人在25歲前所接受的紫外線照射量就幾乎超過一生中的一半,因此,防曬更需從小做起。 SPF&PA 防曬產品常見「SPF」與「PA」兩組英文字,到底各代表何種意思?又該如何判斷其後的數值? SPF:SPF是「Sun Protection Factor」的簡稱,是預防UVB的指標。在防曬品上常見「SPF15」的標示,「15」即為延長曬紅的時間,若原本會曬紅的時間是20分鐘,那麼,擦了SPF係數為15的防曬品,就可將時間延長15倍,也就是20x15,要持續日曬300分鐘才會曬紅。廖怡貞醫師表示,係數並非愈高愈好,防曬係數高者通常會較油膩,SPF15∼20的防曬品即可阻絕約95%的紫外線,因此,選擇適合個人膚質及適度補擦才是最重要的,否則係數高的防曬品容易產生青春痘或痱子等。 PA:PA則是「Protection Glade of UVA 」,是防禦UVA的指標。在防曬品上會以PA+、PA++、PA+++來表示,+愈多者表示效果愈高,PA+比沒擦防曬品的肌膚多了2∼4倍延緩皮膚曬黑的時間,PA++可延緩4∼8倍,PA+++表示可延緩8倍以上。 防曬秘訣攻略 防曬可說是全民運動,而bobo肌膚柔嫩,有諸多事項需要家長特別留意: 1.6個月大前避免日曬:嬰兒的肌膚角質層較薄,約只有成人的1/3,在烈日下曝曬更容易受傷。廖怡貞醫師建議,6個月大以前的bobo要避免長時間的日曬,若不得已,也要為他覆蓋可抗紫外線的衣物,或找尋遮蔽物,避免紫外線傷害嬌嫩的肌膚。 2.6個月大後可擦防曬品:6個月大後,bobo的肌膚角質層漸厚,可接觸陽光的日曬,但仍應適時的為寶貝擦防曬品。廖怡貞醫師提醒家長,要為孩子選擇清爽且不油膩的防曬品,其中,乳液狀或凝膠狀的防曬品都屬較清爽的質地。 3.臉部宜選擇清爽型:臉部和身體的防曬原理是相同的,但建議為臉部選擇係數SPF20左右,且質地較清爽的產品,較不會為容易分泌油脂的臉部肌膚帶來負擔。身體的防曬品則較無此顧慮,有些產品則為長時間戶外運動需求所設計,為求方便,係數甚至會達SPF30以上。另外,噴霧狀的防曬品也適合大面積的身體,塗抹較為方便。廖怡貞醫師表示,不論身體或臉部,都應該選擇無香精、低刺激的防曬品,以免造成bobo肌膚不適。 4.補擦時機要注意:若1個人會被曬傷的時間是20分鐘,選用的是SPF15的防曬品,第一次擦防曬為上午9點,以延長曬傷的倍率計算(20X15)可到下午3點再補擦,但廖怡貞醫師表示,補擦時機的考量包含汗水排量、日曬程度等因素,也就是若汗水排量及日曬程度都相當高,就應縮短補擦的時間間隔。 而補擦時,最好能使用濕紙巾或是濕毛巾將先前的防曬品、身體及臉上的汗漬、污垢先清洗掉,才能再次塗抹防曬品,以免造成毛囊阻塞。而防水的防曬品,也並非完全不會被水分沖刷,而是可延長防曬品在肌膚上停留的時間,像是「Water resistant」是指在水中可維持40分鐘以上,而「Water proof」則可維持80分鐘以上,因此,當孩子進行水上活動時,即使使用防水的防曬品仍需適度補擦。 炎炎夏日,防曬品絕對是必備小物,再加上防曬小外套、洋傘,務必建立滴水不漏的防曬網,提醒你,防曬不只是大人的專利,也記得要幫bobo做好防曬,才能力抗陽光中的紫外線喔!

轉貼~游泳讓寶貝更健康

2008年07月03日
公開
11

•bobo小天才 2008/06/27 炎炎夏日即將到來,若你擔心孩子年紀尚小,不適合游泳,那可就大錯特錯了!事實上,培養水性、學習游泳都是年紀愈小效果愈好,即使不會行走的bobo,也能充分伸展肢體,達到運動的效果,親愛的爹地媽咪,今夏和寶貝們一起游泳去吧! 【撰文�伍偉婷;諮詢�鷹萬游泳學校集團總經理 黃正昌】 夏天一到,不論是海灘或是游泳池畔,處處可見到一家人享受天倫之樂的情景。不過學齡前的兒童往往只在岸邊踢踢水,或是套個游泳圈「戲水」,鮮少看到「小小泳士」,鷹萬游泳學校集團總經理黃正昌表示,戲水是沒有目的的玩水,和游泳最大的不同便是,「會游泳的人能較安全的戲水,戲水者卻無法游泳」。雖然戲水充滿樂趣,卻缺乏自救的技能,黃正昌認為,應該讓幼兒從小學會自救的技能,也才能藉由純熟的技巧在水中獲得更多的樂趣。 熟悉水性為主要目標 常在戲水意外新聞中聽到「因不諳水性而溺斃」,究竟什麼是「水性」?黃正昌表示,水性就是掌控水的感覺及能力,能夠在水中隨心所欲的控制身體就是熟悉水性,相反地,就是不諳水性,因此,怕水的人、不會自救、游泳的人,都可稱為「不諳水性」。 而在嬰幼兒時期,最重要的是讓bobo具有水感,可在水裡控制自己的身體而不感到害怕,也讓尚未具有行為能力的他們在水中獲得舒展,達到運動的效果,然後再朝水中自救的學習目標邁進,而不是要bobo快速的學會各種泳式。 從水中伸展到悶氣 游泳除了是運動,也是自救的技巧之一,在美國、日本,游泳更是每位幼兒的必修課,黃正昌表示,從6個月開始,就可讓bobo練習游泳、熟悉水性,雖然6個月大的孩子還未有行為能力,但在水中藉由父母的陪伴,能讓他在水中自在的揮舞四肢。 嬰幼兒學游泳的目標不是要學會自由式、蛙式、仰式等,應該是讓他熟悉水性,以不怕水為首要目的。對還不會走的bobo,可以由家長抱著,讓他能在水中揮舞雙手、踢動雙腳;會走的bobo則由家長在一旁保護,讓他練習在水中的平台走路,進而讓雙腳懸空。 當孩子熟悉在水中活動的感覺後,可讓他們戴上手臂圈,練習在水中漂浮,一開始需先由家長扶著,再視孩子的表現放手,再來才是學習悶氣。黃正昌說,最重要的觀念是讓他們知道「在水中就是要悶氣」,一開始,會先從bobo頭上淋點水,並要bobo模仿張開嘴巴的動作,他表示,把嘴巴張開後,鼻腔會很自然的停止呼吸,可藉此讓bobo先學會閉氣。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會利用許多小技巧來吸引小朋友下水,像是要讓小朋友練習在水中憋氣,就會把他們喜歡的玩具用石頭壓在水底下,如此一來,他們只記得要找玩具,而忘了憋氣的恐懼感,多練習幾次,無形中就學會這個技巧! 嬰兒6個月大後即可學游泳 黃正昌表示,愈小的孩子愈不懂得害怕,只要家長在一旁為他建立信心,幼兒往往能在水中如魚得水,因此,年紀愈小學,效果愈好。但仍建議在嬰兒6個月大後,因6個月大前仍為新生兒階段,許多生理情況還未穩定,不建議進行較長時間水上活動,以避免不必要的危險。 另外,黃正昌依據教學經驗表示,bobo到了2歲左右,可能會出現抗拒的反應,這是自我中心的發酵,父母親只要堅持並且給予鼓勵,bobo就可繼續學游泳,他說,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撒撒嬌、耍一下脾氣,並不是真的討厭水或是怕水,家長只要在一旁給個愛的鼓勵,多可繼續練習。 幼兒學游泳的5大好處 在水中活動,可藉由浮力當個快活的水中蛟龍,對尚未有良好行動能力的嬰幼兒來說,也是如此,即便bobo還不會走,在水裡還是能自在的揮動四肢,進而達到肢體運動的機會,整體而言,游泳對bobo有5大好處: 1.促進感覺統合 嬰幼兒的四肢在水中可獲得充分的伸展,且頸部會自然的向上抬,可刺激前庭與大腦發展,是嬰幼兒訓練感覺統合的最佳時機,更有助於肢體的協調性發展。 2.按摩身體 水流可按摩嬰幼兒的肌肉,在活動中,肌肉受到按摩,避免傷害且能刺激其生長發育。 3.增強心肺功能 嬰幼兒的心肺功能有限,下水後人的心肺功能更再減少10%,此時,心跳會加快,氧氣消耗也會變快,在有限的心肺功能條件下,嬰幼兒的身體會自行調整對應,以適應在水中的呼吸,長久下來,將有較佳的心肺功能。 4.增進親子感情 嬰幼兒學習游泳一定要有家長的陪伴,而使親子多了互動的時光,黃正昌更表示,孩子在水中的不安全感會提升,此時,最信任的爹地媽咪若在一旁給予鼓勵,可協助親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5.充分活動 俗諺說「七坐八爬」,而學會走路更要等到1歲後,要讓bobo真正的運動得至少等到1歲且走得穩之後,但水具有浮力,一切動作會因為重量減輕而變得簡單,不需要有爬或走的能力,就能讓bobo在水中自在的揮動四肢,達到伸展運動的功效。此外,經由充分活動後,會攝取較多營養,睡眠品質也較佳,就能促進發育成長。黃正昌表示,過去即有1名過重的幼兒在路上無法進行運動,因為腿部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後來進行游泳減重,利用水的浮力在水中活動達到運動的效果,後來也成功瘦身。 慎選游泳場地與教練 幼兒學游泳好處多多,但家長還是要為孩子慎選游泳池。 乾淨安全最重要 黃正昌表示,乾淨為首要條件,根據政府的安全標準,游泳池的PH值需介於6.5∼8.0,氯含量需介於0.5∼1.0,民眾可至各地衛生局網站查詢,衛生局會固定做檢測並公告。他進一步說明,氯有消毒殺菌的作用,但每個游泳池所採用的氯品質不一,媽咪可用手舀些水來聞,若是氯的味道不濃,即表示氯的品質良好。媽咪還可撥動游泳池的水,一般乾淨的水經由撥動後所產生的氣泡會在12秒內消失,若否,則可能為老舊水質。此外,還須留意游泳池周邊的安全性,岸上的地磚需為止滑地磚,媽咪可在岸上有水時赤腳快走,若大人赤腳快走仍不覺得滑,則表示其地磚的止滑效果良好。 經驗豐富最可靠 游泳教練一定要有專業證照,目前雖無嬰幼兒游泳教練的專業證照,但是選擇有經驗的教練,才能真正了解嬰幼兒的發展階段,並且按照發展階段給予不同的指導。 家長的2項重要任務 人在尚未出生時即處於充滿水的環境,所以,具有閉氣的本能,但在出生後,這樣的本能會漸漸消失,也逐漸習慣於充滿空氣的陸地生活,當碰到水可能有些不習慣,尤其年幼的孩子又還未具有行為能力,此時,來自家長的鼓勵和正向態度,就是其學習動力的來源。 1.協助建立信心 當bobo在水中稍稍感到害怕時,家長一定要給予支持,並且讓他知道有爹地媽咪在,不用害怕,若是bobo做了1個成功的動作,像是悶氣或是跳水,爹地媽咪一定要記得稱讚他。 2.幼兒學游泳急不得 黃正昌提到,嬰幼兒學游泳的成敗關鍵在於家長的態度。許多家長看到孩子有些挫折、怕水的表現後,就決定不再讓孩子碰水;也有些家長認為學東西就是要立竿見影,希望能馬上看到成果,但是嬰幼兒學游泳的重點不是要能學會哪種泳式或游得快,重點是在熟悉水性且獲得運動的效果,並進一步學會自救,提醒家長一定要改變自己的觀念,當孩子稍有挫折或需要鼓勵時,不吝給予支持和信心,bobo才能真正成為水中蛟龍。

轉貼~炎炎夏日.仍有好食欲

2008年07月02日
公開
22

•bobo小天才 2008/06/20 炎炎夏日來臨,悶熱的天氣總讓人食欲低下,但正值成長發育期的幼兒,食量不可少於每日營養攝取量,究竟,爸媽們應該如何提振幼兒食欲呢? 【撰文�曾家鳳;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 陳曉蒨】 炎炎夏日來臨,家長們可能已經發現孩子的食欲正在悄悄減少,因為夏季溫度升高,孩子大量出汗,身體內的鹽分會隨著汗水流失,而影響胃液分泌不足,導致食欲下降。不過,孩子不似大人少吃點無妨,正值發育期的他們,必須仰賴充足營養,維持生長所需。 提振食欲.從飲食做起 臺安醫院營養師陳曉蒨說,想要改善幼兒食欲不振問題,最直接的方式還是從「飲食」著手,平時多選用可促進食欲的食材,幫助孩子開胃,除此之外,也應該盡量避開過於燥熱的食物,像「油炸」、「辛辣」或「焙炒」類的食物,都不應該提供給幼兒食用。 陳曉蒨表示,以1歲以上幼兒而言,1餐至少要吃1碗主食(澱粉類)才可提供幼兒成長所需,但到了夏天,孩子多會大幅降低食用量,她建議父母,不要過度強迫幼兒進食,以免造成親子關係緊張,更何況若是幼兒心情不好或用餐氣氛不佳,也會導致幼兒食欲不振。萬一孩子食用量不足,可使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以餐與餐之間添加點心(主食類)的方式,加以改善。 食欲up! 究竟應該如何提振幼兒飲食?以下透過解熱、促進食欲等2大面向,讓媽媽們在炎炎夏日中,也可輕鬆帶養小孩,讓孩子吃得健康又強壯。 選對食材.促進食欲 陳曉蒨指出,夏日很容易因為天氣炎熱而導致食欲下降,然而只要善選食材,也可幫助幼兒開胃,以提升食欲,她從「主食類」、「蔬菜類」以及「水果類」等3點說明,教爸媽們如何慎選開胃食材。 1. 主食類:蓮子、山藥、玉米。 她說,當孩子正餐食欲不佳時,無須勉強其進食,可在餐與餐中間適度添加主食類點心,像是「蓮子」、「山藥」,因此兩者皆具有健脾胃的功效,可幫助幼兒增進消化吸收的功效,有效提升食欲。此外,具有開胃功效的「玉米」也是不錯的選擇之一。不過,她也提醒家長,因這些食材皆可提供澱粉(熱量),並不適宜於點心時間大量攝取,建議約可攝取半碗的份量即可,以免影響正餐食欲。 2. 蔬菜類:洛神花、甘草、洋蔥、香菇、敏豆、紅蘿蔔。 陳曉蒨表示,以上的蔬菜不但具有促進食欲的功能,即使大量進食也不用擔心幼兒變胖,還可幫助幼兒排便,但像是洋蔥、紅蘿蔔,氣味較濃,孩子容易排斥,建議父母烹調時,可與其他食材相互混合,以加強適口性。而洋蔥則是愈軟愈甜,家長不妨可多煮一下。她提醒家長,因為敏豆、洋蔥可能造成幼兒脹氣,不建議大量及頻繁食用。 3. 水果類:陳皮、山楂、檸檬、柳丁、酸梅、奇異果、櫻桃。 酸度較高的水果對於開胃有所幫助,不過,也必須提醒家長,水果的糖分較高,不能無限制的供應幼兒,陳曉蒨指出,幼兒一日需攝取2∼3份的水果,1份約60大卡,適量食用並無益處,特以表格方式顯示各水果60大卡的份量,好讓父母準確掌握攝取量。 選對飲品.有效解熱 每到夏天,炙熱的溫度導致人們食欲降低,只是說也奇怪,吃得少了,為何體重還是往上增加呢?因為每到夏天,為了消暑,大家總愛吃冰淇淋或是冰涼飲料,其中所含的盡是糖分,喝多了等於是人體多攝取了額外的糖分,即使沒有食欲吃不多,還是可能發胖。 陳曉蒨表示,夏日想要消暑不見得需要喝冰品,選擇性寒的食材,也可有效達到解熱效果,像是菊花茶、仙草、愛玉、冬瓜茶、冬瓜湯、蘿蔔湯、西瓜(瓜類水果)或椰子水,都是不錯的選擇,不需要額外添加冰塊,就能消暑解熱,一旦熱的感受解緩,食欲自然也就上升了! 專家小叮嚀 1. 適當補充蛋白質 食欲不佳常導致幼兒無法攝取足夠蛋白質,對於正值發育期的幼兒而言,將會影響生長曲線,導致生長落後,陳曉蒨建議,若是幼兒的正餐蛋白質攝取量不足,可在點心時間額外補充高蛋白的食品,像是牛奶、奶酪、優格、優酪乳、布丁、豆花、或是乳酪(其鹽分較高,若要食用,應儘可能挑選低鹽分)皆可。 2. 適當補充礦物質 bobo在夏日常常流汗,身體排岀水分的同時,也流失許多礦物質,如鉀、鈉等元素,家長應當多幫幼兒補充水分,她說,可在水中添加檸檬,因其含有鉀和維生素C,也有助促進食欲。另外,也可多飲用運動飲料或是果汁,因為其中的鉀含量較高,陳曉蒨提醒家長,必須將水:市售產品以3:1比例稀釋,以免糖分過高,增加幼兒攝取熱量。

轉貼~好毒》8成學齡前兒童 鉛汞量超高

2008年06月28日
公開
13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2008.06.29 02:41 am 公園裡的遊戲器材,常因過於老舊,出現油漆剝落,小朋友易接觸到含鉛物質,家長應督促孩子玩耍後洗手,以策安全。 記者游順然�攝影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國內八成三的學齡前孩童身體鉛和汞含量過高,且孩童年齡愈小,頭髮鉛含量愈高,建議家長應慎選小朋友玩的玩具,並多洗手。 鉛和汞常被認為是造成孩童中樞神經易受損的有毒物質,嚴重影響生長發育,台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蔡維禎等人,昨天在重金屬中毒防治研討會發表「學齡前兒童心智發展與其頭髮鉛汞含量的關連性分析」研究,發現國內學齡前孩童身體的鉛、汞含量普遍偏高。 研究者分析一到八歲共一百零二名發展遲緩兒,及一到六歲共六十七名正常發展孩童的頭髮,結果發現,如不分組別,有八成三孩童髮鉛和髮汞含量都高於正常值,以髮鉛為例,其總體平均值是正常值的兩倍,最高者甚至達正常值的五倍之多。髮鉛正常值應低於3PPM(PPM為百萬分之一濃度),髮汞正常值應低於1PPM。 較特別的是,正常組孩童的髮鉛值超過標準者占七成四,發展遲緩組的髮鉛值超標只占五成一。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職業醫學科顧問醫師何←功認為,正常孩童比起發展遲緩兒較有機會玩各種玩具,使得接觸鉛的機會反而高。 蔡維禎解釋,該研究的正常組孩童平均年齡較遲緩組小孩要小一歲多,推論年齡越小孩童,越容易將玩具放到嘴裡咬,或者把玩品質不良的含鉛玩具,還有某些社區公園的遊樂器材老舊,重金屬鉛易隨著油漆剝落都有關係。 研究建議,家長應慎選玩具及遊樂設施,小朋友玩過玩具以後記得洗手,可避免接觸鉛。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則指出,從頭髮鉛含量來看平常的鉛暴露量,只能當作參考,因為一公分頭髮只能驗出一個月的含鉛量,再加上頭髮易受外來汙染。 林杰樑也表示,血液中鉛的含量較能影響身體,且九成都積蓄在骨頭,從抽血或乳牙來檢驗鉛會更精準。 研究也發現,無論發展遲緩兒或正常組孩童,髮汞值過高的比率差不多,前者占五成八,後者占五成二,且食用海鮮愈多的孩童,髮汞值愈高,推測與深海魚類遭到汞汙染有關。

轉貼~電影導演─李安 真誠的心感動世界

2008年06月01日
公開
10

•天下 2008/07/08 李安給人的印象,溫文和煦。但他走過的成長路,顛簸崎嶇。千山萬水走過,他深刻地體驗到: 真誠地面對自己,愈艱困愈要追尋本心。真誠地面對人性,就算遺憾也令人感動。 【文.攝影�蘇育琪】 五月初的紐約街頭,春寒料峭。電影導演李安從一個午餐會議,匆匆趕回紐約大學附近的Focus公司辦公室。新片「Taking Woodstock」正緊鑼密鼓地展開,這已經是李安今天第四個行程了。 他的臉上略有倦意,卻非常認真、專注地回答每一個問題。要換到另一間辦公室續談,看訪客忙亂地收拾一堆器材,李安很自然地幫忙拿起好幾樣,兩手滿滿地一路爬樓梯過走道。臨行前,請李安簽書,他慎重地說,這要用黑色簽字筆。寫好後,正要闔上書頁,想了想,又再拿回來,添了「保重!」。遞出書,拍拍訪客的肩膀,笑容中帶著鼓勵,「跑這趟辛苦了。」 「我希望自己是個nice guy,」被問到他最重要的人格特質時,李安笑著說,有點不好意思。在許多人的印象裡,這一款質樸真誠、李安式的笑容,揮之不去,十分難忘。 不管是李安的人,還是他的電影,最大的魅力,就是真誠。 「真誠地面對人性……真誠地面對自己,」兩小時的訪談裡,李安一再強調,用他溫和卻堅定的語氣,「你勇敢,願意真誠面對,會開拓出很多空間、很多思路。當在做這樣的開放時,那個能量會影響到你的觀眾,他會跟著進來。」 人生的春夏秋冬都經過,李安對人性的諸多面相,有刻骨銘心的體驗。 因家庭的遷徙,小學起就經歷文化衝擊,在外省中原文化和日式本省文化間尋求平衡。自小是家中最受寵愛與期待的長子,卻連續兩次大學聯考落榜,無顏面對擔任高中校長的父親。在藝專找到舞台與信心,一路擔任男主角,還曾獲大專話劇比賽最佳男主角獎。赴美留學時,卻因語言問題,只能演默劇或小配角。專心朝電影導演發展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現方式,畢業作在紐約大學影展得了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兩個獎,美國三大經紀公司之一的威廉.莫瑞斯當場要與他簽約,沒想到在美國一留六年,一部片子也拍不成。 戲裡戲外兩個李安 眾人無法想像,三十好幾、有妻有子的男子,如何能熬過六年失業在家的日子,而不認賠殺出。李安卻說,「這是我要做、是我愛做的事情,毫無反悔。我不會說這把我撒錯地方,我後悔,從來不會。」 找到自己的興趣,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學習成長,這個小學生都會作文的基本道理,卻極少人能像李安一樣,用全部的生命來孤注一擲。這樣的篤定,來自真誠的面對自己。「我一直知道我要什麼,其實很簡單,就是一部接一部拍,然後適應,然後從生命裡面學習。」 從生命裡學到的深刻功課,李安直接、間接地透過銀幕傳達出去,觸動觀眾內心深處相同的情感。「拍電影是很真切的體驗,裡面有我許多掙扎,」李安曾說。許多看過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的觀眾表示,這些電影,幫助他們面對與家人間的複雜情緒,有愛與勇氣進行對話與溝通。 也因為高峰、低谷間來回擺盪過,李安看人性的掙扎,有著很大的同情。「我大概很合適跑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這跟同情心有關。同情心不是可憐,是相同感情的意思。」他厭惡權威、厭惡用集體的、制式的、是非黑白的模子去簡化、判斷人性,「或者用一個很簡化、符號性的東西去凝聚力量。有那種力量,我就要想辦法把它打散,把它解構掉,」李安表示,解構之後,透過檢討、溝通,「彼此了解,就不會那麼劍拔弩張。」 因此,李安的電影,經常採取違反常規的角度:從南軍的角度看南北戰爭(與魔鬼共騎)、剖析「超級英雄」的父子情結與心理創傷(綠巨人浩克)、從恐懼的角度塑造漢奸(色,戒)、大俠也在倫理與慾望間掙扎(臥虎藏龍)。 很難想像,這麼一位處理複雜議題,直指人性深處的大導演,面對現實生活,卻束手無策,「很容易被騙,」說起因人老實、臉皮薄,不會拒絕人,而有無數被騙的經驗,李安笑著說自己是「不太有用那麼一個人。」 但一進入電影世界,李安卻是千軍萬馬,指揮若定。他和在英國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的艾瑪.湯普遜,合作英國文學片「理性與感性」,贏得她的尊敬;他導演安妮.普洛的「斷背山」,讓這位以深刻描寫美國西部文化著稱的作家,極度推崇;他和武打片大師袁和平合作「臥虎藏龍」,拍出意韻深遠的武俠片。 戲裡戲外,怎麼有這麼大的差別? 答案還是回到李安的本心── 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電影上,電影之外,他不浪費心力,「人就會鬆散、不專心,就會space out,注意力不集中,」李安解釋說。 求真求準不妥協 電影世界裡的李安,要求精準,不輕易妥協。是不是nice guy已經不重要,而是要領著武林高手,精準地傳達複雜深刻的人性。 他不但要求演員情感表達的細緻深刻,就連最小的道具、佈景都不放過。作家龍應台曾經為文讚嘆過李安拍「色,戒」「以『人類學家』的求證精神和『歷史學家』的精準態度去『落實』張愛玲的小說」。文章中提及,戲裡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上面的號碼。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一棵一棵種下去的,還特別訂做了一部真的電車。 這種求真、求準的精神,極度磨人。經常在挑戰工作人員的極限,但也激出了驚人的成長與超越。 《十年一覺電影夢》裡,李安生動地描寫他和人稱「八爺」的袁和平,如何「相互刺激,天天就這樣折騰」。李安要求編招時要「把角色個性融入動作」,「打鬥中得有故事,不能乾打」。李安的許多要求,常讓袁和平做得礙手礙腳,長吁短歎,一些動作無法做到也很沮喪。但整個武術班底仍不斷實驗,拚命嘗試,激發出很多新做法,終於拍出經典的竹林追打戲,達到李安要求的「打出一種『意境』」。 不過,還是經常有用盡力氣,還做不出來的情況。袁和平最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電影是遺憾的藝術。」 何只電影,對李安而言,人生本來就有太多無可奈何的遺憾。「人盡力了,還委屈。人盡了力量,事情還不行。」是最令李安感動的。因此,他電影裡的很多主角,像李慕白(臥虎藏龍)和王佳芝(色,戒),都很賣力。但因內在、外在的種種因素,事情做不成。但他們都盡力了,甚至付出自己的性命。 帶著悲憫的眼光看這一幕幕,李安以愛作為最後的救贖。戲的末尾,玉嬌龍拚了命為李慕白找解藥、易先生坐在王佳芝的床上流淚,「(愛的)本質可能是一團霧,摸不清楚。可是你的需求、當你感受到的時候,那是很人性的感覺,這個我是很肯定的,也一直是我不會放棄的,」李安說。 導戲,更導演人生 李安導演的,不只是戲,而是人生。引領觀眾走進人性的細緻幽微之處,李安具有一種獨特的穿透力,可以進出東西文化、古今題材、性別角色、電影片型……。 「我的出身老是在漂泊,我們外省人到台灣,適應這裡,然後到美國又適應美國……我遊走過很多的地方,在中間發現很多東西,」李安強調,歷史為台灣帶來多元文化的沃土,是很寶貴的資產及優勢,千萬不要輕易拋棄,「文化這種東西,要維護很困難,要不爽把它丟掉,很快,一斷層就沒有了。」 因此,李安有很強烈的使命感。身為歷史交接的這一代,「我覺得我有責任,要留下一些東西,」李安說,「這是策動我做國片一個蠻重要的動力。」 李安希望透過電影,為下一代留下可以回溯歷史的影像。更希望透過電影探討的議題,促進溝通。 「人要做深層的溝通,才會感覺到愛,」李安強調,「電影應該是一個provocation(刺激),不是一個statement(宣言)。真正好的電影,是一個刺激想像跟情感的東西,刺激大家討論。」 李安說話,和他的電影一樣,引人深思又有撫慰的力量。然而,再精采的戲,終有散場的時候。帶著意猶未盡的遺憾,訪談不得不結束。 李安笑著說再見,招牌的酒窩更深了。其實,這不是酒窩,而是小時候被狗咬留下的傷疤。 如果電影是遺憾的藝術,那現實人生應是面對遺憾的藝術。真誠的笑容,能讓傷痕變酒窩。真誠地面對人性,就讓遺憾還諸天地。

轉貼~當媽媽,不會後悔的選擇

2008年05月24日
公開
15

•學前教育雜誌 2008/05/13 當了媽媽之後,你常露出滿足的微笑嗎?你的生活變得快樂嗎?當生育率節節下降,不想生孩子的低迷氛圍籠罩整個社會時,「現役」新手媽咪要用數字告訴大家,有了孩子,他們真的好滿足、好快樂! 【文�吳雅慧(學前教育主編)】 為了更清楚描繪出現代媽媽的育兒感受及需求,信誼基金會以「現代媽咪滿足感大調查」問卷方式,收集到6144位家中有0∼6歲幼兒的媽媽的心聲。就讓我們一起看看,這份問卷結果傳遞了什麼樣的訊息。 發現1:現代媽咪,育兒感受超滿足 台灣的生育率節節下降,但調查結果卻發現,若將5分量表轉換為0∼100分,媽媽的育兒滿足感達到88分,可見養育孩子帶來的成就感和親密感,是媽媽覺得滿足的最大來源。而這樣的結果,並不會因為媽媽有沒有工作、教育程度與家庭收入高低或是住在哪裡而有所改變。 如果與之前沒有孩子的生活比較,這群媽媽覺得跟之前沒有改變或更快樂的比例高達8成3;如果能夠重新選擇,願意再當媽媽的比例也是8成3。也就是這樣的滿足、快樂感受,讓媽媽每天多出2小時,「多陪陪孩子」仍是近7成媽媽的首選。可見,「當媽媽」這個人生中重要的選擇,不但不會令人後悔,而且還能讓生活更滿足、更快樂。 信誼問卷調查發現,「當媽媽」這個人生中重要的選擇,不但不令人後悔,而且還讓生活更滿足、更快樂。 發現2:當了媽媽,還要學習怎麼當媽媽 以往認為當母親是天性,但事實上,媽媽對於「母親角色」的自我要求也很高。如果將媽媽角色滿意度再細分為「媽媽的滿足感」、「育兒的勝任感」以及「育兒的自主權」三項,分數則分別為88分、75分、79分,可見媽媽對教養或照顧孩子的勝任感,相對於整體角色滿意度來說是比較偏低分的。 再進一步從媽媽吸收教養知識或資訊的方式來看,最常用的是「自己閱讀雜誌或書籍」和「透過網路」,推測是因為這兩種方式,最符合因照顧孩子只剩下零碎時間的媽媽族群;而「親子共同參加的親子課程」排名第三,高於「請教長輩、專家」、「參加父母課程」,可見帶孩子一起上課或是實用的親子互動的課程,也受到現代媽媽的青睞。 發現3:助媽媽一臂之力,讓孩子更幸福 在這份調查也發現:媽媽的家人、配偶與朋友都還算支持育兒;對於民間機構,可能是不易接觸的緣故,分數剛好在及格邊緣;不過,唯獨對「政府」的支持度打了不及格的分數(52分)。進一步的分析發現,各項外在育兒的支持度越高,相對的,媽媽的角色滿意度就會跟著提升。可見當媽媽周遭的家人朋友、民間機構和政府能給媽媽足夠的協助與支持,共同承擔育兒的責任時,媽媽就會感覺更滿足、更有成就感,當然孩子也更幸福。 發現4:兩個孩子依舊恰恰好 這次受訪媽媽們的平均首次生育年齡為29.03歲,但不管是覺得早生、晚生或剛剛好的媽媽,以「過來人」的經驗來看,都覺得27歲半是最理想的生育年齡。 此外,受訪媽媽的平均子女數為1.51人,平均的理想子女數目是2.07人,可見80年代中期政府所提倡的「2個恰恰好」人口政策,在現代女性的觀念中非但不落伍,仍然是共同的期待。 發現5:影響生育動機的關鍵因素 如果有機會重新選擇,仍願意選擇當媽媽的主要原因集中在:自己對家庭與人生的期待,或是因為喜歡小孩,傳統認為女人是不得已才生小孩的觀念已不復見,可見現代女性擁有很高的生育自主權。 但如果重新選擇而不願意生育,媽媽主要考量則集中在:育兒支出沈重、教養孩子很辛苦、顧慮孩子未來的壓力與競爭等與大環境相關的因素,而非一般認為是因為怕累、怕牽絆、怕失去自我等個人因素。

轉貼~LuLu老師與兒子親密接觸

2008年05月17日
公開
15

我與兒子的親密接觸 •講義雜誌 2008/05/16 【文�LuLu;整理�高永謀】 樂樂是我第一個小孩,我在懷孕時,就有極為強烈的預感——「會生兒子」。這種預感十分奇妙,沒有根據,沒有理由。若勉強要說理由,就是我先生姐妹的小孩,清一色都是男生,加上他與前妻所生的也是個男生,所以才有此預感。 但當照射超音波,知道懷的確是兒子時,我心裏卻開始有些失望。說來也很矛盾,正因為樂樂只有表兄弟,沒有表姐妹,所以我一直想要個女兒。不過,後來慢慢發現,我只是被環境所遮蔽,內心深處其實比較喜歡兒子,因為兒子是媽媽的小情人。這種心境的轉折,非常奧妙。 很多人會問,為什麼將兒子取名「樂樂」?原因是我與先生都是基督徒,從《聖經》中擷取「以耶穌基督為樂」的前後兩字,將他取名為「黃以樂」,小名叫「樂樂」;樂樂比我們計畫中早來世間報到,原本我預想在去年底懷孕,沒想到卻早了足足半年。 「懷孕時最好不要動,否則對母子都不好」,那是台灣過去錯誤的陋習,其實,適度的運動不但能讓孕婦生產順利,也是種胎教。我是個身體工作者,當我懷孕時,一樣照作瑜伽,甚至照樣倒立、伏地挺身。運動時,我能感覺到樂樂的感受,那正是我跟他溝通的方式,果然,生產時相當順利。 除了作瑜伽,我懷孕時也常去游泳,所以樂樂現在看到水,一點也不會害怕,反而玩個不停,玩到水花四濺。 很多人以為瑜伽很困難,誤以為非得腳抬到頭上,或把身體扭曲成麻花狀,才叫作瑜伽。這完全是誤解,瑜伽不只是肢體動作,也包括呼吸吐納、身體能量的In與Out,更是了解自己身體的方法,不但男女老少皆可作,甚至連孕婦與嬰兒也都可作。 很多成人受到傷害,或身體不舒服時,就會蹲下來抱住雙腿,藉此減輕痛苦,而這正是嬰兒在子宮裏的姿勢,是人類第一個姿勢,而正統瑜伽「嬰兒式」的動作,正是從學習嬰兒的姿勢而來。 我當孕婦時作瑜伽,我現在也開班教授瑜伽,主要教「腹式呼吸」;孕婦作瑜伽時,能明顯感受到子宮的收縮、放鬆,接收到腹中胎兒的律動,慢慢地,你會感受到你與胎兒的頻率是相同的。 樂樂現在只有六個月大,還不會說完整的一句話,因此,身體的接觸就是我倆之間的語言。他是一個容易緊張的小孩,熱情卻相當敏感,肌膚之親讓我們知道彼此的情緒,他早上一起來,就會不斷親我的臉,直到把我親醒,我想他藉此認識這個世界。現在他遇到每個人,都會快爬抱住他的大腿,表達友善。 不少人主張,爸媽最好不要老是抱著小孩,這樣無法養成他們獨立的個性,然而,我卻不這麼想。樂樂現在還這麼小,如果不透過肢體接觸,怎麼知道他在想什麼呢?而且,擁抱也會增加他的安全感,更重要的是,現在不多抱抱,等他長大以後,想抱他恐怕還會被拒絕。 我先生嘴裏常念我,「不要那麼寵樂樂」,只是,我認為他更寵兒子。樂樂出生時,我先生將近五十歲,已是當爺爺的年紀了,而他帶兒子,也很像爺爺在帶孫子,一天到晚膩在一起。 現在,我常與樂樂一起作瑜伽,也在我所開設的瑜伽班中,加開了親子瑜伽的課程,透過瑜伽,父母不只能多認識自己的身體,也能多了解兒女的身體,多元開發兒女身體的機能。 很多爸媽根本不了解小孩的身體,小孩的身體比例與大人完全不同,而且他們用身體記憶事情,要以完全不同的方法對待;例如,我最近便發現,以樂樂的身體大小而言,他的拳頭很有力,很多動作只要第一天教他,第二天他就會自動再做一次,比大人學瑜伽更有效率。 除了親子瑜伽,我也每天幫樂樂按摩,別懷疑,六個月的小小孩,也可幫他按摩。大人去按摩,是為了紓解壓力,爸媽常不知道,就算是再小的小孩,也會有壓力,許多小孩子會哭,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是不知如何排解壓力。幫小孩子按摩,有助於穩定其情緒。 然而,我幫樂樂所做的一切,並非期待他長大後,跟我走一樣的道路,只希望他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長大。最近我的功課,就是幫他吃到自己的腳丫子,這是很多小嬰兒的樂趣,但樂樂太壯了,身體有些僵硬,根本吃不到,讓我有些沮喪。等到他吃到自己腳丫子時,就證明他身體已經變柔軟了。 【講義雜誌2008年5月號】

轉貼~小兒發燒 應分階段照護

2008年05月04日
公開
10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2008.05.01 03:23 am 寶寶發燒,不少父母擔心孩子「頭殼燒壞」,急著用冰枕、溫水擦澡來降溫,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陳永綺提醒如此可能適得其反,適度發燒可增強抵抗力,小兒發燒應該要分階段照護。 陳永綺說,門診時發現不少父母急於幫發燒病童降溫,反因護理不當加重病情,去年底調查120名家長發現,近五成家長不知道發燒有階段性,依照不同階段應採取不同的處理方式。 陳永綺表示,肛溫超過C即是發燒,是細菌或病毒侵入人體時,免疫系統加以對抗引發的發炎反應,適度發燒可以增強免疫力,除非是腦炎、腦膜炎等直接影響腦部的疾病,發燒不會造成腦部傷害的,而只是一種徵狀。 當病菌入侵時,大腦的體溫中樞會啟動,迅速將體溫提升到最新的體溫設定點,大約需要30、40分鐘,此時為第一階段,孩子會出現發抖、手腳冰冷的情況,應以保暖為主,並讓孩子多喝水、多排汗。 正確的照護後,身體機制會恢復、自動降溫,若持續發燒,則到達第二階段,約達攝氏39、C。此時孩子可能手腳發熱,心跳、呼吸速度變快,需要以溫水擦澡、冰枕等物理性降溫幫孩子散熱,但孩子如果很不舒服、明顯痛苦、發抖、嘴唇發紫、煩躁不安,則不要再自行散熱,應送醫診治。 第二階段可能會超過48小時,兩階段皆可以使用退燒藥,不過要注意劑量,18歲以下兒童不能使用含有阿司匹靈、水楊酸等成分退燒藥,也不要混合不同種類退燒藥,第二階段使用退燒藥,最好在服用半小時後再進行物理性降溫。 若是發燒持續,還是得觀察孩子是否有其他症狀,以判斷是否為一般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腸病毒、腺病毒等問題。

轉貼~聰明吃番茄 吃出營養健康

2008年05月03日
公開
14

2008/04/28 元氣周報�記者陳惠惠、魏忻忻�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1.愈紅愈好:番茄有、黃、青等顏色,愈紅愈好,茄紅素含量愈多。 2.加熱吃比生吃好:破壞細胞壁,使茄紅素釋放更多。由於茄紅素是一種對熱穩定的抗氧化成分,不用擔心會因為加熱而破壞。 3.不要去皮:外皮的茄紅素多於果實,愈紅的番茄,外皮茄紅素愈多,可能是果實的兩到三倍。 4.想生吃 建議飯後:如果想要生吃蕃茄,飯後吃比空腹吃好,因為用餐時通常會食用肉類或油脂,飯後吃番茄,人體對茄紅素的吸收力比空腹時更佳。 5.烹調番茄最好用油:也和茄紅素屬於脂溶性有關,所以烹調時最好和油脂一起,可提高二至三倍的吸收率,番茄炒蛋、乳酪烤番茄、番茄炒牛肉等都是不錯的料理方式,可以在番茄蛋花中加幾滴油。 6.補充番茄製品:市面上番茄製品不少,如番茄汁、番茄醬及番茄糊等,這些製品也都含有茄紅素,如果沒有機會吃太多新鮮番茄,也可以利用番茄製品補充,這些製品含鈉量高,高血壓者不宜食用太多。 7.盡早吃完:茄紅素有抗氧化效果,但遇到空氣也容易氧化,建議不論是烹煮後的番茄還是開罐的番茄汁,都應該盡早吃完。 (資料來源�長庚講師蕭千祐、振興營養師林孟瑜、屏科大教授葉信平;整理製表�記者魏忻忻)

轉貼~感冒&流感•非藥不可?

2008年04月27日
公開
10

•bobo小天才 2008/02/01 不論是感冒或是流感,只要發生在孩子的身上,大多數家長的觀念是「吃藥才會好」! 【撰文�李藹芬;諮詢�台大醫院小兒部感染科主治醫師 李秉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 吳宗儒】 其實吃藥只能緩解症狀所帶來的不適,最終還是要靠休息與自身的抵抗力,度過病程。吃過多不必要的藥,可能會造成腎臟的負擔,能不吃就不吃吧! 小心!農曆春節前後往往是流感盛行的高峰期,因為全家大小齊聚一堂提供了病毒傳染的大好機會,只要有1人罹患流感,家庭其他成員就很難置身事外;即使不是流感,一年四季都有的感冒,也隨時可能上身。 一般人總以為不管感冒或流感,吃藥就對了!特別是小孩子一定要吃藥,病才會好、醫師開愈多藥愈好、愈能立即見效的藥更好! 認清•感冒與流感不同 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李秉穎指出,「感冒與流感雖然在初期症狀相似,但兩者在成因與治療方式卻截然不同」,因引起感冒的病毒至少有百種以上,不過,引起流感的病毒則是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經由侵入人體後而產生感染,進而引發全身性的不適症狀。與一般感冒相比,流感症狀來得突然且嚴重,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感到不舒適:其中典型的症狀包含發高燒、肌肉或關節的疼痛、頭痛、全身痠痛、或寒顫等,某些病患則會有鼻塞或喉嚨痛的症狀。李秉穎醫師強調:「流感會引起高危險群如肺炎、中耳炎、鼻竇炎、支氣管炎、腦膜炎及慢性心肺疾病惡化等的併發症,甚至導致死亡,民眾千萬不可大意!」 流感病毒的高傳染率更是不容小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資料,在一個中等規模的流感季節中,大約會有10〜15%的人口會遭受感染。流感病毒是一種具高傳染率的病毒,會經由口、鼻、或眼睛的黏膜細胞進入體內,並開始大量複製,而病患開始發生流感症狀前已具有散播流感病毒的能力,再傳染給任何靠近接觸的人。 以飛沫與接觸方式傳染病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吳宗儒表示,病毒傳染的方式包括飛沫與接觸傳染,大家比較熟悉的是飛沫傳染,特別是在SARS過後,有感冒的人出入公共場所時,多半會主動戴上口罩,避免打噴嚏時將病毒擴散至周遭。他說,要避免飛沫傳染,與病患要距離2公尺才算安全。 倒是接觸傳染則易被大家所忽略,吳宗儒醫師舉例,如果跟一個人的手上帶有病毒,跟他握手的人,8成也會被傳染,這算「直接接觸」;若這隻帶病毒的手摸過滑鼠、手扶梯等,下一個碰到的人,也容易被傳染,則為「間接接觸」。若受到病毒傳染的手又摸了自己的眼、口、鼻,病毒就會入侵體內造成感染。李秉穎醫師說,病毒在適當的溫度下,存活在手扶梯可有2〜3天的時間。因此,大人、小孩從外面回到家中,最好先換衣服、洗手,避免把病毒帶回家傳染給年紀更小的嬰幼兒。 (圖片�bobo小天才雜誌提供) 注意.勿亂服成藥 不久前,美國傳出有嬰幼兒服用非處方箋感冒咳嗽糖漿後,死亡的不幸案例。且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研究發現,從1969〜2006年間,有超過100名兒童,因為糖漿中的抗鼻塞與抗組織胺等兩種關鍵成分致死。專家認為,目前無法證實嬰幼兒感冒咳嗽糖漿的安全與效用,因此,建議不要給6歲以下的幼兒服用感冒與咳嗽成藥。同時,美國已經有多家藥廠主動回收14種知名嬰幼兒咳嗽與感冒成藥,以防萬一。 吳宗儒醫師表示,台灣和美國國情不同,就醫環境方便,一旦孩子生病,特別是年紀還小的嬰幼兒,父母多帶到醫院就診,不像美國幅員廣大,就醫不方便且費用較貴,而選擇自行買成藥服用。只是他也提醒父母,不論吃什麼藥,都要經過正確診斷,才能正確用藥,特別是很多症狀看起來像感冒,其實是其他疾病所引起,若一味服用感冒藥,不僅於事無補,還會延誤就醫時機,真的不可不慎! 他補充,更要注意的是,嬰幼童生病最好帶至小兒專科醫療院所就診,因為病童的各種症狀有時並非單純的感冒而已,受過兒科專科訓練的醫師更懂得明察秋毫,追根究底,以把握最佳治療黃金期!

轉貼~新聞網外》劉兆玄 全能爸爸

2008年04月26日
公開
59

【經濟日報╱記者 楊文琪】 2008.04.15 03:34 am 在女兒劉正薇眼中,準閣揆劉兆玄是位「全能爸爸」,從小到大的記憶中,沒有什麼事可以難倒他。 劉正薇說,人家爸爸是唸故事書給小孩聽,劉爸爸是說自己編的故事;劉爸爸出國不是寫信報平安,是把他所見的畫下來,寄給劉媽媽。很多人知道爸爸寫武俠小說,不知道他還畫小說中的插畫。她說,爸爸吃穿不太挑,媽媽煮什麼,爸爸就吃什麼,爸的衣服也是媽挑的。只有一點,爸像傳統湖南人,喜歡吃辣,會期待菜餚會多放一點辣椒。 劉正薇是老大,底下有個妹妹和弟弟,弟弟最小。劉正薇說,爸爸的興趣非常廣泛,好像什麼都會,家裡三個小孩在唸書時,英數理化不懂的功課,都可以問他,甚至連中文的文言文也可以問。 她說,小時候,爸爸不太拿故事書講故事,是自己編故事來講,很多情節並不有趣,可是從爸爸口中說出來,卻變得很好玩。劉正薇指出,爸爸是學理工的,但中文功力了得。爸爸在高中的時候和伯伯、叔叔一起寫武俠小說,就展現出中文的功力,而且當年在追媽媽時,還常常寫詩、作詞。 劉兆玄年輕時和哥哥、弟弟一起寫武俠小說時,認為整本書都是文字不好看,想要一些插畫,這些插畫全由劉兆玄一手包辦,原來劉兆玄曾學過油畫。 劉正薇指出,有些父母希望兒女未來朝某些領域發展,但爸爸從來不會強迫她們一定要學什麼,家庭教育算是「自由學派」,父女相處感覺像是親密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