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oremi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隨時隨地對家人表達愛意,讓他們感覺到,更要讓他們聽到!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強扭的瓜不甜之音樂篇~哥哥

2020年12月05日
公開
234

我的本行是鋼琴老師,對於小孩的音樂學習我一直都是順其自然。懷孕期間放古典音樂不是為了興趣的培養,而是很世俗的希望能多少為寶貝們的氣質和智商加點分。現在看來有沒有效,其實也很難說! 因為平常在家的時候,還真的看不出有培養出特別的氣質或過高的智商,哈哈哈! 等他們出生的時候,因為我沒有教學生,所以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會聽古典音樂,其他時間我反而都在為雙語教育製造環境。後來小孩兩歲多的時候,我們隨著爸爸到歐洲住了幾年,在到處都是街頭藝人的環境下,才開啟了兄弟倆看表演的興趣。歐洲無論到哪裡都有著濃厚的藝術氣息,浸泡在這種氛圍裡,很難不受影響。所以在大環境的薰陶下,我家兩隻在學齡前,無論室內或戶外的各類演出,總是專注又投入的從頭看到尾。那時還因為孫翠鳳帶領明華園到歐洲演出,兄弟倆一看就成了孫翠鳳的粉絲,從此愛上明華園的戲! 然後在他們四、五歲的時候,進入了當地的英文兒童合唱團快樂的唱了兩年的歌。   對於一個專教啟蒙的鋼琴老師來說,學生的手型是第一要件,尤其是年紀小的小小孩。如果來找我上課的學生手型不成熟,例如手指站不穩或手腕容易塌,我通常會建議家長等小孩再長大一點再學鋼琴。我家老大從出生就長的比同齡小孩成熟(大隻),所以過四歲生日的時候我把他的手放在琴鍵上,完全不用調整就擺出了漂亮又自然的彈琴手,我詢問過哥哥的意願之後,就開始了一段非常快樂的鋼琴啟蒙課。看著哥哥很穩定又快速的學習,說我對他沒有期待,是不可能的。再怎麼順其自然的心態,一旦遇到有天分的孩子,當老師的都會興致勃勃的對學生要求更多。哥哥對做不好的事情沒有太多的耐心一磨再磨,所以當他開始要學比較複雜的巴哈小步舞曲的時候,親子磨擦就開始了。我對樂譜上的指示從不將就,不對就是要做到對。但是我對彈出來的音樂更講究,音符必須是音樂不能是噪音。在心情好的狀況下彈出來的音符,怎麼廳都好聽,因為那是來自心靈的歌聲。只要不是來自內心的音樂,我都稱之為噪音。我的孩子可以不學音樂,但是我希望他們能分辨好聽的音樂和機械式的聲音,所以當老大常常跟我練得不愉快的時候,我就覺得再有天分的小孩,如果沒有耐心去練習,這就不是他該費時去學的才藝。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大跟我說~"我沒辦法彈那樣,我就是要彈這樣。" 我回他~"但是你那樣彈就不是巴哈寫的曲子,就變成是你寫的曲子了!" 老大說~"那就彈我寫的曲子吧!" 從那天開始,我就不再給哥哥上鋼琴課了。我很認真地陪他練了一年半的鋼琴,一度以為老大在鋼琴上會有亮眼的成績,沒想到說停就停,毫不猶豫! 不過小孩並沒有因此而不再彈琴,反而少了制式的學習及嚴格的要求,哥哥的"亂彈"成為家裡好聽的背景音樂。   後來老大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有開小提琴社團,帶著去玩的心態,也就接觸了小提琴。不過學了一學年老師離開學校,哥哥不愛在家自己學,小提琴又暫時放棄了。後來回台灣跟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學有伴,又學了一年半。這次因為年紀比較大,老師要求也比較嚴格,加上不想在朋友面前丟臉,老大學得很認真。不過因為又遇到同樣的音樂性問題,還有音準的要求,不斷的重複練習真的讓他很受不了,我就停了小提琴課,再次放他自由。剛好這時學校開了太鼓社團,我就鼓勵兄弟倆一起去學。有了鋼琴及小提琴的基礎,太鼓的節奏感不難抓,加上完全沒有那些煩人的音樂細節要注意,老大玩太鼓倒是玩得很開心。可惜後來上國中,沒時間找老師繼續上,就這麼斷了。   接著轉到現在這個新學校,因為是半途插入,音樂課程只能選合唱團。剛好那時又碰到變聲,合唱課可想而知完全沒有小時候唱得開心。當我看哥哥在學期末的發表會上唱得一點笑容都沒有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個歌,又唱不下去了! 這個時候我已經放棄對老大有任何音樂學習的期待,只要他還能以聽音樂來解壓,我就覺得至少我把音樂的好處傳給了他。後來進了高中一年的沉澱,老大突然找到了再唱的動力! 加上他的聲音比之前穩定多了,他自己報考學校最高階的合唱團,開心地考上了! 當我看到大小孩開心的在台上唱歌時候,我感動得掉眼淚了! 我為孩子發自內心的音樂分享感動,更為他那份陶醉而激動! 原來唱歌才是他的菜! 漸漸,隨時隨地哼唱變成了老大的習慣,尤其是洗澡時的高歌,更是大家最享受的時候! 藝術的分享真的要來自內心,才能達到紓發的效果,也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小孩不選擇音樂專業沒關係,只要他能享受音樂帶來的美好,這就滿足我的期待了! 

強扭的瓜不甜

2020年12月02日
公開
235

兄弟倆的學習無論是學業、才藝、運動,我都盡量採取不強求的原則。唯一破例的就是語言學習,不過我把語言學習留到下次再聊。我跟很多家長一樣,盡量讓孩子們從小多接觸,希望他們能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快樂學習。不過我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盡量先從生活中帶領小孩去探索,等看出真正的興趣再報名上課。畢竟才藝學費也不便宜,錢要花在刀口上,加上孩子們小時候的興趣很多都是三分鐘熱度,所以我決定先花時間仔細觀察再出手。所以在兄弟倆學齡前;我讓他們在家盡情塗鴉、做手作、下廚玩食物、帶動唱、閱讀,然後外出學地理、欣賞美術建築和古典畫作、聽音樂會及看街頭藝人等。我把這些"學習"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讓兄弟倆感覺他們只是一直在"玩"不一樣的事情,就不會對我安排的"課程"產生排斥。我從旁觀察發現,兄弟倆都很喜歡畫畫、搞藝術創作,但是對藝術賞析興趣不,我就盡量帶他們外出寫生及參加手作活動。雖然後來沒有特別去上畫畫課,但是在小學、國中階段的美術課兄弟倆都被很棒的美術老師教過,以致現在藝術創作對他們而言就是抒壓的方式之一,即使不專精,但還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發揮,這就變成了孩子們一輩子的財富之一。   後來上小學了,在學校開始接觸多元的體能活動,好動的男生就難免偏愛體能活動多一點。從足球、游泳、籃球、桌球、越野賽跑、田徑運動、扯鈴、到騎單車、滑蛇板,小孩想玩的只要時間足夠,我都鼓勵他們去嘗試。長期下來,游泳持續的最久,因為有晉級制度讓兄弟倆學得很有成就感。我家弟弟對長跑情有獨鍾,覺得穩定又持續的努力一直到終點,跟他在學業上的態度是一樣的,很有成就感同時也很解壓。所以弟弟國中的時候自己去報考,上了游泳校隊、越野賽跑和田徑校隊。滑蛇板和騎單車就成了我家兩隻平時放鬆自己的最佳活動。相對於弟弟對運動的熱愛,哥哥因為在學游泳的後期遇到讓他反感的教練,開始討厭游泳。而其他體育項目對進入青春期的他來說,總覺得如果自己不是能力最好的,在新同學面前打就很丟臉。所以國中開始他就以時間不夠為由,放棄運動型的課外活動,雖然我覺得可惜,但是勉強小孩去做他不想做的事,其實對大家都不好,既傷財又傷心。我的想法是,反正學校還是有固定的體育課,孩子也都很認真的投入,這樣就夠了! 所幸沒了運動,老大還有另一個寄託,他的閱讀興趣。   閱讀的培養除了家長要以身作則陪著看,其實配合學校的閱讀活動更可以激起孩子的興趣。很多學校都有鼓勵學生閱讀的獎勵方案,我家老大就是在跟同學比看誰看的書多的過程中,找到引他入迷的書籍,從此跌進了書堆中一直到現在。對此我當然是樂觀其成,而且他跟我一樣,喜愛的書會重複一直看,所以為了能看過癮,他要看的書我都直接買,把本來要投入才藝的學費都投資到英文小說上了! 為此老大在小六畢業的時候,在學校辦了一場小型書展,展示了他閱讀過的所有中英文小說,鼓勵學弟妹一起閱讀。只是後來有了自己的筆電,他就改看線上書,很少逛書店了。這個閱讀興趣後來也慢慢影響了老大的學習性向。從小學的社會課開始教歷史之後,他就偏愛這一堂課。我曾經問他為什麼會喜歡社會課,老大的回答是~"看歷史就跟看故事一樣,只是歷史是真的,故事是虛構的"。後來上高中我鼓勵他去參加學校的模擬聯合國社團(Model UN),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對社會科的興趣很自然就更濃厚,將來大學主修應該也是這一科了。不過老大的閱讀培養曾經因為爸爸的意見干擾,而差一點終止。爸爸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因為爸爸覺得在台灣念書時有看中文讀物的環境就該好好把握,不該把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到英文小說上。雖然我有跟老大解釋過爸爸的觀點,但是他就是固執地認為爸爸覺得他看英文小說是在浪費時間,進而把閱讀跟不被爸爸認同畫上等號。為了不讓哥哥放棄閱讀,我很努力地跟爸爸溝通,同時也鼓勵老大盡力去翻看一些中文書,真的看不下去也不要勉強,只要讓爸爸知道他有努力就好。後來我把我最愛的金庸小說介紹給老大看,才開啟了他看中文小說的興趣。現在還是偏愛英文小說,但至少中文不會完全看不懂! 從小到大,我覺得最美的風景,就是看著老大隨時隨地的投入在他的書中。曾經,連去海邊他也是抱著他的書,坐在海灘椅上看! 閱讀對弟弟來說就如同運動對哥哥一樣,興趣不濃。雖然我也會一直鼓勵他閱讀,提醒他多閱讀的好處,但是在還沒找到能引起他的興趣的書籍之前,閱讀對弟弟來說就是功課,他只會去讀他必須讀的。看清了這一點,我也就不強求了。雖然閱讀不夠會在學業上帶給弟弟一些困擾,但是他都能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這對我來說就夠了。另外,我不希望弟弟以為我拿他跟哥哥比,讓他覺得要像哥哥那樣沉浸在書中才是好的。孩子們的興趣不同就讓他們順其自然的發展,兄弟情的培養不易,所以我必須要小心盡量不要引起孩子們心中的不平衡。   課外的興趣發展也許很多家長也會覺得順其自然就好,那學業不順也不強求嗎? 其實我真的也是這麼認為的。我的想法是,要求孩子所有的主科都念好太難了,因為我自己都做不到! 先專攻自己有興趣的科目,剩下的盡力而為。就拿數學來說吧! 很巧的是,兄弟倆在國中不同年級的時候都遇到了上課有聽沒有懂的數學老師。我有跟小孩提說既然上課聽不懂,那我願意請家教來補救。沒想到兩個小孩都很排斥補習,所以寧願找同學想辦法自救。看小孩讀的這麼辛苦,我很心疼。為了減輕他們的學習壓力,我曾個別跟他們說,"如果數學資優班讀得太吃力了,明年就放棄吧! 反正以後又不靠數學吃飯,就不用在資優班堅持的這麼辛苦了!" 我是真心這麼想的,因為自己數學很差,不也是這樣走過來了! 哈哈哈哈! 也許是媽媽太沒有上進心了,覺得自己不能跟媽媽一樣,所以兄弟倆到現在還是堅持不懈的在數學資優班奮鬥。當然,後來又遇到上課聽得懂的老師,加上小孩自己不服輸的個性,現在面對數學就不再是一個頭,兩個大了!    其實我會堅持盡量做到不強迫小孩學習,除了希望他們快樂成長,從中找到自己的學習熱忱之外,我更不想孩子將來的不順遂由我來背黑鍋。不管兄弟倆將來發展如何,都是來自於他們自己的選擇。我越早把主導權給小孩,他們越早學習為自己負責任。無論我幫孩子們摘的是甚麼瓜,都沒有他們自己摘的瓜來得甜!

孩子不提,我就不給

2020年11月21日
公開
266

我跟大部分的媽嗎一樣,不希望小孩吃垃圾食物、整天吵著看電視買玩具、沉迷手機和電玩、索虛無度。學齡前的生活單純,我就秉持著"小孩不提、我就不給"的原則,盡量不讓他們提早接觸不必要的環境,在無知的情況下就不會開口提要求。拿買玩具來說好了,我會常常帶小孩出門玩,但都以戶外活動為主。如果偶爾跟朋友約在百貨公司遊戲區,我通常只會在遊戲區讓小孩自由,一離開遊戲區就會綁在推車上一直到進家門。在逛街期間我會避開玩具區,讓小孩遠離誘惑就不會給自己帶來困擾。在家電視的開放我也很嚴謹,只放DVD和固定的英文卡通,盡量避免看廣告,杜絕孩子對新玩具的認知,他們就不會吵著要買了! 至於垃圾食物我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出門盡量帶自己準備的食物,要不然就是寧願多花一點錢直接帶去非速食餐廳用餐。兄弟倆因為先跟著我到處吃吃喝喝嘗遍美食,約四五歲開始跟其他小朋友外出用餐接觸速食就沒有被速食的口感驚艷到,對速食也就沒有特別的嚮往。為了不讓孩子們成為電視寶寶,我盡量帶出門玩,在家給足夠的玩具讓他們自由發揮,將電視當作純粹是輔助教學的配備而非轉移注意力的工具或臨時保母。對電視沒有依賴,小孩就願意遵守約定,時間一到自動關電視去做別的事。手機和電玩也是同樣的道理,不在小孩面前玩,也不要總是手機不離手,就比較不容易引發孩子的好奇心。   不過,這些所謂的"禁忌"只限於正確的價值觀建立好之前,等到該有的觀念都打好基礎了,我就反方向操作。也就是說,預防最好方式就是不要"禁"。很多事情一旦解禁了,就少了那份物以稀為貴的致命吸引力。從他們回台灣上小學開始,在吃的方面我全無禁忌,只要不誤正餐,零食也百無禁忌。說真的,在媽媽什麼都說好的情況下,小孩反而零食買得少,因為小學老師健康概念教的好,在仔細看過零食包裝上的成分之後,兄弟倆通常都會選擇不買。回台灣之後電視也被"解禁",但是因為生活忙碌,其實想擠出時間看電視也非常不容易。等到後來小孩各自有了筆電,看電視已經成為落伍行為,看網紅才是跟的上潮流!  其實帶孩子回台念小學的時候,我最擔心的其實是物質需求會因環境而突增。很慶幸我讓她們去念的森林小學同學們都很樸實,還有我帶他們外出購物也都會教他們比價,讓他們辨別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價。玩具是一定會買的,當生日禮物或比賽後及學期末的獎勵品(不管成績如何),但是付錢的時候一定當著孩子的面,讓他們知道錢很容易一下子就花完了! 對兩隻鐵公雞來說,每每看到這樣的畫面,他們都會特別珍惜得來不易的玩具。   孩子都上高中了,照理說有零用錢是很正常的事,但在這件事情上,我還是貫徹原則,他們不提,我就不給。我不是不給他們花錢,只是不希望提早喚醒購物慾的本能。一直以來,小孩的生活所需我都會準備妥當,跟朋友外出也會給他們足夠的錢消費,加上國外購物環境沒有台灣來得誘人,我真的很感恩兄弟倆到現在都沒有想到要跟我要零用錢! 套一句他們說的話"現在給他們錢也沒地方花!" 小孩不提,我就不給,不是要限制孩子的成長,只是希望養成簡單樸實的生活習慣,等將來自己獨立生活了,才不會因為禁不起誘惑而迷失了自己。多陪著孩子到處看、到處體驗不同的生活,簡單生活的價值觀就可以慢慢扎根,希望久了就會根深蒂固。 

聊天習慣從小養成

2020年11月20日
公開
246

很多人都會覺得生女兒比較貼心,我也是其中之一! 哈哈! 無奈我就是沒有女兒的命,所以只能盡量跟兒子們培養感情。我從他們牙牙學語的時候,就無時無刻的在他們身邊教這個教那個。尤其是開始教唐詩的時候,更是邊逛街邊把街頭景象跟唐詩連結,讓小孩更容易懂唐詩的內容及背誦。久而久之,我就養成了外出時就一定會跟兄弟倆滔滔不絕得閒聊的習慣。小時候外出聊天可以讓他們增廣見聞,上學之後外出聊天是因為在家都忙著做功課,只有外出的時候才有跟小孩獨處的時間。現在疫情期間不方便趴趴走,小孩有空就會來找我聊天,因為只有我隨時有空傾聽!    大部分的青少年都是話少的,我家的也不例外。不過我一直以來習慣用聊天的方式和兄弟倆一起自我檢討,還有飯桌上一定會閒聊,所以我很慶幸進入了青春期之後,小孩還是願意繼續和我隨便聊。另外,從小學開始,我在他們洗澡的時候也會在門外陪他們聊天。因為要和兩個孩子培養感情,就一定要找時間獨處說貼心話,讓寶貝們感受到屬於自己的寵愛。老大小時候喜歡趁著獨處時間跟我商量獎勵制度,因為他喜歡玩樂高。現在大了雖然洗澡不跟我聊天了,但是飯桌上老大喜歡在看了國外的綜藝節目之後跟我聊明星或我和爸爸那個年代的事情,弟弟小的時候會說學校的事情,現在大了還是會在洗澡時跟我聊天,喜歡聽我聊八卦,然後跟我分享他的看法!  我無所謂孩子想跟我聊什麼,只要願意跟我聊就好了!    兄弟倆雖然長大後話變少了些,但是有些話卻從小一直說到現在。例如開飯時叫大人吃飯、看我忙著洗鍋善後也會催著我過去一起吃飯,每次用餐完了會說"爸爸媽媽謝謝,我吃完了!" 隨時幫他們做事遞東西也都很真誠的說"謝謝"等。也許有些人會覺得一家人說這些話太嬌情了,但我的想法是,孩子們現在話越來越少,還能把這些感恩的話語掛在嘴邊,表示他們對我和爸爸還是尊重的,那我繼續為他們做牛做馬也甘願! 而我對兄弟倆有一句話從小到現在都沒變,那就是隨時隨地跟他們說" I love you, 寶貝!" 每晚睡前都會說,為他們加油的時候也會說,看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更會說。雖然上了國中之後就不跟我摟摟抱抱了,但至少對我這句話,還是很願意接受,那我就會不間斷的說,希望等他們過了這段尷尬期之後,我們又能慢慢開始恢復摟摟抱抱了! 有夢想是好的,不是嗎?! 哈哈哈!

愛他就相信他

2020年11月19日
公開
232

"愛他就相信他" 這句話適用於夫妻之間,更適用於親子之間,因為給予孩子你的信任也是培養孩子自信心的關鍵之一。我覺得我家孩子的叛逆期起源於我的不信任。我一開始不知道是我的過錯,等到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我才了解,原來我的孩子對我的叛逆不全是因為我的管束,最主要是對我的不信任而做出抗議。我曾經說過,要給孩子自信的榜樣,大人自己就要有正能量。但是人生不可能一直順遂,當我們遇到徬徨不定、自顧不暇的時候,孩子就會以情緒不穩的方式刷存在感。人生的第一次永遠是最難忘的,我和老大的第一次大吵就是如此。在大吵之前就有過不少無果的爭執,才會引爆後來的大吵。爭執的事情是因為他即將要代表學校參加英文演講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賽,又是代表學校,所以我希望他能多多上台練習,到時候才不會緊張怯場。小孩百般不願因為不想在熟人面前練習,覺得丟臉,而且他說他在熟人面前反而會更緊張! 這時候的我,就主觀地認為,因為我有十多年帶學生比賽的經驗,我應該比老大更了解如何準備比賽會比較好,所以就沒有採納他的想法,覺得等他比完了就會知道我的堅持是對的。結果證明,我是錯的,他是對的。老大在台上從容的表現真的讓我刮目相看! 這次的教訓讓我發現到我的自以為是,教學經驗豐富真的不代表我就能洞悉一切。這是第一次小孩讓我知道,他有自己的想法。有了成功的第一次,聰明的小孩就會再接再厲的繼續發表他的意見。而我,當然不是從此之後就都聽孩子的,但是很明顯的,我不再馬上否決而是多給時間讓孩子證明自己,同時繼續遊說他接納我的方式。這種拉鋸戰持續了一年多才慢慢消失,原因是我們終於更進一步的了解了彼此的想法,我願意放手讓孩子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事,而他也覺得得到我的信任就沒有理由再鬧情緒了。   最難熬的時期是我們再次跟著爸爸移居海外的那一年。新環境、新學校、還有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兩個小孩,這些新的狀況加上我自己身為人妻及人母要調適的心理狀態,讓我再次徬徨無措、自顧不暇。在這種情況下面對兄弟倆的陰晴不定,我常常會情緒崩潰,因為事情太多、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孩子為什麼會情緒不穩,自己為什麼突然間無法跟孩子溝通了! 這段期間的爭吵會因為孩子的長大、用詞犀利,讓我聽起來特別刺耳、無法接受,進而容易扭曲孩子的原意。當雙邊的耳朵都沒有完全打開的時候,戰況常常一發不可收拾。更糟糕的是,我家爸爸會因為孩子的頂嘴而為我不值,覺得我的付出孩子不懂感恩,太不像話,然後再訓一頓,讓整個家裡情緒低迷。幸運的是,每次和孩子們爭吵的時候,我總能在最後抓到他們不滿的重點,然後自己先深呼吸,再做出第一步的退讓。我先給孩子台階下了,擂台的戰況就可以消停了。事後我會私下自我檢討,認真的去思考孩子的指責。其實這段時間給我最大衝擊的就是對孩子的學習完全失去了掌控。以前在台灣,我很少過問小孩的學習狀況,因為小孩有課本給我翻,有老師隨時跟我保持聯絡。但是在新的學校上課都用電腦,實體課本很少,而且就算有,小孩也不會帶回家,因為做功課用不到。跟老師之間的聯繫只有一年一次的單獨面談,當然,平常若有問題也可以隨時跟老師詢問。可是我都不知道小孩在上什麼,哪裡有問題,怎麼去問老師?! 因為不確定小孩是否順利銜接課程,我在台灣從來不問功課的,現在突然開始問東問西,讓兄弟倆非常不適應,也讓他們覺得我管太多,很煩! 另外,因為學習所需,突然需要給小孩各自一台筆電,讓我很怕他們因為新鮮貪玩而學習不專心,就開始會有類似抓現行犯的舉動,讓他們覺得不被信任。當然,這也是第一次擁有自己的電腦,兄弟倆也在試探我的底線。還好,學期末小孩用成績證明,我說的他們都有在聽。既然如此,那我就不需要再疑神疑鬼的觀察他們了。   電腦的事情好解決,但是我和孩子的情緒控管問題卻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擺平的。我的方法是,每次我自己私下自我檢討完了之後,趁小孩心平氣和的時候,用聊天的方式把我的想法說給他們聽。我除了跟他們解釋我為什麼會曲解他們的意思,還會把自己面對的壓力告訴他們,讓他們了解我和爸爸的處境。兄弟倆既然覺得他們長大了應該要有更多的自主權,那隨著長大而來的責任也要有,那就是幫父母分擔解憂。透過不斷的促膝長談,和飯桌上的亂聊,小孩慢慢了解了生活的真實面,進而對我和爸爸也多了些體諒。孩子從我掏心掏肺的傾訴中又找回了我對他們的信任,甚至現在多了一份我對他們的依賴,所謂的"叛逆行為"也就慢慢的越來越少。套一句老大曾經跟我的話,"只要弄清楚妳(媽媽)的底線不要去觸碰,我的世界就會很太平"。的確就是這個理,既然我該教的都教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去質疑孩子的決定? 那不是變相的表示不相信自己嗎? 自從多了兩個孩子願意聽我倒垃圾,旅外的生活壓力就減輕很多,因為有了情緒發洩的管道。愛他就要相信他,相信孩子會回饋你的愛,相信孩子不是故意要跟你過不去,相信孩子也可以是你的依靠。先教寶貝們你希望怎麼被愛,他們才能盡力學習如何去愛。愛孩子不是一味的承擔所有的生活壓力,而是要教他們如何一起承擔,才能讓一家人的感情更緊密。

如何培養自信

2020年11月17日
公開
247

我十八歲開始教鋼琴,等我開始教育自己的小孩時,我的教學資歷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十幾年的經歷中,我最擅長的是教啟蒙鋼琴。我會把學生覺得難學的步驟當面做仔細的分解教學,一小步一小步的引導學生順利達標。學生常常在聽到自己順利彈完一首新曲的時候,自信倍增! 我把這樣的教學方式也用在教育孩子身上。在嬰兒期的時候,寶貝從大人不斷的加油吶喊中得到自信的啟蒙。當孩子把這些加油吶喊跟鼓勵畫上等號的時候,他的探索會變得更積極。只是當探索範圍慢慢擴大之後,小孩就會開始接觸到危險事物,這個時候"不可以"這句話就會常常出現。我無意間發現,我家老大怕巧虎玩偶,後來我就把巧虎玩偶放在不想讓他去的地方,他只要看到巧虎就會自己離開。這個現象提醒我,直接說"不可以"寶貝不一定懂,如果能用更直接的方式讓他了解哪裡不要去哪些事情不能做,那才是根本之道。所以危險的事情我會陪著孩子一起體驗,家裡危險的地方上鎖或讓巧虎看門,這麼一來負面的言語少很多,寶貝也可以很有自信又獨立的在家裡探索。等大一點可以帶去公園自己玩的時候,如果怕孩子受傷,我會直接陪在身邊護著,一直到他抓到玩遊樂器材的訣竅再退到一邊看著。既然開始帶出門了,最終的目的就是希望寶貝能增廣見聞,勇於嘗試。我常常推著弟弟牽著哥哥一路走走逛逛,沿路介紹他們認識新事物、盡可能的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出門看多了,回家如果在書上或電視上看到孰悉的事物,他們就會更有成就感! 這樣從日常生活中累計出來的自信,讓兄弟倆入學之後對課業的學習毫無畏懼,因為早已習慣多看多嘗試,學校的挑戰只是把媽媽的那一套變得更多樣化而已。   大家都知道從國外帶小孩回台灣就學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家長最怕的就是小孩因為學習跟不上信心大受打擊。我和先生也不例外。為了不讓兄弟倆對學習有排斥,我們避開明星小學而選擇森林小學。為了讓寶貝們可以順利銜接課程,我也事先在國外把他們缺失的課程補上,這樣回台之後只要專心適應環境就好。很幸運的,我們選擇的森林小學老師和校長都很用心又有耐心,更是努力不懈的帶領著孩子去嘗鮮搞創意! 而我為了瞭解孩子們在學校的狀況,也積極參與學校的所有事項,幾乎只要跟學校有關的我一定到! 其實從國外回台的孩子最不適應的就是老師制式的教學,及不能變通的一堆規定。我們選擇的森林學校是體制內的小學,但卻跳脫刻板的學習方式,加上老師對每個小孩的用心,我很慶幸我的兩個寶貝在台就學期間快樂學習、幸福成長。因為在台灣已經把學習習慣和基礎打好了,後來再次轉學出國,對兄弟倆來說感覺好像駕輕就熟了!    如果想要培養出自信的孩子,家長自己本身也要盡量是正能量的個性。寶貝從小就是以模仿為學習的方式,帶孩子的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是什麼個性,帶出來的孩子就是什麼個性。我希望我的孩子勇於嘗試、不怕操,那我就盡量以這樣的模式去帶領。比方說,小孩走路跌倒,對他笑著說"沒關係,站起來自己拍拍就好。" 在家闖禍了,家長的第一反應是冷靜先檢查是否有受傷,再耐心問清楚事情的經過。當小小孩做錯事的時候,如果大人太大驚小怪,有時反而會讓情況更複雜。其實我自己本身是個急性子,所以也無法每次都做到這麼的從容不迫。每當我自己情緒沒有控制好,孩子們的反應都是非常直接的。既然我教兄弟倆要知錯要改,那我自己更要做到他們才能學! 所以只要我發現自己錯了,我會當下跟小孩認真道歉等他們真的原諒我了,我再和他們一起自我檢討。因為寶貝們在人格培養的關鍵期沒有上學,所以我如果沒做到主動認錯,那他們就沒有學習的對象,等不認錯的觀念建立了,要再幫他們改就是一條非常艱辛的路了。自信的養成就是經過無數次的知錯能改而練就的熟能生巧。孩子透過犯錯去學習正面的觀念,進而引導自己做對自己好的選擇。例如,小孩因為貪玩而沒有好好準備考試,考出來的成績就會讓他知道,隨便學習的態度換來的是自己最不喜歡的失落感。這麼一來偷懶並不等於比較輕鬆,反而事後還要再補回來更累! 孩子自己想通了這一點,以後就不會再貪玩了。至少我的兩個小孩是這麼覺得,每次學習都全力以赴,結果就是讓自己開心的成績,還有媽媽會獎勵。如果學習不認真,自己事後追捕辛苦又沒獎勵不說,也很容易在老師和同學面前丟臉,丟了裡子也丟了面子! 而我,也是透過無數次的知錯能改,才能一直和孩子們維持暢通的親子關係。   雖然整體來說我的兩個小孩在學習方面算還順利沒有遇到太多挫折,但是既然是兄弟,又在同一所學校,就算不跟同學比,他們自己也很難不比較。不過我從一開始就先跟寶貝們說了,他們不在同一個年級,因為狀況不同如果互相比較很難找出公平性。對孩子們來說最簡單的比較就是學期末的名次公布。很明顯一開始是哥哥會比較辛苦,因為他的年級比較高,班上人數又比較多。弟弟因為是一年新生入學,所有的學習都從頭開始,加上班上人數比哥哥少快三分之一,相對的競爭力就比較少。只是單純如孩子,道理也許懂,但心裡的不舒服就是很明顯。第一個學期哥哥看弟弟領獎狀他沒有,有一點失望但不是很明顯。第二學期又看弟弟領獎狀,哥哥整個情緒就不平衡了。因為哥哥覺得他為功課的付出比弟弟多,為什麼弟弟有獎狀他就沒有! 我跟哥哥分析狀況,然後提議暑期加強學習的計畫,我給他的目標是,他下一個學期一定可以拿到獎狀,因為他有這個學習能力。我每次給小孩設目標,我都說同一句話"我覺得你可以如何如何,因為你已經做到了什麼什麼"。就像教學生一樣,我給的目標都是能力所及的,這樣才能馬上看到結果。只要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再繼續開導鼓勵就不難了。也因為孩子覺得我言而有信,從此之後他們就願意先聽聽我的建議,再自己決定要怎麼做。解決了哥哥的問題,接下來換弟弟了。哥哥因為平常閱讀比較多,在學習上無疑有加分的效果,因為多閱讀多接觸所以思考力比較靈敏。弟弟喜愛音樂,因為學樂器要花時間練琴,相對的閱讀量就比哥哥少很多。所以當哥哥的資優班越來越多的時候,弟弟就對自己學習越來越沒有自信。我開導弟弟,對自己不是很熱愛的科目,只要盡力而為就好,對自己的強項就要全力以赴,盡量為自己去爭取。我跟弟弟走過同樣的路,所以我拿我的經跟他分享。我告訴弟弟他的學科成績比我以前好太多了,不需要什麼都跟著哥哥的腳步,大家興趣不同,當然要適向發展,努力加強自己的專長,才能讓自己更有競爭力! 後來我鼓勵弟弟參加學校音樂活動的選拔,都有好的成績,他也就釋然了。至少不再有自己不如哥哥的想法,自信心回升,學習壓力就自然減少順遂多了。    除了培養課業學習的自信,生活的獨立性也不能忽略。我從哥哥三歲多弟弟兩歲左右就開始帶著他們跟我出門辦事。一來是加強生活常識、學習獨立自主,二來是學習如何幫父母分擔事情! 台灣的便利性和良好的治安,讓兄弟倆回台灣的第二年就很獨立的自己外出幫我辦事情了。廚房的事情我也從小就帶著他們跟我進廚房自給自足,只是後來因為唸書時間壓縮,就越來越少進廚房。不過只要他們在我煮菜的時候進廚房,我還是會讓他們幫忙一下,多了解廚房的操作,等以後自己住的時候才不需要老是吃外面。我們的自信來自於正面的生活態度,從小樂觀陪孩子學習,等該有的正面觀念都扎根了,寶貝們接下來的路就能走得順遂一點,更重要的是,親子關係就更經得起考驗,因為相信彼此。

如何培養安全感

2020年11月15日
公開
256

我覺得安全感和自信是相輔相成的。孩子有了安全感就會有自信去探索,所以安全感的培養很重要。我在嬰兒期的作法是,當我準備要哄孩子睡覺的時候,我就會先放適合寶貝聽的輕音樂。等他睡著了,我會先確認包巾有包好,讓寶貝不會因為亂動而嚇醒,然後我會把音樂的音量調大聲。讓孩子習慣在有聲音的環境睡覺,一來,我做家事就不用小心翼翼,二來,如果我帶出門也不會因為環境吵鬧而睡不著,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一直都在孩子睡覺的時候保持安靜,那任何突如其來的聲音都很容易把他嚇醒,這樣寶貝就可能會變得不好帶。我的想法是,與其讓環境因孩子而調整,不如讓孩子去適應環境來得實在。當小孩哭的時候,我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他的視線裡,我會哄但不一定會馬上抱。這樣就可以很好的建立安全感,同時也讓寶貝知道不是哭哭就會抱,以避免養成過度的依賴性。等孩子會爬了,我會陪他在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自由探索。我的存在第一是給寶貝安全感,第二才是陪玩。我盡量不去打擾孩子的好奇心,而且我會把不能讓小孩放進嘴裡的玩具先拿走,這樣我就可以減少說"不可以"的次數。"不可以"這句話說多了,對有些寶貝來說可能越會刺激他去做不該做的事,對有些寶貝可能會產生膽卻的效果,而且不只是在嬰兒期,在孩子的每個成長階段,"不可以"的殺傷力其實都滿強的。我會盡量用商量的方式去取代"不可以"這一句話,我的原則和底線不會變,但表達方式可以盡量婉轉,避免去挑起小孩的叛逆神經或是讓他捫放棄求知探索。   其實我是現在回顧一切才發現,我陪兄弟倆的方式從他們會爬的時候就定型了。無論到哪裡,我永遠在孩子的視線裡,但是我跟他們之間的真實距離會隨著年齡越拉越遠。對兄弟倆來說,只要知道媽媽在旁邊,他們就會很放心地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在嬰兒時期我會帶他們去參加Babyhome的媽媽聚會,他們除了肚子餓和想睡覺會哭,其他時間都是自己玩然後偶爾喵我一眼,然後再繼續玩。等到大一點能去公園玩了,我也是一樣安靜的坐在一邊看他們玩,順便拍照、顧東西。在家學習的時候,只要他們會自己操作了,我就不會在旁邊盯著看,只等著他們來跟我分享成果。不過我會先做好準備,例如給他們穿不怕弄髒或弄壞的的衣服,給他們一個不怕破壞的空間,及多準備幾份可能需要重新來過的學習教材。有了這些準備,孩子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才不會怕被罵、犯錯、或受傷而裹足不前。我在學習前的教導給兄弟倆安全感,而我事後的放手更是給他們學習的信心。在上小一之前,我一直用這樣的方式帶著他們到處從生活中快樂學習沒有上幼稚園。當他們真的上小一的那天,兩個小孩都沒有因為只跟著我生活而捨不得離開我,反而都是看到老師的溫暖笑容就頭也不回的跟著老師走了! 不過用心陪伴的前題是,大人是全程專注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在手機上喔! 另外,因為我從兄弟倆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就開始中英雙語教育(我講英文爸爸講中文),我用浸泡式的方式讓他們耳濡目染。所以當我們隨著爸爸到一個語言完全不通的國家生活就學的時候,兩個寶貝因為會英文,一入學就跟大家打成一片,學習上也完全沒有問題。當學校有戶外教學的時候我一定跟,但我不會只照顧我的小孩,我會幫著老師照顧所有的孩子。一來,不讓我的小孩持寵而驕,二來,了解老師的教學方式,自己也可在家配合或利用老師的話來引導孩子學習。不過我跟著去戶外教學的最終目的其實還是為了給孩子增加安全感,我的存在讓寶貝們知道,如果受傷了或跟同學鬧情緒了還有我這個避風港可以靠。   剛剛提到我們會隨著爸爸的工作更換生活環境,在這樣的狀況下,培養好孩子的安全感更是重要! 每換一個新環境,不只我們大人要重新適應,小孩也是。如果沒有幫孩子們先做好心理準備,他們的適應不良會成為一輩子的陰影及我們大人的遺憾。這是我在結婚的時候就知道的事,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我從懷孕開始就實施浸泡式的中英雙語教育。語言學習不能速成,越早開始越好。要到不同國家生活,除了語言障礙,就是文化的適應。我和先生會常常帶著兄弟倆去體驗當地的文化活動及學習基本的當地語言,和當地人交朋友,盡可能的去融入當地的生活。在此同時,不能忘了根本,那就是我們在外生活只是短短幾年,台灣才是我們永久的家。這個理念很重要,我看過太多跟著父母到國外生活的孩子,因為父母沒有堅持這種想法,孩子出國才幾年就不認同台灣是自己的根,所以對台灣的生活有諸多排斥,最後移民定居國外。我的小孩將來可以不在台灣成家立業,但是不能忘了台灣是他們的家。幫孩子把"根"的概念建立好對他頻繁的進出不同國家很有幫助。一來,如果在國外的生活有任何的不適應,只要想到自己在這個地方不過是個過客,尋求認同的壓力就會減輕。二來,對自己的"根"有認同感,反而更容易得到多數外國人的認同,因為有根就有底氣,有底氣就有自信,有自信才不容易被人看扁。我自己就是小小留學生,所以兄弟倆要走的這條路我先走過了,才有那個體悟要先認同自己的根才能站穩自己的腳步。   為了讓兩個小孩回台灣能順利融入小學環境,我們刻意選了離家近的公立森林小學,讓他們可以不用在意成績,只要開心去適應新環境就好。不過要讓小孩在課業上沒有壓力,我在回台灣之前也做足準備,我準備了台灣的小學自修在國外陪兩個寶貝跟台灣同步學習。所以當他們一進入學校,說話完全聽不出是從國外回來的小孩,學習上也不用老師特別照顧,同學們基本上就把兄弟倆當作是從別的學校轉來的轉學生,很快就打成一片了。我和爸爸為了讓小孩記得台灣的好,在台期間很努力的帶他們到處吃喝玩樂和親友聯絡感情。我們的努力在我們再次搬遷到國外的時候有了明顯的效果,兩個小孩一至覺得台灣是他們住過最棒的地方!不過在台灣念書的這段期間,我仍為下次出國做準備,例如鼓勵小孩維持英文閱讀,多接觸會講英文的朋友,看影視常看英文版,還有,跟我講話只能講英文!  因為這樣的堅持,當他們再次轉入英文學校的時候,學業和人際關係仍然是無縫間軌,完全沒有適應不良的問題。   一路走到現在,兩個小孩住過四個不同的國家,念過五所不同學校,因為有充足的心理及課前準備還有父母全心全意的陪伴,奠定了他們的安全感。小孩有了安全感在學習任何事情就能心無旁貸的專注投入,他們有了安全感在面對新環境的時候才能勇敢的去認識新朋友。而他們兄弟倆一路有彼此的陪伴,讓他們在新環境中減少了孤立感。而我選擇生育兩個孩子,也是希望他們在外能彼此照應,給他們彼此一個安全感。

管 Vs. 不管

2020年11月13日
公開
248

  我自認為是會管小孩的媽,但是在一次的聊天中才知道,原來我在小孩的眼裡已經變成不管小孩的媽了! 兩個小孩從出生到現在都是我親自照顧和陪伴,可以說我離不開小孩,但最主要的是我對小孩的教育方式有很多堅持,所以與其讓別人幫忙讓我不好意思挑剔,不如我自己來的乾脆及簡單。為了培養我認為好的生活習慣、正確的價值觀、及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我會不停的對小孩重申我的原則~作息要正常、吃飯不挑食、東西有需要才買(除非是生日禮物)、無論是買東西或自己出門都要報備以示尊重、出門在外看到長輩要打招呼、無論任何學習課業或課外都要認真盡力、玩3C不能耽誤學習及擾亂作息等。學齡前我會把規範注重在細節上,上小學之後因為細節已經變成習慣,我的管束範圍就會放寬。例如,學齡前什麼時間要做什麼事我都要提醒,上小一之後所有作息都已經變成習慣,我就只須提醒時間兄弟倆就知道該做什麼事了。唯一我會親自監督的就是睡覺。我很堅持不讓小孩晚睡,所以小學期間每晚必須九點躺平,最晚九點半睡著,假日也不例外,除非外出旅遊。學業方面我通常都會先觀望一個學期,大概了解自家小孩的程度大約落在班上的哪裡,然後告訴小孩我覺得他的能力可以到達哪個高度,請他盡力而為。至於字跡和檢查功課內容的對錯這都不如老師的一句話來得有效,所以就勞煩老師幫我分擔了! 課外活動及體育比賽都是讓小孩自己選擇,然後我會幫忙去注意表演或比賽重點,再提醒小孩要往哪個方向多加努力。唯有音樂比賽一律都是我全權規劃,因為那是我的專業。在上國中以前,我的小孩沒有手機也不碰電腦,因為我不覺得他們有必要去接觸。第一、小學期間上學有校車接送,其他時候就我自己接送,幾乎不需要手機互相聯絡。當有緊急需要的時候,我才會給不能上網的手機方便連絡。第二、為了讓小孩閒暇時不無聊,我讓他們參加課外活動、學樂器、和社區小孩玩,就是不給他們有時間去接觸電腦。另外,培養小孩的閱讀習慣也很實用。老大比小的愛閱讀,可以一看就是好幾個小時。學齡前出門在外兄弟倆都會各自手拿玩具汽車安靜的自己玩,學會看書以後,車車就改成書,人手一本,車上看,吃完飯也看,大人之間在聊天八卦的時候小孩無聊就繼續看書!  上了國中小孩上學地點和時間都錯開了,光是睡覺時間就要延後半個小時,因為國中晚自習回到家都九點多了,洗個澡剛好九點半上床。不過還在上小學的弟弟作息時間不變,仍然按表操課。另外,手機也是不能避免的改變,因為老大要自己上下學,有支手機在身上若遇到突發狀況才好聯絡。不過在給手機之前,我把規則先說清楚了,在家手機只能放客廳(因為我和爸爸的也是放客廳),飯桌上不能有手機,跟我出門可以帶手機但不能開機(純粹是當備用手機,如果怕無聊就看書)。上學帶手機因為老師都會統一保管,所以我對小孩自己帶手機出門就沒有太多約束,因為我也看不到。至於不要邊走路邊看手機這一點,我只提了一次,因為我覺得這是國一小孩該有的基本常識。其實我跟大部分的家長一樣,怕小孩沉迷於手機,所以給了手機我就順便開放每天半個小時的電腦時間。我跟孩子們說,要玩遊戲還是在螢幕大的電腦玩對眼睛比較好。因為哥哥上國中的時候弟弟才上五年級,所以我同時給兄弟倆開放電腦時間,但是弟弟要等到國一的時候才能跟哥哥一樣有手機。老大有了手機之後,我從來都不會去查看他的隱私,要讓小孩學會尊重,父母就要以身作則,先尊重小孩,他們才會有樣學樣。至於電腦的使用規則,除了規定每天不超過半個小時,就是不能花錢玩遊戲及不能跟不認識的人玩線上玩遊戲。至於怕小孩上不該上的網站,其實學校老師都有教,所以我就沒有特別提。不過我家爸爸有說很多遊戲網站會讓電腦中毒,剛開始小孩不怎麼信隨便玩,後來真的中毒了,就自己會小心慎選遊戲網站。國中這段時期除了3C的侵入,另外的一大改變就是朋友之間的往來。孩子大了,想獨自跟朋友出去是最自然不過的,有了手機也會開始互相傳簡訊、聊天。我對孩子們的交際規範是,一切先報備就沒問題,不報備就沒有下一次。我不要跟小孩蝶對諜太累了,一切坦坦蕩蕩的,我安心,他們也玩得愉快。其實要求孩子先報備不是不信任他,而是因為一家四口的時間不一致,先告知行程大人才好安排時間確保孩子到家有人在。家,就是要有人在才有溫暖。對孩子們來說,國中時期最明顯的改變其實是課業壓力。小孩自己選擇私校只因為離家近,走路就到。我的想法是,既然學校都管的比我嚴、比我細,那我就不用雪上加霜了。孩子有他自己的自尊心,對每次的成績排名雖然老師都會發給家長,但我都是等小孩自己來告訴我,我才去鼓勵他然後一起討論接下來的努力目標。所以孩子們每天放學回家我從來不問上課如何,而是問~"今天午餐好不好吃?"由此可見,我家兩隻都是吃貨! 哈哈哈!   陪著兄弟倆一路走到現在,我必須說國中時期是最不容易的時候。除了環境的變動,身體成長所帶來的不適,還有新的人際關係要適應。而我又是兩個年齡相近的孩子,所以一個剛穩定下來,另一個又要重新來過,還好都熬過來了! 現階段上床時間最晚是10:30,3C規範是只要成績沒有往下掉隨你玩,但是家庭互動時間不能不參與,和家人外出手機不拿出來,專心與親友互動已經是習慣。與朋友之間的互動,只要朋友家長有邀請,去過夜沒問題。如果有心儀的對象想追求,只要不影響學業、不超過門禁、不花大人的錢,最重要的是人家對方願意接受追求,那就請帶回家給我們認識認識。學業的部分,成績已經不是我最注重的,是孩子的強項科目是什麼,因為這關係到接下來的大學申請。經過了國中一段時間的磨練,兄弟倆的成績基本上都是很穩定的,所以我和他們討論比較多的是將來大學想念哪些科系。我會提前告訴孩子這個寒假需要專注在哪些重點學習,下個暑假可以考慮參加哪些暑期營隊增廣見聞等等。讓他們有心理準備將要面對哪些事情,然後再看看有多少時間可以安排自己想做的事。所以當孩子們跟同學說~"我媽都不管我的。"這句話不盡然是全對的,但也沒有錯。現在的我不會管細節,我也不會隨時查看成績(我只看學期末),我更不會約束小孩上網或用手機。我在孩子們的每一個成長階段慢慢學會放手,給他門足夠的空間去探險、去滿足好奇心。很多事情少了限制,相對的吸引力也會減少。現在他們只用手機無聊的時候跟同學聊聊天,每天跟同學約一下一起玩線上遊戲增進感情,看書看累了就改看一下Netflix解壓,閱讀還是不可或缺的消遣。所以管還是不管,就看想要的結果是什麼了! 

將心比心

2020年11月12日
公開
225

我的做人處事態度是,我做不到的就不要求別人,我能做到的別人也不一定能做到,所以不要對別人要求太多、標準不要太高。我對孩子們不是沒有要求,但一定是在他們的能力之內。學業方面,我自己音樂術科很好但是學科不出色,對孩子們在學業上的要求只要他們盡力而為,認真學習,自己問心無愧就好。這個要求也許很籠統,小孩也許會偷懶卻說他們有盡力,但因為孩子是我親自帶大的,他們是否有盡全力其實我都知道。再加上台灣的學習制度就是讓同儕之間會有比較,好勝心強的就會自動督促自己認真學習,就算沒有慾望要拚全班第一,為了不當最後一名,小孩也不會完全自我放棄,這樣的學習就是完全的自動自發了。那既然孩子都自動自發的學習了,我何必要再添加壓力? 自動自發學習而得來的成績就完完全全是自己努力的成果,無論大人或小孩,當我們把努力後的成果展現出來時,最希望聽到的應該是鼓勵而不是批評吧?! 所以將心比心,只要是看到孩子們的任何成績,學科、術科、運動比賽等等,我和我家爸爸都是給予鼓勵與加油,期待他們再接再厲。因為如果換成是我和爸爸上場去考試或比賽,我們的成績不見得會比小孩更好。   日常生活中的摩擦是無所不在的,我會碎念也會罵人,小孩也絕對不會逆來順受安靜地看我發火。經過無數次的爭吵我領悟到了一個道理,小孩不是我的翻版也不是AI,我何必在小細節上堅持他照我的方式做? 只要我要的結果他們做到了,我何必在乎他們用甚麼方式去做呢? 就拿做家事來說吧! 我家兩個男生,一個高二一個國三。從哥哥三歲弟弟兩歲我就開始讓他們幫忙做家事,因為從小做習慣了,所以長大了繼續叫他們做也不會排斥。只是老大越大做事越草率,掃地打馬虎眼,餐後善後也很隨便,他的房間床鋪更是常常不整理。我曾經為這些事生氣過,因為他在學校的打掃工作老師很誇讚,去朋友家作客餐後禮儀也讓人家家長印象深刻,跟學校外宿的時候自己的床鋪和衣物也都整理得很好,從來沒有掉過東西。我會唸他說"為什麼在外面都表現這麼好,回來卻總是給我擺爛?" 他的回答當然也都不是什麼好聽的話,然後家裡氣氛就會很糟糕。後來我終於想通了,既然孩子在外能表現良好表示我教他的他都有在聽,而在家耍廢這種行為不只是他會做,我們大人做得更明顯更多! 所以將心比心,我每次出門回家就連動都不想動了,何況是繼續維持在外的好紀律? 我覺得我該教的都教了,他在外的表現足以證明以後若搬出去自己住,他有能力可以照顧好自己,那就夠了! 他在家的時間也就剩下這兩年了,我不希望他搬出去就不想回家了,所以讓他在家耍賴、放鬆也是一種讓他記住家裡的溫暖的一種方式。試想,我們大人回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時,也常常會這樣跟父母撒嬌。那我們可以撒嬌,為什麼我們的小孩不能呢?   青少年最令父母頭痛的就是陰晴不定的情緒。我剛開始面對的時候也跟很多家長一樣,覺得天天為小孩做牛做馬他們卻不懂得感恩,還擺臭臉給我看或用詞不當的跟我頂嘴,真是過份!後來也是經過幾次激烈爭吵讓我從中領悟到小孩的想法,我把我自己看得太重要了! 他們的世界裡不是只有父母,還有學校的老師和朋友。有很多時候小孩心裡的不爽原本不是針對父母的,但是因為住在一起就被當發洩的對象。後來我學乖了,我只要看小孩的肢體行為顯示心情不好,我就盡量避著不去找他們。如果不幸撞上了,只要言語不是太過份的,我就馬上轉身離開完全不理小孩一直到隔天早上。一來是給小孩時間冷靜,二來是讓他們知道我不是理所當然要當他們的出氣筒。等到他們心情好轉的時候,我會先讓孩子知道他們的行為讓我覺得受傷不受尊重,然後再請他們說說自己心情不佳的原因。在心平氣和的時候以聊天的方式去自我檢討,孩子的自尊比較不容易受傷,父母的關愛及擔心他們也才能真正的感受到。   我之所以會努力地和孩子用將心比心的方式去相處,是因為我希望現在對他們的關愛及包容他們將來在我年老的時候可以回饋在我身上。我從小就教育兄弟倆,你要別人對你好,你就要先對別人好。我希望我的孩子們永遠的愛我,所以我就先讓他們了解我是怎麼去愛他們的。

如何和青少年和平相處及增進感情

2020年11月12日
公開
344

最近發現我和小孩之間的笑聲越來越多了,也許是他們又成熟了些,但是我覺得跟我長期做的一件事有很大的關係,那就是在孩子面前示弱和自虧。我從來都不覺得讓小孩知道我的缺點是件丟臉的事,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一直要在孩子面前維持好形象或威嚴對我來說太累了。所以老大升三年級我就先聲明,自然課不懂的要問老師,因為我不會。後來老大升四年級我又說了,數學不會問爸爸,因為我數學不好。接著老大升五年級我直接買國語自修給他,我跟他說,"媽媽國小只念到四年級,你能念到五年級已經比我厲害了,如果有不懂的,問老師或自修裡找解釋。"(其實不是不能找爸爸,但因為爸爸在國內的下班時間都很晚很辛苦,就不麻煩爸爸了。)所以從老大五年級開始,我的家教功能只剩英文和音樂兩科。另外一隻的養成基本上他拿哥哥當前車之鑑,所以既然媽媽這麼多都不會,那就靠寫自修來自救! 學業幫不上忙,那至少生活上可以照顧他們吧! 偏偏我又是一個不愛運動的人,常常因為急性子傷到這裡傷到那裏。還好台北生活機能好,交通又方便,加上治安好,兄弟倆就常常因為媽媽的不方便,必須自己做公車去上游泳課、幫忙買便當、提重物、及做家事。 出國之後開始寒暑假回台北的時候,因為媽媽是路癡,到新的地方上課逛街吃飯小孩就會自動帶路,有時候晚上視線不好,小孩還得牽著我走路。其實小孩在捷克的時候爸爸就曾擔心我出門把小孩帶丟了,我跟爸爸說,"放心好了,我迷路了小孩會把我帶回家!"結果他們還真的就比我有方向感! 在來說我最嚴重的健忘症,以前在台北因為事情真的很多,所以我都用小本子筆記下來。出國之後我突然間從大忙人變成閒人一個,學校如果有重要事情都會寄郵件提醒,其他的我就懶得把事情寫下來。當然這樣就常常會有烏龍事件發生。所以小孩也知道老媽越來越靠不住了,還是靠自己比較實在。 當我的缺點越來越多的時候,面對孩子我都是隨口不停的"對不起"、笑臉賠罪、及補救方案。先把自己的姿態放低,小孩也就不好意思對我發太大的脾氣,相對的他們也就會比較心平氣和地跟我商量事情、分享心事。如果是日常小事的失誤,我也都會先自虧自嘲,讓他們覺得老媽真的是沒救了,也就自然的不會火氣節節高升,反而是以譏笑老媽為樂而開心化解尷尬。其實不只是我,我家爸爸也是以自娛娛人的方式來包容青少年的陰晴不定。 我之所以說的這麼落落長,就是發現當小孩進入青少年的時候真的很不容易溝通,想要讓他們放下心防願意跟父母溝通甚至心平氣和的對話,我們做父母的真的要放下身段及根深蒂固的主觀觀念去面對孩子的每一瞬間。要做到讓小孩不怕跟父母分享心事或學業不順的事,我們做家長的平常就要給予孩子無條件的信任、支持、及鼓勵。最重要的是,我們當家長的要養成聽孩子抱怨而不糾正的習慣,讓小孩覺得甚麼事都可以跟爸媽說而不怕被罵,這樣親子溝通的管道才能暢通無阻。我除了放下身段、自虧自嘲,我也會認真向孩子們請教或詢問對事情的看法及見解。其實我和孩子之間不是亦師亦友的關係,因為我還是很享受我的"媽媽權威"。我們是互敬互重的一家人,以互虧互嘲的方式去面對生活日常及互相解壓。希望藉此分享能讓大家跟寶貝們相處得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