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ammy

好文分享~思考,令孩子更有力量~上隨選

2008年08月28日

以下文章摘自http://carol541106.pixnet.net/blog/

我們家不上安親班、不寫評量試卷的荳芽在剛剛上小一沒多久,便表現出對數學的畏懼與厭惡。有一天,她很委曲的問我:「為什麼我同學他們考數學好像想都不用想就可以寫出答案,我卻還要想老半天才算得出答案呢?」



我告訴她,演算數學本來就需要思考。當然,我也明白那些不用想就可以寫得出答案的孩子其實是寫多了評量、對各式題目已經熟悉,看到考題便可以很機械化的寫出答案,不需思考。



為了消除荳芽對數學的恐懼,我介紹她去上人本教育基金會辦的「數學想想」課程。



有一天,荳芽上完數學想想課,一臉興味昂然的問我:「媽媽,老師今天在課堂上問了我們一個問題,要我們想一想、說說自己的答案,我是第一個說答案的,老師說我很棒。妳要不要猜一猜我的答案是什麼?」



我很好奇,當然想試試呀!



題目是──



4*1=4 4*5=20 4*6=24



4*2=8 --------- 4*7=28



4*3=12 -------- 4*8=32



4*4=16 -------- 4*9=36



老師問:「這幾個算式為何要這樣排列?請說出和數學有關的意義……」



唉呀!原本數學就不太好的我一看就頭暈了!「這樣排列好看嘛!」我胡亂謅,自己都覺得心虛。



荳芽聽了哈哈大笑,「不行!不行!要有數學意義呀……」



我很快就投降了。放棄!想不出來!告訴我答案吧!



荳芽很得意的公佈她在課堂上說的答案──



她說:「第一列的每一個數加上中間的20,答案都會是跟它對應的第三列那個數。比如左邊的4乘1得4,用4加上中間的20,就會得到右邊的24;再來都一樣,左邊的8加上中間的20,就是右邊的28……」



好厲害喔!我還真是沒想到咧!



荳芽還說也有同學的答案是反著回來的,用右邊的24減去中間的20,就得到左邊的4,依此類推下去……



老師說這樣也對。



「數學想想」用這樣開放的、討論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數學題,也讓孩子理解到「答案不一定只有一個,只要透過合乎邏輯的思考、推演,是可以找出各種不同的可能的」。



因為思考,產生了趣味,荳芽因而有了對應數學的力量,不再畏懼。這樣的能力讓荳芽見識到「思考」的力量,於是激勵她以這樣的策略嘗試著去面對生活上、學習上所碰到的各種困境。



思考,令一個孩子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