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rita

幼兒2歲應戒奶嘴

2007年12月03日
蘋果日報副刊報導∼∼
許多爸媽在孩子1、2歲時,都會面臨孩子戒奶嘴的問題,怕太慢戒會影響寶寶的牙齒、嘴形發展;但戒的過程中,孩子往往會有哭鬧、晚上不睡覺的情形,對親子雙方都是折磨。其實,幫寶寶戒奶嘴的方法,同時要顧及到他的心理需求,成功機率較大,我們請專家來教你怎麼做。報導╱劉燕美 攝影╱楊明龍

橘子兒童牙科專科醫師林書豪表示,一般建議幼兒2歲之後就不要吃奶嘴,否則會對牙齒及齒列骨骼產生影響,牙齒方面常見的情形為上門牙外凸、下門牙內縮,而齒列骨骼方面則是產生開咬的情形,也就是因骨骼變形而產生上下齒無法密合的情況,雖然都可藉由牙齒矯正恢復正常,但如能事先預防,將為家長省下一大筆費用。

不養成吃奶嘴習慣
寶寶難戒奶嘴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安全感因素。從事幼教20多年的佳欣托兒所中正分所所長廖麗文表示,嬰兒期的寶寶不管是用母乳或奶瓶餵食,當他進食結束時,自然會將媽咪乳頭或奶瓶用舌頭推出,此時就不需要給奶嘴替代,如果有哭泣、吵鬧等情形,建議耐心的用擁抱、哼歌等方式安撫,盡量不要建立吃奶嘴的習慣。

戒奶嘴方法
對於奶嘴已產生安全感依賴的寶寶,建議以循序漸進方式,從減少寶寶對奶嘴的接觸機會做起,若操之過急,寶寶可能會發展出吃手指,或咬玩具、毛巾等替代行為,衍生的衛生問題將會更令人困擾。

奶嘴不隨身掛
有些家長會將奶嘴別在寶寶的衣服上,但這會增加他隨時將奶嘴塞口中的機會,反而會更難戒除。


減少用奶瓶
孩子有足夠的抓握力時,可用學習杯取代一般奶瓶,8個月~1歲以上的寶寶,可練習使用吸管來喝牛奶或喝水,減少因吸吮動作而產生的安全感依賴。
嬰幼兒學習杯吸吮口有多種形式,一般3個月以上就可開始選用,從奶嘴、鴨嘴到吸管式,可配合小寶貝年齡漸進式使用。

轉移注意力
《育兒生活》雜誌主編陳素華建議,白天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動,減少寶寶因為無聊而不斷吸奶嘴,如帶寶寶出門、玩遊戲、說故事等,可讓他忘記要吃奶嘴這件事。
Tips
因為1歲多的孩子喜歡探索,帶小寶貝出門,外界不熟悉的人、事、物,將令他忙得忘記吃奶嘴。

取代物
口欲取代
陳素華表示,口腔期的寶寶,還是要適度滿足他們的口腔欲望。若寶寶因為吸不到奶嘴而哭鬧不休,父母可先給他擁抱安慰,若情況未改善,可考慮以牙餅、水果或固齒器類的玩具替代。
Tips
牙餅可磨牙,減少牙床不適,且有適量營養素,可依寶貝年齡挑產品。

玩具取代
睡前要吸奶嘴的寶寶,大多是因安全感因素,建議用娃娃取代,或賦予娃娃英雄色彩,可保護孩子入睡。
Tips
絨毛娃娃常跟寶貝親密接觸,可放在黑色塑膠袋內,置於豔陽下曝曬1~2時即可,減少塵蟎數量。

選擇法
喜好選擇
1、2歲該戒奶嘴的幼兒,已有相當程度的語言發展,可和孩子溝通,鼓勵他不吃奶嘴就可選擇一個喜歡的小物品,如貼紙、小印章等,做為獎勵。重點是讓寶寶覺得他是有選擇的,他「願意」放棄奶嘴。

嫌惡選擇
家長可在寶寶要求吃奶嘴時,告訴他奶嘴被他害怕或討厭的動物如大怪獸吃掉了,問他要不要一起找大怪獸要回來。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讓他自己選擇不要奶嘴,也不會造成親子間敵對狀態。


小叮嚀
奶嘴勿吸整夜
很多寶寶睡前會吵著要奶嘴,家長還是要多一些耐心反覆安撫及陪伴孩子,必要時可跟孩子商量,讓他吸一下就要停,盡量避免寶寶吸著奶嘴睡著,因為長時間整晚含著奶嘴會嚴重影響牙齒生長。此外,1、2歲的幼兒可能會有「選擇」不要奶嘴,卻事後反悔的情形,父母還是要多鼓勵寶貝,也別忘給自己打氣。

專家說
如果該戒奶嘴的寶寶奶嘴咬壞了,建議不要買新的替代,舊的破損奶嘴口感不佳,又得不到新的,自然寶貝就會自動放棄奶嘴了。

在幼幼班2歲左右的孩子,約1╱6有吸手指習慣,多屬口腔期未獲滿足而衍生的替代行為,所以幫寶貝戒奶嘴時,千萬不要操之過急或過於嚴格。


以上資料來源∼蘋果日報htt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