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程顥媽咪

轉貼:5種幼兒有效教養法

2008年09月21日
體罰不當會造成一定的傷害,尤其如果讓孩子處在成天目睹暴力的環境,對其將來人格發展勢必會造成相當的影響。然而,在成長過程中,孩子們都有其自主意識,有時常惹得照顧者氣得心癢癢的,想不打罵都難!此時,您需要的就是代替體罰的處罰方式,不用動手就可以將小調皮們收得服服貼貼,也不會傷害親子間的和氣。



寶寶最易惹怒照顧者的行為TOP10



3歲以內的幼兒不如青春期有叛逆意識、容易做出犯法行為的青少年,他們的想法、動機及行為較為單純,然而卻還是常惹得照顧者生氣,不由自主想打罵他們,根據許多照顧者及幼教專家表示,一般來說,孩子最容易惹火照顧者,讓人想處罰他們的10大行為如下:



1.亂發脾氣,哭鬧不休,怎麼哄勸也不聽。



2.不好好吃飯,或是不吃,一直跑來跑去。



3.該睡覺時不睡覺。



4.會打人、咬人。



5.會跟別人搶玩具,不懂得分享。



6.訓練大小便時常尿褲子,不懂得自我控制,尿了又不說,怎麼也教不會。



7.喜歡耍賴,要什麼就一定要給他,不滿足其慾望就一直哭。



8.喜歡黏著照顧者,一看不到人就哭鬧。



9.有自主意識,愛唱反調,不管叫他們做什麼都說:「不要」。



10.做什麼事都喜歡自己來,但又做不好,常弄得一團亂後,需要照顧者善後。



孩子的「犯罪」心理分析



您的孩子常惹怒您嗎?在上述的排行榜中他榮登了幾項呢?剛出生的孩子宛如一張純潔的白紙,為了更了解這個新奇的世界,他們會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去探索、解讀,在這過程中,難免會因自我主張及心理需求出現不同的發展情況,甚至會有一些讓照顧者感到頭疼的作為,我們不能把這些行為歸為「錯誤」,只能就孩子的發展及心理來看,將其認定為孩子探索、理解世界的方式



失控行為其來有自



分析孩子這些惹怒照顧者的「犯罪」行為及心理,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嬰幼兒教育顧問梁仲怡表示,大多數嬰幼兒常出現失控行為的原因,最主要是因為他們的需求不被滿足,為了吸引照顧者及大人們的注意,便會做出一些在成人眼中所謂「犯罪」的行為。

至於開始有自主意識的孩子,什麼事都想自己動手,然而此時他們的發展尚未完全成熟,在能力不足又硬要自己做的情況下,後果當然是無法完成且可能弄得一團糟,在這過程中,當照顧者看到時,大多會直接自己動手做去幫孩子的忙,但是寶寶又不肯讓照顧者插手,就會出現僵局。



此外,孩子之間的個別差異性會導致他們在面對同樣事件時,有不同的反應,有的甚至會出現失控行為。例如無理取鬧的耍賴行為,有些孩子當他們要什麼事物時一定要滿足他們,如果慾望不被滿足,就會哭鬧不休,但有些孩子不會;在訓練大小便能力時,有的孩子可以很快學會;反之,有些能力較不足,需要多點時間和耐性幫助他們盡快學會。還有不懂與人相處,會打人、咬人的孩子,這些情形的發生都是由於個別的差異性,在發展過程中常見,並非他們故意搗蛋。



冷靜讓教養更順利



雖說孩子出現異於平常的失控行為讓照顧者生氣,然而當事件發生的當下,孩子們的心裡也不好受。台北市保母協會理事長高麗帆表示,當孩子出現失控行為時,他們的心裡非常焦慮,身體發展會表現出不安、口吃、摔跤,有時還會緊張的發抖、咬手指或抱著娃娃不放,此時他們會試著想控制外面世界,藉此減少焦慮及不安的情緒,甚至不讓照顧者做自己的事,但又要照顧者一定要在他們的身邊,這些都是因為自我觀念形成,然而又缺乏定性,心理情緒不穩定而表現出來的行為。當您在生氣的同時,其實孩子也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當,並非刻意要與您作對,惹您生氣。



當面對孩子的失控行為時,很多照顧者因無法接受,在第一時間會打罵孩子,但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卻不知道「錯在哪」,且會傷了親子之間的和氣,在教養上並不恰當。梁仲怡建議,在孩子「犯錯」的當下,照顧者首先應調適自己的心態,冷靜來面對。照顧者需知道,即使是大人,也沒有辦法做到100分,因此不要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您的標準,接納自己,也要接受孩子的行為。同時應抱持著「孩子發生讓我們生氣的行為,不是故意跟我作對,衝著我來」的心態冷靜處理,等心情平復後,再來委婉跟孩子說明您生氣的原因,告訴他這是不對的,應該如何做才正確。最重要的是,孩子之間都有其差異性,不要做比較,應順著每個孩子的個性讓其自然發展。



有效轉移情緒法



雖說要調適心態來面對孩子的犯罪行為,然而有時怒火中燒時,情緒是怎麼也無法冷靜下來,有鑑於此,高麗帆提出以下方法供照顧者們參考,以成功轉移怒氣來好好面對問題:



A夫妻雙方互相扶持,當一方在氣頭上時,由另一方先上場面對孩子,藉此讓生氣的一方緩和情緒。



B轉移自己與孩子的注意力,先將孩子帶離現場去做別的事,自己也同時去想想該如何面對孩子比較好。



C當孩子在無理取鬧時,故意視而不見,用平緩的聲音問他:「你要做什麼?」或跟他說您要去做什麼,問他要不要一起去。



D當孩子情緒失控時,適時拍撫孩子,用濕毛巾幫他擦擦臉、讓他喝口水,等他穩定情緒後,再跟他好好說。



E了解孩子哭鬧或耍脾氣的原因,看是否是因為自己的疏忽所造成。



代替體罰的5種方式



打罵是最不適當的教養方式,然而一旦孩子犯錯,又要讓他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的時候,該如何處理並且避免體罰?建議您可以試著用下列的方式來讓他了解這麼做是錯的,錯在哪?應該如何改進:



1.鼓勵好行為,忽略壞行為

如孩子愛亂發脾氣,當他沒有發脾氣時,可以描述一下他的行為,稱讚他,或是給他個擁抱,讓他有動力去完成「好」的行為;相反地,當他亂發脾氣時不理他,讓他知道自己行為不當。



2.提早告知要做的事

孩子喜歡自己嘗試,可以多給他學習嘗試的時間,但要事先告知你會給他多少時間去試。如不愛睡覺,可以教他認識鐘的位置,訂定每天睡覺時間,睡覺前半小時預告他還有半小時要睡覺,讓他有心理準備,如果孩子還是無法完成,就直接帶他去睡覺,不管當下他在做什麼。



3.教他負責,如果沒做到一起善後

如訓練孩子大小便時,如果他又尿出來,先帶他去廁所洗乾淨,再跟孩子一起擦掉地上的尿;或是當孩子不吃飯時,用行為規範他,告訴他半小時沒吃完就收掉,要到下一餐才有飯吃,且沒有點心,讓他自己負責後果。



4.訂規則並切實執行

訂定明確指示,讓孩子清楚後就要確切執行。如跟他說:「你離開位置就沒有飯吃!」讓他很清楚沒有第二個選擇。一旦訂定規則,照顧者就要堅持到底,不可因為孩子哭鬧而心軟。



5.畫地為牢,讓他反省

當孩子犯錯時,叫他坐在某處自己反省,使他暫時失去活動的自由,讓孩子知道犯了錯,行為就會受到約束。
引用:http://tw.myblog.yahoo.com/jw!RLbuAmCRGRln_l1CQXyUYZk-/article?mid=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