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棋寶貝的媽

超強記憶的基礎

2006年07月13日
定超強記憶的基礎——認識視知覺系統 ◎ 文�高麗芷

意外懷孕的惠文,對懷孕會改變身材和將為人母的未來,心理上一直無法調適。她排斥一人吃兩人補的說法,依然力行輕食的原則,直到臨盆前體重只增加了五公斤。世爵出生時體重過輕,在保溫箱待了好長一段日子才出院。回家後由外傭照顧先天體質孱弱的世爵,外傭認為多睡有助寶寶體力的增強,總是讓他在昏暗的房間睡了又睡,即使他醒來,也不把他抱起來跟他玩。
世爵滿兩歲時,邀請親友中年齡相近的小朋友,在麥當勞為他舉行生日派對。與一群孩子相較下,世爵顯得眼神呆滯、表情木納、反應遲鈍——伸手取物卻弄翻東西、走路跌跌撞撞。在幼教界工作的大阿姨察覺世爵有發展遲緩的現象,但不確定問題出在哪裡,連忙提醒惠文,帶孩子去醫院做發展評量,萬一有問題,早一點治療,防微杜漸才是上策。
經過早期療育團隊的檢查與評估,眼科醫師發現世爵有嚴重弱視,職能治療師覺得他有腦皮質盲的問題。因為世爵在視知覺發展的關鍵期,欠缺在光線充足的場所使用眼睛搜尋影象的機會,後腦枕葉發展不足,難怪世爵總是表現出有看沒有懂的茫然。

光是視覺發展的先決要件
人體接收的訊息80%來自視覺,包括圖像與文字。其他的訊息,如:音樂、語言、花香、美食、震動、軟硬等,要倚靠其他感官,如聽覺、嗅覺、味覺、前庭覺、觸覺來察覺。視覺系統在孩子出生後才開始起跑,不像其他感覺神經系統在胎兒期早已陸續發展。
眼睛能看到物體並區別顏色,是因物體會發光或會反射光,所以,光是產生視覺的基礎,也是色覺的基礎。光線經眼睛的水晶體,集中訊息刺激視網膜內的兩種感光細胞︰(1)對弱光敏感的桿狀細胞(2)提供精細的視覺和色覺的錐狀細胞。光線讓這些細胞內的化學物質產生神經衝動,傳至後腦的枕葉,形成視知覺。

視知覺運作過程
視覺的接收過程,需要眼睛與頭頸協同的動作,主動搜尋訊息進而注視。當影像落在視網膜上,視網膜擔任門房的角色。至於對所看到訊息的判讀、是否記憶,決定權在後腦的視覺中樞,也就是將影像傳送到視覺中樞,進行對各種元素:大小、形狀、顏色、距離、動作等之辨識、過濾、選擇、追蹤、記憶,甚至引發靈感創作。各元素中,腦最先察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最後才是動作。
視覺功能發展
◆0∼3個月:嬰兒出生時,視力不到0.1,可看到30公分以內近距離的物體,喜歡注視人的臉孔,對亮與暗的視覺反差很敏感,移動中的物體能吸引其注意。
◆3個月:眼睛看遠、看近的調節力發展完成。
◆4個月:雙眼對焦產生立體感。對光譜的感受度已幾近成人的水準,能看出紅、藍、綠、黃等四大類別色彩。
◆5個月:視力進展到0.3。
◆1歲:視覺對比的敏感度達到成人的水平。
◆3歲:視力達到1.0。
◆5歲:眼球靈活運轉能力達到成人水準。
◆7∼11歲:視覺追蹤能力隨閱讀而發展。

視知覺中樞的功能
1.視知覺技巧——視覺動作整合發展,即一般所謂的「手眼協調」。
書寫繪圖:手部精細動作,如生活自理、塗鴉、運筆。
視動整合:仿繪、走迷宮、拼圖等。.
2.視覺分析——針對視覺訊息進行處理,形成視知覺。
圖形分析:圖形區分、圖形恆存、主題背景分析、綜觀整體形像。
視覺記憶:圖像、抽象符號記憶、瞬間記憶、短期記憶、順序記憶、長期記憶)
3.空間感——分辨自己與週遭的相對關係。
6∼7歲:分辨自己的左右相對關係。
7∼8歲:分辨對面人的左右。
7~12歲:分辨外界物體的左右相對關係。

視覺發展關鍵期不容錯過
在人類使用語言以前,主要用視覺去觀察訊息。視覺的演化史遠比語言的發展史多了數百萬年,大腦的視覺區早已發展出一套迅速有效的辨識系統。視覺能在幾分之一秒內察覺大量訊息,包括顏色的細微變化、對方的情緒狀態。例如:若來者不善,在瞬間(1�50秒)即能察覺不對勁,無須對方開口說話。此即視覺提供訊息,讓右腦做出判斷,形成直覺。然而學習語言、文字之後,由於過於仰賴左腦,反而削弱右腦對視覺的敏銳觀察能力與記憶能力。
嬰兒出生後,即展開視知覺發展的關鍵期,如果此階段缺乏適度的視覺刺激,將使眼睛的椎狀細胞無法成熟,腦部的神經連結也難以建立,致使視覺中樞無法發展,正如同錯過語言發展關鍵期,永遠無法學會語言一般。

10個奠定超強記憶的基礎
1.出生時即有白內障的孩子,應在幾個月內積極安排治療,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遺憾。
2.嬰兒清醒時,照顧者宜經常對著他做表情、說話、或抱起來讓他看多采多姿的世界。
3.提供嬰兒到處鑽爬的機會,建立立體空間、方向位置的基本概念。
4.讓幼兒隨性塗鴉、運筆、看圖畫書,以開發右腦。
5.教孩子養成將玩具排序收拾的好習慣。
6.請孩子幫忙做家事,如東西歸位、取物,加強對物品擺放位置的記憶。
7.購物前,在家中讓幼兒先記住欲購貨品的圖像,到賣場再憑記憶協助尋找。
8.外出時,引導孩子觀察人事物的特色、學著認路。
9.鼓勵孩子用繪圖方式畫出快樂的經驗。
10.不要急著讓孩子精通語言和文字,而忽略對圖像的直覺。


(學前教育月刊 198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