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棋寶貝的媽

不要給2歲孩子講太多道理

2006年12月23日
不要給2歲孩子講太多道理
2006 / 12 / 30
不要給2歲孩子講太多道理
有的時候,你會看到一個2歲的孩子,由於來自大人的警告太多而變得焦慮不安。有個2歲的小男孩,他的母親總是試圖用這樣的思想來控制他,「寶寶,你千萬不能碰醫生的燈,因為你會打破它的。要是那樣的話,醫生就看不見東西了。」寶寶一副焦急的表情,眼睛瞪著燈,嘴裡則咕噥道:「醫生會看不見嗎?」一分鐘後。寶寶要把朝街的門打開。他的母親又警告他說:「不要出去。寶寶會迷路的。寶寶迷了路,媽味就找不他了。」聽到那麼多的壞結局對他是有害的。會促使他的病態的想像。一個2歲大的幼兒不該總對自己行為的後果擔心。這個年齡是他在實踐中學習的階段,是他通過促使事情發生而從中學習經驗的階段。我並不是建議你不要警告孩子,而只是說你不應該試圖用他解釋不了的思想來引導他。
我想起了一位極負責任的父親。他覺得他應該把什麼事情都給他那2歲的女兒解釋清楚。鑒於這種想法,每次他們準備出門的時候,他從來不像大多數人那樣給孩子穿上衣服然後出門。他總是這樣問孩子:「現在我給你穿上衣服,好嗎?一不廣孩子回答道。「嗅,可是我們想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孩子已經習慣了父親的這種做法,他總是覺得必須把任何事情都解釋清楚。而女兒就利用這一點迫使父親對每一點都作出說明。所以她又接著問:「為什麼呢?」但是,她並不是真的想知道。「新鮮空氣能讓你身體健康強壯,這樣你就不會得病了。。「為什麼?」她又問。等等,從早到晚,問個沒完。這種沒有任何意義的爭議和解釋並不能使她成為一個願意與人合作的孩子。也不能使她把父親作為一個應該受到尊重的人來尊敬他。如果父親神態顯得很自信,並且在日常生活中總以一種友好、主動的方式來引導孩子,她就會覺得更幸福並且會從父親那裡得到更多的安全感。

家庭動動腦,孩子受益多
自從丁肇中、王贛駿、李遠哲等人相繼為國人爭光,並被新聞界廣為報導之後,如何培養孩子的創意思考?就成了父母心中熱門的話題。
你呢?想必也曾為這個問題苦思過吧2你最後的決定是送他學心算,還是帶他去接受創造力訓練。
其實,想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及創意思考,並不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只要每天撥15-30分鐘(可以在戶內或戶外)和孩子進行腦力激盪,便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原創性,有時甚至可以幫家裡解決不少問題。
在從事家庭腦力激盪時,不妨找出一個明確的主題或難題,盡量「鼓勵」孩子思考出形形色色的解決方法,例如:你可以問孩子:「檯燈除了可以做為讀書的照明設備外,我們來想想,它可能還有哪些用途?」或者說:「吊花盆的繩結,因為澆水浸濕常會爛掉,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呢?」
此外,父母還得遵守以下4項原則:
·不准批評。
·不要老覺得孩子的想法怪裡怪氣的,其實,愈奇怪愈新鮮的觀念,愈值得重視。
·數量愈多愈好,就算有重複,也比數量單薄來得有意義。
·讓孩子試警改進父母所提的意見,如此將有助於產生新觀念。
如此進行3個月以後,孩子的思考力一定會有顯著增進,屆時他可就不再是「臭皮匠」了,而是足以勝任精細思考的「諸葛亮」!


有必要懲罰孩子嗎
許多心地善良的家長覺得,他們偶爾不得不對孩子進行懲罰。但是,還有一些家長認為,他們用不著懲罰措施也能把孩子管好。實際上,是否需要懲罰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在孩提時代的受教育方式。如果他們當初時常受到有理由的懲罰,那麼,在他們的孩子犯了同樣錯誤的時候,他們也會懲罰自己的孩子。如果他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始終受到正面的引導,他們也容易採取同樣的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
另一方面,表現不好的孩子也確實不少。其中有些孩子的父母經常懲罰孩子,而另外一些父母則從不這樣做。所以我們不能說應該懲罰孩子還是不應該懲罰孩子。一般說來,這些都取決於紀律的本質。
在我們進一步討論懲罰這一主題之前,我們必須值得懲罰從來就不是紀律的主要內容;它只是起一個極強的提示作用,表示父母用一種很強烈的方式表達了自己要說的話。我們都看到過的那樣的孩子,雖然經常挨耳光,打屁股,並且受到大人的限制,但是,他們仍舊我行我素,惡習不改。
充滿愛意的家庭中培養起來的紀律才是好的紀律:孩子得到了愛,同時又學會了愛別人。我們多數時候都希望與人友善,與人合作,因為我們愛別人,也希望別人愛我們。有的人之所以成為慣犯是因為他們在兒童時沒有被人深愛過,所以理解不了愛的意義。
教出有耐性的孩子
別以為你的孩子與眾不同,其實只要是孩子,就會缺乏耐性。
不過,如果你有心幫助孩子,他們依舊可能提早跨越這個令你坐立難安的階段。舉例來說:
鼓勵
這是一個相當有效的方法。即使孩子只是多表現一點耐性,你都有必要讓孩子知道,那是多麼令人讚美的事,譬如說:「小慧好有耐心哦!等爸爸等那麼久,真是乖。」
建立規範
如果孩子一聽到你要去兒童樂園,就根不得趕緊把衣服穿好,什麼也不去管,你便可以和他談條件:「我們一起把玩具收拾好才動身。」只要你有所堅持,孩子絕對會耐住性子把事情做好。
控制情緒
縱然孩子做什麼事都丟三忘四的,甚至毫無耐性,你也不可先失去理性,否則事情可就會越弄越糟了。倘若你真的控制不了,何妨出去散散心,讓自己冷靜一下。
讓自己也有耐性
你絕不可率先扮演急驚風,尤其當孩子向你訴說一則故事、一項經驗,或一件奇遇,你都應耐性的聽完。當你拜託孩子幫你辦事時,更應該留給他一些時間,讓他好好做完。
這些雖然不是什麼奇方妙藥,但對培養孩子的耐性,應該還挺管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