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ღ Allen&Mia媽咪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寶寶學習的黃金時期

2007年07月04日
公開
47

爸媽應把握學習黃金時期,為寶寶創造良好的條件,施以適宜的教育和訓練,寶寶才能獲得最佳的發展。 寶寶發育的黃金期 *6∼7個月,是寶寶咀嚼發育的關鍵時期。 這時候給寶寶吃一些半固體食物,如小餅乾、饅頭等,即使他還沒有長出牙來,也能逐漸學會咀嚼。如果在這時不給寶寶吃半固體食物,到1歲左右斷奶時,就沒辦法很快習慣成人化的食物,要費很大勁才能學會咀嚼。 *0∼2歲,是寶寶感覺和動作發展的最佳時期。 寶寶會主動的學習周圍事物。此時,可以讓寶寶多聽些音樂、多聽媽媽說話、多看看周圍及戶外景物、多閱讀圖書並訓練寶寶動作的協調性。 *2∼3歲,是寶寶學習口語的最佳時期。 語言能力影響寶寶的表達能力。爸媽應該多和寶寶進行語言交流,例如為寶寶講故事、教寶寶兒歌,儘量讓寶寶多說話,或多用「反問」的方式,加強寶寶的表達能力,為日後的人際關係奠定良好的基礎。 *2歲半∼4歲,是寶寶的秩序敏感期。 這種秩序敏感力經常表現在對順序性、生活習慣、所有物的需求上。爸媽應滿足寶寶的這種需求。當寶寶從環境裡逐步建立起內在的秩序時,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構。 *4歲,是培養寶寶數學和邏輯能力的關鍵期。 4歲的寶寶對圖形辨認很厲害,並開始對繪畫感興趣。這時,爸媽可以用「看圖識字」法教寶寶認識一些簡單的國字、數字。 *5歲,是培養寶寶音樂智能、數學概念的關鍵期。 這一階段要多聽音樂、背詩歌、講故事,還可教寶寶進行一些簡單的加減運算。 掌握關鍵期更有效 瞭解這些關鍵年齡,對促進寶寶的發展大有好處。爸媽如果能好好抓好黃金時期,為寶寶創造良好的條件,施以適宜的教育和訓練,寶寶就能獲得最佳發展,千萬莫失良機。 文章來源~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章分享~適合0∼1歲寶寶的遊戲

2007年07月04日
公開
50

家中有了寶寶後,增添了許多歡樂。但此時,新升格的爸媽們就必須學習如何跟寶寶一同玩遊戲?可以玩些什麼遊戲? 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需要爸爸媽媽細心的照料與養育,該用什麼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寶寶的各項潛能呢?答案是——遊戲!它是培養小寶寶良好行為習慣、奠定未來身體健康、氣質性格的最好途徑。 瞭解寶寶身心發展歷程 想要知道什麼樣的遊戲適合自己的寶寶?得先瞭解寶寶在周歲之前各個階段的成長過程: 出生∼3個月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開始注意你的臉了,如果你逗弄寶寶,寶寶就會對你笑;寶寶會俯臥抬頭,慢慢地從小角度抬頭到90度,寶寶還會舞動自己的手臂並做出對性稱的動作;而且寶寶會有抓握反射。 4∼6個月的寶寶 寶寶會自動地對你微笑了;慢慢地,寶寶會支撐抬起自己的胸部,從仰躺側翻成俯臥,並從俯臥側翻成仰躺;給寶寶東西,他會用手指和手掌來抓握;如果發出響聲,寶寶會高興地尖叫,並將頭轉向聲源、注視著聲源。 7∼9個月的寶寶 寶寶會自己拿餅乾吃,也會試著抓取離自己身體較遠的玩具;你經常對寶寶說話,寶寶也開始能夠聽得懂了哦;寶寶還會拍打東西,一隻手裡的玩具會轉交到另一隻手中,還會交給你;寶寶坐下的時候,不再需要有東西支撐了。 10個月∼1歲的寶寶 寶寶能爬行,之後你還能看見寶寶自己攀著物體站起來,扶著傢俱移動雙腳;寶寶會用雙手各拿一塊積木,敲打它們或把它們都放到盒子中去;寶寶開始模仿你說單字;寶寶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有害羞、高興等反應。 適合周歲前寶寶的遊戲 遊戲不僅僅是玩,更有它獨特的作用。知道了每個遊戲背後對寶寶產生的意義,或許你再次帶寶寶一起玩時,就會更帶勁。 出生∼3個月時 ※視覺遊戲:媽媽可以給寶寶看黑白線條組成的圖案,格子的、圓形的都可以。 ※語言遊戲:雖然寶寶聽不懂,但寶寶喜歡你用高高低低的聲音對他說話,或者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也不錯! ※音樂遊戲:請幫寶寶準備些音樂吧,多給寶寶聽一些簡短、歡樂的曲子,寶寶喜歡在睡覺前後都能聽到它們。 4∼6個月時 ※運動遊戲:給寶寶一些沒有用的紙,寶寶很喜歡撕紙,很多時候,寶寶能一個人撕得不亦樂乎呢。 ※觸覺遊戲:雖然寶寶還小,可是就懂得享受,寶寶喜歡你能經常為他按摩手和腳,或者搔癢癢也是寶寶很喜歡的。 ※語言遊戲:對寶寶說一些單一語言,寶寶會很感興趣,並且會嘗試模仿你的發音哦。 7∼9個月時 ※語言遊戲:媽媽知道嗎?寶寶想要認識更多的人了,所以,你可以多對寶寶介紹不同的家人,讓寶寶積累經驗。 ※運動遊戲:寶寶愛翻、愛爬、愛運動,這時候,媽媽可別阻攔寶寶,相反地,得多多帶寶寶練習才對! ※聽覺遊戲:寶寶開始對周圍的環境感到莫大的好奇!打雷、下雨聲、動物的叫聲等等,對於寶寶來說,都是那麼的神奇。 10個月∼1周歲時 ※運動遊戲:媽媽帶寶寶去有單槓的公園玩吧,你托住寶寶的腰,寶寶就會雙手抓欄杆,雙腳離地吊起,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手腕力量,很好玩。 ※語言遊戲:爸爸上班去的時候,總會對寶寶搖手說再見。媽媽你可以搖著寶寶的小手,嘴裡說:「再見、爸爸再見。」幾次後,寶寶就會明白爸爸搖手和再見的意義。 ※視覺遊戲:媽媽知道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嗎?你可以讓寶寶看到它想要去抓它的時候,把它藏起來,對寶寶說:「哎呀,不見了!」這時,寶寶就會很賣力地去找尋。 結語 爸媽瞭解了周歲前寶寶的發育特點,現在,爸爸、媽媽在逗寶寶玩遊戲的時候,就更可以知道寶寶在哪個年齡階段可以玩些什麼樣程度的遊戲了吧?另外,遊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完全來自寶寶周圍的生活,聰明的爸媽,你也可以激發自己的靈感,創造出適合自己寶寶的家庭遊戲哦。 SMART POINTS 1、玩遊戲時,如果寶寶感到困倦、心情不好的話,請不要勉強他。 2、如果寶寶不配合遊戲或者做不好遊戲的時候,請不要責怪他或直接給他正確答案。 3、如果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表現得比較好時,記得誇獎他:寶寶真棒!雖然他聽不懂,但是他能看得出您在讚美他,也就會做得更起勁。 4、寶寶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如果您覺得某遊戲程度對您寶寶來說太困難或太容易的話,可以適當增減難度。 文章來源~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章分享~讓寶寶喜歡你並聽你的話

2007年06月17日
公開
49

讓寶寶喜歡你並聽你的話 既慈愛又威嚴 每個爸媽都希望寶寶能聽話,卻也希望和他們打成一片,成為他們的朋友,那麼該怎樣做才能讓寶寶喜歡接近你,也願意聽你的話呢? 爸媽要怎樣才能做到既受寶寶喜歡而又有父母該有的威信呢? 1.要有愛心:對8個月大以前的寶寶多用肌膚接觸的「擁抱愛」;對8個月∼3歲的寶寶多用遊戲活動的「快樂愛」;對3∼6歲的寶寶多用尊重的「理智愛」,讓寶寶在明禮而又寬鬆的環境中生活。 2.善用表情教育:寶寶對爸媽的表情最為敏感,用表情來控制寶寶的情緒,明辨是非,培養自信,建立良好行為習慣非常有效,比單純用語言責罵教育強上百倍。 3.處處做寶寶的榜樣:爸媽的行為、舉止就是教育的力量和威信,也是未來寶寶表現出來的模樣。 4.通力合作:爸媽的教育思想、觀點和態度,都應保持一致性,互相支持,兩人通力合作形成巨大的教育力量。 5.建立可以商量的環境:寶寶吃、穿、學、玩父母應了解他想要的是什麼,在有商量、有空間的環境中成長。 教育是從寶寶的需要出發,讓他快樂、讓他上進、讓他成功,在寶寶有困難時給予幫助、寶寶消極時給予鼓勵、寶寶失敗時給予安慰、寶寶害怕時給予勇氣、寶寶失控時給予抑制,「愛孩子」絕不是從爸媽自身的需要出發,那種以父母自我需要為中心或功利主義的「恨鐵不成鋼」,不是愛心,而是私心。 讓寶寶快樂玩、開心學 興趣是寶寶最好的老師,爸媽怎樣做才能讓寶寶熱愛生活,願意投入各種學習呢?建議在教育寶寶時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滿足寶寶的感官感受:寶寶一生下來就會以五官接觸資訊,因此儘量讓寶寶多看世界的萬物、聽各種聲音、嗅各種氣味、嚐各種味道、接觸各式各樣的物體等。 2.滿足寶寶的認知需求:寶寶有探求欲望的本能,世上一切事物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因此多帶他認識萬物。 3.滿足寶寶的口語快感:寶寶喜歡聽輕聲細語、柔情蜜意的話,不論他聽懂、聽不懂他都愛聽,在聽話和應答中獲得認知和情感的滿足,也獲得說話的快樂。因此平時要多跟寶寶溫柔地交談。 4.滿足寶寶愛活動的性格:每個孩子都喜歡跳上跳下,也樂於從事一些體育活動,當然他們也喜歡進行一些遊戲活動,所以,不要只是安排靜態的項目,可以安排一些動態的遊戲。 6.滿足寶寶閱讀的快樂:圖書是人類能啟發想像力的工具,讓寶寶從小就打下喜愛閱讀的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獲得想像的快樂。 文章來源~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章分享~母乳哺餵最佳指南

2007年06月09日
公開
51

母乳哺餵最佳指南 文 / 都薇、計才芳  專家 / 沈理笑(小兒科醫師) 現代人都知道,母乳是嬰幼兒最佳的營養食物來源,因此,大多數的媽媽都想以母乳來哺餵寶寶,但在哺餵的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操作的問題,現在就讓專家來教媽媽解決之道,讓你成功哺餵母乳! Part1 哺餵母乳好處多多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媽媽不要輕易放棄哺餵母乳的機會。有一些媽媽因為擔心哺乳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例如麻煩、胸部變形等,而刻意不哺乳,這是非常可惜的做法。因為,母乳哺育不但是每位媽媽的天職,也是保證寶寶健康成長的重要關鍵,坊間各種乳製品都將母乳視為最高標準,可見母乳的重要性。 營養豐富、好吸收 母乳所含的營養物質為寶寶的成長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母乳中的蛋白質容易吸收,雖然含量只有牛乳的三分之一左右,但主要是最優質的乳清蛋白成分,具有易消化吸收、含有多量的人體必需胺基酸,且蛋白凝塊小,容易消化。而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質為酪蛋白,在胃酸的作用下,會形成凝塊而不易消化。 牛磺酸、B-胡蘿蔔素含量高 母乳中的牛磺酸含量明顯高於其他乳製品,可幫助脂肪的消化吸收,有助寶寶中樞神經系統及視網膜的發育。此外母乳含有豐富的B-胡蘿蔔素,可轉換為維生素A,對寶寶的視覺發展十分重要。 減少消化道疾病 母乳中含有較多的乳糖,能促使乳酸桿菌繁殖,抑制大腸桿菌的生長,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生。此外,母乳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高,有利於寶寶的生長發育。 礦物質適量 母乳中的礦物質適量,有利於消化且母乳的鈣磷比例恰當,鈣容易吸收,因此喝母乳的寶寶在補充維生素D後,佝僂病的發病率大大降低。此外,母乳中鐵吸收率高達50%,而牛乳只有10%,所以喝母乳的寶寶也不容易出現貧血。 增強抵抗力 母乳尤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質如分泌型IgA,能保護寶寶減少腸道和呼吸道的感染。另外,母乳中含有的乳鐵蛋白、乳清強易、巨嗜細胞等也具有較強的抗感染作用,能減少寶寶生病的機會。母乳中維生素A、E及C的含量高,寶寶所需的各種維生素除維生素D外,大多可以從母乳中獲得。 方便又經濟 母乳安全無虞,無致病菌,溫度適宜,哺餵方便又經濟,也不容易導致寶寶過敏,甚至可以降低過敏問題的發生,這都是一般配方奶粉所沒有的優點。 有利寶寶健康 母乳哺餵時母嬰親密接觸,使寶寶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有利於寶寶的心理健康,使母子間的情感更緊密。 對媽媽的好處也很多 母乳哺餵可促進媽媽的子宮收縮,有利於產後恢復。而且,哺乳的媽媽比不哺乳的媽媽患乳腺癌的幾率要少得多。更重要的是,哺餵母乳能幫媽媽消耗熱量,快速恢復身材。 Part2 哺餵母乳常見的問題 以下針對幾個媽媽放棄母乳哺餵的主要原因,結合實際生活中的常見事例,介紹解決的方法。 一、擔心奶水是否充足 「沒有奶水,奶水不足」是媽媽們最擔心的問題。此外,還有些媽媽會擔心母乳顏色和成分與配方奶不相同,不知道營養方面是否充足。 Case1:乳房剛開始有奶水時,感覺奶水顏色很黃,是否能夠繼續哺乳? A:這是初乳,請不要擔心,安心餵奶吧!初乳是呈現黃色油質感,在產後最初3∼5天內出現,可讓寶寶獲得寶貴的免疫抗體。隨著媽媽哺乳次數的增多及哺乳量的增大,奶水顏色才會變成通常所見的透明且稀薄的白色。初乳的營養價值非常高,千萬不可浪費了。 Case 2:到了餵奶時間,可是沒有脹奶的感覺,該怎麼辦? A:這表明餵奶已經進入了規律的階段。很多媽媽都煩惱沒有脹奶是否表示母乳不足,這樣的擔心是多餘的,剛生完寶寶後,媽媽會有乳房膨脹的感覺,但一段時間後這種感覺就會消失,只要寶寶規律吸吮,乳房深處有自然湧出的感覺,就表明乳腺通暢且餵奶已經進入了正常的軌道。最好養成哭了或肚子餓了才餵奶的規律,三個月左右的寶寶大多可建立出規律性,但也可能因人而異。請重複進行哭了或肚子餓了才餵奶的習慣,因為,寶寶吸吮乳頭造成的刺激會讓媽媽體內分泌乳激素而產生母乳,所以,形成「被吸吮產生母乳」的規律是非常重要的。 Case 3:母乳中為什麼混有少許血液? A:乳頭受傷是最主要的原因。當媽媽餵奶時乳頭如果被寶寶弄傷,有時母乳中就會混有少許血液,碰到這種狀況仍可以繼續哺乳,若是寶寶不喜歡這種味道,就改用另一側的乳房餵奶。如果乳頭流血的情況持續一週以上,最好去醫院就診。 Case 4:判斷母乳是否不足的標準是什麼? A:如果一天尿濕約6∼8片尿布,奶量就應該是足夠的了,因為,小孩也和大人一樣喝多尿多,如果他能夠固定喝奶且喝奶之後可以持續1∼2小時不哭鬧(排除想睡、便便等因素),就表示母乳是足夠的,媽媽不用太擔心。 Case 5:我每次給寶寶餵奶要花上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實在很累,請問怎樣做才能讓寶寶吃飽又避免花費很長的時間? A:餵奶時間最好控制在20∼40分鐘以內,因為母乳消化很快,隔不久媽媽又要餵奶了,會非常辛苦。寶寶一般在開始階段即可吃到大部分奶水,所以,固定控制餵奶時間,例如30分左右就停止是不會餓到寶寶的。而且,餵奶時要避免周遭事物的干擾,讓寶寶專心喝奶,一段時間之後,寶寶就會養成合理的喝奶時間。 Case 6:我的奶水看起來很稀,和奶粉調出來的顏色不大一樣,我擔心奶水養分不足? A:這是錯誤的觀念。基本上每個媽媽的奶水成分都差不多,而且母乳通常看起來比較稀且清清的,但母乳裡的蛋白質、免疫因子等含量很高,而且最容易為寶寶吸收消化,所以,哺餵母乳是最好的選擇。 母乳充足的特徵: 1天喝奶7次以上。 1天小便6次以上。 體重增加的標準是1天平均15g∼30g。 寶寶、媽媽的餵奶配合建議 經常喝奶,感覺母乳不足 建議: *餵奶間隔不要超過3小時以上。 *寶寶經常喝奶,母乳就會增加。 *媽媽放鬆心情,安心餵乳,可多喝一些發乳食物。 喝奶量少,感覺母乳不足 建議: *增加餵奶次數。 *做乳房熱敷及按摩可能會改善。 *可多喝一些發乳食物。 喝奶量少,母乳過多經常脹奶 建議: *餵奶前擠掉少量母乳。 *配合寶寶需要時再餵奶。 喝奶已有規律,脹奶時間和寶寶哭鬧的時間吻合 建議: *餵奶之後脹奶感消失,同時也餵飽寶寶的話,恭喜您,您和寶寶已經進入哺餵配合的最佳階段嘍! 二、有關媽媽乳房的問題 基本上,無論何種形狀的乳頭都能夠餵奶,這點請放心。現在讓我們來解決受傷、疼痛、脹奶等大多數媽媽都曾有過的乳房煩惱。 Case 1:乳頭受傷,疼痛時該如何照料? A:如果疼痛較輕可以繼續餵奶,此外,哺乳後敞開胸罩幾分鐘或擠一些奶水塗在乳頭上,都會讓乳頭得到休息,疼痛也會減少,同時,哺餵時儘量不要讓寶寶咬到乳頭,而要把整個乳暈都放入寶寶的口中。 Case 2:乳房中即使發現硬塊也能繼續餵奶嗎? A:剩餘的母乳積存在乳腺中,就會形成硬塊。最有效的消除方法就是改變抱寶寶的方式,從各個方向讓寶寶吸吮。另外,可請媽媽教室的護理人員教導如何按摩硬塊的方式。 Case 3:乳房脹痛是乳腺炎嗎? A:乳房有明顯的膨脹感且伴隨著疼痛和發燒的話可能是乳腺炎。如果出現紅腫但沒有發燒時,可以一邊冷卻疼痛處一邊繼續餵奶;如果是高燒加疼痛的話就要儘快就診。 Case 4:乳頭形狀不好,餵奶效果會不會有影響? A:乳頭被吸吮的過程中,會改變成容易吸吮的形狀。媽媽乳頭的形狀,寶寶是否能夠喝得很順暢都是因人而異的。一般乳頭的形狀短小、凹陷、扁平等等通常被認為不易吸吮,但由於在被吸吮的過程中,乳頭很可能會改變成容易吸吮的形狀,所以媽媽也不要太擔心,若真的達不到很好的吸奶效果,可請護理人員加以指導。 Case 5:寶寶長牙了,他在喝奶時喜歡咬我的乳頭,非常痛,請問該怎樣才能糾正寶寶的這種習慣? A:可以試試使用乳頭保護器,它可以保護媽媽乳頭不被寶寶咬到,不過請注意,不要讓寶寶把乳頭保護器拿來當固齒器玩哦。或是當寶寶咬你時,立即以手指壓不要讓寶寶把乳頭保護器拿來當固齒器玩哦。或是當寶寶咬你時,立即以手指壓入其嘴內,使其嘴巴張開,並一再告訴他以後不可如此。 寶寶、媽媽乳房吸吮建議 寶寶善於吸吮(積極吸吮,含住大部分乳暈,嘴唇像鴨子一樣張開),母親乳頭長度適中,乳頭、乳暈部位柔軟 建議: *非常合格,只要脹奶時間盡可能和寶寶哭鬧的時間吻合即可。 寶寶不善吸吮(只是銜著乳頭前端吸吮,吸吮能力差),母親乳頭長度適中,乳頭、乳暈部位柔軟 建議: *刺激寶寶的下唇讓他張大嘴巴,儘量含住乳暈部位。 寶寶善於吸吮,母親乳頭短小、凹陷、扁平,乳頭、乳圈部位稍硬 建議: *若餵奶次數多且順利則不用太擔心。 寶寶不善吸吮,母親乳頭短小、凹陷、扁平,乳頭、乳圈部位稍硬 建議: *請護理人員指導乳頭照料的方法。 三、寶寶或媽媽生病了,真苦惱! 寶寶吐奶或是碰到媽媽生病了,此時,到底該不該繼續哺餵,又該如何哺餵?就讓我們來告訴你。 Case 1:餵奶之後偶爾會吐奶,有必要而擔心嗎? A:如果體重增加正常的話就不用擔心。由於寶寶胃入口(賁門部)的禁閉性很弱,因此有時會有餵奶後嘔吐的情況發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寶寶賁門部的肌肉逐漸緊縮,嘔吐的狀況自然會好轉。只要,體重增加正常就不用擔心,但若多次發生像噴水似的厲害嘔吐情況,就要馬上就診。 Case 2:寶寶發燒生病時該怎麼辦? A:如果餵奶一如往常的話就沒有問題,即使寶寶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症狀,也可以和往常一樣餵奶。除非完全不喝奶,其他東西也不吃,就要去小兒科就診,如果寶寶患口腔炎而不能吸吮的話,可試著用湯匙餵母奶。 Case 3:寶寶退燒後的胃口變得很差,不肯喝母奶。請問該怎麼做才能讓他恢復到生病前正常的奶量? A:寶寶發燒會引起胃口下降,如同大人剛生病結束時,通常食慾也不太好,因此,要恢復寶寶的奶量,你可以採用漸進的方式。首先要注意寶寶是否有脫水的現象,如不肯喝奶,嘴巴又乾燥脫皮的話,可以用棉花棒沾水塗在寶寶的嘴唇上。奶量採逐漸加量,慢慢回到原先的量,切忌在寶寶病中強迫進食。 Case 4:體重沒什麼增加,怎麼辦才好呢? A:只要符合兒童手冊上的標準就不用擔心,母乳寶寶在一開始體重增加的速度可能比較慢,媽媽不要太擔心,並且繼續堅持母乳哺餵,以後就會發現寶寶其實長得很健康。 Case 5:餵奶期間絕對禁止抽煙嗎? A:吸煙的負面影響相當大,所以絕對要禁煙!香煙中的尼古丁會造成血管收縮,引起血液滯留,而奶水中也會含有尼古丁。此外,即使只是吸二手煙,寶寶也容易引發哮喘等疾病,家人一定要避免在有寶寶的房間裡吸煙。 Case 6:工作之後,也能繼續餵母奶嗎? A:若公司條件允許最好持續餵母乳,媽媽平時可以將母乳收集起來放在冰箱,再交給保母以奶瓶裝母乳來餵寶寶,只要堅持一段時間,媽媽就會覺得擠奶很順手。 Case 7:由於吃藥暫時中斷餵奶之後,感覺沒有脹奶,該怎麼辦? A:由於中斷餵奶而造成乳頭沒有被吸吮的刺激,也許乳房一開始不太能夠分泌出乳汁,只要繼續讓寶寶吸吮,就會再次分泌出乳汁。只要寶寶每次吸吮乳頭都有新鮮的乳汁分泌,即使沒有脹奶的感覺也沒有關係。 Part3 順利哺餵母乳的竅門 0∼1個月 家人多協助,媽媽有信心 重複進行「一哭就餵奶」的過程,即使夜間也不例外。在母乳哺餵的過程中,媽媽最好和寶寶一起醒著、一起睡覺;爸爸和家人要幫忙承擔家務,讓媽媽在身體及心理沒負擔的情況下,全心輕鬆哺餵是很重要的原則,而且盡可能不要讓寶寶喝配方奶粉,以免寶寶抗拒不肯喝母奶。 1∼3個月 建立餵奶規律性 餵奶間隔因人而異,一旦進入正常軌道之後,媽媽的精神狀態也會隨之改善。一般來說,餵奶如果間隔4∼5小時以上的話,乳腺容易堵塞,因此盡可能每隔3小時以及夜間至少餵奶一次。兩個月之後可以根據寶寶的食量將餵奶間隔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3個月∼斷奶 瞭解寶寶的喝奶習性 寶寶是屬於一次喝到飽可以撐很久,還是少量多餐型,全賴媽媽平時的觀察及注意。媽媽要學習分得清寶寶哭的時候是否真的需要餵奶或只是想找人玩。當餵奶間隔趨於穩定的時候,就不用在拘泥於1天餵7次的次數,而是在寶寶真的想要喝奶的時候才餵奶。 而如果寶寶喝奶的時候喜歡邊吃邊玩易分心,弄得大人很,,可以換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寶寶減少外界的干擾,同時,如果寶寶喜歡在喝奶的時候玩東西,也可以讓他拿一個固定的玩具把玩。 Part4 我該使用配方奶粉嗎? 此部分要探討的是配方奶粉與母乳之間的關係。如果媽媽和寶寶生病時,而產生母乳不足,無法哺餵母乳時,配方奶粉可以是一個好幫手,實在沒有辦法餵母乳,媽媽也無需感到自卑。 母乳哺餵的好處我們前面已經說了非常多,相信媽媽也都了解了。如果你無法哺餵母乳,或是哺餵母乳的過程真的不順利,只要餵奶時用心抱著寶寶,即使是使用配方奶哺餵也能傳遞媽媽對孩子的疼愛之情。必要的時候,配方奶粉可做為照顧幼兒的助手。 判斷方法1:綜合判斷是否奶水不足 如果寶寶1天喝奶7次以上;1天小便6次以上;體重增加的標準是1天平均15g∼30g。即使偶爾會寶寶哭鬧,媽媽也不用太擔心,除非明顯查覺寶寶沒有喝飽,才考慮是否補充配方奶粉。 判斷方法2:先母乳為主,配方奶為輔 原則上,如果母乳已經喝過且感覺足夠時,就不需要哺餵配方奶,若是擔心寶寶吃不夠,再補充配方奶也是可以的。如果補充配方奶之後出現煩躁、容易便秘等症狀,還是盡量以母乳為主。 但要注意配方奶的份量增加過多,寶寶會因為吃飽而不願意吃母乳,餵母乳的時間就會偏離正常,一旦乳頭刺激不足就會減少奶量分泌,反而造成母乳哺餵困難,因此,母乳與配方奶的比例要拿捏控制好。 判斷方法3:媽媽不能哺餵母乳時 當媽媽碰到某些可能通過母乳讓寶寶感染的疾病(如成人T細胞白血病、愛滋病)時,用配方奶哺餵是防止感染的最佳方式;此外,媽媽由於乳腺癌而切除乳房,或者擔心因餵奶而使媽媽病情惡化,以及少數無法分泌母乳的體質等,就有必要以配方奶讓寶寶取得足夠的營養。 判斷方法4:寶寶有特別疾病 只有極少數的先天代謝異常的幼兒,不適合母乳哺餵,這些寶寶即使使用配方奶粉都需要特殊的奶粉,至於其他正常幼兒或是早產兒、唇顎裂寶寶都可以哺餵母乳,如果唇顎裂情況嚴重,亦可使用專用奶瓶奶嘴,以母乳哺餵。 文章來源~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564

文章分享~10種最糟的睡覺方式

2007年06月07日
公開
53

10種最糟的睡覺方式 專家 / 時毓民(醫學院教授) 爸媽都希望寶寶每天都能擁有好睡眠,可是如果不注意睡眠方式,就有可能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及健康哦。 對小寶寶來說,睡眠直接影響著身體健康和生長發育,因為寶寶在睡眠中,體內會分泌出一定的生長激素,能夠促使寶寶長高、長壯。如果寶寶睡眠情況不好,生長激素分泌就會減少,進而影響寶寶發育,因此每天都能擁有好睡眠,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 不過,有10種常見的寶寶睡眠方式是不適宜的,家長最好盡量避免。 寶寶不適宜的睡覺方式: 1含著乳頭睡覺 含著乳頭睡覺,寶寶醒了之後又會吮吸乳頭喝奶。這種沒有規律的進食方式,容易使寶寶的胃腸功能紊亂而發生消化不良;此外,也可能使寶寶呼吸不順,導致睡眠不安,甚至可能引起窒息;而且還會影響寶寶牙床的正常發育,易產生蛀牙。 2嚇唬寶寶 有時候為了讓寶寶儘快入睡,爸媽會採用嚇唬的方法,例如「如果不睡覺,虎姑婆就會來了」等等。其實,這樣做反而會讓寶寶的神經系統受到強烈刺激,使他無法入睡或者入睡不安穩。再者,寶寶受到驚嚇後,即便是睡著了也有可能會做惡夢,睡眠品質大打折扣。 3寶寶熬夜 有些爸媽有晚睡的習慣,受其影響,寶寶也養成了晚睡、熬夜的習慣。由於生長激素的分泌高峰是在夜間10點∼凌晨12點,如果晚睡,寶寶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勢必減低,未來身高便會受到影響;而且,晚睡的習慣還會造成隔天睡眠不足,影響正常的生活。因此,爸媽應該以身作則,培養寶寶早睡早起的好習慣才健康。 4非要搖晃才入睡 當寶寶哭鬧不願入睡時,有些性急的媽媽往往會把寶寶抱起來搖啊搖、晃啊晃,或者把他放在搖籃裡搖來晃去。其實,用這種方法入睡是有潛在的危險。特別是六個月之內的小寶寶,由於大腦尚未發育完全,過度搖晃會使寶寶的大腦在顱骨內不斷地晃動,嚴重時造成腦部小血管破裂,顱內出血,輕者智力減低,嚴重者肢體癱瘓,甚至死亡。即便沒有發生以上情況,也會讓寶寶養成不搖晃就不能入睡的壞習慣。 5寶寶趴睡 寶寶的睡姿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其生長發育和身體健康。有些媽媽喜歡讓寶寶趴睡,殊不知這種睡姿並不安全,特別是頸部發育還不夠好的寶寶,因為當口鼻不小心被阻塞時,會引起呼吸困難,甚至窒息而死。 6陪寶寶入睡 有的媽媽喜歡陪寶寶一起睡,長久下來不但容易使寶寶產生「戀母」心理,形成依賴思想,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甚至到了上小學仍要媽媽陪睡;而且,如果媽媽睡姿不好,睡熟後翻身時,不小心壓住小寶寶的臉部,就有可能造成寶寶窒息死亡的悲劇。 7摟著寶寶睡覺 有的媽媽出於母愛,喜歡摟著寶寶睡覺,可是,被摟著的寶寶可能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而是吸入了媽媽呼出的廢氣,這對寶寶的健康很不利。此外,摟著寶寶睡覺,還會限制了寶寶的自由,以至於難以伸展四肢,影響血液循環和生長發育。 8開大燈睡覺 有的爸媽習慣晚睡,結果寶寶入睡時,還是沒有把燈關掉,甚至開著大燈,這對在同住一室睡覺的小寶寶很不好。寶寶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差,如果夜間燈火通明,寶寶的睡眠時間就會縮短,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發育也受到抑制。 9蓋著頭睡覺 特別是冬季,爸媽怕寶寶易受涼,總是用被子把寶寶蓋得密不通風。然而,寶寶新陳代謝遠較大人旺盛,被子內的濕度高,以致寶寶大汗淋漓,反而容易發生虛脫和呼吸不順,甚至吹風後引起感冒。 10讓寶寶睡電熱毯 有的媽媽為了讓寶寶冬天睡在暖和的環境中,就讓他們睡在電熱毯上。但電熱毯加熱的速度很快,如果溫度過高會使寶寶體內水分喪失,發生脫水,讓寶寶煩躁不安、哭鬧不停,而讓寶寶睡在整夜加熱的電熱毯上更是非常危險的做法。 如果冬天天氣很冷,建議可先將電熱毯預熱,待寶寶上床前先切斷電源,並用手試一下棉被的溫度,並且切忌整夜加熱不斷電。 以上是經常見到的寶寶入睡方式,不知道你是否也犯了不適合的錯誤呢?從現在起趕快改變一下寶寶的睡眠方式,相信以後寶寶就能睡得又香又甜,長得又高又壯。 文章來源~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578

文章分享~新生寶寶照顧三大要領

2007年06月06日
公開
49

新生寶寶照顧三大要領 文 / 計才芳  專家 / 虞樂萍(新生兒科醫生) 小寶寶出生了,帶來了無比的幸福和喜悅,不過,在護理小寶寶的過程中,爸媽常常會碰到一些照顧上的問題。新生寶寶的照顧首重皮膚護理、餵奶技巧和預防疾病三大部分。 Part1寶寶常見的皮膚問題 新生寶寶的含義:新生寶寶通常指剛出生到出生後30天內的寶寶。 由於寶寶在胎兒時期受到媽媽激素的影響,所以,新生寶寶的皮脂腺功能較旺盛,分泌的皮脂也較多,就會因護理不當而導致許多皮膚病。新生寶寶的皮膚尚未發育成熟,非常嬌嫩,與成人相較易摩擦受損,細菌也更易侵入。 很多時候,寶寶的皮膚問題,例如皮膚磨擦、疹子及肚臍炎等,多半是由護理不當而引起的。如果保暖過度,寶寶的皮膚皺褶處不易散熱,出現出汗潮濕的現象,加上寶寶活動時皮膚摩擦,就會發生紅疹。 同樣,如果環境溫度過高的話,寶寶出汗未及時擦洗,也常常會導致皮膚的排泄管阻塞,從而引起汗疹、痱子,甚至繼發皮膚感染。 寶寶臀部的皮膚由於大小便刺激,局部濕熱、不透氣也會引起尿布疹。 新生寶寶的臍帶殘端尚未完全癒合,媽媽也要特別注意臍部乾燥和清潔,以免發生臍帶炎。 清潔、乾爽、透氣 因此,基於以上這些情況,爸媽的護理重點就要放在讓寶寶的皮膚清潔、乾爽、透氣。 小寶寶要每天洗澡,出汗特別多的寶寶要多洗一次。洗澡後,爸媽要在寶寶的皮膚皺褶處塗抹嬰兒爽身粉,來減少皮膚之間的摩擦。 寶寶「噓噓、嗯嗯」後,爸媽要及時清洗臀部並更換尿布,然後在臀部塗上護臀霜,這樣可以減少尿尿和便便對寶寶皮膚的刺激。 寶寶的尿布盡可能選用透氣性強的,以保持寶寶皮膚清爽。 對付臍帶其實很簡單,爸媽可以在每次洗澡後,用75%的酒精從裡到外消毒,然後使用臍帶消炎粉,達到收斂、防感染的作用。不要讓尿布覆蓋在肚臍上,以免寶寶的尿液滲透臍部而導致臍帶發炎。 酒精消毒臍帶法 步驟一:洗完澡後,將寶寶全身擦乾,包括肚臍;用兩支棉花棒分別沾濕酒精。 步驟二:用棉花棒在寶寶肚臍內輕輕轉一圈;換一頭或換一支棉花棒,再重複轉一圈。 步驟三:將棉花棒丟棄,稍等片刻,讓酒精略微揮發,就可以讓寶寶穿好衣服嘍。 通常,這樣做的效果很明顯,寶寶的臍帶過不了幾天就會收縮得很好,先前的臍部紅腫也會漸漸消失。 Part2給寶寶餵奶的技巧 目前提倡給寶寶哺餵母乳,但如果寶寶需要配方奶粉餵食的話,媽媽也是一樣要用心哦。 媽媽面對新生寶寶,一定要遇到餵奶問題。母乳餵養和配方奶粉餵養,同樣會有不同的情況發生,就讓我們來看看,給寶寶餵奶時要注意些什麼。 母乳是第一選擇 母乳餵養給寶寶帶來許多好處,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提倡,寶寶6個月內最好是母乳哺餵。 母乳是寶寶最理想的食品,營養豐富能滿足新生寶寶的生長需要,一般每次哺餵寶寶約需20∼30分鐘。媽媽可以根據寶寶的需要,做到按需求哺乳。 餵奶前應注意先給寶寶換掉尿布,然後洗乾淨雙手,再用溫開水洗淨乳頭及周圍皮膚。 哺餵配方奶也有原則 如果有特殊原因如母乳不足或媽媽有疾病不能哺乳,媽媽可選擇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來哺餵寶寶。 人工餵養的寶寶要注意用具煮沸消毒後使用。 沖泡奶粉要按說明書上的奶粉與水的比例。如沖調過稀會導致小寶寶體重增長不理想,甚至營養不良,沖調過濃也會使小寶寶水分不足,消化不良。沖調奶粉的水應用溫開水,不宜過熱或過冷。 如果是用奶瓶餵奶,媽媽餵奶時要注意奶瓶的傾斜度,要使瓶頸充滿奶汁,這樣寶寶便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奶嘴的孔大小要適度。太小,寶寶吸吮時費力,太大會引起寶寶來不及吞咽,甚至嗆奶。一般以奶瓶倒轉後乳汁一滴接一滴地流出為宜。 由於新生寶寶的胃容量小,食管較鬆弛,餵奶後常有溢奶的現象出現,但隨著月齡的增長,一般約在6個月內就會改善。如果寶寶出現大幅度的噴奶,且次數多,則要帶寶寶上醫院就診。 奶粉隨沖隨喝,沖調好的奶粉不能久放,防止污染引起的腹瀉。 防止吐奶學拍背 雖然溢奶現象在新生寶寶中很常見,但還是有一些方法,例如拍背就可以減少或防止寶寶溢奶。 步驟一:不管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媽媽都應注意每次餵奶後將寶寶抱起。 步驟二:讓寶寶頭伏在媽媽肩上。 步驟三:然後輕輕拍寶寶的背部,直到讓他打嗝。 步驟四:把吞入胃中的空氣排出後,才讓寶寶躺下。 步驟五:另外,餵奶後也不要過早翻動寶寶,這樣可以防止吐奶。 Part3預防新生寶寶生病 讓新生寶寶遠離疾病也是爸媽的一件大事,從護理著手,給寶寶的抵抗力加加油吧。 新生寶寶抵抗力較差,常因護理不當過冷或過熱而生病。由於新生寶寶的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環境溫度過高或保暖過度會導致寶寶發燒;相反,如環境溫度過冷,衣被過少會導致寶寶體溫不足。 保持最好的溫度 通常,新生寶寶居住的房間,室內溫度保持在25℃左右較為合適,要求陽光充足,保持空氣流通,但不要強風直吹。 寶寶衣服的添減應根據氣溫來定,保暖要適度。正常新生寶寶的體溫,用肛溫測量為36.5∼37.5℃,而在腋下則應顯示為36.3∼37.3℃。 寶寶洗澡時特別容易受涼,要關好門窗,不要有對流風,洗澡時室溫要維持在28℃,水溫則控制在40℃左右。洗完澡,媽媽要及時用乾浴巾包裹寶寶全身並擦乾,以免寶寶受涼。 護理者要身體健康 家屬中有感冒者要避免與寶寶密切接觸,以免傳染給寶寶。保持居家的環境清潔,寶寶的護理者要養成勤洗手的習慣。 體溫計使用方法 新生寶寶,採肛門測量和腋溫測量比較合適,口腔測量,因為寶寶可能會啃咬,所以不建議使用。 不同的溫度計可能會得出不同的體溫,這時要進行適當的加減計算,就會得出最貼近寶寶的實際體溫。另外,可以多測量幾次,以免不準。 文章來源~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647

分享資訊~爬行讓寶寶更健康

2007年05月17日
公開
57

爬行讓寶寶更健康 我爬,我爬爬爬! 文/計才芳 爬行是寶寶大動作發育過程中一個重要的階段,它是寶寶會站、會走的準備動作,下面就來看看關於爬行的好處吧。 爬行好處多 爬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能使全身的各個部位都參與活動。當寶寶爬行時,他需要昂著頭,挺著胸,抬著腰,上、下肢要支撐身體,動作要協調才能保持平穩。由於姿勢的經常變換,還能促進小腦平衡功能的發展。爬行也能促進寶寶眼、手、腳協調運動,從而促進其大腦的發育。 從寶寶的心理發展來說,爬行對寶寶的運動知覺、方位知覺的形成都有良好作用。爬行是寶寶向世界更主動的探索,寶寶可以克服距離的障礙,去接近他感興趣的人和事物,活動範圍隨之擴大,為寶寶擴大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及開發智力。 此外,爬行對寶寶來說是一項較劇烈的活動,消耗能量較大。根據檢測,爬行時要比坐著多消耗一倍能量,比躺著多消耗兩倍能量,這樣就有助於寶寶吃得多、睡得好,進而促進身體的生長發育。 有些寶寶不爬就走 雖說爬行對寶寶的好處很多,但還是有些寶寶沒有經歷過爬這個階段,是不是他們的智力發展比會爬的寶寶稍差一些呢? 就醫學的觀點來看,會站、會走是每個寶寶爬行的目的,換句話說,爬行是寶寶站、走的準備動作。然而,爬行並不是寶寶生長發育絕對必經的階段,小兒科醫師認為,爸媽不需要因為寶寶不爬,便擔心他在生長發育上出了什麼問題。 醫生不會以寶寶爬行與否,來評估寶寶的心智發展,只要其他的發展像動作、感官、智能、語言、社交技巧等都有進展,而且符合年齡標準,就沒有所謂「發展遲緩」的疑慮。因此,不要強迫一個不打算爬的寶寶非爬不可,順其自然就好。 從客觀來說,寶寶爬與不爬是天性使然,因人而異。寶寶不爬並不表示他有什麼損失,然而對於肯爬的寶寶,如果能多給他爬的機會,那麼他必然有更多的收穫。 阻礙寶寶爬行原因 在自然的情境下,大多數的寶寶都會經過爬這個階段,然而因為大都市的生活空間較小,嬰兒床、遊戲床、學步車的普遍使用,或爸媽因為寵愛寶寶而經常抱著、背著,或怕寶寶會弄髒或吃到髒東西或因為安全問題的考慮,很少給寶寶在地上爬的機會,於是有些寶寶便略過了爬的階段,直接進入站和走的學習。 可見環境因素是現在寶寶不會爬的主因。對此,有時候幫寶寶換個生活環境或者更換主要的照顧者,情況便可能改變,例如以寬廣的地板取代遊戲床,換個贊同寶寶多爬的保母,或者交給生活在鄉下的爺爺、奶奶帶,都可能讓原本不爬的寶寶自然而然爬了起來。 七個月開始訓練 在寶寶七個月左右就可以對他進行爬行訓練了,這個訓練需要爸媽共同幫助寶寶來完成。 一般寶寶在六個月左右會坐,坐穩了以後的一個月,爸媽就可以教他爬行了。可以讓寶寶趴在有墊子的地面上,爸媽用手抵在寶寶的腳後面,寶寶就會有條件反射,用腳蹬踏爸媽的手,爸媽這時就可以把他的腳往前推,這樣慢慢寶寶就學會爬行了。 幫助寶寶學爬的方法 有很多寶寶在剛開始學爬的時候,只能趴著玩但不能向前爬,或者是在原地旋轉及向後退,爸媽該怎麼辦呢? 這時候,爸媽可以教寶寶練習,可將寶寶身體俯臥在床上,在他前面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並不停地說:「寶寶,電話響了,快來拿啊!」另一個人則在寶寶身後用手推著他的腳掌,讓他借助大人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讓寶寶試著自己爬。 剛開始的時候做幾分鐘就可以了,如果寶寶哭鬧或者是不願意做的時候,就不要再繼續,要以寶寶的情緒為主,隨著時間再慢慢增加次數,持之以恆地訓練,寶寶就能學會爬行了。 安全措施 在寶寶九個月大的時候,身體才能慢慢地離開地面,雙手前後交替,開始順利地往前爬行。這時候爸媽要將爬行的環境準備好,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可以在地板上放置各種色彩鮮豔的玩具、圖片或拼裝軟墊,給寶寶營造安全的爬行環境。 爬行的裝備 教寶寶學爬時,最好給寶寶穿連身衣,爬行時不會露出寶寶腰部及小肚子,同時衣服合身,沒有太多累贅的東西,不會影響他爬行的興致。注意服裝的前面不要有大的飾物及扣子,防止寶寶趴下時,弄痛寶寶的身體。幾個月大的小寶寶體重較輕,爬行時可能還不會磨破皮膚,而大一些的寶寶由於體重的增長,用肘、膝爬行時容易磨破皮膚,因此,寶寶爬行時要穿上護肘、護膝,所穿的衣服要寬鬆、舒適、柔軟,又不至於妨礙運動。 文章來源處~聰明寶寶電子報

分享資訊~媽媽餵母乳 擔心寶寶吃不飽(上隨選)

2007年05月14日
公開
57

母乳哺育被譽為寶寶出生後的「第一道預防針」。統計顯示,台灣新手媽媽餵母乳不怕辛苦,卻擔心寶寶沒吃飽而猶豫是否應改吃配方奶。專家提醒,寶寶出生後3天、小小的胃不過只有彈珠、乒乓球大小,大多數母親產後1個半月每天可泌乳750西西,只要哺乳姿勢正確、頻率足,寶寶一定吃的飽。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在民國93年成立「0800-870870」全國免付費哺乳諮詢專線。迄今共接獲超過2萬通的電話,其中4成都是因為擔心自己奶水不足、寶寶吃不飽。其次是乳房問題、集乳上班、副食品添加、寶寶黃疸與便便等問題。 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陳昭惠說, 出生3天內的新生兒胃容量其實小小的,從5西西到30西西逐漸增加,就算持續成長,哺乳嬰兒在1到6個月大期間所需要的母乳量,差別並不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大多數母親在產後1個半月平均每天約泌乳750西西,既使是重度營養不良的婦女,每天也可以泌乳500西西,只要哺乳的姿勢正確、頻率正常,一定可以滿足寶寶需要。 一般來說,因為母乳好消化,幾個月大的寶寶1天喝奶8到12次奶、出生1周以後每天換6到8次尿布都是正常的。很多媽媽看到寶寶一直想要吸吮乳頭會以為寶寶「又餓了」,憂心是否必須使用配方奶,但寶寶找「ㄋㄟㄋㄟ」有時單純是尋求安全感,未必是需要喝奶。 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助產學會理事郭素珍說,調查顯示台灣寶寶滿月時約有三成只吃母乳,但產後4個月到半年,只吃母乳的比率就下降到一成五左右,比起挪威的九成三(3個月純母乳哺乳率)、丹麥的近七成(4個月純母乳哺育率)還有努力空間。 郭素珍說,母乳哺育好處很多,但要持續需要家人的支持。有的婆婆會嫌媳婦的奶水「太清澈、比不上配方奶」,甚至是反對孫子吃外籍媽媽的母乳,又或者擔心媽媽乳房小寶寶會吃不飽,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文章來源~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08/57/dzrq.html 隨選日記0514

分享新知~幫寶寶按摩 好處多

2007年04月25日
公開
53

【記者沈尚良�台南報導】 按摩可以紓緩壓力、促進感情,藉由這種效果,媽媽為早產兒按摩除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外,還能促進早產兒的成長;奇美醫院病嬰室護理長林琪馨表示,不僅是早產兒,其實為一般足月嬰兒做按摩,也有很大幫助。 林琪馨說,在為小貝比按摩的過程中,除了肢體的接觸外,媽媽可以和小貝比說話,給予聲音、語言的刺激,同時觀察小朋友的發展情況,以發現肢體、動作的問題。按摩可說是一舉數得。 按摩的起源很早,春秋戰國時代的「黃帝內經」就有記載,古埃及用來治療歇斯底里,墨西哥人用按摩腹部來治療腹脹、便祕和消化不良。 林琪馨表示,現代醫學也已證實按摩的效用,像1986年美國小兒科期刊就曾發表過研究,每天做三次15分鐘的按摩,早產兒體重增加47%,並提早6天出院。國內台大醫院新生兒科在2000年也有類似的研究結果,每天對早產兒做3次15分鐘的按摩,體重增加將近50%。 她說,按摩可以增加迷走神經的活動,產生更多荷爾蒙、胰島素,有助於食物的吸收,讓體重增加;而且按摩還可以降低壓力,增強免疫力。 每天按摩可歸納出10點好處:降低焦慮和壓力、強化免疫功能、增強靈活反應、增加體重、改善睡眠、刺激消化和排泄、促進吸收和循環、減輕疼痛、舒解嬰兒脹氣,及促進嬰兒運動功能發展和協調。 林琪馨說,幫小貝比按摩,最好的時間是洗完澡後、睡覺前,而要避免吃飽後的一小時內做,尤其是腹部的按摩,而當過程中,小貝比若有不舒服反應就應停止。按摩時間可以從5分鐘開始,逐漸加長到15分鐘,而按摩的技巧是用指腹輕按、輕推、輕揉、輕捏。 按摩時要脫光小貝比的衣服,使用嬰兒油或乳液來幫助按摩,所以要注意房間溫度,冬天需準備電暖器,另外準備柔軟的被單或毛巾墊著,媽媽可以坐著或是跪著,讓小貝比躺在兩腿間,再依「臉、胸、上肢、腹、下肢、背」的順序完成。如果臍帶尚未脫落,應跳過腹部的按摩。 林琪馨說,臉部的按摩包括額頭、嘴巴四周;上肢要做到手指頭;按摩肚子要順時鐘方向,可以幫助改善腸脹氣的問題;下肢按摩與上肢類似,但可以讓小貝比的雙腳做像蛙式般的活動,並觀察其動作與肢體情形;背部按摩以脊椎為中間分兩邊,以畫圓方式按摩,最後以從頸部輕按至屁屁,提醒小貝比按摩結束了。 她說,按摩對治療身體慢性問題、心理或行為會有潛在的效益,能支持免疫系統及其他生理反應來預防疾病,即使對一般正常的小貝比都不錯,應鼓勵爸爸媽媽為自己的小貝比做按摩。 【2006/06/06 民生報】

分享新知~記錄寶寶胎動 1天3次不能少

2007年04月24日
公開
48

【王國恭�台北馬偕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準媽媽常會擔心寶寶在子宮裡是不是健康?其實除了定期接受產前檢查之外,其他偵測子宮內胎兒健康的方法有很多,平常準媽媽在家裡可以記錄每天寶寶的胎動次數;而在醫院,可以利用「胎心音監測器」記錄寶寶的心跳。 第一胎的孕婦通常在懷孕廿周左右就可感覺到寶寶在肚子裡移動了,第二胎的孕婦更早可以感覺到胎動,大概在懷孕十六周左右。注意胎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如妊娠毒血症、妊娠糖尿病、羊水過少、胎兒過小、過期妊娠、過去有不明原因的胎死腹中等,更不可輕忽! 那麼,準媽媽要如何記錄寶寶的胎動呢?胎動要多少才算是健康呢? 準媽媽每天自我測量3小時的胎動,分別在早上、中午、晚上各測1小時。將3次測得胎動的總數乘以4,做為12小時的胎兒運動記錄。若每小時少於3次,則需延長測量時間至每日6至12小時。胎動減少或停止,可能表示子宮內的胎兒正處於缺氧的狀態。若12小時內沒有感到胎動,或1天內胎動少於4次,或與前一天相比減少一半以上,就應趕快到醫院求診。 胎心音監測器是一種可以偵測和記錄胎兒心跳及子宮收縮的儀器,在監測過程中,不但可以觀察到胎兒心跳的頻率和形狀,而且可以測出子宮收縮的次數和強度。 平常產檢時,如果是屬於高危險妊娠的孕婦,我們會視情況安排胎心音監測器的檢查。偵測的方法是讓產婦平躺,手握持胎動按鈕器,若有胎動則將按鈕按下,記錄器即可顯示有胎動跡象。在20分鐘內若有兩次胎動,且伴隨胎兒心跳的加速達每分鐘15次以上,持續至少15秒,則為正常;若胎動過少或無,則表示胎兒可能正在睡覺,或是處於一個缺氧的狀態。 在準媽媽進入產程陣痛之後,胎心音監測器更可用於下列異常情況的評估,如:胎頭受壓迫、子宮胎盤功能不足、臍帶受壓迫等,提前偵測胎兒在子宮內的健康狀況,適時採取應變的措施。 了解胎動記錄及胎心音監測器的重要性,時時注意寶寶胎動的情形,必要時安排胎心音監測器的檢查,讓我們更能為寶寶的健康把關,使整個懷孕和生產的過程更為安心順利。 【2006/06/08 聯合報】

分享新知~吸ㄋㄟㄋㄟ邊喝邊睡 造成一口爛牙

2007年04月23日
公開
57

【記者楊心怡�報導】 沒有牙齒並非老年人的專利!它也發生在僅兩、三歲的小朋友身上。但這些小朋友不是因為正常的換牙,或還沒長牙,台北市聯合醫院婦幼院區一般牙醫科主任廖春美指出,很多小朋友是因為「奶瓶性蛀牙」導致整口牙都蛀掉,只剩下排四顆門牙是正常的。 所謂奶瓶性蛀牙,顧名思義就是不當使用奶瓶造成的蛀牙。嬰兒剛出生時就必需哺餵母乳或以奶瓶餵食。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牙齒,因此不必擔心因奶瓶餵食而造成蛀牙。但幼兒漸漸長大之後,約九個月至一歲時,長出上顎門牙,如在這時仍延續嬰兒期的餵奶方式,則很可能會造成奶瓶性蛀牙。 另外,若幼兒有睡前吸奶的習慣,邊吸邊睡,睡著之後,由於唾液分泌減少,造成高濃度的奶水附在齒面上,成為細菌的溫床,也易造成奶瓶性蛀牙。 但有很多媽媽辯稱說,她都是餵食母奶,為什麼還會蛀牙呢?廖春美說,現在坊間的兒童奶粉很多是仿照母奶的成分,但把糖份降低,因此母奶中所含的糖份反而還較高,導致兒童蛀牙的機率反而比喝牛奶的機率還大。 因此,廖春美建議,在幼兒尚未長牙前,可用紗布沾冷開水擦拭牙齦,一旦幼兒開始長牙,便可用刷頭小的幼兒型軟毛牙刷幫幼兒清潔。「讓小朋友適應牙刷在牙齒上的觸感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突然要他用牙刷刷牙,小朋友也會反抗。」廖春美也提醒媽媽們,吃點心與吃飯的時間每次不能超過30分鐘,牙齒長時間浸泡在食物裡,飯後沒時間刷牙清潔,也易造成齲齒。 不當使用奶瓶不只會造成奶瓶性蛀牙,超過三、四歲還在使用奶瓶的小朋友,還會產生暴牙;這同樣會發生在常常吸手指、安撫奶嘴用太久的小朋友身上。廖春美說,這是因為奶嘴會影響牙齒發展的位置及齒槽骨的形狀。「很多小兒科醫師會說奶嘴有安撫幼兒心理的作用,但我們牙科醫師認為,應該是找到小朋友哭鬧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塞奶嘴應付。」 至於何時該戒除吸手指或吸奶嘴的習慣,學者說法不一,兒童牙科醫學會的建議:一、在恆牙萌發前,密切觀察有這類習慣的小孩,不一定要馬上戒除。二、2歲之前將吸奶嘴的習慣戒除。三、9個月大時可以開始停止使用奶瓶餵食,最好在周歲時完全戒除。 【2006/07/23 民生報】

分享新知~愛的抱抱 抱出寶寶健全人格

2007年04月22日
公開
47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妳今天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嗎?國內一項調查發現,超過三成媽咪每天與寶寶的懷抱互動不到一小時,且多數只在餵奶或哺乳,或Baby哭鬧時,才會懷抱寶寶。醫師提醒,親子之間要有高品質的肌膚接觸,寶寶人格成長才會健全。 調查顯示,現代媽咪和寶寶互動之間,呈現出微妙的矛盾,高達九成媽咪覺得懷抱,對於Baby具有相當好處,超過五成的媽咪卻覺得抱小孩會很疲累。近六成全職媽媽一天能花三小時以上來懷抱寶寶,但職業媽咪只有三成。多達四成的職業媽咪覺得每天和寶寶相處的時間不夠。 近九成的媽咪覺得透過懷抱可以安撫寶寶的情緒、增加親密感、促進Baby對媽咪的信賴感;超過五成媽咪知道,懷抱動作可以促進嬰兒的消化系統、循環系統及大腦發育。 但知易行難,超過五成的媽咪坦承會因懷抱寶寶,而覺得疲累。五成二媽咪則抱怨,因為必須懷抱、照顧寶寶,而沒有了自己的時間,職業婦女情況更為嚴重。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助理教授周怡宏表示,愛的懷抱會促進寶寶的消化系統及循環系統,更會影響嬰幼兒人格發展的健全,攸關幼兒身心發展甚鉅。 周怡宏說,門診收治過一名兩歲大的寶寶,不肯安靜地接受醫師檢查,而是不停以雙手雙腳牢牢黏抱住媽媽,活脫像一隻黏在媽咪身上的無尾熊。 問診之後,才發現這個無尾熊寶寶,出生之後即由保母照護,感受不到母親的愛,於是發展出與母親的分離焦慮。 國防醫學院護理學系助理教授卓妙如建議,目前被廣泛應用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的袋鼠式懷抱,不僅可穩定Baby生理發展,更可有效促進親子關係的建立,非常適合推廣到一般母嬰關係。 卓妙如提出了「愛的懷抱三部曲」,建議媽咪在懷抱寶寶時,應採取「手環手、臉對臉、心連心」的懷抱方式,進行身體的親密接觸,感受彼此心跳,傳遞體溫的溫暖。 【2006/07/30 聯合晚報】

分享新知~配方奶粉 配不出百分百母乳

2007年04月21日
公開
52

【記者楊心怡�報導】 市面上很多配方奶粉,竭力模仿母乳成分,不斷研究母乳中含有哪些營養素;但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陳怡君表示,直接哺餵母乳,既天然又方便。 陳怡君說,有很多媽媽擔心母乳所含蛋白質較少,影響嬰兒發育,但進一步分析母乳及牛奶中蛋白質品質的差異,母乳蛋白質的酪蛋白與乳清蛋白的比例為40:60,而牛奶則是80:20,酪蛋白含量高會不利嬰兒吸收與消化。 且母乳的乳清蛋白主要成分為α-乳白蛋白,牛奶的乳清蛋白主要成分則是β-乳球蛋白,反而易造成嬰兒過敏。陳怡君更指出,牛奶的乳清蛋白比例之所以無法太高,便是因為若調成與母乳比例相同,過敏現象恐更嚴重。 另一方面,母乳中還有些特殊成分如必需脂肪酸、Bifidus Factor、免疫球蛋白、溶菌酵素及乳糖鐵質等,都是配方奶粉不太能完全仿效的。 陳怡君曾分析各家配方奶粉的成分,發現配方奶粉的共通點是,礦物質成分皆高出母乳很多倍,「主要是因其吸收率低,因此需提高含量才能讓嬰兒吸收到所需的養分;但這樣作法的風險,便是增加嬰兒的負擔。」 陳怡君表示,要哺育母乳得做些產前準備,例如選擇母嬰親善醫院,可幫助產婦在生產完的半小時內便開始產檯餵乳,刺激乳汁分泌;並實施母嬰同室,讓媽媽學會基本的哺乳技巧,與寶寶培養感情。 母嬰親善醫院自2000年開始推廣,準媽媽們可至台灣婦產科醫學會查詢醫院資料,以做好萬全的產前準備。 【2006/09/06 民生報】

分享好文章~baby不過敏 從孕期做起

2007年04月20日
公開
50

【聯合報�徐世達�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近年來醫學界已了解,遺傳性過敏病乃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性發炎反應。此炎症反應會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激發造成臨床上的過敏發作,而發作的部位則與所遺傳到的個別器官異常有密切的關係。 當此炎症反應發生於支氣管時稱為氣喘病,發生於鼻腔、眼結膜時即過敏性鼻結膜炎,發生於胃腸時為過敏性胃腸炎,發生於皮膚則是異位性皮膚炎。 由於所有遺傳性體質皆須受到環境因素的不良作用才會發病,目前我們已了解兒童過敏病的發病與否,可在懷孕的第二產期(即第四個月)及新生兒出生後的六到九個月,事先加以預防,就可大幅減少過敏兒的產生。 所以,我們對於過敏病的防治必須有從懷孕期就開始的新觀念。首先,必須教導已有兩個以上過敏病患的高過敏家庭中的懷孕婦女,能從懷孕的第二產期前就開始避免接觸家族內過敏的過敏原(必須經由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加以證實)。 另外,高過敏家庭中的懷孕婦女若能在新生兒出生後易造成過敏體質發病的前六個月,執行下列建議事項,可進一步降低過敏病發作的機會和嚴重度: 1.餵食母乳時,母親應禁食家族中已被證實會造成過敏的食物(較常見者為乳製品、蛋、魚、豆奶或花生)。 2.不能餵食母奶時,使用水解蛋白嬰兒奶粉餵食。 3.延遲至六至九個月以上再添加副食品。 4.減少與塵蟎、蟑螂、貓狗等有毛動物及香菸的接觸。 確定診斷那種食物會引起個人真正的過敏反應才加以避免,十分重要,否則盲目禁食一、二十種以上曾引起別人過敏的食物,不但不切實際,有時甚至會造成營養問題。一旦被鑑定出對某種食物有真正的過敏反應時,最佳處理方式為在過敏免疫學專科醫師指導及監視下避免進食一段時間,再嘗試使用食物激發試驗以決定是否可重新食用。 【2006/11/07 聯合報】

分享好文章~給寶寶一夜好眠的甜蜜時刻

2007年04月18日
公開
46

每晚,為了哄寶寶入睡,許多媽咪總是頂著熊貓眼與瞌睡蟲奮戰;若能將每晚的「睡眠奮戰」,轉換成甜蜜時刻,相信這段時間,將成為媽咪最珍惜的親子親密互動時光。 一夜好眠,讓寶寶健康地成長 白天精力充沛、充滿學習興趣的寶寶,到了夜晚,可一點也都沒有閒著;因為寶寶成長所需的生長激素,在睡眠中分泌的特別旺盛,特別是夜間10點至淩晨2點之間,所釋出的生長激素比非睡眠時期高出三倍甚至更多! 當寶寶一夜好眠時,生長激素會幫助寶寶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促進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發展、加強蛋白質合成……等;睡眠品質佳,也能維持寶寶的認知功能與發展記憶力;而良好的記憶力也有助於寶寶學習能力的提升。所以,媽咪、爸比要維持寶寶高人一等的成長以及健康,給寶寶充足良好的睡眠是不可或缺的首要元素! 舒眠三步驟 讓寶寶甜蜜入睡 每當寶寶要入睡時,總是先折騰媽咪、爸比以及自己一番,最後累了、倦了,才淚眼汪汪的輕闔上眼。但是,許多媽咪總是懷疑,哄寶寶睡覺一定要那麼累嗎?其實,每位寶寶的生理時鐘不同,睡眠習慣也不同,但是媽咪若能幫助寶寶營造舒適的睡眠氛圍與環境,相信寶寶將能更快、更舒服地入睡,享受香甜美夢的好眠! 舒適的沐浴 體溫高的寶寶,因為容易流汗,一整天活動下來,若能在睡前先洗個舒適的熱水澡,沖去黏汗和髒污,乾淨、舒爽的身體,會讓寶寶更容易入眠。 沐浴時,可利用含天然舒眠成分的沐浴精,在沐浴的過程中,讓熱蒸氣結合沐浴精的香氛,舒緩芬芳的氣息,可以鎮靜寶寶以及媽咪的情緒,並幫助放鬆一整天緊繃的心情;而不流淚配方的沐浴精,更讓寶寶在洗澡過程中,除了享受舒眠的香氛外,也能不受刺激地洗個舒適的熱水澡。 親密的按摩 洗完澡、擦乾身體後,幫寶寶塗上溫和的舒眠乳液,接著灑上細緻的舒眠爽身粉,讓寶寶全身更乾爽舒適。 接著,透過媽咪溫柔的手,呵護般地輕柔按摩,幫助喚醒寶寶的每一吋肌膚,給予寶寶有如在子宮內被羊水包圍的安全感。媽咪可以從臉、胸、腹、手、腿、背部,由上往下依序按摩,安定並緩和寶寶身體的神經系統;並藉助輕柔的音樂聲放鬆心情,讓用在寶寶身上的力度可以緩慢、舒服、溫柔又深透。 藉由幫寶寶按摩,媽咪、爸比可以無私地表達對寶寶的關愛,這樣專屬於親子間的親密接觸,絕對可以幫助與寶寶間的感情加溫! 睡前靜態活動 按摩完後,可與寶寶玩幾種靜態、舒適的活動,例如:抓抓手、說說故事,唱首輕柔的安眠曲等,將有助於培養寶寶就寢情緒,同時減少入睡所需時間。 長庚兒童醫院新生兒科助理教授暨世界小兒睡眠醫學會會員,周怡宏醫師表示,睡前靜態活動不只能讓寶寶獲得良好的睡眠品質,在建立睡眠習慣的過程中還可增加父母親與小寶貝之間的親密互動,可說是增進親子關係的好方法! 叮嚀 了解睡眠對寶寶的重要性,並搭配舒眠三步驟,相信新手媽咪也能讓寶寶更快入睡、睡得更安穩,再也不用讓媽咪頂著熊貓眼與瞌睡蟲奮戰了!而在妳每天與寶寶的親密互動時光中,溝通無礙的親子關係也能由此建立。 文章來源~BabyDJ媽咪育兒報 (本文研究資料由嬌生獨家提供)

分享新知~分娩止痛劑 讓baby不愛母奶

2007年04月17日
公開
37

【聯合報�編譯朱邦賢�報導】 英國泰晤士報11日報導,研究人員說,接受脊椎硬膜外腔注射無痛分娩的婦女,產後除了比未接受注射的自然生產婦女更難授乳,在6個月內放棄授乳的可能性也高出一倍。40%的英國婦女在生產時都會接受硬膜注射。 11日刊載在國際授乳雜誌中的一項報告指出,有些用在硬膜注射的藥物可能進入嬰兒血液,影響嬰兒腦部,讓嬰兒昏昏欲睡,不願意吃奶。這是迄今有關硬膜注射與喝母乳關係的最大型研究。 雪梨大學的托瓦德森和同事研究了1280位生育過的婦女,其中有416人曾接受硬膜注射。研究人員發現,93%的婦女在生產第一周即開始餵嬰兒喝母乳,但接受硬膜注射的婦女在產後幾天授乳比較困難。生產後七個月,在沒有接受硬膜注射的婦女中,72%仍在餵母奶;接受硬膜注射的婦女仍在餵母奶者卻只佔53%。 研究人員表示,問題最可能出在「吩坦尼」(fentanyl),這是一種止痛劑,一般都用來當硬膜注射的成分。吩坦尼會迅速進入血流,輕易闖入胎盤,影響胎兒。 上述研究可以解釋為什麼許多英國婦女不餵母奶。55%的英國婦女在產後六周即放棄餵母奶。產後一周即放棄授乳的婦女甚至超過三分之一,她們說,嬰兒根本不喝母乳。 【2006/12/12 聯合報】

分享新知~小奶媽未必奶水少 奶水稀未必營養少

2007年04月16日
公開
40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台北報導】 教新手媽媽分泌ㄋㄟㄋㄟ也是一門學問。國際認證泌乳顧問在先進國家很普遍,但台灣卻掛零,經台灣母乳哺育聯合學會推動,已有五人報名,其中兩名是男醫師,準備明年到芝加哥考試認證。 兩名男醫師之一的蘇秦明,是屏東上醫囝囡診所小兒科醫師,「新手媽媽不想餵母乳,最常是被婆婆嫌:『你奶看起來那麼小?怎麼可能有奶水!』不然就是說:『奶水稀稀的,不如牛奶濃,夠營養嗎?』」 蘇秦明說,這些觀念似是而非,女性乳房大小無關奶水多寡,而且奶水稀,不代表營養差,再加上母乳中的蛋白質最適合小寶寶,較不會引起過敏,而且也有免疫球蛋白,這些成分是配方奶粉沒有的。 也有一些新手媽媽,因餵奶造成乳房腫痛,蘇秦明指出,有時這些媽媽會得到不要餵奶的建議,其實,只要教新手媽媽多按摩、均勻地擠奶,每次讓奶水排空,就不容易脹奶。 「新手媽媽常擔心小寶寶吃不飽,」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秘書長王淑芳說,他們常以「三顆球理論」告訴新手媽媽,小寶寶剛出生時胃容量像一顆彈珠,出生三到五天約像一顆彈力球,出生一個月像高爾夫球,不必憂慮小寶寶吃不飽。 母乳哺育聯合學會理事長、台中榮總新生兒科主任陳昭惠說,根據台灣母嬰親善醫院經驗,八成新手媽媽在醫院會餵母乳,產後一個月哺育率約五成四,到了產後四個月只剩一成九。 陳昭惠表示,全球有一萬七千名國際認證泌乳顧問,他們可以在產婦任何時候提供服務,英國的泌乳顧問包含在健保給付裡,將來台灣如有人領到證書,也許可以納入健保,讓更多媽媽願意餵母乳,小寶寶更頭好壯壯。 【2006/11/26 聯合報】

分享好文章~餓了.想睡了...小貝比的話

2007年04月15日
公開
37

【聯合報�羅玉芳�振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爸爸媽媽的話: 看著手中吃飽了、睡得香甜的貝比,覺得好幸福、好快樂!然而,有時哭鬧起來真是不知如何是好!該不該帶去看醫師? ■小貝比的話: 1.我餓了 一般而言,我們小貝比可能2-3小時就餓了,有些長輩喜歡固定3-4小時才給奶喝,以養成我們規律生活習慣。這種方式對飢餓無法忍耐的小朋友,可能會把他們氣得哭不停、或者有了奶後狼吞虎嚥狂喝,以致喝入太多空氣,造成腹痛,只好再哭一次了。 更慘的是,大人以為我還喝不夠,又泡了一次奶!我們的神經還不健全,有吸吮反射,任何東西放到我的小嘴,我一定會用力吸,這下子可慘了!我的肚子更痛了!因此,到底幾小時餵次奶,要因小朋友而異。至於我們那群狼吞虎嚥的朋友,可在餵一半時先拍拍背排氣。 2.我肚子好脹 兩餐間我也有腹脹的可能,幫我拍拍背排氣,或擦些含薄荷油成分嬰幼兒專用消脹氣藥膏,也會比較舒服喔!如果常有這種情形,請考慮換一種配方奶,或餵母奶媽媽少吃產氣食物,如豆類(含豆漿)或地瓜等。 3.我的屁屁濕濕髒髒 該換尿布了。 4.我想要被包緊一點 有點像在媽媽肚子裡的感覺。 5.我想睡了 有些小嬰兒想睡前總是顯得煩躁,我們一整天需要約16小時左右睡眠,如果我們眼皮顯得很重或一直揉眼睛,就是我想睡了。 6.媽媽,您的味道不一樣 如果媽媽吃了比較重口味食物,如辣椒、洋蔥、咖哩或咖啡等,我可能會很混淆而愛哭哦! 7.太多刺激了 太多吵雜聲音、震動或視覺刺激,也會讓我不安愛哭。記得剛滿月時,媽媽帶我去辦出生證明,沿途看到打折嬰兒用品又逛了一下,結果回到家時我都快累壞了,而且外面車水馬龍,真是吵死了。我哭了一下午,媽媽嚇壞了,還以為我生病了。 8.太熱了或太冷了 依天氣冷熱,給予冷氣或暖氣。 9.沒事啦 就是想哭或想要被抱抱囉! 10.腸絞痛 腸絞痛時,我們小臉會脹紅、下肢蜷曲於肚子上,這種情形通常來得很急,常發生於下午及夜間,好發於三至六星期的小朋友。醫師叔叔阿姨也不知為什麼我們會有這種腸絞痛,還好這種莫名肚子痛,聽說在三個月大時幾乎都會好。所以如果不是病態原因,爸媽也不要覺得內疚,跟著我們一起哭。 其實對付嬰兒腸絞痛也有一些法寶,抱抱我們規律地搖一搖、在小肚子上擦些消脹氣藥膏按摩一下、或放溫水瓶溫毛巾在胃的位置、唱唱歌、洗個溫水澡,都可以舒緩我們的不適。另外,也可試試奶嘴,再不行推著娃娃車出去散散步,如果夜深了可以考慮開車兜兜風。 有些爸媽擔心孩子的哭鬧是否真的不舒服,帶貝比上醫院求診,常常到急診室前就不哭了。如果實在太不舒服了,醫師叔叔阿姨也許會開抗組織胺、鎮靜劑等幫忙。另一方面,筋疲力竭的爸爸或媽媽也要輪流好好地休息,畢竟最佳心情與身體健康才能給我們最好的照顧,緊張的家庭氣氛與焦慮的情緒,我們都感覺得到喔! 11.我真的生病了 像中耳炎、腸胃炎或疝氣等這些疾病因素,也可能是我哭哭的原因哦! 每個孩子的氣質都不同,有些孩子哭得少很容易安撫,有些孩子哭起來驚天動地。哭泣,是小貝比的一種語言、溝通方式,不論是他們不舒服,如尿布濕了、太熱、太冷、餓了、無聊、孤單或生病等,都會以哭泣來表示。孩子剛出生,父母親與孩子之間,勢必需要一些時間培養默契。 如果實在不知如何是好,最好諮詢貝比的小兒科醫師。另外,如果孩子不吃、不睡、體重不增加、行為異於平常,或哭泣聲不像是發脾氣,而是像疼痛、發燒等原因所引起的,都是應該帶小貝比就醫的警訊! 【2007/03/03 聯合報】

分享新知~寶貝 你到底像誰?(上隨選)

2007年04月14日
公開
45

【聯合報�侯家瑋�林口長庚兒童醫院遺傳內分泌科主任】 外貌的決定 一個人的長相究竟是俗話所說的「相由心生」,還是由父母親的遺傳因子決定,眾說紛紜。一般認為,孩子長相與父母親的外表的確有相當的關連,不過後天的環境、氣候、養育方式等等也佔有同樣相當重要的角色。 寶寶的每個特徵都是由來自於父母親的許多對基因決定,其中一個基因來自於母親,另一個基因來自父親。對某些特徵來說,父母可能遺傳給孩童相同的基因表現類型,而對其他特徵,父母也有可能遺傳給孩童不同的隱性基因表現類型,這就有顯性和隱性遺傳表現形態。 例如:顯性遺傳因子和隱性遺傳因子成對同時出現的話,當然表現出威力強的顯性遺傳因子的特性;只有當同為隱性因子成對時,則出現隱性遺傳因子的遺傳特徵。 像爸爸還是像媽媽 所謂的顯性遺傳,就是父母具備某種外表特徵,其機率將明顯地遺傳給下一代,舉例來說,當父母皆是單眼皮時,就較不會生出有雙眼皮的小寶寶。但事實上,人類的大部分特質都受多種因素控制,未必全然是顯性遺傳,以免引來不必要的困擾。 後天與先天孰重要 每一位小寶寶來到這個繽紛世界時,親朋好友都會送上祝福的話語,並有趣地評判寶寶像爸爸或者像媽媽。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講,父母外貌的哪些「精華」將留給孩子,就是一個隨機的變數,運氣好時,父母親最好的特質將同時的被呈現,組合成「傾國傾城」的美貌;當運氣稍差些,就有可能得到父母最不好的特質。 然而,後天的努力仍有其可塑性,例如身高可藉飲食習慣、運動、生長激素等大幅改善。因此,後天的環境(諸如保養、美容、化妝、飲食習慣、進修……)仍可改變一個人的外表,不要因先天不平衡而自卑自棄。 【2007/01/17 聯合報】 隨選日記~清明節

S-26媽媽教室~拉梅茲生產減痛呼吸法

2007年04月13日
公開
43

時間 2007/4/13(五) Pm 06:30 S-26媽媽教室贈品 地點 周大中婦產科2樓(台北市敦化南路2段46號) 課程 拉梅茲生產減痛法 主講人 藍麗珠 美國惠氏藥廠專業講師 **************************************************** 今天晚上的課程是在說拉梅茲的生產減痛方法 還滿多爸爸也一起來參加的耶 講師的講課方式滿有趣的不會讓人很無聊 而且會現場示範呼吸法 也會要大家一起跟著做 還會邀請爸爸一起參與呢 不過我個人覺得如果老公跟我一起去 他應該會很尷尬吧..呵呵 因為會當場示範說一些很難說出口的話來 原本還沒去之前想說大概就是教你如何呼吸如何用力吧 去了之後才發現還有教一些配合按摩減輕疼痛的方法 才發現在待產的時候老公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耶 所以...親愛的老公..別偷懶喔 要做好你該做的事..讓我減輕緊張和疼痛喔 拉梅茲生產呼吸運動 資料來源~http://www.mil.doh.gov.tw/mother/mother%20paper/mother01.htm 拉梅茲生產法(Lamaze Method)由法國醫師拉梅茲(Dr. Fernand Lamaze)所推廣。此方法為生產時心理預防之技巧,故亦稱為『產痛精神預防法』。   孕婦要學習集中精神在自己的呼吸上,並且專注一個特定目標,排斥其他現象。這是利用先佔據腦中識別疼痛的細胞,疼痛的衝動便無法被識別出來的原理。利用控制呼吸,以達到生產過程中減輕疼痛的生產技巧。   建議孕婦由懷孕7個月以後開始練習即可。因太早練習,且不經常加強的話,制約便會消失:一旦開始之後,便必須持續這項課程,並在家中練習,直到生產前。  1.準備用物:枕頭2個、小塑膠袋1個、爽身粉1個、有秒針的手錶1個、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東西(如照片..等)  2.拉梅茲生產法優點   ●使夫婦對生產認識及做好心理準備,以減低緊張。   ●使夫婦同心協力訓練默契,為迎接寶寶做努力。   ●使生產過程更快速,更順利。   ●使生產之痛苦降到最低,並保持體力。   ●夫婦一起練習以確實做到全身放鬆,以秒為單位以口令訓練之。   ●夫婦一起練習以產婦之呼吸習慣,以秒為單位以口令訓練之。(如:收縮開始,吸、2、3、4,吐、2、3、4,收縮結束等。)   ●建議由懷孕7個月起開始熟練的練習,每天練習一次,全身放鬆及呼吸法,一次練習約五分鐘即可。  3.拉梅茲生產法技巧   ●由醫護人員給予明確之生產知識,減少產婦之恐懼及疑惑。   ●教予使用的呼吸法(不同產程用不同呼吸法)    1.使產婦放鬆以維持體力    2.獨特及熟練之呼吸法降低對產痛之注意力   ●肌肉放鬆訓練:    a.目的:是使身體鬆弛,讓孕婦在生產過程中,不致因不自覺的緊張,造成不必要的肌肉用力和疲倦。    b.作法:藉著刻意放鬆某些肌肉來練習,然後逐漸放鬆全身的肌肉。應有一位負責輔助練習的人在旁協助,此人要注意肌肉緊張的象徵,如眉毛皺起、握拳或手臂僵直。他可協助察覺孕婦是否完全放鬆,或提醒她放鬆某個部位,使練習效果更完全。(如:縮緊右臂、縮緊左腿等,縮緊後檢查是否放鬆。)爸爸是取佳的輔助人選,可協助媽媽學習,一同迎接小寶寶。   分娩的開始:1∼4期產程 1.第一產程3階段:從子宮規律收縮→子宮頸完全擴張(約10公分) (1)初步階段:子宮開始收縮,子宮頸開始擴張至3∼4公分止 子宮約5∼20公鐘收縮一次,陣痛一次持續30∼60秒。此期約7∼8小時(進入加速階段) (2)加速階段:子宮頸擴張由3公分→7∼8公分。 子宮約3分鐘收縮一次,陣痛一次持續約60秒。此期約3∼4小時。 (3)轉變階段:子宮頸由8公分→10公分全開。 子宮每1分鐘收縮一次,陣痛一次可維持60∼90秒。 2.第二產程:分娩中期排出階段+分娩後期排出階段 3.第三產程:從新生兒生出→胎盤娩出 4.第四產程:產後1∼4小時觀察 拉梅茲生產呼吸口令 拉梅茲呼吸技巧口令之訓練(以下說明:配合5階段的產程) 1.第一產程:初步階段 放鬆式胸式呼吸法:(注意:此時子宮約5∼20分鐘收縮一次,陣痛一次持續30∼60秒。) 所有的呼吸運動開始前,均須深呼吸一口氣,再完全吐出。 目的是減少因快速呼吸而造成換氣過度的問題,亦可使胎兒得到充分的氧氣供應。讓孕婦全身放鬆,使體內氧氣及二氧化碳平衡。 方法及口令: 當開始陣痛時,藉口令來分散疼痛之注意力。請以輕鬆的方式由鼻子吸滿氣,然後由嘴緩緩吐氣(深呼吸),吐氣比吸氣稍強些。每分鐘深呼吸6∼9次。 1.收縮開始! 2.深呼吸 3.吸、2、3、4 4.吐、2、3、4 5.深呼吸 6.收縮結束! 2.第一產程:加速階段 淺而慢的加速呼吸法: (注意:此時子宮頸約由3公分擴張到7公分。子宮約3分鐘收縮一次,陣痛一次持續約60秒。) 呼吸隨子宮收縮強弱,調整快慢深淺,讓呼吸隨陣痛,調整成淺而慢的加速呼吸。   方法及口令: 子宮一開始收縮,就深吸一口氣然後吐氣。慢慢加快呼吸速度,待收縮情形慢下來,才漸減呼吸的速度。這是慢慢加速的輕度呼吸,請專心保持緩慢、放鬆有節奏的呼吸。 1.收縮開始! 2.深呼吸 3.吸、2、3、4,吐、2、3、4 4.吸、2、3,吐、2、3 5.吸、2,吐、2 6.吸、吐、吸、吐 7.收縮結束 3.第一產程:轉變階段 輕淺的呼吸法: (注意:此時子宮頸由8公分→10公分全開。子宮每1分鐘收縮一次,陣痛一次可維持60∼90秒。) 因子宮收縮強,所以呼吸要轉變成非常淺。方式是好像要吹涼湯匙裏的熱湯一樣。 方法及口令: 廓清式呼吸→完全放鬆。須用嘴吸吐氣,以發出”嘻、嘻、嘻....”之聲音,一分鐘約4∼6次後,再一個深吐氣→子宮收縮結束。 1.收縮開始 2.深呼吸 3.吸、吸、吸、吸、吐 4.吸、吸、吸、吸、吐 5.深呼吸 6.收縮結束! 4.第二產程:分娩中期排出階段 閉氣用力運動: (注意:此時從子宮頸全開→新生兒排出期)練習大口吸氣→憋氣後,往下用力(持續至少15秒) 方法及口令: 請練習閉氣愈久愈好,壓住腹肌、放鬆骨盆,試著用力推出陰道。在家練習時,請平躺在地板上,在頭及肩膀下放一枕頭,先將兩腿蹺高貼放在椅上或沙發,兩腿分開,手握椅子前腳,頭抬高、下巴儘量靠胸、眼睛看肚臍用力點是於腹部,而不是臉、頸、肩膀。平日練習時只需練習姿勢及摒氣即可。 1.收縮開始! 2.深呼吸 3.吸氣、憋氣、往下用力、用力、吐氣 4.吸氣、憋氣、往下用力、用力、吐氣 5.深呼吸 6.收縮結束 5.第二產程:分娩後期排出階段 哈氣呼吸法: 當子宮頸已經完全擴張到全開,寶寶已經到產道,此時醫師告知”不要用力時”,建議您使用哈氣呼吸法。 產婦感覺想用力而不能用力時,就做吹蠟蠋運動及哈氣運動,方法是放鬆肌肉,以吹蠟蠋方式快速呼吸,而哈氣是嘴巴張開像喘息似的急促呼吸,這兩種呼吸可使不自主想用力的衝動消失。目的:避免講話用力,造成子宮水腫。避免動力太大產生裂傷。 方法及口令: 方法:嘴巴張開像喘氣似的急促呼吸。 口令:吐氣,或吹蠟蠋之”呼、呼、......”等。 產前運動 懷孕的時候,簡單而適當的運動可以使媽咪血液循環暢通,消除或減輕不舒服的情況,還可以提供足夠的氧氣和營養給肚子裡的寶寶,幫助他腦部發育完整,同時對生產也是大有幫助。但要注意不可以做太劇烈的運動喔! ★孕期任何階段都可做的產前運動 ◎腿部運動 目的: 使骨盆肌肉強韌,增加骨盆肌肉的彈性,以利於生產。 作法:站在椅背後,手扶椅背,先固定一腳,一腿做 360°的旋轉,做完換腿再繼續做,每天早晚交替各做5~6次。 注意事項:椅子高度與身高成正比,椅子不可有輪子,手扶椅背時,肘關節應呈伸直狀態。 ◎腰部運動 目的:減少腰部痠痛,幫助生產時腹壓增強及會陰部之彈性,促使分娩順利。 作法:站在椅背後,手扶椅背,慢慢吸氣,用手臂的力量把身體抬高,使身體重力集中於椅背,腰部挺直,腳跟抬起,然後慢慢吐氣,手臂放鬆,腳還原,恢復原來的姿勢,早晚各做5~6次。 注意:事項 椅子高度與身高成正比,椅子不可有輪子, 手扶椅背時,肘關節應呈伸直狀態。 ◎肩胛部與肘關節的運動 目的: 減少背痛,強壯胸部及乳房肌肉之張力。 作法: 盤腳交叉而坐,肘部彎曲,張開五指,扶於肩上,保持兩上臂成一直線,然後肩關節由前往後旋轉。 ◎產道肌肉收縮運動 目的:增加陰道與會陰部肌腱之彈性,避免生產時大小便失禁,減少陰道的撕裂傷。 作法:運動前先排空膀胱,姿勢不拘,站、坐、臥或行走時皆可利用腹壁之收縮,緩緩下壓膀胱部份,如同解大小便一樣,然後儘量收縮會陰部之肌肉,如同忍住大小便,使尿道及肛門處肌肉收縮。 ◎蹲踞運動 目的: 保持身體平衡及強壯骨盆板肌肉之張力,有助生產進行。 作法: 手扶椅背,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腰部挺直,肩、腰與臀成一直線,由上慢慢往下蹲,再慢慢起來。 ◎雙腿抬高運動 目的: 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伸展脊椎骨及臀部肌肉張力。 作法: 平躺仰臥,雙腿垂直抬高,足部抵住牆,與身體垂直,維持3~5分鐘後放下,每天反覆練習數次。 ★懷孕三個月後可施行的產前運動 ◎盤腿坐式 目的: 鍛鍊腹股溝之肌肉及關節處韌帶之力;防止懷孕後期,由於膨大的子宮壓力所產生的痙攣或抽筋。 作法: 平坐於床墊上,兩小腿平行交接,一前一後,兩膝遠遠分開,每天一次,每次由 5分鐘增至30分鐘。 ◎盤坐時的運動 目的: 增加小腿肌肉張力,避免鼠蹊部扭痛或脛腓骨部之痙攣現象。 作法: 平坐後將兩蹠骨併攏,兩膝分開後,雙手平放於踝關節上,然後利用手臂力量扶持,小腿一伸一屈,每天一次 ,一次 5 遍。 ★呼吸運動 ◎胸腹部均勻呼吸運動 目的: 有助胎兒對氧氣的吸收,促進胎血循環。 作法: 集中注意力,閉口吸氣,即利用鼻孔,以最大幅度深吸一口氣,口腔保持閉合,將吸入的氣體先吸到胸,經橫膈膜到腹腔,使腹部充盈而凸起,再將吸入的氣慢慢由鼻腔呼出。 ◎腹部深呼吸運動 目的: 在第一產程開始時,以腹部呼吸之原理,可以減少疲勞及子宮收縮產生腹部的壓力。 作法: 平躺仰臥,雙手平放身體兩側,閉口吸氣將空氣運到腹腔,使腹部凸起,胸不動,再將氣由鼻腔慢慢吐出。 ◎腹部深呼吸運動 目的: 在第一產程開始時,以腹部呼吸之原理,可以減少疲勞及子宮收縮產生腹部的壓力。 作法: 平躺仰臥,雙手平放身體兩側,閉口吸氣將空氣運到腹腔,使腹部凸起,胸不動,再將氣由鼻腔慢慢吐出。 ◎胸式呼吸運動 目的: 在第一產程,子宮口擴張到接近全開時,由於子宮的收縮,迫使胎兒頸部用力向前推擠,此時腹部呼吸非常困難,故須採胸部呼吸。 作法: 胸式呼吸須注意將吸入之氣體儘可能地充盈肺部,直到肺部完全擴張為止。 ◎閉氣用力運動(利用腹壓,協助胎兒娩出運動) 目的: 應用腹肌與骨盆區的收縮,以產生對推送胎兒之壓力,縮短第二產程的時間,生產時子宮口開全後做此運動。 作法: 當產婦陣痛開始,張口深吸氣後立即閉口,將氣憋住抬高頭部,使下巴貼近胸口,用力將橫膈膜向下壓如解便狀,產生推送胎兒之壓力。 ★懷孕末期可施行的產前運動 ◎膝胸臥式 目的: 矯正不正常胎位 作法: 將身體採跪伏姿勢,使頭側向一邊,雙手屈起伏貼於胸部兩側之地面,雙腿分開與肩同寬。胸與肩儘量貼近地面,雙膝彎曲,大腿與地面垂直。每天早晚做,每次維持5-10分鐘。 注意事項: 練習此動作前,請先請教您的婦產科醫生。 資料來源~S-26

分享新知~孕婦駕駛要注意!

2007年04月12日
公開
48

女性車主愈來愈多,為因應這股趨勢,車廠也推出不少貼心設計,以滿足女性朋友的駕駛需求。然而,大多數女性會面臨的懷孕過程,對行車安全是否有影響?孕婦又該如何保障自我安全呢?孕婦駕駛看過來! 孕婦駕駛對行車安全是否有影響?其實沒有定論,只能說,為了顧及自己和胎兒的安全,一切以「不要勉強」為前提。因為駕駛需要絕對的專注,如果覺得自己不是那麼舒服,就不要自己開車吧! 車速放慢•車程以1小時為限 亞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盧信芬表示,平日就自行駕車的女性,不太會為了懷孕而放棄駕駛,除非身體真有不適。通常懷孕前期與中期,只要沒有身體不適,都可以從事駕駛行為。但到了懷孕後期,肚子大到有可能會頂住方向盤、反應會比正常時期來得慢、下肢水腫降低敏捷度,基於安全考量,她建議懷孕後期的孕婦不要自行駕駛為宜。 盧信芬醫師並建議孕婦駕駛,在符合道路速限的標準下,盡量將車速放慢,萬一發生突如其來的衝撞,也能因車速慢而減少撞擊力;由於車速不宜過快,所以最好避免開車上高速公路;至於車程最好在1小時以內,否則孕婦容易因精神不濟,無法專注駕駛,進而影響行車安全。 雖然,臨床上並沒有數據證明孕婦不能駕駛,但開車這回事,不是自己遵守交通規則就能避免交通事故,常常是別人肇事,撞上遵守交通規則的車主,特別是女性發生交通意外事故時,多是被撞。所以,孕期間該不該自行開車?就看準媽媽的價值判斷了!臺灣區汽車修理工業同業公會顧問洪再樂則表示,除非必要,孕婦最好還是當乘客,並坐在後座就好,在國外情形也是如此。 不當新手駕駛•不開新車較好 當然,孕婦不適合當新手駕駛!盧信芬醫師指出,因為新手開車上路,心情難免緊張,加上對車輛操作和路況的不熟悉,更是無法放鬆心情。這樣緊繃的情緒,對有孕在身的準媽媽來說,不只極為沉重,更對腹中胎兒有所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由於新車使用全新的皮革及塑膠,在使用3個月內,往往有較刺鼻的「新車氣味」,對氣味敏感的孕婦來說,也許會覺得不太舒服,所以不建議在這時換車。如果真要開新車,Ford QualityCare建議,若想儘快消除這股味道,建議在空氣清新的地方(如:鄉間或山上),可使用室外循環功能,將味道排出車外。 但要提醒準媽媽的是,開不開車還可以自行判斷,但是騎摩托車可就要完全避免。畢竟汽車是「鐵包肉」,摩托車則是「肉包鐵」,路面的顛陂、突然的撞擊,在在對孕婦都有極大的影響,想想自己,想想胎兒,就算騎摩托車再怎麼方便,都比不上絕對安全來得重要! 醫師經驗談 孕期反應的確較慢! 盧信芬醫師回憶自己懷孕駕車時的經驗,那時開在高架橋上,因為嫌前方車子多,於是決定變換車道,就在連切換2個車道後,赫然發現原來前面有車子掉落東西在車道上,驚訝之餘,趕快再變換到其他車道上。事後,她心有餘悸的想,如果當時車子就這麼開上去,後果堪虞。 懷孕過的人都覺得,自己懷孕時好像反應比較慢,身為女性又是婦產科醫師的盧信芬醫師,也表示自己有這樣的感覺,看來,懷孕時所分泌的荷爾蒙,真是威力無窮! 懷孕駕駛該注意 1.調整至最佳駕駛位置:洪再樂表示,最佳駕駛位置是: • 兩手腕放置於方向盤 3、9 點鐘位置後,兩手臂呈自然無力狀下垂。 • 背部緊靠在椅背上。 • 安全帶繫於腰部之下。 • 腿部自然伸直。 • 大腿彎處位置稍高於臀部。 2.安全帶一定要綁:世界衛生組織發表過有關孕婦交通事故的論文,一致強調應該使用安全帶。使用安全帶最大的用意是,當發生緊急煞車或車輛撞擊時,避免傷害母體及胎兒。洪再樂提出安全帶的使用方式,宜只用肩帶,而不要用腰帶;或是將腰帶移到腹部下方。這樣就不必擔心安全帶會壓迫肚子了,也許有人會問,安全帶會不會不夠長?盧信芬醫師表示,如果肚子這麼大,就已經不適合開車了。 3.車內保持空氣流通:孕婦對氣味的敏感,不在話下,所以駕車時,保持車內空氣流通是很正要的一件事。盧信芬醫師建議,可將車窗搖下一些,讓車內外空氣得以對流。不過,碰到烏賊車時,可得要把車窗緊閉才是,避免臭氣進入車內。 國外研究:日曬車造成有毒揮發氣體濃度大增 日前報載,根據國外研究顯示,車內甲苯含量比室內標準高了4倍,甚至在日曬後,會達到20倍,對人體可會造成嚴重傷害!除了甲苯可能讓孩子罹患血癌,孕婦會流產;裝潢過的車子,還容易揮發甲醛,會致癌;至於車子內的芳香劑,含有甲醇,可能導致腦神經受損,車子裡到處充滿有毒的揮發氣體,再加上太陽不斷地燒烤,讓有毒揮發氣體的濃度更高,尤其是在夏天。所以醫師建議,上車後,別急著把車子開走,上車先打開窗戶,或是冷氣開通風狀態花個5∼10分鐘,讓毒氣散發出去,避免吸入過多甲苯。 4.偶爾靠邊停車活動筋骨:久坐在駕駛坐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環不良,再加上孕婦易有的下肢水腫,建議在適當時候,把車停在路邊,讓自己活動一下筋骨,再繼續開車。 5.保持通訊暢通:一定要隨身攜帶手機,並保持充足電量,才能在遇到任何狀況時,都可以及時求助。建議孕婦把重要電話(緊急聯絡人或產檢醫院)輸入在手機內,或是寫在小卡片上放在醒目之處,以備不時之需。 不可不知的救命專線112 112專線是全國各地通用的。在手機打開後,即使沒有接收訊號,甚至電力極為微弱,任何廠牌的手機在任何地點皆可撥通。撥出112後,馬上會進入語音說明「這裡是行動電話112緊急救難專線,如果您要報案,請撥0,我們將會為您轉接警察局;如果您需要救助,請撥9,我們將會為您轉接消防局」。中文講完後,還會以英文重述一遍。 此時,只要撥 0或9,一定會有人接聽。萬一面臨危急狀況時,撥112,將能給妳最即時的援助。 文章來源~媽媽寶寶雜誌電子報

分享好文章~我家也有畢卡索──談幼童創意與美的培養

2007年04月10日
公開
44

想到畫作,就想到〈蒙那麗莎的微笑〉;想到藝術家,就讓人聯想到畢卡索。除了天份與環境,想要培養如畢卡索般的藝術大師,是很困難的,但是父母可以另一種方式,激發、培養寶寶的藝術天份,讓寶寶可以盡情揮灑童年色彩,啟發寶寶的多元智能發展。 畫畫能力發展的規律 畫畫是一種情緒與感覺的表達,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只是不同階段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表達型態。三歲前的寶寶,畫畫就像是「點」與「線」的塗鴉,但是這時期的繪畫活動,有助於寶寶大肌肉的發展,以及認知能力與創造力的增進,也能滿足寶寶畫畫的樂趣與成就感。 一歲寶寶〜畫畫是一種玩樂 對一歲的寶寶來說,畫畫就是一種遊戲,也是動動手的一種活動。當寶寶隨手「抓」住畫筆,在紙上、地上留下往返的曲線,寶寶一定會高興地咯咯笑。這時候媽咪不用特意去教寶寶如何畫畫、要畫什麼,只要給寶寶一隻粗的彩色筆或硬的蠟筆及一張大的壁報紙,讓寶寶坐在紙上,盡情地揮灑就可以了。 二歲寶寶〜開始想畫畫了 二歲的寶寶開始對自己的畫,下了解釋,不過每次都不一樣,因為孩子的想像一直在變,例如:寶寶畫出來的圓圈這次可以說是輪子,下次解釋就變成甜甜圈了。想像力越是豐富的孩子,越能給圖像下不同的解釋,這時媽咪只要幫寶寶將解釋記錄在圖上,並寫下日期,就是幫寶寶的繪畫成長做最佳的記錄。 三歲寶寶〜畫畫是一種表達 三歲的寶寶已經知道自己要畫什麼,例如:一開始要畫太陽公公,就畫出圓圈加上眼睛、嘴巴,畫完後,解釋的意義也不會變。這時的畫是以點、線及擬人化的畫風構成的,有時畫出的東西會缺東缺西、奇形怪狀的,記得不要去批評孩子的畫,以鼓勵的態度並將這時期的畫做好成長記錄,就能更加了解寶寶繪畫的成長過程。 給孩子無限創意的天空 圖片與生活經驗激發創意 生活中的感受和經驗的積累,是孩子表現的泉源。現代的兒童繪本,有著豐富柔和的圖片色彩與精采的故事情節,多看、多聽,可以豐富孩子的情感與激發孩子的想像空間。 大自然給予原始的創作力 大自然中的花花草草都有著其神秘的力量,父母經常帶孩子到野外玩,讓寶寶坐在草地上,摸摸草、看看花,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生態,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感受能力,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在繪畫上有更多的啟發。 居家佈置 居家環境的佈置會影響寶寶的視覺美觀,整潔、清潔是基本要件,加上藝術性圖畫或裝飾品等佈置,都能給孩子美的啟發。父母也可在寶寶睡覺的地方,營造柔和的氣氛,或垂掛一些不同形狀的玩具,讓寶寶接觸不同的形狀與顏色,培養孩子對色彩與空間的美學素養。 鼓勵是最佳的態度 喜歡塗鴉是孩子的天性,藉由畫圖來表現自我及展現想像空間,對孩子的創造力幫助很大。父母一句「畫的好棒喔!」就能鼓勵孩子建立繪畫的自信與耐心,還能養成孩子對任何事物有著積極的態度及享受作品完成後的喜悅。 叮嚀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的一面,繪畫教導不一定可以讓寶寶成為另一個畢卡索,但是卻能讓寶寶從繪畫中,習得美感與創作的動力,這是傳統教育型態所無法給予的。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營造快樂、豐富的童年經驗,讓寶寶由衷地畫出真情實感的畫作,一幅幅呈現出成長的歷程,讓寶寶的童年留下更精采的回憶! 文章來源~BabyDJ媽咪育兒報

分享好文章~常和寶寶說話好處多多

2007年04月08日
公開
37

文/資深幼教工作者 黃琬玲 父母平時多和寶寶說話,將有助於孩子日後的學習專注!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藉由玩具、讀故事書等,讓寶寶學習辨識並理解不同的聲音,以及話語傳達的不同意義,以提升寶寶語言發展,並促進其心智的發展。 從懷孕六、七個月開始,我的寶寶就會等爸爸下班跟他隔著肚皮說話,然後,將近一個小時我跟爸爸聊天的時間,也是一天中胎動最厲害的時間,從孩子出生至今,寶寶還是每天興高采烈的等爸爸下班,跟我們玩一個小時才算是做好每一天的親子功課,我相信跟孩子和諧親密的互動,一定會是孩子未來生命發展的助力。 寶寶在胎兒期就已經發展出聽力,聽覺是寶寶探索外界事物的第一步,研究證實寶寶透過懷孕期的聽覺發展,從懷孕開始寶寶辨認母語的聲音,出生後在短短一年至兩年,迅速發展為聽得懂聲音的意義,讓許多家長想如何幫助孩子語言順利發展的方法。有人指出經常唸書給孩子聽、常跟孩子說話,引導他體驗各種事物,有助提昇孩子的語言發展,同時也可以促進其心智成長。 各月齡對聲音的反應 出生後的寶寶對聲音已經有很敏銳的反應了,喜歡聽輕柔的音樂,聽到熟悉的照顧者說話聲,情緒會安定下來,聽到突然的巨響會嚇到眨眼或睜大眼睛;一個月大的嬰兒會轉向聲音來源的方向,已經知道如果哭泣,能得到回應,或會有人來抱他,要時常叫他的名字,讓寶寶開心回應。 三個月後,大腦的視覺皮質已較能控制眼中所見,此時,寶寶會用眼睛追蹤人與動作,對著鏡中的自己或照顧者微笑;接著四、五個月,寶寶對生活周遭的聲音反應敏銳,像塑膠袋揉搓的窸窣聲音、開門關門的聲音、電話鈴聲、春節時期的鞭炮聲、大人的說話聲、電視廣告等聲音,都能引起寶寶好奇與注意,同時,他也逐漸能分辨聲音代表著不同的訊息;半歲前後的寶寶喜歡重複簡單的遊戲,例如:藏東西、躲貓貓等,一天內可以多玩幾次,他們可是樂此不疲。 七、八個月大的階段,寶寶大腦的語言路徑迅速成長,已經能發出韻母或聲母,模仿特定的音調,並開始結合視、聽、嗅、味、觸覺等感官對外界物品所建立的豐富概念,逐漸聽得懂簡單的指令,例如:拍拍手、給我球;發展到十一、十二個月大,寶寶的記憶力已經很棒了,會進一步模仿大人說話,並且透過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進行調音,越來越能說出有意義的語彙。 親子對話遊戲促進語言發展 語言發展過程是先「聽」再「說」,滿一歲的寶寶在聽了一年後,進入牙牙學語的階段,除了聽辨聲音的能力大增,對於語詞運用的觸類旁通也很有進展,例如:寶寶學會在圖鑑書上指著小狗說「汪汪」,看真的狗也會叫「汪汪」,已經有簡單的半具體的概念類化的能力。 面對不同階段寶寶,透過不同遊戲可以提昇其語言成長與發育喔! 0∼6個月 遊戲名稱:叮噹!叮噹!歌謠鈴聲伴唱 準備物品:童謠音樂CD、有鈴聲的手搖玩具 引導小技巧: 1.讓嬰幼兒躺在床上或抱坐在大人膝上聽熟悉的音樂、童謠。 2.一起用有鈴聲的手搖玩具打拍子。 3.邊唸、邊唱、邊玩,還可加上有節奏的肢體運動與按摩。   6∼12個月 遊戲名稱:「閱翻閱樂」親子圖書 準備物品:幼兒硬版或布質的圖畫童書。 引導小技巧: 1.引導孩子一起翻閱硬版或布質的圖畫書。 2.由大人唸給幼兒聽,觀察孩子有反應的地方,可停留或重複唸。 3.可邊唸邊玩,翻開、合上或遠、近變化,給幼兒不同的視聽感覺。   1∼2歲 遊戲名稱:頭兒、肩膀、膝、腳趾 準備物品:幼兒身體、五官的圖畫童書;「頭兒、肩膀、膝、腳趾」兒歌CD。 引導小技巧: 1.教導幼兒指認身體各部份 2.放「頭兒、肩膀、膝、腳趾」兒歌,邊唱邊做動作。 3.延伸其他有身體部位名稱的兒歌,如:兩隻老虎中的「一隻沒有…」,自己變換身體部位名稱。   2∼3歲 遊戲名稱:認識事物 準備物品:嬰幼兒圖鑑書、日常生活的情境與事物。 引導小技巧: 1.隨時隨地教導幼兒生活的事物,(名稱)這是什麼;(用途)這是做什麼用的;(性質)這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等。 2.一起翻閱圖鑑書,邊指邊唸圖案的名稱。 3.問孩子問題(名稱)這是什麼;(用途)這是做什麼用的;(性質)這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的…等。   3∼6歲 遊戲名稱:親子閱讀樂 準備物品:幼兒感興趣的圖畫童書。 引導小技巧: 1.讓幼兒坐在大人身旁或對面。 2.一起翻閱圖畫書,先引導孩子圖畫有些什麼東西或情景?劇中人物在做什麼?再說或唸故事給幼兒聽。 3.由孩子複述故事給大人或其他孩子聽。 文章來源~大肚婆網站

分享新知~孕婦補得巧 小金豬頭好壯壯

2007年04月08日
公開
53

【聯合報�莊慧如�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 相傳六十年一次的金豬年象徵著「旺財多福」,金豬年生的寶寶一生運勢會特別好。也因此,生個金豬寶寶,想必是許多佳偶的心願! 雖然生個運勢奇佳的金豬寶寶很重要,但孕期要補足寶寶應有的營養,才可以讓寶寶贏在起跑點上。 「懷孕期間需不需要補充營養素?是不是只要均衡飲食就可以了?」常有準媽媽詢問。其實,只要均衡飲食,達到足夠營養需求,就不需額外補充。但要每天攝取廿至卅種不同食物,很少人能做到,所以,若有偏食習慣或經常外食者,最好藉額外的營養補充,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 初期(1~3個月)少量多餐 大部分準媽媽嚴重害喜,建議選擇胃口較好的時段多攝取食物,少量多餐,避免固體與液體食物同時食用,減少孕吐。補充葉酸可避免胎兒神經管缺陷、體重過輕,但發現懷孕時,通常胎兒都已一個多月了,因此計畫懷孕的婦女可平時就補充綜合維他命和400微克的葉酸。少部分人因沒害喜,體重急速增加,建議每天量體重。 中期(4~6個月)一定要鈣 每周約增加體重0.5公斤,進入中期後,害喜症狀漸漸減輕,食欲則漸增。此階段胎兒神經、肌肉、骨骼加速成長,應補充足夠的鈣質,並避免媽媽腿部痙攣,而足夠的鐵質可預防孕期貧血,適量的維生素B群可幫助媽媽及胎兒紅血球的形成。 後期(7個月~出生)先問再補 此階段體重增加約5~6公斤。進入後期,胎兒體重迅速上升,也是胎兒腦部發育的重要時期。不少準媽媽以魚油補充DHA和EPA,但有些產品並不適合孕婦,要先請教醫師或營養師。另有研究指出懷孕後期補充益生菌,可減少過敏兒的發生率,並可提升免疫力,也可先請教醫師的專業看法。 【2007/01/11 聯合報】

分享好文章~築巢的爸爸

2007年04月06日
公開
45

築巢的爸爸 By 蘇珊安.狄克遜醫師 與 迪特.沃克教授 大部分的爸爸都會很期盼自己小寶貝的誕生,但是他們不太會表現出來喔! 快要當媽媽的女性,在外觀上的變化是很大的,但對爸爸來說,為了迎接這個新生命,他們也會有很多過程要經歷!以便迎接下一個新生命的到來。 有些爸爸會開始改變自己的外表,如:留鬍子,有的人則工作時間會更長,甚至再找第二份工作,以確保家計;有的爸爸會開始打掃房間,或有了一些新計劃。所有的爸爸都會想到他們自己的並且思考著他們與自己的父親會有何不同?大部分爸爸多少都會感到焦慮,但他們通常不會說出來,他們需要自我調適、學習當爸爸所要具備的一切,但這是一種有益處的焦慮。 從小貝比出生開始,爸爸對於孩子的生活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些爸爸在孩子出生前就會跟他們說話或唱歌給他們聽,或輕輕撫摸媽咪的肚子來跟小貝比互動。如果爸爸有這些親暱動作,那麼小貝比在出生後就會對爸爸的聲音更熟悉喔! 常跟爸爸相處的孩子,可以得到很多正面的效益,孩子在成長中的自我形象也會比較良好,如果在長大的過程中都有爸爸陪伴,那麼他們在學校跟同學的相處也會更好。 父親並不是母親 爸爸跟孩子的互動與媽媽是不一樣的。四週大時,小貝比看到爸爸會有很特別的反應喔!他會向前爬著,臉上還會帶著高興的表情,眉頭向上、嘴巴張開、兩眼散發光芒,他已經做好跟爸比一起玩耍的準備。他們一齊分享的遊戲、故事、問候和傻笑,跟媽媽與孩子的互動不大一樣。爸爸跟媽媽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當然會有不同,他們將帶給孩子不同的生活視角,傳授不同的技巧。運用實際操作的方式來教育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照顧孩子,也常常從錯誤中吸取教訓。而每位爸媽也都需要時間來親自嘗試這些技巧。爸爸如果在跟妻子一起參加媽媽教室或看些相關資料時,可以先從以下幾個問題開始自我思考一下哦∼ > 你怎樣和妻子肚子裡的小貝比玩耍或安慰他呢?他是如何反應的?你唱歌給他聽嗎? 照顧孩子,你想付出多少、到什麼樣的程度呢?什麼時候做呢? p> 你想學自己的爸爸當父親嗎? 你改變了自己的外觀了嗎?想像你做一個好爸爸的形象是什麼呢? 你幫小貝比取名字了嗎?你想讓他穿你小時候的衣服嗎?你想拿你的舊玩具給他玩嗎?還是你想有個全新不一樣的開始呢? 文章來源~幫寶適

分享好文章~新生寶寶最初的印象、感覺、認知和生活感受

2007年04月05日
公開
47

在歷經九個月的辛苦醞釀與漫長等待,恭喜你完成了自然界最神奇的歷程!現在的你一定正為你孕育而出,珍貴而獨特的小寶貝感到驚喜吧!像所有初為父母的人一樣,會不時去看看你的小寶貝,仍不太相信他已經來到這個世界,從現在起你會全心全意去愛他、去關心他。 或許你對這個小生命充滿了好奇和疑問,這一刻起你有了新職責,你將踏上有生以來最了不起的旅程,就好像你一開始懷寶寶一樣,再一次學習適應外在的環境、了解他的一切、學習為人父母。這過程或許會有點辛苦,但是你將發現所有的努力都會換得寶寶無價的依賴和微笑。 媽咪可能不知道 臨近生產時刻,寶寶也積極的參與分娩,並選擇自己誕生的時辰 在分娩期間,你和寶寶都分泌了一系列大量的化學物質,寶寶透過釋放出這些化學物質產生了高濃度腎上腺素,成為可以抵抗壓力的良好屏障,短暫的休息也可以讓你和寶寶鎮定緊張的神經,並為分娩的第二階段做準備。寶寶體內極高濃度的腎上腺素在他出生後還會保持數小時,維持他各個器官的運行,並使他保持清醒。在新環境中待上幾個鐘頭後,濃度開始下降,寶寶才可能會進入長時間的休息。 你懷孕時最愛哼的曲調、你朗讀過的故事,都會成為寶寶出生後確認你的信物 在胎兒的生命週期裡,聽力是發育很早的,胎兒大概在懷孕 16 週時就會對聲音有反應,甚至有的寶寶在 12 週時就會了呢!而寶寶要對講話的聲音有反應則要等到約 24 週左右。 在孕期的最後三個月,寶寶的聽覺已經很敏銳,能立即對聲音的變化作出反應,所以在出生前寶寶就已經在你的子宮內偷聽你和別人講話,記取你的聲音裡和別人不一樣的抽象特徵,雖然從未見過你,卻會被你熟悉的聲音所吸引,這可以使寶寶在混亂卻興奮的新環境裡感到安全。 新生寶寶對送進嘴裡的東西,比手碰觸的東西了解更多 嘴是嬰兒早期觸覺發展中最敏感的器官,寶寶一旦會把手伸到臉上去,就會開始把抓到的每樣東西都往嘴巴塞,他藉著吸吮玩具來感受這個物體的大小、形狀、質地、味道等,並且在腦中產生視覺影像。 寶寶可能沒吃過巧克力,但他已經很偏愛巧克力了 在孕期最後三個月,寶寶的味蕾已經發展得不錯,這時他已經能察覺出羊水中各種不同的味道。由於出生後的頭幾個月他必須靠奶水維生,所以寶寶先天會對和奶水相似的甜的液體有種偏愛,因此比起剛切過大蒜的手指,寶寶會更喜歡吸吮你剛拿過蛋糕的手指。 給媽咪、爸比的小秘訣 很快地,寶寶就能學會根據物體的大小、質地來拿東西,拿到有粒質狀表面的物品,他可能會去刮它;拿到表面平滑或毛絨絨的玩具,他會去觸摸或用臉摩蹭,這些刺激可以讓他調整手部動作,了解用雙手去拿大物體,張開五指去抓小物體。 為了刺激寶寶在各方面感官的感覺,可以給他適當的東西去體驗,不要害怕讓寶寶嘗試新東西,也別擔心他會把東西放到嘴巴裡,只要把東西洗乾淨,確定邊緣不會刺傷寶寶,且體積夠大沒有誤吞下去的危險性,就讓寶寶自由去體驗東西在嘴巴和手裡的感覺,慢慢認識新鮮的世界! 文章來源~BabyDJ 媽咪週週報

分享好文章~了解一夜酣睡對寶寶的意義與重要性

2007年04月04日
公開
36

從嬰兒期到成年,我們總共花費了人生的三分之一在睡覺,但這絕非浪費光陰!人類的睡眠是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適應結果,尤其對小寶寶而言,要維持生命、發育良好,睡眠就如同吃飯、呼吸,一樣也不可少。在睡眠中,寶寶的身體可以保存和補充儲藏的能量;而大腦也在這段期間,重組和再處理清醒時所吸收儲存的大量資訊。 妳可能不知道 寶寶看起來似乎睡得很安詳,但實際上他的大腦卻在忙於學習 寶寶清醒時,大部分的精力都用來回應刺激,像是對新環境、飢餓或身體不適等感覺,大腦將他所見、所做的一切事物全都接收;進入睡眠後,寶寶的身體和腦部開始進行另一階段的重要工作:分類、重組白天寶寶所接收到的一切資訊,加強感覺與大腦之間的連結、鞏固記憶和學習、增進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 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以及規律的生活作息,將有助於寶寶的人格發展 我們都知道身體不適時有多累,而睡眠常是幫助我們恢復體力的最佳良藥;對寶寶而言也是如此。研究結果顯示,睡眠對寶寶的社交能力、健康發展都有影響,包括寶寶的情緒、親和力、敏感度、集中注意力和參與環境的能力等等,寶寶睡眠的好壞,都會間接影響他與週遭事物的互動,進而牽動整個家庭的關係。 當身邊無人時,寶寶也會抓住機會自言自語一番練練聲 寶寶在黑暗中含含糊糊自言自語時,發出的聲音並非隨意的胡言亂語,而是一長串有組織的咿咿呀呀,其中包含一個基調並有些細微的變調。他正利用這段特別的私人時間,積極的在練習母語的發音呢!這些兒語聽起來似乎沒什麼涵義,卻可以為寶寶的大腦提供大量關於說話的資訊,在睡眠時還可以繼續練習,這些資訊包括不同的肌肉群怎麼改變寶寶的嘴型,以及聲帶如何震動等,使得大腦能弄清楚要怎樣發聲。 給媽咪、爸比的小秘訣 寶寶良好的睡眠習慣和甦醒模式不是自然而然就產生的,父母們可以影響寶寶的睡眠習慣,儘早培養寶寶良好的規律作息,包含定時午睡、熟悉的休息規律、以及固定的就寢時間。 睡前先讓寶寶習慣有一段固定的放鬆時間,幫寶寶洗澡、餵食,抱抱他或是做一些靜態的活動,再引導他入睡;還有在睡醒後,也別立即把他抱下床,要鼓勵他養成獨自在嬰兒床上玩一會的習慣。一開始媽咪、爸比可能會有點辛苦,但千萬別害怕,因為這不僅是為了你的寶寶,全家人也都會因寶寶養成良好睡眠習慣而受益。 文章來源~BabyDJ 媽咪週週報

文章分享~酸痛,媽咪最「大」的小毛病!

2007年03月18日
公開
42

理家,幾乎是每位媽咪都必須負起的一份責任!然而「理家」看似簡單,實際上其類別、細項既瑣碎又繁重,舉凡洗碗、灑掃、採購、烹飪……等,全部都包,年深月久下來,腰酸、背痛、腳麻成了家庭主婦或家事、工作兩頭燒的職業婦女最「大」的小毛病! 其實,女性從早期的「家管」角色,到現代辦公室粉領,身體酸痛的毛病未曾隨著文明的進步而遠離,反而更根深蒂固地困擾著老老少少的女性。雖然腰酸背痛不是病,但發作起來可是會讓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連躺也不對;不過,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修正姿勢,就可以大大改善這惱人的小毛病喔! 搶救酸痛,姿勢最重要! 在醫院的復健科裡,有不少患者是長年腰酸背痛、手腳發麻的中年婦女,她們最大的疑惑就是,怎麼洗個碗、拖個地,就可以讓身體這麼不舒服呢?而正是這些看來瑣碎、不起眼的家事,種下了錯誤姿勢引起的病根。因此,想要改善腰酸背痛,就要從姿勢的調整開始,並且配合適當的運動與復健,才能治癒。 以下我們就針對復健師的建議,提供媽咪們正確的工作姿勢,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就能跟酸痛毛病說bye bye! 洗碗的姿勢 一般洗碗槽的高度都在腹部,因此大多數的婦女在洗碗時都兩腳站立,然後稍微傾身向前,拿著鍋瓢碗盤來洗。不過,這樣的姿勢會使得腰部必須直接承擔整個上半身的平衡,如果當天的碗很多,或者每天這樣洗下來,對腰部會造成不小的傷害。 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腿也一起承受腰部的負擔。洗碗時將一隻腳踏在矮凳上,約10分鐘再換邊,這樣就能分擔腰部的壓力,而且腳有在變換、活動,也能預防腿痠腳麻。 提水的姿勢 提水,是許多家事中的一環,拖地、洗衣、擦拭、洗菜時,都需要提水來完成。一桶水大約有2~3公斤重,對女性來說是比較吃力的負擔。 提水時,若習慣彎個腰就立刻提起來,快步走到目的地,就等於只讓腰部去承受整桶水的重量。建議你,提水時不要只是彎腰,最好雙膝也同時稍微半蹲,然後再將水提起,這樣可以讓雙腿來分擔重量,腰就不會那麼容易酸痛了。 洗衣的姿勢 由於洗衣機的普遍,現在已經不需要再將雙手浸在冷水裡,跟厚重的衣服搏鬥了。不過,當要晾衣服時,還是得把又濕又重的衣服從又大又深的洗衣槽拿出來,仍得依靠腰部來平衡,當晾完一回衣服,腰部也上上下下了十多次以上,不無傷害。 因此,建議你在拿出衣服時,用一隻手支撐在洗衣機上,彎下腰時同時抬起另一隻腳,如同有支撐的槓桿,可以平衡腰部的壓力,進而預防腰部的傷害。 妊娠期的酸痛如何改善? 除了料理家事引起的腰酸背痛以外,女性最容易為酸痛所苦的時期,要算是懷孕中後期了。由於黃體素會讓整個骨架、關節、韌帶鬆弛,以利分娩,但鬆弛的結果造成身體支撐力量的不穩,酸痛隨之而來。 另外,到懷孕中後期,胎兒長得越快,重心向前傾斜,孕婦為了保持身體平衡,肩膀會向後挺直、頸子伸直、肚子向前,使得背部承受的壓力增加,腰酸背痛便容易更嚴重了。 控制體重的增加 首先,體重不要增加太多,懷孕以增加12公斤體重最理想,可避免背部承擔過度的負荷。另外,孕婦最好穿平底鞋,坐下時應將背部挺直,不可斜靠椅子,腰部可放一個墊子支撐。 少拿重物、少用腰 平時不管是工作、散步、看電視,都應避免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免得造成過度疲勞。另外,儘量少彎腰拿東西,必要時候應先蹲下來,拿到東西後再慢慢站起來;走路不要走太久,也不要提太重的東西,抱小孩也要避免。 使用輔助用品 市面上售有托腹帶及側睡枕,孕婦們在平時可使用托腹帶,將肚子托高,可以減輕腹部的負擔;而側睡枕則可在睡覺或採坐姿時使用,可以避免腰部懸空,並且同樣減輕腰部的壓力。 叮嚀 除了上面提到的動作與特殊時期之外,其他像早上起床、洗臉、打電腦……等所使用的姿勢,其實也都有可能因為錯誤用力造成傷害,種下脊椎側彎、肌肉發炎的原因。所以呢,平日不管從事哪種活動、工作,都要小心留意,一旦出現長時間酸痛的情況,最好要就醫治療,看是否需調整姿勢或進行復健,才不會影響健康! 文章來源~BabyDJ媽咪育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