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ღ Allen&Mia媽咪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 翻書樂,0歲寶寶做得到

2008年05月10日
公開
33

文�柯寶絢 學前教育雜誌社編輯部 提供�信誼學前教育雜誌社 爸媽總是希望孩子能夠早早開啟愛上閱讀的那扇窗。但是也不免自問:寶寶還那麼小,聽得懂嗎?逼他們看書,是否違背孩子的天性呢? 讓寶寶感受書、喜歡書 零歲寶寶的注意力短,理解的字彙較少,閱讀當然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雖然有些剛學坐、甚至還趴著的寶寶願意「看書」,但也只是把書當成玩具把玩。抱著寶寶一同閱讀,營造的親密感,會讓寶寶更容易對這項「玩具」產生好感。 剛開始一兩次,寶寶可能翻兩三頁就溜掉,爸媽不需要勉強。只要在寶寶經常「出沒」的地方,擺上玩具和幾本書,讓寶寶隨興所至翻閱,發現他產生好奇便主動邀約:「我們來看書好不好?」一次看幾頁,久了寶寶就能熟悉大部分的內容! 3類書兼顧荷包&寶寶發展 1歲前的寶寶破壞力比較強,設計得愈精美的書通常愈貴,為了同時顧及荷包和寶寶的發展,以下3類書籍可擇幾本購買: ˙感官類:感官認知超耐用 書的內頁嵌有不同材質或立體設計,可以邊讀書邊增強感官刺激,譬如《好玩的東西》(信誼)讓小手摸遍毛髮等不同質材,《張開大嘴呱呱呱》(上誼)則有一隻大青蛙跳出來。布書或是洗澡用的塑膠書也是兼顧發展觸覺和耐用的優選。 ˙操作類:動手就有驚喜 像捉迷藏一樣,寶寶動手翻看就出現不同圖案,如《親愛的動物園》(上誼)。有些書挖了個洞,前後頁共用部分圖案,讀起來也很有意思,如《Woof-Woof》(Blue Apple),爸媽還可以將臉湊過去,擬聲扮演小狗或綿羊。 ˙親子情感類:溫馨交流 寶寶最能理解的就是和爸媽之間的愛,簡單傳達親子情感交流的書籍,能引起寶寶的共鳴,譬如《抱抱》(上誼);爸媽輪流和寶寶來個愛的抱抱,寶寶不僅覺得溫馨,還感到相當有趣。 寶寶愛看書6 tips ˙處處書香隨手看 在客廳或書房等寶寶常逗留的地方擺幾本書和玩具,讓寶寶隨時可看。 ˙書本即生活,實感體驗 當生活裡出現書中情節,譬如吃副食品時順手拿起《白看黑》(上誼),將圍兜放在圖片旁邊,跟寶寶說:「這就是湯匙。」 ˙感官體驗,爸媽自己來 聲光操作的書籍可以豐富感官體驗,但沒有特殊設計的書,爸媽也可以發出音效(譬如看到貓咪圖片就加聲「喵」),或跟寶貝一起「做運動」加深印象,比方模仿《猜猜我有多愛你》(上誼)的小兔子拉拉寶寶的耳朵,然後張開雙臂或手雙舉高說:「我愛你這麼多。」 ˙孩子看著爸媽看書長大的 平時做好愛看書的身教示範,寶寶1歲左右就會開始模仿爸媽看書囉!日後只要爸媽一拿起書,還會跟爸媽搶著看呢! ˙多逛書局少逛街 多帶寶寶逛書局或圖書館,不但可以節省荷包,孩子也會習慣閱讀的氣氛。 ˙沒有中文,就看圖說故事吧! 很多有趣的書沒有翻譯成中文,但因為繪本的圖說能力很強,爸媽不用擔心外語不好,把自己也當成寶寶,用圖片理解故事、講故事給寶寶聽,共同享受閱讀樂趣。

[文章分享] 反覆操作 讓小手變靈巧

2008年05月08日
公開
32

精細動作的發展,需要反覆的練習。想精進寶貝的動作技巧,爸媽只要配合發展時程,仔細觀察孩子的能力,提供他適當的玩具和用品,孩子便能從有趣的遊戲,以及吃飯、穿衣、刷牙等每天要做的事情裡,鍛鍊出靈巧的小手。 寶貝突如其來的「表演」常令爸媽驚奇:怎麼才第一次嘗試剝水煮蛋,就有辦法把蛋殼碎片摳開?剛買來拆開的一組套杯,雖然還不認得套杯的大小順序,卻可以玩著玩著就「無師自通」,將套杯塞在一起,或堆疊起來。其實這樣的好表現並不是無中生有,更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平日點滴的學習所累積的成果。 學習好技巧:觀察模仿+親手演練 生活上許多小動作,爸媽做得不經意,但寶貝卻隨時在默默學習。例如,即使還不知道「湯匙」這個名詞,但是從長久的觀察卻能歸納出:媽媽吃東西的時候,除了用手抓握,還會用它來舀食物;媽媽餵寶貝吃東西的時候也是這麼做。於是寶寶先是用手取物放進嘴裡,然後就嘗試拿起湯匙→對準食物舀起→對著嘴巴移動或用嘴靠近湯匙→食物送進嘴裡。一開始當然免不了掉落滿桌滿地,但累積多次成功經驗,就能掌握手的位置和移動技巧。 寶貝使用工具的能力,就是這樣日漸精進的。即便是拿湯匙吃東西這麼一個動作,卻包含視覺系統、前額皮質和動作系統的連結和協調;除了靠眼睛觀察和大腦瞭解動作該怎麼做,寶貝還需要進一步親手操作練習,讓這一連串動作也能產生記憶的效果,達到手眼協調和動作技巧的熟練。所以,爸媽想教導寶貝操作用品時,可以先當面以緩慢速度清楚示範幾次,然後給寶貝一段時間自由摸索、把玩,除非寶貝因為挫折再度要求爸媽協助,不然請盡量減少太刻意的指導動作,放手讓他們充分嘗試和摸索。 給予孩子充分時間 嘗試摸索 當寶貝手裡拿著一個新鮮玩意兒時,他們把玩的方法,多半是從已經學會的動作開始,通常會先上下翻轉任意摸一摸,然後凸出的地方按按看,如果不行,再轉轉看,好奇到底能變出什麼花樣來。而寶貝操作的方式亦會隨著物品而變,比方看到圓形蓋子,他們傾向先嘗試旋轉動作,看能不能打開;而瞧見拇指大小的圓形按鈕,一定會伸出手指東按西按。 這個由經驗累積的判斷能力,可以幫助他們更快速地學新事物。所以當寶貝玩不出花樣,只是一再地重複錯誤動作時,請爸媽千萬不要著急,甚或在第一時間就公布「正確答案」,告訴寶貝怎麼玩。嘗試錯誤本身也是一種學習:嘗試的次數越多,記憶也愈深刻,每一次的經驗都能成為以後學習其他事物的基礎。 【本文選自《學前教育雜誌》2008年3月號】

[文章分享] 練膽量 勇敢跨出去

2008年05月08日
公開
40

每個人天生對刺激都具有獨特的反應方式。有些孩子見到陌生人會笑臉相迎,有些孩子則會因為怕生而號啕大哭。有些孩子總是只玩玩自己熟悉的那幾種遊戲,面臨新的挑戰,往往退避三舍,有些孩子卻是不假思索,來者不拒。 不同氣質的孩子反應大不同 在氣質(temperament)理論中,「趨避性」就是指我們第一次見到新的人、事、物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接受或是退縮的態度。對新事物傾向趨近態度的孩子,好奇心較強,樂於接受新的刺激,通常適應力也不錯,容易和別人打成一片。相對地,對新事物傾向退避的孩子,遇到新的情境似乎較為膽怯,喜歡舊的玩具、舊的朋友,尤其當面對不確定的狀況,會顯得焦慮、害怕。 要膽量,不要操之過急 勇敢、樂於接受新的挑戰,確實是我們所必須具備的重要的積極態度。然而。對生性屬於退縮的孩子來說,「勇往直前」是需要學習、需要練習的。爸媽怎麼做? 不要強迫,要「了解」:觀察孩子害羞、退縮的原因,是天生氣質使然?或是曾經的負面經驗?或者是能力未及、缺乏適當的回應方法? 不要心急,要「等待」:給孩子調適的時間,等待孩子觀察、摸索,等待孩子準備好,等待孩子建立自己的回應方式。勇氣的醞釀和累積,更是需要時間。 不要責難,要「鼓勵」:鼓勵孩子的努力。給孩子更多的了解與支持,即使是小小的一步,也值得給予大大的鼓勵。 不要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最好能事先給孩子心理準備,透過各種方式讓孩子熟悉新事物,再用漸進並且示範的方式,帶領孩子一階一階的克服。 給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就算是個再活潑外向的孩子,他仍然隨時需要找到那個他所信任的人。在孩子願意獨立探索之前,是需要累積足夠的安全感的。 多讓孩子進行大肢體動作的訓練:攀上爬下的攀爬架、高高低低的平衡木、大型韻律球、或是走在沙坑、石子路、草地上,都可以刺激孩子放手大膽的玩。 多讓孩子與不同性格特質的朋友相處:在遊戲、互動之中,孩子會遇到不同的衝突,也能學習不同的溝通方式,增加自己的社交經驗。 練膽量,不要莽撞 通常當孩子有了冒險犯難精神,勇於接受挑戰、容易適應新環境;但是,當勇往直前變成了橫衝直撞,爸媽的擔心恐怕不亞於孩子的退縮呢。爸媽怎麼做? 提醒大於阻止:我們必須在事前給予提醒,讓孩子先在心中勾勒應有的行為規範與界限,清楚如何維護自己的安全、以及如何適當的動作。 積極地提供安全環境:爸媽可以正面營造一個安全無虞的環境,帶著孩子親身體驗,也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如何在合理的限度之內進行探索。 引導孩子辨別危險:在遊戲過程中、或是透過生活周遭實際案例、利用圖書、故事,讓孩子學習辨認危險情境以及保護自己的方法,避免莽撞衝動行事。 和孩子一起警覺:有些危險威脅是隱藏不顯著的。生活事件的當下機會教育,對孩子最具體而有效。 習慣思考後再行動:在孩子行動前讓他先想想。而當孩子面臨挫折時,除了給予情緒上的同理與安撫,更可以提供孩子不同的思考,讓他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最重要的是,爸媽的陪伴、引導、以及信心。當孩子相信自己能,他就更願意勇敢冒險;當孩子在探索中找到成就和愉悅,他也就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心。就讓我們勇敢的相信孩子,勇敢的放手,讓他跨出去吧! 文�王乃善 學前教育特約撰文 提供�信誼•學前教育雜誌

[文章分享] 唱兒歌 學說話

2008年05月07日
公開
40

經常對寶寶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經驗,促進寶寶發聲及說話的發展。其實,對寶寶唱歌也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對寶寶唱歌的方式和「媽媽話」很相似,聲音都會更加地溫柔,語調抑揚頓挫比較明顯 吳雅慧 信誼基金會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對孩子唱歌,有助於親子間的溝通, 更像對孩子說話一樣,有助於孩子的語言發展。 經常對寶寶說話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豐富寶寶的語言經驗,促進寶寶發聲及說話的發展。其實,對寶寶唱歌也有一樣的效果,因為對寶寶唱歌的方式和「媽媽話」很相似,聲音都會更加地溫柔,語調抑揚頓挫比較明顯、聲調比較高,而且不斷重複簡單又簡短的話語。 當孩子進入語言萌芽期之後,能夠經常和媽媽爸爸一起唱兒歌,對語言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兒歌的歌詞很短、大多都有押韻,歌詞內容與幼兒的生活經驗緊密相關,所以孩子可以從唱兒歌的過程中感受到很多的語言特性;如果唱兒歌時,能再跟著歌詞搭配一、兩個簡單動作,這樣的玩唱方式更能引發孩子主動參與、主動學習。 經常讓孩子反覆的聽兒歌、唱兒歌,他對於比較簡單、短一點的歌詞,很快就會開始模仿學唱。等到大概兩歲的時候,一些比較熟悉的兒歌片段,孩子就能琅琅上口、唱得接近原曲了。 唱歌和媽媽話有什麼共通點呢? 媽媽話(Motherese)又稱慈母語,是指成人對嬰幼兒說話的時候,都會本能地調整說話方式,以吸引孩子的注意。 那麼,唱歌和媽媽話有什麼共通點呢? ◎ 音調較高 唱歌和媽媽話的音調,都比一般說話時的聲音稍微高亢一點。 ◎ 語調的抑揚頓挫比較明顯 不管是唱歌或是媽媽話,語調的抑揚頓挫都比一般說話時更誇張。 ◎ 簡短、重複、緩慢的方式 對著寶寶說話或唱歌的時候,都會選擇比較簡短的語句慢慢的說、慢慢的唱,還會不斷重複。 ◎ 預留回應的時間 對著寶寶唱歌時,每一段旋律中間都會稍做停頓,用來注意寶寶的反應,回應寶寶的需求,對寶寶說話時也是一樣,會預留寶寶回應的時間。 《本文取自小太陽FAMILY雜誌95年3月》 小太陽on-line http://littlesun.hsin-yi.org.tw/

{分享} 帶寶寶學走路

2008年03月27日
公開
43

勇敢踏出第一步 當寶寶循著古諺「七坐、八爬、九發牙」慢慢發展到會扶著東西站立的階段時,爸爸媽媽既希望寶寶學會自己走,又擔心他給摔疼了,牽著孩子的手究竟何時該放開?又該如何放開?走起來內八或外八的腿型需不需要治療?讓本文為您解惑。 寶寶學步期 「寶寶什麼時候開始會自己走路?」、「我的孩子一歲了還不太會走,是不是發展比較晚?我該怎麼辦?」在孩子會坐會爬後,憂心的家長常會提出這些疑問,究竟何時是寶寶的學步期?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廖淑芬醫師表示,多數寶寶大約在1歲左右漸漸學會移步,有些寶寶可能還需要扶著東西才不至於容易跌倒,但一般而言,孩子在1歲2、3個月就能放手自己邁出小步走,只是步伐仍會搖來晃去,並不穩固,就像企鵝走路一樣,能真正的走穩必須等1歲半後,當家中小寶貝能移動自如時,要寶寶小跑步都不成問題囉。 如何發現寶寶走路發展遲緩?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復健科謝如蘭主任指出,寶寶過了1歲還不會扶東西站立,在排除環境支持度不夠與心理上害怕不敢放手的因素之後,通常在之前生理上的發展,像是翻身、立坐、爬行時,就會被發現他無法漸進式的學習這些大肢體動作。 「很少單純走不好的孩子」謝如蘭醫師表示,寶寶如果動作不協調通常無法順利由坐立進階到扶站(7∼10個月)階段,而這個階段有以下幾個指標可以協助家長判斷孩子的生長發展是否慢了: 3、4個月大:檢視寶寶在被抱著或趴著時,可否自己抬頭。 4、5個月大:讓寶寶趴著,看看他能不能用兩隻手的前臂撐著,將自己的頭抬起來達90度。 7個月大:寶寶能自己坐著。 孩子1歲了為什麼還無法扶站學走? 謝如蘭醫師表示,孩子在1歲之後若還未能扶站學走,有可能是多面向的原因,這關乎孩子的認知、環境支持、神經學上是否有異常(反射與肌肉張力)、聽力、視力、語言、心理是否有障礙等,並非單純的行走困難,而且通常是前端發展,例如翻身、爬行就已經慢了,因此,謝如蘭醫師強調,每個階段的動作發展評估不可不慎,當家長覺得孩子動作怪怪的,有這個敏感的直覺時,就應該帶他到小兒科或復健科門診進行評估。 廖淑芬醫師進一步指出,在兒童發展評估門診中,會特別針對0∼6歲孩子,安排兒童復健科、小兒神經科、兒童心智科、遺傳免疫科多方的評估鑑定。如果醫師在問診中發現寶寶是因為環境的因素,例如常常被主要照顧者抱著、放在嬰兒床裡,讓寶寶沒有練習爬行及走路的機會,或是寶寶因為害怕跌倒而卻步等心理因素,通常只要家中能建構安全學習環境,爸爸媽媽可以在家中的硬地板上鋪上軟墊,身邊隨時有人看顧,營造安全的學步環境,並給寶寶放手練習的機會及充分的安全感,就能獲得改善。 帶寶寶學步的訣竅 不會走期:環境刺激最重要 爸爸媽媽應從嬰兒期就提供寶寶多方面的刺激,從靜態的語言、告訴他物體在哪裡(視覺刺激),讓寶寶的小手去碰碰木頭、塑膠,感覺不同材質物體觸感(觸覺刺激),進而到肢體動作的刺激,帶寶寶去拿他有興趣的東西,慢慢試著讓他自己去探索身邊的事物,這些互動經驗經過時間累積,會適時地讓孩子發展出各階段動作能力。 刺激寶寶小腳ㄚ這樣做 謝如蘭醫師表示,在寶寶學步前,爸爸媽媽就可以趁著幫孩子換尿布時,進行腳掌按摩,刺激他的小腳ㄚ,漸進式地讓他適應腳踩地面的感覺,由於孩子先天氣質的不同,按摩方法也要有所調整,先天氣質敏感的孩子只要來回輕柔地撫摸他的腳掌即可,反之,俗稱「神經線較粗」、較不敏感的孩子,可以藉由刷子或舊毛巾來回摩擦他的腳掌。 等寶寶到了學步期,在家中不需要特別幫孩子穿上鞋襪,讓寶寶光著腳自己去感覺不同質地地板的觸感,並多帶他接觸草地、沙地等不同質感的地面,藉此讓他的小腳ㄚ有更多的刺激與感受。 扶站期:安全引導移動 當寶寶會扶站但仍不敢放手走時,需要兩個大人來幫助他,一位大人坐下在寶寶背後扶住寶寶的骨盆位置,另一人則站在寶寶前面以寶寶喜愛的玩具或食物引起他的注意,當他有想移動去拿的動作,扶住寶寶骨盆的大人再試著放開固定寶寶站姿的手。 走不穩期:不著痕跡來誘導 寶寶能自己站立走幾步路,但是走得不夠穩,容易走幾步就坐下,或者需要大人牽著走時,爸爸媽媽其實要保持順其自然的心態,因為其實寶寶需要跨過一些心理的障礙,適度地給他一些刺激,建立他行走的穩定度,就能幫助他,一樣可以將寶寶喜歡的玩具或食物放在離他較遠處,不著痕跡地吸引他去拿取,這時切記要避免在寶寶跨出幾步路之後又稱讚他:「你好棒。」以免讓他意識到自己沒有人牽著她走,很容易一下子又坐下了。 謝如蘭醫師表示,這些小活動都不需花上許多時間,但是要持之以恆每天撥出30分鐘,陪寶寶練習,讓他不知不覺就能夠走得又久又穩。 等寶寶會走也走得穩之後,廖淑芬醫師建議家長可以帶寶寶到有上下坡的草地或安全路面,這些都是讓孩子練習平衡感的好地方。 學步車(螃蟹車)能幫寶寶學步嗎? 廖淑芬醫師表示,當寶寶還不會行走時,坐螃蟹車容易搖晃,使寶寶受傷、韌帶鬆弛,而當寶寶會自己移位扶站時,通常也不需要被限制在學步車裡,因此,未學會走路的寶寶並不需要特別乘坐學步車學走。 謝如蘭醫師也指出,學步車最大的功用,只是方便家長將孩子抱到車子裡,成為一個移動式的搖籃,因為孩子還不會走路時,多是踮起腳尖被輪子帶動罷了,而墊腳尖的動作反而容易造成寶寶日後外八或內八的腿型。 另外,針對目前市面上有針對小朋友設計的玩具推車,把手高度正好在寶寶手能握住的位置,可以讓孩子推著四輪玩具車走,廖淑芬醫師提醒,讓寶寶練習時,家長要注意在旁控制速度或等到孩子能走得穩再推,避免急速前進造成孩子驚嚇跌倒。 結語 幫寶寶度過學步期,爸爸媽媽得檢視寶寶的生長進度、建構安全的學習環境、利用環境刺激引導,更重要的是,要放開緊握的手讓孩子自然學會行走,而「適時放手」正是父母親一輩子得學習的課題。 文章來源~媽咪寶貝雜誌

0-3歲寶寶發展大補帖

2008年01月26日
公開
45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企劃�媽咪寶貝雜誌文�台北市立中興醫院小兒加護病房主任 吳求森醫師 從寶寶出生開始的每一分鐘內,身體的每個器官都在快速發展,每種表現都代表器官達到該年齡必須達到的發展成熟期,醫師也根據這些表現評估寶寶的成長發展正常與否,進而建議父母育兒的照顧重點,或針對疾病做追蹤檢查,或針對體質做生活上的預防照料,這就是健兒門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真義。 寶寶的第1個月∼眼睛會自動尋找光源 ※ 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大部份時間都在睡覺 ※ 俯臥時會試著抬頭 ※ 雙手時常緊握 ※ 雙手或雙腳會同時活動 ※ 哭是他最初的語言 ※ 聽聲音會有反應 ※ 眼睛會尋找光源 ※ 聽到較大聲音時會嚇得手腳伸開或伸出來 寶寶的第2個月∼愛哭又愛笑 ※ 俯臥時能輕輕抬頭及做45度轉動 ※ 眼睛會隨物體移動 ※ 媽咪用鈴聲等清脆的聲音能引起他的注意力 ※ 容易逗他微笑 ※ 會利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需要 寶寶的第3個月∼嬰兒活動量大了 ※ 這時寶寶的頭可以明顯地抬起 ※ 會慢慢張開手掌玩弄手指、`吸吮自己的姆指 ※ 運動量及活動範圍日益擴大 ※ 有時會喃喃自語,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這時父母可以給他一些回應 寶寶的第4個月∼開始嚐試翻身 ※ 寶寶的活動開始靈活有力 ※ 頸部挺直,且可以開始嚐試翻身 ※ 俯臥時能用手臂支持將胸部抬起 ※ 會自動對人微笑,喜歡和人親近,臉上表情豐富有情緒變化 ※ 因為還不會吞嚥口水,發聲較模糊,但已經會發出牙牙學語 ※ 這時注意力會比較明顯,充滿好奇心,耳邊有聲音出現會轉頭去找 寶寶的第5個月∼會找尋聲音的來源 ※ 會用小手去觸摸和抓握身旁的東西,甚至把東西放入口中 ※ 被抱住時,頭可以撐起,且會向四週注視 ※ 5個月大的寶寶可以像大人一樣能夠清晰地看清楚周遭 ※ 臉被手帕蓋住時會用手撥開 ※ 若從寶寶看得見的地方呼喚他,他會注視並尋找聲音的來源 寶寶的第六個月∼喜歡自言自語 ※ 嬰兒開始會翻身自如,可仰臥、側睡 ※ 可扶著坐,坐的時候會上下跳動 ※ 雙腳已能支撐上半身的重量 ※ 眼睛也會自由運轉 ※ 自己會抱奶瓶 ※ 開始認生,害怕陌生人 ※ 他們喜歡玩發聲遊戲,有自言自語的情形 ※ 聽到自己的聲音會轉頭 寶寶的第7個月∼充滿好奇心 ※ 七個月大的寶寶不需扶持就會坐穩了,也能自己爬行 ※ 會用手掌抓起細小的物件,也會自己拿餅乾吃了 寶寶的第8個月∼開始爬行 ※ 可以用手臂或用腿推動身體爬行 ※ 腿的力量增加,能藉著物體的支撐而稍微站立 ※ 開始對東西產生好惡之心 ※ 開始花很多時間看周圍人事的一舉一動,加以模仿,會注意聽別人說話, ※ 會呵呵大笑或伸手要求抱抱※ 對陌生人顯得更加緊張和害羞 寶寶的第9個月∼學習獨立 ※讓他學習自己進食,可促進身體及智力的發展 ※ 也可以讓寶寶習慣自己睡 寶寶的第10個月 ※親子身體接觸會增加身心均衡發展 寶寶的第11個月 ※親子活動提升智慧 寶寶的1歲 ※ 已有創造潛力,可準備各種教材,讓他有更多學習機會 寶寶的第13個月 ※ 會用手及膝爬樓梯,爬上椅子 寶寶的第15個月 ※ 獨自邁步行走、爬樓梯 ※ 會使用湯匙自行用杯子喝水 ※ 可疊起3個積木 寶寶的第18個月 ※ 所發出的聲音多為重疊的單音 ※ 能藉扶持而走上樓梯 ※ 能倒退走 ※ 語言發展常以動物叫聲為其名稱 ※ 常用一個單字來代表整句意思 寶寶滿兩歲 ※ 用手拿茶杯喝水 ※ 可自行上下樓梯、開門、轉門鎖 ※ 不需支持即可踢前來的球 ※ 可以疊起4∼6塊積木 寶寶2∼3歲 ※ 會騎腳踏車、原地跳、脫衣服 ※ 可以用吸管喝飲料 ※ 能依樣畫圓圈及直線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文章分享]嬰幼兒也需要社交教育

2008年01月18日
公開
38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採訪撰文�莊惠旭 採訪諮詢�功文文教機構總經理 趙文瑜 寶寶的世界很單純,對於他喜好的人事物,他會欣然接受,甚至緊抓著不放;相反地,如果是他所排斥的,立刻上演哭鬧打人全武行的戲碼。就照顧者來說,教養幼兒與人相處是項重要的課程,如何讓他與人和平相處,有禮貌的對待周遭人事物,是奠定寶寶日後與人相處的重要根基。 各年齡層寶寶對人的關係皆有不同,透過幼兒的世界去看其對待他人的方式,將有助於您指導幼兒行為,因此了解各階段幼兒的發展及心理相當重要,用心去觀察幼兒,才能針對幼兒的想法給他最好的教養方式。 Part Ⅰ:對人的關係 嬰兒從出生開始就會期望他人回應自己的需求,他們會透過各種方式讓別人注意他們的需要,尤其是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寶寶具有發出資訊和樂於接受母親回應的本能,這種與父母之間最初的雙向情感是一切社會交際的基礎。如果父母們希望幼兒長大後能成為一個性格開朗、受人歡迎和喜愛的人,從出生開始,就要對他們與生俱來的社交本能給予特別的關注和回應,時時關注幼兒需要什麼,幫助他們順利走上社交之路。 最近電視上有這麼一個廣告,是描述三個小孩在分養樂多,三個孩子開心的與朋友分享物品,一同玩樂,那樣純真的畫面是否也讓您莞爾一笑?「分享」是幼兒正式踏入交際的開始,藉由物品的共用來與人交遊,從一來一往的遊戲互動中,學習禮讓、分享,然而,您注意到了嗎?在擁有自主意識前,其實寶寶也有他獨特一套面對他人的方式,這也是種「交際」,不同的是,此時的寶寶只是單純的表達他的喜好。 各年齡層的寶寶對人的關係都不同,如何依照幼兒的差異性給予適當的教養方式,對寶寶將來的社交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此針對不同階段的嬰幼兒發展,與照顧者分享一些有用的方法,一起來探索寶寶的內心世界。 3歲時寶寶變得更獨立了,但也更能容納別人了,並且換個角度感受別人的感覺。當別人痛苦時,他會很有同情心,甚至會安慰你,拍拍你。開始能主動和別的寶寶及大人建立起友誼。 ◎因應對策 盡可能讚賞他對別人不自私、要大方,有愛心的表現,鼓勵寶寶多和其他小朋友作朋友,繼續強化幼兒與人分享的行為,由此引發他慷慨的品性。 Part Ⅱ:與人交往實例 ※狀況一:不肯將玩具借對方玩 小強手中有個小熊,小明看了很喜歡,也想要玩,媽咪教過他要先跟人家說「借我」,才能從別人手中拿過來玩,可是即使小明說了「借我」,強強還是不肯給,小明開始不開心了... 此時寶寶不懂「借、還」的觀念,因此,當要從他手中將玩具拿走,幼兒勢必會有反抗的行為,甚至會出現拉扯的情形。如果這種情況不是很嚴重,建議家長們不要介入,讓幼兒自己從紛爭中取得一個平衡點,累積經驗後,將來自然知道如何與人相處,也比較容易學得自己解決事情的方法。趙文瑜總經理也提醒家長,當衝突發生時,可以先將孩子帶離現場,或將所爭奪的玩具拿開,舒緩幼兒們的情緒,但是不要跟幼兒說:「你怎麼那麼小氣,都不借人家玩」,應以正面鼓勵的方式,培養幼兒正確的「借、還」的觀念。 ※狀況二:寶寶只喜歡單獨玩 家中來了媽咪的好朋友和他的女兒小芬,媽咪叫婷婷和小芬一起玩,可是婷婷不願意,自己帶著寶貝玩具到旁邊玩,媽咪擔心婷婷是不是比較孤僻,將來會不會沒朋友。 寶寶真正開始懂得和朋友一起玩,一般是超過三歲以後,幼兒需要有獨處的能力,所以單獨玩的情況是允許的;如果真的不放心,家長可以在一旁隨時注意,或是與他一起玩。若擔心幼兒因此形成孤僻的個性,平時應給予幼兒充足的安全感,讓他從跟家人的互動中,培養與人相處的信心,之後試著帶幼兒到公園,讓他逐漸習慣與同年齡的幼兒相處,久而久之,面對與他人一起玩耍就會變得自然。 幼兒越大,越有自己的想法及主見,家長應從小塑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從出生之後,就可以試著告訴寶寶這個社會的一切,慢慢地,等到幼兒長大後,開始培養幼兒的理解力及詞彙量,教導他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最重要的是,應讓幼兒從生活中累積足夠的經驗。透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教幼兒與人相處之道,才是開發幼兒交際潛能的最佳方法。 現今社會少子化現象,造成父母親都很寶貝幼兒,其實不要怕幼兒吃苦,應讓他從小就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凡事都要勇於嘗試,認真學習,沒有挫折忍受力的孩子,長大後自然容易被社會所淘汰,因此家長們平時應多花時間教養小朋友,讓他們多學、多做,這才是教育幼兒最好的方法。 取材自媽咪寶貝雜誌)

[文章分享]6個月到一歲寶寶:親子身體遊戲

2008年01月17日
公開
46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採訪╱施娟娟 諮詢╱舞門舞集舞蹈教室 呂秋燕老師 在寒冷的冬天裡,動動身體會讓整個人變得暖和,爸爸媽媽有沒有每天與寶寶一起玩身體遊戲呢?雲門舞集舞蹈教室老師呂秋燕這回要再女兒示範兩人日常生活中發展出來的身體遊戲喔! 寶寶的身體發展 在遊戲之前,秋燕老師要與爸媽們分享寶寶從六個月到將近一歲的身體發展: ◎寶寶的空間概念由水平至垂直:寶寶會爬行之後,因為秋燕老師家中適逢搬家,家中常會堆積物品,而妹妹也開始學習攀扶物品,進而繞過這些障礙,爬上爬下,探索的空間變得更加寬廣。 ◎語言理解能力提昇:寶寶開始聽得懂大人說的話,問她爸爸在哪裡?她會把頭轉向客廳,看看爸爸有沒有坐在沙發上,而且位置還是爸爸習慣坐的地方,除了親人,妹妹也能夠辨識大人所說的物體是什麼,並且嘗試著指出來,發展出手眼協調能力。另外,寶寶的嘴巴能夠發出爸爸、媽媽等更多不同的聲音。 ◎開始對他人產生興趣:妹妹看到其他的小寶寶,或是哥哥姊姊,也有很有興趣,雖然還不懂怎麼跟其他人玩在一塊兒,但不會像過去對其他人沒有特別的反應。 身體遊戲小觀念 無論是玩遊戲,或是寶寶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活動,下面的觀念可是很重要的喔! 1. 讓寶寶在安全的環境裡恣意探索。 2. 從挫折中學習。 3. 將遊戲融入生活中、用遊戲的心情陪著寶寶一起玩。 4. 遊戲沒有特定目的,而是互動過程中自然發展的。 親子互動身體遊戲 這回的遊戲內容,可以給寶寶更大幅度的空間運用,及更多元的感覺統合刺激喔! 1. 歡樂蹺蹺板 媽咪躺下,腿彎曲,使寶寶趴在彎曲的小腿上,媽咪的小腿上下、左右地移動。將腿部抬得高一點,可做為進階動作,不過可要小心寶寶的安全喔! 2. 彈琴按摩樂 媽咪用手指輕巧的在寶寶的身體各部位,像彈鋼琴般的移動,也可達到按摩的效果。 3. 寶寶障礙賽 在床上利用枕頭、棉被、媽咪或爸爸本身作為障礙物,讓寶寶爬行。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文章分享]親子遊戲陪伴7~12個月寶寶成長

2008年01月17日
公開
37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文╱資深幼教工作者 黃琬玲 嬰幼兒第一年的生活除了睡覺,清醒的時候就是要吃、喝、拉、撒跟玩。遊戲肯定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玩」不僅指的遊戲形式的玩耍,更包括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隨時隨地對外界學習最有趣的探索方式,且看我們怎麼運用「玩」來寓教於樂並增進親子關係。 不同月齡寶寶的遊戲 7∼8個月寶寶 ◎ 每天在床邊教寶寶屁股先下,孩子會轉身屁股下,就要欣喜的親親寶寶說:「乖寶貝,要屁股先下喔!」 ◎ 每天爸爸都會跟寶寶玩追逐快爬的遊戲,儘量讓孩子多爬。 ◎ 開始學習扶站、扶著走。 ◎ 帶寶寶到公園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遊戲,增加孩子與人交往的機會。 ◎ 示範「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成長驚喜 ◎ 雙手拿著積木互敲。 ◎ 對電話超有興趣,每次有電話來都要聽。 8∼9個月寶寶 ◎ 爸爸、媽媽可以和寶寶一起玩遊戲,寶寶此時獨坐的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 爸爸、媽媽可以開始讓寶寶學習扶著(東西或大人的手)站立和邁步。 ◎ 教寶寶學習「再見」、「謝謝」等禮貌用語。 ★成長驚喜 ◎ 長牙了,先長出兩顆下門牙。 ◎ 會爬沙發的椅背。 ◎ 對電話仍然維持高度興趣,一天要拿電話玩數次。 9∼10個月寶寶 ◎ 一個多月內長好了8顆牙。 ◎ 小寶寶的手指動作變精細了,能用拇指和食指拿取小東西,小餅乾、點心可以放在小碗內讓孩子自己拿著吃。 ◎ 寶寶正在進行發音發展,喜歡聽有押韻、有節奏配合動作的兒歌。 ★成長驚喜 ◎ 喜歡把組合好的樂高拆掉。 ◎ 高興會拍手。 ◎ 要出去玩會揮手表示「再見」。 10∼11個月寶寶 ◎ 寶寶喜歡一直重複他熟悉的遊戲,如拍手遊戲、躲貓貓、追逐、哈癢、唱歌、跳舞等,別忘了有空就每天循環複習幾次! ◎ 和寶寶一起看書或圖片,跟著寶寶的視線,指物說出它們的名稱。 ◎ 陪寶寶玩組合玩具,並編一個小故事一邊玩、一邊講。 ★成長驚喜 ◎ 會翻掌表示「沒有了」。 ◎ 喜歡把組合好的樂高拆掉。 ◎ 更喜歡把整桶的樂高倒出來。 11∼12個月寶寶 ◎ 寶寶開始對家裏廚房、儲藏室、擺物櫃的東西產生極高度的興趣,對寶寶而言,鍋、碗、瓢、盆比玩具更有吸引力,如何滿足好奇心,又不會變得沒規矩,需要大人的耐心引導。 ◎ 教孩子認識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例如:配合歌曲加上動作,問寶寶:「大頭在那裡?」帶寶寶摸著頭說:「這是寶寶的大頭!」。 ◎ 孩子很喜歡聽媽媽講故事,給寶寶講故事時,要營造一些跟寶寶經驗有關的故事情節。 ◎ 給寶寶一個大玩具箱或專屬的抽屜,訓練寶寶自己拿、收玩具,藉此發展手眼協調的能力。 ★成長驚喜 ◎ 喜歡開抽屜、門、窗。 ◎ 會轉開瓶蓋。 ◎ 終於會自己放手邁步走了。 育兒就是玩遊戲 大人的一舉一動對孩子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通常寶寶一出世,家人們露出歡迎的笑容抱著他、輕撫他的臉頰、輕聲細語喚他、幫他照像、幫他換尿片、餵他吃奶、喝水、洗澡…,廣義的說,這些就是親子遊戲的基本原則。 父母或照顧者要深刻體認到,育兒不只是按步就班的完成勞動工作就罷了,同時要注意細節,一要能保持好心情,二要與寶貝的感情融合,儘量以遊戲的方式跟孩子玩耍,這對孩子的各方面發展都有深遠的幫助! (取材自嬰兒與母親雜誌)

[文章分享] 孩子的遊戲發展

2008年01月14日
公開
38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華慶托兒所、塞凡提托兒所所長 廖麗文 根據研究指出,雖然語言性的文化,可以培養孩子理論性、抽象性、概念性的思考能力,但這些並無法刺激孩子潛在能力,因為潛在能力,是需靠孩子在遊戲中不斷的學習,和家庭與學校的教養一起來培養。 從古自今,遊戲一直陪伴著孩子們長大,而教育學上所謂「多玩、多學」的意思,是指積極鼓勵孩子從遊戲中,去觀察、學習、實驗、創造、想像和模仿。簡而言之,孩子從遊戲中,可以學到很多人與人之間互動,遊戲可使孩子感到快樂,藉此也能放鬆心情,並且享受生活中的樂趣;遊戲可使孩子從驚嚇和沮喪的事情中,慢慢地解放出來……。 孩子的遊戲發展可分為下列幾個過程: 剛出生的嬰兒會先用眼觀察,然後用小手去碰觸彩色裝飾品。 當孩子六個月大時,會對嘎嘎作響的玩具或是橡皮鴨子產生好奇,因此,會出現看、搖、咬、還會笑的可愛動作……。 當孩子十二至十八個月大時,喜歡把玩具拆開來看,然後又拼命的想裝回去,他們喜歡亂丟玩具,會用手去拉插頭、玩插座、也玩垃圾桶,有時手部平衡感不足,還會灑掉任何可以拿得到的東西,弄得滿屋子七零八落。 到了兩歲至三歲時,開始會模仿大人或其他小朋友的動作,會拔出所有玩具的輪子、會堆積木、會爬到高處,也可以一個人獨自玩一小段時間,但是每隔幾分鐘,就要找媽媽一次。 當孩子三歲至四歲大時,每次可以獨自玩20分鐘以上,他們會騎三輪車、會盪鞦韆、會拿蠟筆塗鴉、會模仿捏陶土、會使用剪刀剪紙張;能接住大的球、也會用棍子打球。 四到五歲時,喜歡玩益智性遊戲,如玩樸克牌、玩棋藝、玩團體遊戲,好勝心與榮譽感很強。當玩輸時,心情會跟著不好,有時也會以玩具人物,做為角色來演戲,可以獨自一個人玩很長一段時間。 因此,父母若希望孩子能早點依照年齡發展,達到獨立遊戲的目地,那麼父母需讓孩子有自己玩耍的機會,不要為了害怕孩子受到傷害,而時常抱在懷中或坐在推車上。只要事先有心理準備,在安全上做好防範措施,那麼不妨多給孩子一些自己玩耍的機會……。 (育兒生活雜誌)

[文章分享] 適合0∼1歲寶寶的遊戲

2008年01月08日
公開
45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家中有了寶寶後,增添了許多歡樂。但此時,新升格的爸媽們就必須學習如何跟寶寶一同玩遊戲?可以玩些什麼遊戲? 寶寶從出生的那一天起,就需要爸爸媽媽細心的照料與養育,該用什麼方法能有效地激發寶寶的各項潛能呢?答案是——遊戲!它是培養小寶寶良好行為習慣、奠定未來身體健康、氣質性格的最好途徑。 瞭解寶寶身心發展歷程 想要知道什麼樣的遊戲適合自己的寶寶?得先瞭解寶寶在周歲之前各個階段的成長過程: 出生∼3個月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已經開始注意你的臉了,如果你逗弄寶寶,寶寶就會對你笑;寶寶會俯臥抬頭,慢慢地從小角度抬頭到90度,寶寶還會舞動自己的手臂並做出對性稱的動作;而且寶寶會有抓握反射。 4∼6個月的寶寶 寶寶會自動地對你微笑了;慢慢地,寶寶會支撐抬起自己的胸部,從仰躺側翻成俯臥,並從俯臥側翻成仰躺;給寶寶東西,他會用手指和手掌來抓握;如果發出響聲,寶寶會高興地尖叫,並將頭轉向聲源、注視著聲源。 7∼9個月的寶寶 寶寶會自己拿餅乾吃,也會試著抓取離自己身體較遠的玩具;你經常對寶寶說話,寶寶也開始能夠聽得懂了哦;寶寶還會拍打東西,一隻手裡的玩具會轉交到另一隻手中,還會交給你;寶寶坐下的時候,不再需要有東西支撐了。 10個月∼1歲的寶寶 寶寶能爬行,之後你還能看見寶寶自己攀著物體站起來,扶著傢俱移動雙腳;寶寶會用雙手各拿一塊積木,敲打它們或把它們都放到盒子中去;寶寶開始模仿你說單字;寶寶看到陌生人的時候,會有害羞、高興等反應。 適合周歲前寶寶的遊戲 遊戲不僅僅是玩,更有它獨特的作用。知道了每個遊戲背後對寶寶產生的意義,或許你再次帶寶寶一起玩時,就會更帶勁。 出生∼3個月時 ※視覺遊戲:媽媽可以給寶寶看黑白線條組成的圖案,格子的、圓形的都可以。 ※語言遊戲:雖然寶寶聽不懂,但寶寶喜歡你用高高低低的聲音對他說話,或者發出一些奇怪的聲音也不錯! ※音樂遊戲:請幫寶寶準備些音樂吧,多給寶寶聽一些簡短、歡樂的曲子,寶寶喜歡在睡覺前後都能聽到它們。 4∼6個月時 ※運動遊戲:給寶寶一些沒有用的紙,寶寶很喜歡撕紙,很多時候,寶寶能一個人撕得不亦樂乎呢。 ※觸覺遊戲:雖然寶寶還小,可是就懂得享受,寶寶喜歡你能經常為他按摩手和腳,或者搔癢癢也是寶寶很喜歡的。 ※語言遊戲:對寶寶說一些單一語言,寶寶會很感興趣,並且會嘗試模仿你的發音哦。 7∼9個月時 ※語言遊戲:媽媽知道嗎?寶寶想要認識更多的人了,所以,你可以多對寶寶介紹不同的家人,讓寶寶積累經驗。 ※運動遊戲:寶寶愛翻、愛爬、愛運動,這時候,媽媽可別阻攔寶寶,相反地,得多多帶寶寶練習才對! ※聽覺遊戲:寶寶開始對周圍的環境感到莫大的好奇!打雷、下雨聲、動物的叫聲等等,對於寶寶來說,都是那麼的神奇。 10個月∼1周歲時 ※運動遊戲:媽媽帶寶寶去有單槓的公園玩吧,你托住寶寶的腰,寶寶就會雙手抓欄杆,雙腳離地吊起,這樣可以訓練寶寶手腕力量,很好玩。 ※語言遊戲:爸爸上班去的時候,總會對寶寶搖手說再見。媽媽你可以搖著寶寶的小手,嘴裡說:「再見、爸爸再見。」幾次後,寶寶就會明白爸爸搖手和再見的意義。 ※視覺遊戲:媽媽知道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是什麼嗎?你可以讓寶寶看到它想要去抓它的時候,把它藏起來,對寶寶說:「哎呀,不見了!」這時,寶寶就會很賣力地去找尋。 結語 爸媽瞭解了周歲前寶寶的發育特點,現在,爸爸、媽媽在逗寶寶玩遊戲的時候,就更可以知道寶寶在哪個年齡階段可以玩些什麼樣程度的遊戲了吧?另外,遊戲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完全來自寶寶周圍的生活,聰明的爸媽,你也可以激發自己的靈感,創造出適合自己寶寶的家庭遊戲哦。 SMART POINTS 1、玩遊戲時,如果寶寶感到困倦、心情不好的話,請不要勉強他。 2、如果寶寶不配合遊戲或者做不好遊戲的時候,請不要責怪他或直接給他正確答案。 3、如果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表現得比較好時,記得誇獎他:寶寶真棒!雖然他聽不懂,但是他能看得出您在讚美他,也就會做得更起勁。 4、寶寶個體之間存在差異,如果您覺得某遊戲程度對您寶寶來說太困難或太容易的話,可以適當增減難度。 文章來源~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章分享]抓握能力發展第一步 訓練寶寶拿奶瓶

2008年01月08日
公開
40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每次寶寶喝ㄋㄟㄋㄟ時,媽媽都要幫他拿著奶瓶,什麼事都不能做。想要讓寶寶學習自己拿奶瓶,有什麼撇步呢? 文�劉繼珩 採訪諮詢�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劉文琪 許多媽媽會認為,書上說寶寶到了某個階段應該會拿奶瓶,自己的寶寶就一定也要會,而強迫他學習,這樣的想法其實是不正確的,想要訓練寶寶拿奶瓶的媽媽,不妨先從訓練寶寶的抓握能力開始,循序漸進才是成功的關鍵喔! 有抓握欲望就可以開始 寶寶4∼5個月大起就有向外探索的欲望,開始想要抓東西,天主教耕莘醫院新生兒加護病房護理長劉文琪表示,手的動作有分粗動作和細動作,像抓握奶瓶這種小肌肉發展,就屬於細動作的一種,也就是手指的運動。正常來說,寶寶6個月大,小肌肉的發展大致成熟,也能把奶瓶抓握得很好,可是現在很多寶寶到了6∼7個月大都還不能把奶瓶握好,主要原因是家長沒有給予寶寶刺激,導致他到了1歲都還不會拿奶瓶。劉文琪建議爸媽,訓練寶寶自己抓握奶瓶,一定要掌握正確時機,當發現寶寶的發展已經到了可以抓握的時候,就要進行教導。 學會拿奶瓶的2種方法 家長引導法 有些寶寶6∼7個月大就會爬了,劉文琪認為,在寶寶的喝奶時間,把奶瓶拿給他看,讓他伸手抓握,藉由欲望與衝動的互動關係來訓練,是不錯的方法。因為如果在寶寶吃飽的時候使用這種方式,就很難激起他想拿奶瓶的欲望和衝動,當然也就不會想要去拿奶瓶了。 物品吸引法 利用外觀較能引起寶寶注意的奶瓶也是一種方式,媽媽可以選擇顏色鮮豔或有可愛圖案的奶瓶,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劉文琪表示,6個月大的寶寶,對色彩已經有一些概念,所以有了能引發他興趣的顏色,自然就會提高想去抓握的欲望,不過在選擇奶瓶時要格外謹慎,要挑選品管嚴格的品牌,以免因奶瓶材質不良而引發中毒的不幸事件。 Help寶寶拿奶瓶,爸媽可以這樣做! 1. 訓練抓握能力:一般的奶瓶沒有把手,所以爸媽想要訓練他的抓握能力,可以在餵奶時,協助寶寶把小手放到奶瓶上,但是要注意奶瓶溫度適中,再讓寶寶握住,以免寶寶燙到。 2. 套上把手:如果沒有充足的時間,也可以直接購買套在奶瓶上的把手,幫助寶寶將手扣在把手上練習抓握,讓他慢慢習慣並適應。 小心!躺著喝奶的3種危機 學會自己拿奶瓶喝奶之後,媽媽切忌讓寶寶躺著喝奶,因為這樣可是隱藏了危險喔! 【嗆奶】門診中最常見到寶寶自己拿奶瓶喝奶,而發生嗆奶的個案,劉文琪認為媽媽不能因為寶寶會自己拿奶瓶,就表示他喝奶沒有問題,還是要在旁邊照顧。如果擔心寶寶會喝不到奶,可以利用市面上的奶瓶吸管,幫助寶寶喝奶。 【中耳炎】躺著喝奶除了會有嗆奶的危險,還容易造成中耳炎。劉文琪表示,因為寶寶的耳咽管和口腔相通,耳道也比較短,當奶水嗆上喉嚨時,很容易感染,就會引發中耳炎。 【奶瓶性齲齒】現在的寶寶發育很好,5∼6個月大就開始長牙,如果讓寶寶躺著喝奶,寶寶不知不覺就會睡著,加上媽媽又沒有時間幫寶寶清潔牙齒,很容易造成奶瓶性齲齒。 調整心態有助寶寶學習 很多爸媽會覺得寶寶還那麼小,拿奶瓶這種事自己代勞就好,或是因為自己沒有時間訓練寶寶,就認為時間到了他自然就會了。劉文琪強調,寶寶是需要訓練的,只要有心教他,他都可以學會,就怕爸媽沒有耐心。當寶寶學幾次仍學不會,父母就生氣、想放棄,這樣的教育方式和心態是需要修正的,應該多給予寶寶正向鼓勵,不但讓他能很快學會拿奶瓶,對他日後的發展和心理成長才會有助益! Q:提早讓寶寶學習拿奶瓶好嗎? A:劉文琪認為,若是寶寶4個月大就已經有抓握的欲望,爸媽也可以展開訓練,但是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不同,所以要視他的特質而定。如果寶寶真的學不會,也不要強迫,一旦父母期許很高,當他做不到就生氣或責罵,寶寶會因此產生挫敗感,雖然不會造成手部骨骼的損傷,但是卻會造成心裡的陰影和傷害。 Q:超過1歲還不會拿奶瓶是有問題嗎? A:寶寶如果到了1歲多還不會抓握奶瓶,有兩種可能的情況: (1)沒有足夠的刺激,所以寶寶不懂得如何抓握奶瓶。 (2)肌肉的力量有問題,像是小胖威力症,就是肌肉無力,手指無法抓握,這種狀況就需要就醫。 不過要評估是否有發展遲緩,不能單單以會不會抓握奶瓶為指標,因此劉文琪建議家長,平時就要多方觀察寶寶的行為,才能在第一時間發現問題。 文章來源~媽媽寶寶雜誌電子報

[分享文章] 0∼1歲寶寶社會化發展表

2008年01月07日
公開
43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嬰兒時期的社會化和社會交往模式的形成,對寶寶未來個性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 當寶寶發出的信號能被爸媽回應時,寶寶對成人和世界的信賴感和安全感由此產生,生理、心理將得到更好的發展。 0∼4個月的寶寶 *最初是透過哭泣和微笑來發出信號、傳達資訊。 *能夠弄出響聲或以某些行為舉動來吸引大人的注意。 *逐步發展社交性笑容;能注視距離20∼30公分處的人臉。 *以哭聲表達不舒服和疲倦;在快樂或興奮的時候會笑或者發出咕咕和咯咯的聲音。 *能夠用手玩玩具、抓物;看到會動的物體,手臂會活動。 *能夠透過對他說話或者抱他等方式對寶寶進行安慰。 *當大人對寶寶說話時,他會微笑或者大笑。 *對照顧者的面孔、微笑和聲音,能給以回應。 5∼8個月的寶寶 *能夠自己積極尋求和大人互動的機會。 *對同年齡寶寶表示出興趣。 *樂意探索環境、接觸人和新東西。 *會被大人有趣的表情逗樂、大笑。 *玩具被拿走時,會表現出生氣。 *對適齡的遊戲非常有興趣。 *嘗試模仿大人發出的聲音。 *能清楚地表達開心或者不開心。 *當照顧自己的親人離開時,會哭泣。 *更喜歡和熟人在一起,會開始害怕陌生人。 8∼12個月的寶寶 *透過一些「淘氣」的事情去測試大人的反應。 *會對鏡子裡的自己微笑,甚至會去拍拍「他」、親親「他」。 *拒絕待在限制活動的嬰兒床裡。 *見到陌生人時,會把頭藏在爸媽的懷裡,經爸媽的介紹、玩耍熱身後能慢慢接受。 *能用更多的臉部表情來表達情緒。 *喜歡玩互動遊戲,如躲貓貓遊戲。 *喜歡大人表揚自己;喜歡尋求表揚。 *爸媽對寶寶說「不」時,能明白大概的意思。 *能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 *能幫些小忙,例如,爸媽為他穿衣服時能伸手臂、伸腳。 *大人說某個東西、物品或人時,會想去找對應的東西或人。 *會用更多的聲音、姿勢、表情、動作去吸引別人的注意。 *此階段的寶寶正在開始學習自我管理,爸媽要按照寶寶的生理時鐘照顧他。 文章來源~聰明寶寶電子報

[文章分享] 聽!寶寶在說話!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43

「哇!寶寶開口叫媽媽了呢!」當寶寶開口說話時,常會令家長雀躍不已。語言是與人溝通、互動的橋樑。事實上,寶寶從出生開始,就不斷地透過觀察大人的聲音及表情來學習語言,因而充足的語言刺激,就顯得十分重要囉! * 寶寶語言發展特徵 ★第一階段:出生∼3個月 □ 聽見熟悉的聲音,會凝神靜聽,然後專注地看著,並報以微笑。 □ 開心、不舒服、肚子餓時,會發出聲音,來吸引人注意。 ★第二階段:4∼6個月 □ 對自己的名字有反應,有人叫他時,會停下原來的動作,轉頭尋找發聲的人。 □ 會發出咕咕聲,並用不同的哭聲表達需求。 □ 聽見大人說話時,會試著咿、啊發聲,如與人對話一般。 ★第三階段:7∼9個月 □ 為語言發展的預備期。 □ 已能善用肢體語言,如:要人抱會主動展開雙臂,聽見“不”時會轉頭表示不悅,能夠指向指定的人或物品。 □ 會模仿大人的嘴形,對於重複的內容有感覺。 ★第四階段:10∼12個月 □ 會重複發出聽似無意義的聲音,如:答答、哇哇,並喜歡模仿新的聲音,如:咳嗽、驚呼、狗叫等。 □ 喜愛聽故事,也能試著模仿說單字或詞,還可以用簡單的動作回應指令,如:拍手=好棒、揮手=再見、點頭=回答。 * 均衡飲食 奠定聰明學習基礎 寶寶每一個語言發展階段都與其發聲器官、神經系統、生活經驗與表達動機有著密切關係,而上述的發展除了足夠的外在刺激之外,也與營養有顯著的關係。 研究發現,AA�DHA及牛磺酸不僅與腦力開發息息相關,與視網膜的組成也密不可分,和視力及腦力的發育相關,對寶寶的語言能力發展也很重要。 * 寶寶語言發展Q&AQ: 寶寶說話臭乳呆、口齒不清,有關係嗎? A: 這是寶寶語言發展問題中最常見的一種,寶寶說話可能會含糊不清,咬字不正確,如:將婆婆吃香蕉說成伯伯知江蕉,這可能與寶寶口腔動作協調性差或語音聽辨力、口腔靈敏度不良有關,通常透過足夠的語言刺激及學習經驗就可改善,媽咪不妨多與寶寶練習說話。 文章來源~亞培電子報

[文章分享]咿咿呀呀學說話-談幼兒語言的學習

2008年01月05日
公開
38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基本橋樑。當寶寶還不會說話之前,是透過傾聽,或是以哭、微笑等方式,表達自己的需求。等到寶寶發出第一聲有意義的單字,那是經過前期經驗的累積,才能正確表達出來的,所以千萬不能小覷幼兒語言學習的重要性。 語言能力的學習 語言能力從模仿中建立 寶寶的語言學習能力可是很強的,而且從胎兒時期就已經開始默默學習了。語言一開始的學習,是從模仿中建立基礎,所以多多與寶寶說話,讓他聽到你的聲音,他就會有語言印象。等到寶寶三、四個月大後,會有反應式的聲音;約五、六個月大,開始會利用不規則的聲音如「啊」、「咿」與外界溝通,媽咪可模仿寶寶發出的聲音,通常寶寶聽到你的回應,會高興地「咯咯」笑了起來,這就是與寶寶之間最好的溝通! 語言能力從遊戲中培養 教孩子說話不必太刻板,媽咪可以從小遊戲中,讓孩子自然地學習說話的樂趣與意義。 1.聲音動作的吸引:以唱兒歌、唸童謠或說故事的方式,加上比手畫腳的手勢,吸引寶寶的興趣,並輔以簡單易懂的敘述方式,讓寶寶很快地融入其中。 2.圖片物品的吸引:鮮豔的圖書繪本、生活周遭可見的物品,常吸引寶寶的目光,媽咪可以藉由看到圖片、物品,就講出正確名稱,加強寶寶的語言與物品之間的關聯性。 3.聲光玩具的吸引:利用聲光玩具,讓寶寶記憶不同物品發出的不同聲音,並學習辨別。 語言教導的正確觀 親自和孩子說話 現在繁忙的社會,保母取代媽咪帶孩子已經不稀奇了,而外籍保母又十分普遍的狀況下,朝夕相處,造成孩子的發音怪異,入學後不容易融入校園生活;或是父母沒有時間陪小孩子玩,就放CD、電視讓孩子學習,缺乏互動的回饋,也會讓孩子的語言能力落後。 多與孩子說話是讓孩子學習語言的基本要件,所以,父母經常與孩子對話、玩遊戲,對孩子的語言學習才有幫助,而不是將孩子丟給保母,依賴電視、教學CD,這樣會讓孩子未來的學習之路更辛苦。 詞語要正確 孩子初期學說話時,發出的「狗狗」、「黑黑」的疊字詞讓人覺得很可愛,不過父母在教導或回應時,不要以疊字詞讓孩子誤會這才是正確的語言,應讓孩子明白正確的用語,並正確的表達出來。 發音要矯正 孩子講話「臭奶呆」,聽在大人耳裡或許很可愛,但是記得還是要矯正孩子的錯誤發音,因為如果固定之後,就很難改正,但是記得不要太急切而矯枉過正,以免造成小孩的心理壓力而不敢說話,反而失去學習的機會! 耐心與鼓勵 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因此需要父母耐心地指導。例如剛會講句子的小孩,有時急著要表達時,可能會發生結巴的情況,此時可以鼓勵他慢慢講。孩子想要表達時要適時地輔助他;當孩子表達不清楚,以鼓勵的態度取代嘲笑或發怒。讓孩子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充滿自信,學習才會更有成效。 叮嚀 孩子在學習說話時,良好的環境是最重要的。父母在孩子面前記得一定要謹言慎行,不然孩子有樣學樣,若學到負面的用語,屆時想要改掉,可就更困難了! 文章來源~BabyDJ媽咪育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