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ღ Allen&Mia媽咪ღ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 搖出來的安全感 擁抱的重要性

2007年12月31日
公開
20

背景分享來自(c) Karen Mami 孩子一哭就去抱他、搖他,會寵壞孩子嗎? 擁抱、搖擺對嬰兒的發展又有那些幫助呢? 老人家常說,千萬不要孩子一哭就去抱他、搖他,那會寵壞孩子,孩子會很難帶很多人也擔心,常抱搖嬰兒,會讓嬰兒養成習慣,無法學會獨處或忍受挫折。 但是經驗卻告訴我們,擁抱可以立即安撫孩子,搖擺可以幫助孩子容易入睡。 到底應不應該抱、搖孩子呢? 擁抱帶給嬰兒安全感和足夠的刺激 嬰兒初生時,皮膚的觸覺、痛覺,便幾乎和成人相等。所以,新生兒可能看不清楚、聽不清楚,但他可以很敏感的感受到擁抱帶給他的舒適。由於胎兒在子宮內是被緊緊的包裹著,並隨著母體的活動而輕輕搖晃,初生嬰兒若能被緊緊抱著、輕輕搖動著,他會覺得安全。研究顯示,缺乏膚觸的孤兒院孩子,雖然擁有足夠的食物,但仍容易生病,且心智發展也較正常家庭中長大的孩子遲緩,證明了擁抱對嬰兒成長的重要。 此外,嬰兒需要搖擺不是經由意識控制,而是神經系統需要刺激使然。因為,輕輕的搖擺給予前庭接受器緩慢的刺激,可以穩定人的情緒,使人從紛亂的狀態中,慢慢的放鬆。我們可以看到,疲倦的孩子會不停的搖頭、晃動身體,直到睡著,而抱著嬰兒輕輕搖擺,也就在滿足嬰兒的神經系統需求。 用哭聲表達被擁抱的需求 由於嬰兒只能感受到自己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並不懂得「忍耐」,因此,當他以哭表達被擁抱的需要,卻受忽視時,他只會愈哭愈大聲,直到聲嘶力竭才止,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再需要被擁抱,而是對整個周遭的世界感到失望與無助。 反過來說,若一歲內的小嬰兒能經常得到擁抱和膚觸,就能產生足夠的安全感,到了一歲之後,他根本無需忍受孤獨,自然的就獨立了。 此外,當母親擁抱嬰兒時,孩子會有回應,這是孩子人際協調能力最基本的表現,對嬰兒社會性發展相當重要。 何況,擁抱不只單向的影響嬰兒,同時也影響了母親。當母親擁抱孩子時,孩子的聲音、氣息,會刺激更多母愛行為,滿足母親的母性需求。 一種溫暖和愛的感受 那麼是不是隨時都要抱孩子、搖孩子?並不是如此。只要在孩子需要時抱抱他,搖搖他就可以了。 其實,一個健康的嬰兒並不是那麼喜歡一直被人抱著,只要他可活動,他都會盡量的去活動,過多的擁抱,反而限制了他的活動需求。 當嬰兒身體不適、排氣不順、想睡,或寂寞需要人陪時……,他會用身體姿勢或聲音,傳達這些訊息。此時母親最好能立即分辨嬰兒的需要,並加以處理。 和把糖果或玩具給嬰兒完全不同,擁抱、搖哄嬰兒是一種人性的感受,讓孩子感受到與父母緊緊的密合,是一種溫暖和被愛的感受,孩子會從被愛的行為中,自主的學習到愛人的方式。幼時經常被擁抱的成人,也會習慣地用擁抱的姿勢去愛撫他的孩子,擁抱成為理所當然的事,親子之間的愛就更穩固了。 本文摘自:信誼基金出版社-0-1歲發展與教養對策 資料來源:桂格親子館

文章分享~分享注意力,寶寶與世界接軌

2007年01月20日
公開
22

兒童發展相關研究指出,寶寶在1歲大以前就會透過眼神、聲音、手勢等非口語的訊號,吸引別人的注意,分享自己所發現的事物。另一方面也會追隨我們的聲音、眼神、手勢、視線移動的軌跡,而把注意力停留在別人所分享的事物上。 藉由這種「分享注意力」,寶寶主動跟別人進行情感與資訊上的交流,是建立親密關係、學習人際技巧、語言、累積知識的重要基礎。 從深情對看到追隨引導 到底寶寶是如何發展出「分享注意力」呢?6個月大以前的寶寶,已經能夠跟人深情對看,也會持續盯著自己有興趣的東西一段時間,或者是目不轉睛地追視眼前移動的物品,只是此時寶寶所能注意的焦點仍比較有限,無法同時周旋在他人和物品之間。因此,享受自顧自地玩耍的獨樂樂,以及跟照顧者維持你儂我儂的雙人舞曲,是寶寶與世界接軌的主要方式。 這樣的特色在嬰兒期的後半年有了很大的突破。造就這樣的改變,除了注意力的不斷進步之外,「知道別人的一舉一動可能隱含溝通的意圖」的洞察力,讓8、9個月大以後的寶寶會去留意爸媽的聲音、眼神、手勢所要傳達的溝通訊息,追隨成人視線移動的軌跡,並把注意焦點停留在別人分享的對象,進而能夠觀照別人的興趣,悠遊於他人發現的世界。 從主動分享到互動參與 另一方面,隨著寶寶對於「自己的行為能夠改變環境或影響別人」的了解,在學習調整注意力以追隨別人分享的同時,主動跟別人分享注意的焦點,引導別人注意眼前可見或正在發生的事物的能力也在其中滋長。 寶寶1歲時就可以相當靈敏精準地接受爸媽的引導,也能夠使用更多樣的溝通方法,如:手勢、聲音、表情、眼神、甚至話語吸引爸媽的注意力,傳達要求東西、分享興趣、表示好奇、邀請加入等等意願。 當寶寶越能敏捷地接受別人的引導和分享自己的注意焦點,將注意力精確地瞄準、游移、轉換、停留在事物和爸媽之間,親子互動品質與持續的時間也因此提升,寶寶也開始進入「與眾樂樂」的人際交往階段。 3 Tips促進寶寶的分享注意力 除了讓寶寶與他人有機會維持眼神對看之外,可以在日常親子互動中,透過以下三方面來增進寶寶分享注意力的發展。 1.鼓勵分享 讓寶寶做導遊 爸媽首先要放下教導的企圖心,只需要輕輕鬆鬆地跟隨寶寶的引導,讓寶寶當你的導遊,一起觀賞他有興趣的事物。 研究證實,「跟隨寶寶的引導」是誘發寶寶積極主動與增進親子親密互動的有效方法,但是依據筆者在實務工作中對親子互動的觀察卻發現,這樣的簡單方法常因為成人教導心切反而受到忽略。 主動追隨寶寶的興趣,說出他正注意的東西,回應他的溝通意願,就算只是一個笑容或眼神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透過安排環境,如:把寶寶有興趣的東西放在他看得到但卻拿不到的地方,玩找東西的遊戲,請寶寶拿東西給你。雖然這個階段的寶寶對於喜歡的東西不一定願意放手,但也都能增加寶寶主動與你分享的意願。 2.神奇世界 引導孩子感受 在生活中經由聲音、手勢、話語等方式,跟寶寶分享你發現的神奇世界。依照寶寶的注意力狀況,調整分享時線索的多寡跟強弱。 如:可以先用手勢配合聲音,吸引寶寶注意你所要分享的焦點,如果寶寶沒有查看,就可以進一步帶著他去觸摸。 分享的物品可以是近在眼前的玩具、電線桿上的小鳥、甚至遠在天邊的月亮,重要的是配合寶寶能夠追隨的速度和注視的距離,調整所分享的物體遠近和引導速度。 3.親子互動 增強注意力 寶寶並不隨時能夠跟爸媽把注意的焦點放在同一個事物。因此,接下來就要想辦法延長寶寶跟你維持共同注意焦點的時間。 在玩的當中,將注意力游移在寶寶與物品之間,吸引寶寶將焦點流串在你跟物品之間,跟寶寶一起玩玩這個寶物、探索寶物的特徵,用這寶物做些有趣的活動,善用這個共同注意的焦點跟寶寶一起同樂 文章來源~學前教育雜誌

{分享文章}~好玩具,陪孩子探索歡樂益智的童年

2006年11月03日
公開
28

「我家的小寶有一屋子的玩具,但是他玩來玩去還是那幾樣,其他的就束之高閣……」、「我買了許多啟智玩具,寶寶卻不屑一玩……」不知道媽咪、爸比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幫寶寶買了許多的玩具,放在孩子眼前,寶寶卻一點也不想玩,或者玩沒幾下,就把玩具丟在一旁呢? 玩具對孩子的意義 對孩子而言,玩具的意義不在於外在的美麗包裝或是多樣性的功能,而是在於這項玩具是否適合孩子的年紀,以及它是否會引起孩子主動探索、接觸新事物的興趣。 提昇寶寶的注意力 不知道媽咪有沒有注意到寶寶在玩玩具時,會非常專注地摸索(除非旁人打斷他);根據專家的研究,玩玩具可以提昇小孩的專注以及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而不是像看電視,只是被動地接收訊息。另外,色彩搭配佳的玩具,也可以培養寶寶的審美能力與想像力。 發展肢體與感官能力 玩玩具,可以幫助寶寶發展感官能力與肢體協調能力等各階段的基本動作。例如:從揀小球的遊戲中,寶寶從用手掌抓,到利用手指頭精巧地拿取,都是一種成長與進步;玩疊積木時,可以學習如何讓積木不會倒下來,進而學習到平衡的能力。 從玩樂中得到滿足與成就 寶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從摸索中得到許多的樂趣。例如:玩組合積木、磁鐵積木時,寶寶可以得到組合完成後的滿足,或是讓寶寶在創造過程中更有成就感,而樂此不疲。 成長階段的需求 三歲以前,是孩子變化最快的時期,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刺激,所以每個時期所需要的玩具不盡相同。 零歲至六個月的寶寶 寶寶從軟趴趴的到會翻身,經歷了很長一段的仰臥期,此時,正是訓練寶寶「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的最佳時期。媽咪可以選購色彩和諧、材質柔軟的玩偶,如有造型的布手環或襪子,當寶寶揮動小手或踢小腳時,會發出好玩的聲音吸引寶寶的注意力;或是選擇音樂柔和,觸摸質感舒適的音樂吊鈴或手搖鈴,吸引寶寶的目光並想去觸摸,達到感官訓練以及活動四肢的效果。 七個月至一歲的寶寶 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爬了,又處於萌牙生長期,看到東西就想抓起來咬,所以這時應該給寶寶不含毒性的塑膠或橡膠製品的玩具,例如:橡膠玩偶、固齒器等。 一歲至三歲的寶寶 隨著寶貝的成長,遊戲的變化與挑戰也相對提高。一歲至三歲的寶寶,開始真正主動「玩玩具」,所以選擇色彩豐富、耐摔、能夠發聲、發光的玩具,如大型的軟質拼圖、積木或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吸引孩子去接觸、探索這類型的創造性玩具。 陪孩子一起玩玩具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的寶寶,玩玩具都是成長的最佳媒介與方式。不過,許多父母以為買了許多玩具之後,就讓寶寶自己玩就好了,其實光靠寶寶「自己玩」,啟蒙的效果有限;如果父母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世界,在寶寶玩耍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互動與鼓勵,對寶寶的發展與啟迪更有加分的效果,還能建立互動良好的親子關係,使情感的距離更加靠近。 ☆「此文章出自 BabyDJ 婦幼網「媽咪週週報」,未經該網站同意,不得任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