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赤雪

不到5歲吃止瀉藥 幼童腸穿孔

2007年10月26日
資料來源:http://1-apple.com.tw/apple/
不到5歲吃止瀉藥 幼童腸穿孔
醫:急著止瀉 反使毒素滯留腸道

【許佳惠╱台北報導】幼童腸胃炎、腹瀉,別急著給藥吃,小心腸穿孔。三軍總醫院近幾月連續接獲三起病例,都是五歲以下幼童服用止瀉劑後,引發腸穿孔、腹膜炎,經手術才撿回一命。醫師提醒,太早使用止瀉劑會減緩腸胃道蠕動、改變菌叢生態,壞菌孳生就會腸穿孔,小孩服藥後若腹痛、腹脹,應即刻就醫。




小心用藥
三總小兒外科醫師陳克琦受訪說,夏天是腸胃炎好發季節,近幾個月接獲三起病例,都是腸胃炎不當用藥造成腸穿孔。其中一名三歲女童因發燒、腹瀉到診所看病,吃了止瀉劑後雖不拉肚子,卻開始腹脹、腹痛,到三總檢查才發現小腸、大腸共五處穿孔,最大的兩公分破洞在盲腸部位,其餘小洞約零點五公分,腸破洞附近還布滿腸道流出的髒東西,引發腹膜炎。另兩名是一歲男童和兩歲女童,也都是吃了止瀉劑六天後腸穿孔,經手術和抗生素治療一周後才出院。



服藥後腹痛快就醫
陳克琦強調,腹瀉初期不應急著止瀉,要讓腸道的髒東西排出體外,若急著用止瀉劑跟抗生素,可能降低腸胃蠕動,讓有害物質或毒素滯留體內,壞菌孳生恐造成腸穿孔。
陳克琦指國外統計,止瀉藥和抗生素是造成幼童腸穿孔的常見藥物,尤以五歲以下最常見,症狀包括發燒、腹瀉、腹痛、腹脹等,建議家長在孩子服藥後,應多觀察早發現可避免腸穿孔。
馬偕醫院小兒科醫師丁瑋信建議,幼童不應服用藥效太強的止瀉劑,腹瀉時可給予大便收斂劑和腸胃道吸附劑,並補充比菲德氏益菌,一般腸胃炎可先禁食,給予電解水或稀釋運動飲料,六到八小時後症狀可減緩,此時再吃白稀飯或白土司,通常三到五天就會恢復。



藥物造成腸穿孔資訊
成因:不當用藥降低腸胃蠕動,改變腸胃道菌叢生態,好菌受抑制、壞菌過度孳生;大腸、小腸均可能發生
症狀:發燒、腹瀉、腹脹、腹痛
平均天數:6天
常見引發藥物:止瀉劑、抗生素
常見季節與細菌:夏季;以綠膿桿菌和沙門桿菌最常見
高危險群:5歲以下
治療:手術縫補破洞、抗生素治療
注意事項:
.腹瀉應禁食6~8小時觀察,勿急用止瀉劑
.用止瀉劑後若腹脹、腹痛,應立刻回診
.腸胃炎不要喝牛奶,可喝電解水或稀釋運動飲料,及吃稀飯、白土司等
資料來源:三總小兒外科醫師陳克琦、馬偕小兒科醫師丁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