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ㄔㄥˊ雙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失敗,有獎

2009年04月17日
公開
16

這些天,兒子怪怪的,蜘蛛似地整日粘在網上。我暗自納悶:「他在聊天,玩線上遊戲,還是看影片?」下線之後,他也是若有所思,跟他說話心不在焉,宛如走火入魔。這些年來,我們彼此信任相處的默契,我在等待,他親口告訴我緣由。 他沒有辜負我,謎底終被揭開,他見我經常發表文章,便下定決心,要與老媽比高低。於是,將自己的作文,貼在一家兒童刊物的約稿網裏。一次、兩次,不停地失敗,可是他不服,得到了編輯的指導後,又繼續衝刺。終於有一篇被留用,編輯說,文筆精彩,相當看好。 他說:「表現得那麼神秘,只是想給你一個驚喜。」收到這份驚喜的,卻不只我一個。到底是孩子,藏不住心事,幾乎要昭告全天下,親朋好友、老師同學,無人不知。班導師允諾,一看到雜誌,就給他頒發「創作之星」獎。 可是,雜誌卻遲遲不來,兒子日日巴望著,郵差一來,他總最先迎上去,然後落寞地走開。忽然有一天,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裏,很久才出來。他告訴我,編輯在網上留言,那篇文章始終沒過終審。他默默地吃飯,寫作業,洗漱。 我抱著一盒漫畫書,敲開他的門。這個禮物,是他夢寐以求的,他卻倔強地扭過頭去不接。我說:「這是獎品,是失敗獎。」他驚訝地睜大眼睛,薄薄的單眼皮澀澀地重疊著,很顯然他哭過。我誠懇地說:「我要獎勵你,你勇敢地向媽媽挑戰,又勤奮地練習寫作,作文取得那麼大的進步,兒子,我真的為你驕傲。」他抬起頭,頓時眉宇舒展開來。 第二天放學,他開心極了,說大家都羡慕他有這麼酷的媽媽,居然給孩子發失敗獎。而那個失敗在孩子們眼裏,竟然也變得光彩奪目了。我做飯,兒子翻看著桌上的《讀者》,裏面轉載了我的《親人節快樂》一文。 兒子發現雜誌設了一個<最受讀者歡迎的文章獎>,可以透過發訊投票。他一下振奮起來,預備在親朋好友間拉票,我忐忑不安地說:「兒子,這不好吧,如此興師動眾,萬一失敗了,媽媽該多不好意思啊!」他笑了:「媽媽,別怕失敗,失敗了,我也給你發獎!」我暗自慚愧,我們這些大人指導起孩子來,個個都很權威,一旦遇到同樣的事,最缺乏勇氣的往往是我們自己。 新一期《讀者》上市了,兒子拉著我,急急地去看獲獎名單,看一遍,沒有我,再看一遍,仍然沒有。他呆住了,半晌才說:「媽媽,我們又失敗了。」聽到這個脫口而出的「我們」,我心裏微微一暖,仿佛有早春的陽光,灑落心底,原來,有愛的人在旁邊,連失敗都有甜蜜的滋味。 第二天,我剛起床,兒子就高喊著口令進房來。他昂首挺胸、踢正步敬禮,然後,舉起一個紙筒,開始發表莊嚴的頒獎演說。可是,剛開頭就忘了詞,他滿臉尷尬,乾脆直接把獎品塞給我。那是一個金色的小球,用手指一捏,就有嬰兒此起彼落地嬌憨、無邪笑聲,極富感染力,我們倆爭著去捏,刹那間笑聲滿屋。 兒子的生活,竟漸漸變得精彩紛呈,隔些時候就有最新消息播報──數學測驗成績不佳、口語比賽獲獎、乒乓球賽慘遭淘汰、競選音樂課代表大獲全勝……勝了,由學校發獎,輸了,由媽媽發獎。他愈戰愈勇,仿佛每一次挑戰,都有無窮樂趣。他的班導師對我感嘆,你兒子變得好勇敢,愈來愈讓人刮目相看。 早餐桌上,我問道:「連班導師都刮目相看了,是你改寫了金氏記錄,還是改變了全球氣候?」他說:「我給老師發了一個失敗獎。」失敗獎都給到老師去了,原來是這個舉動引人側目與驚嘆,我不禁戲謔著說:「如果下次你要給外星人發失敗獎的話,一定要邀請我去做觀禮嘉賓喔。」 沒多久,我接到一個遠從珠海打來的電話。對方說,他去年學校剛畢業,曾在兒子的班裏試敎。某天早上由於扁桃體發炎、高燒,再加上緊張,課上得一團糟,實在撐不下去,他狼狽得想逃。他在學生們面前告解:「這節課太失敗了,我知道自己不會被錄用,我們提前下課吧。」說著,年輕的淚,就那麼當眾落下。 忽然,我的兒子舉起了手,對新老師說:「我們家有個失敗獎,無論誰失敗了,都可以領獎。因為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新老師頓時傻了。 兒子給新老師的獎品,是首流行歌,歌名是──《我的麥克風》。先是他一個人唱:「是誰搶走了我的麥克風,沒關係,我還有我的喉嚨,是誰看扁了我沒有觀眾,我自己,第一個被感動。」後來,孩子們漸漸都站起來,跟他一起唱:「有誰成功沒下過苦功,有誰出生就拿著麥克風?」 歌聲越來越響亮,連評委老師都不禁動容。而那位失敗者,在向孩子們鞠躬時,已是淚流滿面。他說,他得到了世上最好的獎品,他發誓,一定要成為最好的老師。臨走時,他記下了兒子的電話號碼。「現在,我是三年級的班導師,我在班裏設了一個失敗獎,所有的孩子都相信,每次失敗都是一次獎勵,收集很多的失敗,就可以換到一個成功。」 門鈴響了,郵差送信進來,是給我的一本雜誌和一張淺綠色的匯款單,附註欄寫著──「最受讀者歡迎文章獎」,我急忙翻開書,我竟然是第一名,原來,獲獎名單要隔兩期才會公佈。「我們都成功啦!」兒子用他的鼻尖,緊緊抵住我的額頭。 歲月綿長,成功、失敗我們都該好好地享受,只要有顆勇敢的心,無論遇見的是什麼,都是生命一場又一場的豐厚的恩賜。即使失敗也沒關係。 許多孩子有遇上一點挫折就垂頭喪氣的通病,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論如何鼓勵或斥責,都不太能夠發揮效果。要使孩子擺脫消極內向的個性,必須先教導他們「失敗的價值」。父母可以跟孩子分享自身的挫敗經驗,告訴他們自己從中學習到的事情,促使孩子效法父母,慢慢不再畏懼挫折。

圓山遊樂園

2009年04月11日
公開
12

原要和同事們去淡水遊玩,但旺仔爸公司的登高活動到11點才結束,只好一家三口自個兒去玩,上次提到快熄燈的圓山樂園,剛好趁著早起去玩。 由於實在太久未去遊樂園玩了,實在是一點以往的回憶都沒有,就算有也覺差很多,以前的位置是這兒嗎?有這麼大嗎?是從這兒入口的嗎????????太多的疑惑,不過對旺仔來說一切都很新奇。 今天天氣出奇的好,陽光好烈啊~對我來說,真想當個小姐撐著傘在旁邊休息,但止不住活動力的旺仔,根本無法隨媽所欲。 園區今日優惠不收門票,只有玩每樣遊樂設施才收費,原則上,每個設施約每人收20元,當然包含孩童囉~ 由於設施不多,加上人潮排隊數不算少,我們只玩了”飛盤”、”咖啡杯”、”旋轉木馬”、”划龍船”、”賽車”,大致旺仔都還滿喜歡的,除了” 飛盤”, 快速地飛高.旋轉,連太久未去遊樂園玩的我都快吐了,更何況是那麼小的小孩,眼看著旺仔快承受不住,臉上寫滿著恐懼與驚慌,一直要掙脫安全帶,問題是我們還在半空中啊~只好極力安撫抓住他,唉~好在時間不長,不然,還真不知道要怎辦哩~下次還是別玩這些有點刺激的設施。 樂園也有好大一片的溜滑梯設施,不過,旺仔最後在玩沙區玩好久,很多小朋友拿著扚子及桶子在玩沙,我根本搞不懂,每個家長都會自備玩沙用具嗎?或是園區提供的呢? 旺仔和一個小姐姐在玩,桶子有水,小姐姐一直在洗每個扚子,而旺仔一直挖沙到桶子裏,最後小姐姐洗到沒得洗,便將旺仔的扚子拿去洗,當然旺仔就沒有東西玩,便跑去拿無人看管的器具要玩,只要他一去拿起,便馬上會有小朋友跑去把它搶回來,一連有3次吧~ 看得我好心疼,也許那些東西真的是他們的,護著自己的東西理所當然,我也沒啥好說的,也許下次我應主動教旺仔說:可以借我玩嗎?,而非是搞不清楚狀況的一直被拒絕,家裏也非無玩沙用具,只是不知要帶來。 但SO WHAT,往後人生還很長,很多時候不是自己可以掌控,但要看開,才會經得起挫折,為娘的要寵小孩真的很容易,但要眼睜睜地看著小孩受到打擊而不替他承受,真的需要很大的一股力量呢! 遊樂園照片

【好文】主控權影響生理

2009年04月10日
公開
14

文/洪蘭(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朋友跟我抱怨,她畢業出來做事沒兩年的兒子,現在把工作辭了要出來自己開業。她擔憂地說:「現在不景氣,吃人頭路穩穩當當,每個月時間過去就有薪水拿。現在他要自己創業,我不能袖手旁觀不幫忙,又擔心我的退休金血本 無 歸,臨老要流落街頭,沿門托缽。」 我看她真的很憂心,就去找她兒子談。她兒子說他每天上班就頭痛、下班雙肩僵硬,他知道是壓力的關係,老闆喜怒 無 常,他覺得不只是把時間賣給了老闆,連靈魂都賣給他了,所以想來想去,決定自己出來創業當老闆,不必聽命別人。我問他風險,他說:「沒有失,哪有得?人總是去闖一下,才不負少年頭。」 我兩邊的話都聽了以後,決定回頭來勸母親,因為在實驗上有看到自主權對健康的重要性,很多研究都顯示在同一個緊張、快速、壓力大的辦公室中,職員得心臟病、高血壓的機率比經理高,愈有主控權的人,得病的機率愈少,人必須覺得自己是情境的主人,對情境有操作權而不是聽命於情境,身體才會健康、心情才會快樂。 有一個經典實驗 是去一個老人院,跟東廂房的老人說:這裡有一盆花,你搬回去房間養,養死了要賠;你每天早晨有一個蛋可吃,你可以選擇要煎蛋還是煮蛋;每周有兩次電影可看,你可以自由選擇看愛情片還是西部片。 實驗者跟西廂房的老人說:這裡有一盆花,請搬回房間去欣賞,你不必照顧它,護士會每周來澆水;你每天早晨有一個蛋,一、三、五是煎蛋,二、四、六是煮蛋;每周有兩次電影可看,星期三是愛情片,星期六是西部片。 一年以後,實驗者回來看老人的健康情況,發現西廂房的死亡率高於東廂房。這兩個廂房生活飲食、條件都相同,唯一的差別是東廂房的老人有主控權而西廂房的沒有。這是第一個實驗顯示心理上的主控感覺對生理的影響。 所以父母在某個程度之內,可以給孩子一些對他自己身體、行動的主控權,只要把後果告訴他,讓他自己做主,他若甘願冒風險,請他自承後果。孩子會告訴你,失敗的感覺還是比不曾試的感覺好,錦衣玉食 無 法彌補不能做自己的痛苦。 我勸同事老本留著不要給出去,但是鼓勵孩子去創業。人只有做自己才會自在,有主控權才會健康,停在港口的船是最安全的,但是那不是造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