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蜜蜂妹+諾肥弟♀★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抓住寶寶脫離尿布期

2007年10月15日
公開
38

文�臺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周弘傑醫師 幫助寶寶脫離尿布生活也就是所謂的如廁訓練,一直是父母有些頭痛、又有些難以啟齒的問題。隨著時代的變遷、科技的進步、社會型態的不同,對於小寶寶如廁訓練的觀念也有很大的改變。 當然尿布的材質是其中一項重大的改變。而一直沒變的是來自於長輩的壓力,爺爺奶奶通常較急於訓練孫子女大小便。到底要如何幫助寶寶順利地脫離尿布生活,底下就醫學的部分做些探討,希望能提供現代父母一些參考。 寶寶身心要有一定成熟度 在臨床執業的當中,常常被問到「何時開始訓練寶寶大小便才適合?」這個問題與時代、文化、環境背景息息相關,因為旁人或同儕的壓力深深影響這個問題的答案。 2000年有一項觀察研究發表,細數過去一百年來嬰幼兒如廁訓練的轉變,其中生在1920到1940年代的父母,他們寶寶如廁訓練通常開始於12到18個月大時;而生在1960到1980年代的父母對他們寶寶的如廁訓練則通常等到18個月大以後才開始。 這樣子的轉變主要是了解寶寶的如廁行為就如同會走路一樣是一種發展的過程,它的完成需要寶寶動作方面(坐穩、走路、清楚表達自己的慾念、拉下或穿回褲子、括約肌的收放控制等)與心智方面(自我意像、興趣、保持乾淨的慾念、模仿能力、了解便尿意的訊息等)成熟的配合才能達成。 愈早訓練,訓練期愈長 有人研究這些能力在一歲半左右開始,而到三歲左右逐漸發展成熟。既是一種發展的過程,每個小孩的發展速度不一,所以1962年即有劍橋學者提出「以小孩為主的如廁訓練」理論,就是說當小寶寶有某方面的成熟度、準備好了才開始訓練如廁,而不再是以父母的認知來決定開始訓練大小便。 他們的研究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父母開始訓練他們小寶寶如廁集中在兩歲左右。80%左右的小孩在平均兩歲四個半月大左右可完成白天的訓練,到了三歲約有80%的小孩完成了夜間訓練。 這研究也發現男孩完成訓練的時間較女孩來得長些;而老大也稍晚於接下來的小孩,父母對老大的如廁訓練也顯得較憂慮。 2003年小兒科知名的醫學雜誌刊登了一篇有趣的研究。一項對406個在17到19個月大的小孩開始的觀察研究,發現越早開始介入如廁訓練則越早能完成訓練;但也發現越早開始訓練,其訓練期也較長。而對大多數在27個月大之前的小孩而言,加強性的訓練,指的是每天要求小孩如廁三次以上是無效的。他們的研究同時指出,在這樣的年齡開始介入如廁訓練並未出現反效果。 寶寶成熟度如何表現? 上面說到如廁訓練的開始,最好配合小寶寶的成熟度。過早的訓練除了挫折感大外,通常也有造成便秘、拒絕排便與上廁所等退縮反效果的疑慮,對小孩的壓力也會過大。而太晚訓練也會損及自我的意像。那麼有那些線索出現可以讓父母知道小寶寶已經可以著手大小便的訓練了?有學者提出底下幾點可供參考: 1. 小寶寶會模仿父母的行為。 2. 小寶寶可以將東西放置在它該放的位置。 3. 小寶寶可以獨立自由地表達說「不」。 4. 小寶寶表現出對象如廁的興趣。 5. 小寶寶可以走去坐好。 6. 小寶寶可以表達想要解便的慾念。 7. 小寶寶可以將衣服拉下與拉起。 結語 綜合言之,就如我們一直強調的,如廁訓練的達成是小寶寶發展的一個階段,他們本身的成熟與意願是最主要的考量,應該為他們量身訂做,而非以一概全。 不管外界的壓力,好好地陪他們走這段過程,即使是如廁訓練,你也將發現那成長的喜悅。當然,如果您的小寶貝到四足歲白天仍未能達成脫離尿步,也許可以請教您的小兒科醫師。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方法 ●讓寶寶先熟悉馬桶的正確坐法,大人坐馬桶時,可以讓孩子有機會看一看。 ●帶寶寶到商店,選擇自己喜歡的練習用馬桶。 ●把馬桶放在最方便使用的地方,剛開始訓練時,讓寶實在您面前坐馬桶,讓他先習慣。然後再讓寶寶自己選擇,要坐在自己的或是浴室的馬桶上,不要用強迫的方式,等他想坐的時候再去。 ●用稱讚的方式,加強寶寶的信心,當寶寶沒有尿溼褲子時,就稱讚他,讓他知道您很高興他沒有尿溼褲子。寶寶會覺得很有自信,對自己有掌控權。媽媽用正面的稱讚方法,可以加強寶寶做「對」事的意願。 通常,寶寶控制大小便的能力,小女孩約在1.5到2.5歲時,小男孩則是 在2.5到3.5歲時,才能達到有便意或尿意後,還能再忍幾分鐘。所以, 在發展完成前,如果先做好準備,可以減少意外發生時的混亂。

Lucky Day

2007年10月14日
公開
34

今天整理完家裡就想說要出去走走 剛好老媽就來家裡 就說要不然讓我們夫妻自己出去 蜜蜂妹給他顧就好ㄌ 我們就先去吃東西 後來就在路上亂晃 爸比就突然問我說要不要去逛夜市 我就說好啊 夜市入口有一攤刮刮樂 爸比就說要刮 我就說對吼 你前幾天跟我說你夢見刮刮樂 我說可以刮不過只能刮一張喔 結果爸比就選ㄌ一張綠色 他先刮上頭ㄉ數字 刮出ㄌ一ㄍNT 200 再來底下有三排有九ㄍ數字 刮出來全部都是8 我就想說奇怪ㄌ勒 我就問那ㄍ老闆說 怎麼都是8啊 那到底要對什麼才算中獎啊 老闆就說全部都是8就是表示全部中ㄌ啊 我說啊 是喔 結果爸比說那這樣有兩千塊ㄟ 第一排是NT 400 第二排是NT 800 第三排是NT 600 再加上最上頭ㄉNT 200 後來老闆看ㄌ一下就說對 這樣就全部中兩千塊 哈哈哈 雖然不多 可是聽到就感覺好爽喔 我就跟爸比說很厲害ㄟ 以後每天都做這樣ㄉ夢 爸比就說他那天作夢只有夢到刮刮樂有感覺是綠色ㄉ 所以他才選綠色ㄉ原因 再來我們就進去逛夜市啦 就經過一攤麻將 看到一隻紅色ㄉ蘑菇大玩偶 我一直都很想要那隻 之前玩都沒中 爸比就問我要不要玩玩看 看這次可不可以中蘑菇 我說好啊 我們就各玩一百塊6局 結果爸比玩完ㄌ都沒有中 後來我玩到第四盤也沒有 就心裡想說 唉 只剩兩盤ㄌ 看來今天也是沒有ㄌ 結果到第五盤ㄉ時候居然讓我中ㄌ 而且是剩最後一之牌中ㄉ 哈哈 好開心啊 終於有蘑菇ㄌ 結束後我們又繼續逛下去 就走到一攤前面 老闆拿著一ㄍ藍子裡面放很多支籤 籤裡面有寫數字 一張10塊錢 我們到那老闆剛好走到我們面前 爸比就快點掏出20塊 說一人抽一之吧 我抽到ㄉ是NO.3 爸比抽到ㄉ是NO.52 玩法是一ㄍ輪盤上有一百多ㄍ號碼將近兩百 那請一ㄍ客人用飛鏢射出一ㄍ號碼 跟手中ㄉ號碼一樣ㄉ就中獎ㄌ 在號碼出來前老闆會先說可以選哪裡ㄉ禮物 號碼要出來前我還跟爸比說 我先來選看看我要哪一ㄍ 爸比就一直哈哈哈 說我耍白吃 結果號碼出來老闆叫52號 我還遲疑ㄌ一下 看看我手中ㄉ號碼 結果爸比就說ㄟ 52號是你ㄟ 我還說啊 是我喔 因為沒想到今天會這麼Lucky 而且才花ㄌ20塊ㄟ 後來號碼牌拿給老闆 老闆就說選一樣吧 我說哪裡可以選啊 因為剛根本沒在聽 只顧著看有什麼東西 老闆就指ㄌ一排ㄉ大娃娃 還有遙控汽車 我們選ㄌ一隻超級大隻ㄉ黃色小鴨 爸比就扛在肩上 一路上大家都說哇 好大隻喔 我就跟爸比說 我們怎麼帶回去啊 機車放不下ㄟ 爸比就說 你扛啊 他講ㄌ這句話 我就說要不然送人好ㄌ 爸比就說不行他要帶回來給蜜蜂妹玩 真ㄉ是超大隻ㄉㄟ 扛ㄉ我手痠死ㄌ 路上還去撞到人家ㄉ後照鏡勒 今天真ㄉ是還蠻Luckyㄉ有吃又有拿 哈哈哈

無能的父母 只能靠打罵

2007年10月09日
公開
46

無能的父母 只能靠打罵【聯合報╱薛智元�醫師】 有一些父母習慣用暴力修理、掌摑、拳打腳踢的方式來「管控」小孩。 另有一些父母經常羞辱、貶低、謾罵或威脅恐嚇自己的孩子。 在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等於活在俘虜集中營或者思想改造營中, 將來往往個性叛逆、或有暴力傾向、或易有情緒與心理偏差。 我們付出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如果經常給予孩子的是暴力傷害,那麼孩子叛逆頂撞也是應該的; 如果我們經常罵孩子沒用和笨,那麼孩子變笨與沒用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我們以威脅恐嚇孩子為樂, 那麼孩子將來就會如我們所願地成為無能、無自信與情緒不穩的人。 兒童教育專家L.羅恩賀伯特說過, 「每一項懲罰都是在招認自己的控制能力不好。」 當一個人沒有能力良好掌控孩子的行為時,才會訴諸蠻力、處罰與威脅。 也就是說,一個愛打罵小孩的父母,等於是無能的父母, 他的唯一法寶就是打罵。 而當被打罵的孩子越長越大,越來越叛逆, 父母只得用越來越多的力氣來試圖管控。 直到父母最後沒力時,就換孩子來報復了。 孩子是我們最親密與最重要的家人, 但也可能是我們傷害最深、最殘酷的對象。 Oliver薛醫師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oliver-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