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宸&安的媽咪

父母培養的不是孩子的計算能力,而是解題能力

2011年06月29日
昨天還在懷疑到底該不該讓宸做額外的數學練習,今天竟然在親子天下看到一篇文章裡的一句話『父母培養的不是孩子的計算能力,而是解題能力』,讓媽咪有如當頭棒喝~
其實今天回到家看到宸84分的數學月考考卷,媽咪的臉色是有點難看的, 無關成績(雖然爸爸說媽咪還是因為看到分數生氣的:P),而是看到題目漏寫, 6X8 算錯, 題目問一星期,宸看成一天,這實在讓媽咪覺得宸漫不經心的, 有點生氣。不過媽咪也有讚賞他一題, 雖然錯了,但從一旁鉛筆擦掉的圖看得出來,他有認真想這個題目在問什麼!從孩子的答題及鉛筆痕跡, 感覺出他認不認真在答題!讓我對自己有些懷疑, 這樣教孩子到底是對還是不對? 是好還是不好呢?

今天又看到一段魔數小子策劃者的話:我想我還是會繼續堅持不做反覆性的練習, 因為父母培養的不是孩子的計算能力,而是解題能力


======================
數學惡夢的終結者

陳佩正(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教授/美國麻州大學教育博士)

有多少次,我們在午夜夢迴的時候,突然被惡夢驚醒。偏偏這樣的惡夢經常是數學考試不及格,受到老師的處罰!這個畫面對許多人而言,恐怕是一個難以擦拭,永遠存在的惡夢吧!

在當了父母親之後,面對孩子的數學學習,我們會將這樣的惡夢傳給他們,讓他們同樣感受到那種壓力嗎?特別是在「建構數學」讓我們子女的數學能力「顯著退步」,許多家長都感到相當無力時,補習班是不是已成了許多家長寄予厚望的場所了?

台灣數學教育:「快、狠、準」
確實,在我們國內的小學教育,數學教學的重點是強調「快、狠、準」的運算。段考時,學生即使很擅長思考,如果無法在考試有限的時間內寫完每一道題目,也會被歸類為能力不足的學生。為了讓學生在定期評量時,有出色的表現,測驗卷反覆的測驗成了績優股。這樣的數學學習,的確培養了一些數學能力還可以的學生,卻同時也培養了許多痛恨數學的學生;才會有許多民眾在畢業多年之後,仍會夢到自己在求學階段數學不及格的情形吧!

國內的數學教育通常強調孩童「有效」的學習數學。所謂的有效,指的是學生在考試時可以獲得比較高的分數。但是那樣的訓練,是強調運算的「速度」和「正確性」,卻常常忽略了數學的「邏輯思考」、「理解」和實際生活上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