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寶貝的媽

如何找對兒科醫生看對科?(下)

2007年05月29日
【文�李怡嬅】

就醫自保原則


除了選對醫生,父母也要掌握聰明就醫原則,才能獲得理想的醫療服務。


1.成為醫生與孩子間的橋樑:仔細詢問、並觀察孩子不舒服的症狀,並且清楚、詳細的告訴醫生。


聰明的家長還會做筆記,把小孩幾點幾分有哪些異常,在症狀出現前,曾做過哪些事、吃過什麼食物或藥物、症狀持續多久等等,記錄下來,提供醫生參考。


此外,不要抱著考醫生的心態,隱瞞孩子的病情。長庚兒童醫院內科部主任黃璟隆觀察,有些家長會隱瞞實情,故意考醫生,想看看醫生的能力如何,「這是大錯特錯的心態,」他加重語氣說,家長提供的線索愈完整,愈能幫助醫生下正確判斷。


2.多提問:對於病情有任何疑問,都要開口問。包括孩子生病的原因、如何預防、日常生活中如何保健等等。


例如孩子若有氣喘,要知道過敏原是什麼,才能有效預防。

父母也可以做小抄,把自己的疑問一一條列,不但不會漏問問題,還能把握看診時間,充分表達需求。


3.藥物方面: 美國「健康照護研究與品質機構」(AHRQ)建議家長,要確定每位醫生知道孩子服過的藥物,包括處方藥、藥房買的成藥,以及草藥或維他命等營養補充品;並且確認醫生知道你孩子的用藥史、體重、對藥物的任何過敏或不良反應;拿到藥物時,最好詢問為什麼要吃這個藥、該怎麼吃、吃多久、可能有什麼副作用、一旦有副作用該怎麼辦、以及孩子不可以吃什麼食物、飲料,或不可從事什麼活動?


4.邀請一位親人或朋友陪伴你帶孩子一同就醫。


他最好是平時照顧小孩、或了解小孩健康情形的人,如家裡的長輩或保姆。


5.就醫後,持續觀察、紀錄:


觀察孩子服藥後的反應,有沒有好轉或惡化,對藥物有無不良反應,並且紀錄下來,供下次就醫的參考。


6.尋求第二意見


萬芳醫院小兒部主任郭雲鼎建議,如果同一個醫生,看了兩次還沒好,且沒有給明確的解釋,建議家長換另一個醫生看,尋求第二意見。

而第二個醫師的專業程度,應起碼不低於第一個醫師。例如先在一般兒科看過病,再來就應針對診斷結果,找次專科醫師看病,詢問另一個專業意見。


7.充實醫療資訊


幾乎所有的兒科醫師都認為,多讀醫藥健康相關書刊雜誌報導,蒐集相關資料,是父母很重要的功課。


至於該如何判斷資訊的可靠性,馬偕醫院小兒遺傳科主任林炫沛曾為文建議,至少要清楚作者的專業背景及學經歷。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醫師姚宗杰則認為,若對某些報導或說法感到懷疑時,可以跟熟識的醫生討論,以解答疑惑。


或者直接徵詢醫生手邊有無相關文獻可看。在國外,醫生甚至會主動找資料給家長讀。陳媽媽十年前旅居澳洲時,帶幼兒看病,醫生翻箱倒櫃找文章給她閱讀,「讀完後,我才知道感冒分成病毒和細菌感染兩種,當小孩流黃鼻涕時表示病菌感染,才需吃抗生素,」她也感嘆,回台灣後,就再也沒有遇過這種會跟病家溝通醫學常識的醫生。


孩子的健康是家長一生的功課。正如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在《用心聆聽》中所言:醫生有優劣,治療效果因而有差異,因此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病人(家屬)也要有足夠的知識背景,去做明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