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琳兒

教養孩子要爭千秋《轉載自網路文章》

2007年06月02日
教養孩子要爭千秋《轉載自網路文章》


有一天,到圖書館去還書,正巧看到一個孩子拿著一本書來找管理的阿姨,
他指著書背上大概一兩公分長的洞,問阿姨要怎麼辦,
阿姨柔聲問他:「怎麼弄破的?」他說:「美工刀割到的。」
阿姨要他回去找找看那一塊被削下來的書皮,看看是否可以修補。

過了幾天,再去圖書館的時候。

卻聽說那孩子的媽媽帶著他去圖書館,聲稱書並不是她的孩子弄破的,
管理的阿姨很無奈,只好作罷。
她感慨的告訴我,她還曾經遇過家長拿泡水書來還,
她堅持不肯收,但是家長堅持說那本書只要燙一燙或壓一壓就可以了。

我的父親曾經講過ㄧ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非常不孝順,不但讓母親吃剩飯剩菜,
為了怕碗被年邁的母親摔破,還不讓母親用家中的陶碗,只用木頭隨便做個木碗給母親用。
有一天,他看見稚齡的兒子坐在門邊,手裡拿著一塊木頭,
挖呀挖的,他問兒子:「你在玩什麼?」
兒子天真無邪的說:「我在做碗給爸爸用啊!」
父親嚇出了一身冷汗,從此改變對待母親的方式。

故事中的爸爸,即時改變了對母親的態度,是因為他驚覺到:
父母的一言一行,往往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關鍵。
尤其是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時,如果遇到困難或出了狀況時,
父母的處理態度往往是孩子學習的指標。

如果我們逃避了,孩子會看到;如果我們惱羞成怒了,孩子也會看到;
當然,我們勇敢面對,孩子更會看到。

猶記小女在幼稚園中班時,剛好遇到學校的桌椅設備更新,
亮晶晶的新椅子,讓孩子們很興奮。
但是過了幾天,女兒的椅子上卻出現許多刮痕,
當老師告訴我,老實說,我的心裡出現了「怎麼可能?」四個字,
我極度抗拒承認平時乖巧會做出這種「破壞公物」的事;
但是,椅子確實刮出了一圈圈的痕跡,
我忍住心中「覺得很丟臉」的感覺,跟先生一起把椅子扛回家。

當天晚上,我們扛著椅子,帶孩子去找木工師傅,詢問如何使椅子恢復原狀。
木工師傅敎我們先將椅子刮傷的部份用砂紙磨平,刷上幾層羊乾漆,最後再塗上三層亮光漆就完成了。
我們謝過師傅,買了材料,三個人輪流將椅子磨平,再依序上漆,
果然將椅子恢復如新,女兒的臉上也再度出現燦爛的笑容,
她感激的說:「謝謝爸爸媽媽!」

我相信這個經驗對她來說是重要而深刻的一課,對我而言又何嘗不是?
在學習當父母的路上,或許很多人像我一樣,總難免要跌跌撞撞,
但是,在女兒的「刮椅子」事件後,我深刻體會出「跌要跌出智慧,撞要撞出想法」,我想,所謂的「危機就是轉機」就是這個道理吧!

我常常告訴孩子一個很美的經驗:
每當我漫步在鄉間小路的時候,留意葉形或花型特殊的野花野草,
順便摘一些回家壓在厚厚的書中,等葉子乾了,就把它們做成卡片。
有一次,我無意間把一片蟲咬過的迨l也壓了進去,
最後在做成卡片時,它卻成了獨一無二、造型最特殊的一張。

這讓我意外體會到,當我們用另外一個角度去看待缺點時,它可能是令人驚豔的優點。面對孩子出狀況時,我們何妨用這樣的心情去看待。
像圖書館借的書泡了水,正好有了教育孩子的機緣;
用幾佰元買一本新書,卻可以換得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
也同時贏得孩子的尊敬,這何嘗不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呀!

我的一個好朋友,她的女兒在臺大的電子研究所畢業後,
在科學園區工作,找到了自己想要發展的方向,大家都很羨慕她。

他把教養孩子的經驗和我分享:
「孩子犯錯了,一時的面子沒那麼重要;孩子得獎了,一時快樂也沒那重要。」

她送我一句受益良多的話:「教養孩子,要爭秋千,不要爭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