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甜糖果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怎麼了??

2009年11月16日
公開
35

昨天晚上旭鎧突然大哭.一直說他腳痛.幫他按摩完.拿了枕頭讓他腳抬高.可是還是覺得痛,結果老公拿了藥膏擦一擦好像有好一些.之後才睡著.早上起來.還是覺得痛.好擔心哦.是不是昨天騎腳踏車完,回來也跑跑跳跳太累了... 上網查.小孩也有"成長痛"的可能.真的好擔心.. ********************************************************************* 成長痛 ☉林啟楨(成大醫院小兒骨科主任) 在兒童期2∼16歲期間,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兒童會抱怨膝蓋和小腿後側肌肉疼痛,其程度、頻率或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有所不同,如果這些肢體的疼痛是偶爾發作,外表看起來沒有任何異狀,沒有任何紅腫熱痛,則很有可能會被診斷為「成長痛」,但真是如此嗎? 「成長痛」說法的理論基礎是:當兒童肢體骨骼成長較快時,肌肉與韌帶的增長卻趕不上同樣速度而相對較短,因此形成緊繃而感覺有痠痛的情形。不過,也有些專家認為「成長痛」是一個被誤用或誤解的名詞。因為,許多抱怨疼痛的小朋友那段時間並沒有特別增加身高。因此看來,生長快速造成「成長痛」,並不是個合理的理由。 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許多被認為「生長痛」的,會有下列的五種特徵: 1.偏向下午或晚上才發作,其中若干會睡著才痛醒,或疼痛延續到隔天早上。 2.兩側肢體都會發生,牽涉的關節並不固定,而且以負擔體重的下肢為主。 3.痛時呼天搶地,但平均短於2小時,然後風平浪靜、若無其事且行動正常。 4.沒有發燒與局部紅腫熱痛現象。 5.發作頻率並不固定,但仔細觀察與較長時間或分量較重的遊戲有關。 如果有上列條件時,也可以推理為:身體的強度無法負擔活動而造成疲勞所致;因此,應該從詳實記錄活動強度與體能狀態(如感冒)兩者與疼痛發作時間的關係,如果可以落在這個領域,那的確是兒童「成長」過程中,某些時段身體的復原力無法負擔活動帶來的疲勞度,造成肌肉、肌腱或軟骨的疼痛。 兒童肢體偶發與不規律的疼痛,大概有95%是以上比較生理性的疲勞現象;但如果在發作特性與局部變化有所差異,當然要小心是否是其他疾病的部分臨床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