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珽寶貝&晴心肝的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就愛找「茶」!打擊幼兒3大過敏

2013年11月29日
公開
79

..就愛找「茶」!打擊幼兒3大過敏 作者: 華人健康網 記者駱慧雯�台北報導 | 華人健康網 – 2013年11月29日 上午10:06. . ..看相片.兒童因臟腑發育尚未完全,肺脾腎形與氣不足,容易發作過敏性疾 ....冬天氣候變化大,好發過敏性疾病,其中以過敏性鼻炎、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等3大病症最為常見,中醫師表示,兒童的臟腑嬌嫩、行氣未充、肺常不足,對環境的能力較差,爸爸媽媽可幫孩子熬煮濃縮茶飲直接飲用,或稀釋放入湯品中,藉著藥材功效調理腸胃和營衛功能,有助於遠離秋冬過敏的困擾。 過敏兒滿街跑 營衛不合是主因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研究報告顯示,國內嬰幼兒過敏比例逐年攀升,平均每3人就有1人過敏,尤其在台北市等都會區,兒童過敏機率更飆破5成。 除了過敏基因的遺傳之外,空氣污染、飲食、黴菌和塵蟎等過敏原,以及天氣變化,也都是過敏發作的常見原因,因此許多兒童在秋冬季節轉換之際,出現眼睛癢、流鼻水、皮膚乾癢、呼吸喘、咳嗽等過敏反應,夜間睡不好,胃口大受影響,容易疲倦,影響學習專注力,甚至妨礙生長發育。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王志行表示,過敏性體質多是「營衛不和」所造成的免疫力失調,而嬰幼兒因臟腑嬌嫩,形與氣還不足,特別容易脾常不足、腎常虛、脾常不足,外邪入侵而誘發過敏反應。肺主一身之氣、腎主生長發育、脾為氣血生化之源、 3大過敏疾病 喝茶養生助抗敏 依據個人肺脾腎的運作情況和免疫細胞分佈位置不同,過敏體質也會有不同部位的表現,臨床上發現以過敏性鼻炎、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最為常見。王志行中醫師表示,針對不同的過敏症狀,應經專業中醫師辯證論治,再依據個人年紀做處方和藥物劑量的加減。 此外,家有過敏兒的父母,冬天也可以熬煮抗敏茶飲,可讓孩子直接飲用,或加入排骨湯等湯品中稀釋燉煮,可降低藥味和湯色,又能讓孩子吸收到少量藥效,從日常飲食補充免疫力,降低過敏發作的機會。 1.過敏性鼻炎 ● 說明:中醫稱過敏性鼻炎為「鼻鼽」,是由於肺氣虛弱,衛表不固,犯及鼻竅,肺氣不得通調、津液停聚、鼻竅壅塞,導致打噴嚏、流鼻水、流清涕等呼吸道過敏症狀。用藥以宣肺為主, ● 茶飲:取桂枝2錢、葛根2錢、麻黃1錢、生薑3片、大棗(紅棗)5顆、炙甘草2錢和細辛5分,加入600c.c水中熬煮成200c.c.,每天分成2次飲用,每次喝100c.c.。若擔心藥味太濃,孩子不愛,可在煮排骨湯時,加入此濃縮茶飲一起煮,藉著排骨湯的水分稀釋藥味。 2.氣喘 ● 說明:氣喘是因脾胃的津液停聚運行失據,形成水濕痰飲,進而阻礙肺的宣發肅降,使肺氣上逆、造成喘、咳等表現,治療時需以調理腸胃、宣洩肺熱為原則。 ● 茶飲:取麻黃2錢、桂枝2錢、乾薑1錢、細辛5分、北五味1錢、白芍2錢、炙甘草2錢、苦杏仁2錢,加入600c.c水中熬煮成200c.c.,每天分成2次飲用,每次喝100c.c.。或加入湯品中稀釋熬煮。 3.異位性皮膚炎 ● 說明:當脾腎功能失調,肺宣散衛氣的機能受損,皮膚容易出現脫屑、苔癬化、紅斑、丘疹、糜爛、滲出等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其最惱人的特點就是陣發性搔癢,且以晚間睡覺時特別明顯。 ● 茶飲:取白芍2錢、枳實1錢、山梔子1錢、厚朴1錢、桂枝2錢、麻黃2錢、生薑4片、炙甘草2錢、苦杏仁2錢,加入600c.c水中熬煮成200c.c.,每天分成2次飲用,每次喝100c.c.。或加入湯品中稀釋熬煮。 【醫師小叮嚀】: 過敏性鼻炎、氣喘和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合併出現,且症狀容易與一般感冒混淆。中醫師表示,過敏不會有發燒的症狀,而感冒尤其是細菌性感染,容易會有忽冷忽熱、食慾下降等症狀,呼籲家長多加留意。此外,若發現孩子有打噴嚏、流鼻水、揉眼、搔癢等過敏症狀,應及早就醫調理,以免邪氣內陷、伏邪日久,對健康的損害更深。

分享~該帶孩子做臼齒「窩溝封填」嗎?

2013年10月07日
公開
126

該帶孩子做臼齒「窩溝封填」嗎? 2013-09 親子天下雜誌49期 作者:申慧媛 兒童一般約從六歲開始長出恆牙,恆牙一旦長出,一輩子不會再更換。許多家長以為,最早長出的恆牙是門牙,因為最先脫落的乳齒是門牙。其實,兒童最早萌發出的恆牙,是在乳牙兩顆臼齒後緣、位在口腔中後段的第一大臼齒。恆牙第一大臼齒上方沒有乳牙,會直接從牙齦萌發生長,上、下顎一共四顆,由於通常在六歲時萌發,又稱「六齡牙」或「六歲齒」。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牙科復健中心主任張毓珊說,許多家長以為這時長出的臼齒是乳牙,還會再換牙,而忽略牙齒保健。 台灣兒童齲齒指數超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數據,台灣十二歲兒童齲齒指數高過韓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美國等地,也超過WHO所建議的小於兩顆。國民健康局(現為國民健康署)二○○六年台灣地區兒童及青少年口腔狀況調查顯示, 七歲平均乳牙齲齒指數是五.○三顆,十二歲平均恆牙齲齒指數是二.五八顆,其中大多數都是第一大臼齒被蛀掉。 臼齒的表面有許多生長溝隙,是細菌喜愛窩藏的地方,容易形成齲齒。張毓珊說,刷牙需要運用手部精細動作,孩子通常要到十一歲之後才真的能刷好牙,六歲以前的孩子可能連牙刷都拿不好,更別談良好潔牙習慣了,若沒有大人的協助,大多數孩子無法落實刷牙、潔牙等牙齒保健,形成齲齒的機會自然比較高。 目前預防孩童齲齒的措施包括牙齒塗氟或使用含氟漱口水,張毓珊表示,這些作法在門牙及牙齒的平滑處降低蛀牙上,有顯著效果。但對臼齒有凹凸不平的細縫、容易堆積細微殘渣的咬合面,使用氟化物防蛀牙的效果有限,因此建議採以窩溝封填的作法,預防齲齒才能更有效。 填補臼齒溝隙可有效防蛀 究竟窩溝封填的原理和防蛀效果為何?台北市牙醫師公會前理事長、陽光牙醫診所院長黃明裕指出,臼齒窩溝封填(又稱溝隙封填)指的是針對幼童所長出的臼齒恆牙,在完整長出來的新牙初期,牙齒尚未被磨損蛀蝕前,利用封填劑,將臼齒中央細微的縫細凹陷處填補,避免窩藏細菌。 黃明裕進一步說明,原本兒童齲齒率高於台灣的韓國,從二○○○年開始,將窩溝封填納入兒童口腔保健政策內,連續實施四年,齲齒降低一半以上。同時配合含氟漱口水,齲齒率下降二○%。也因此二○○六年時,十二歲學童平均每人齲齒指數從三.三顆, 降至二.二顆,比台灣的二.五八顆還少。 根據美國牙醫學會二○○八年的臨床驗證,使用窩溝封填可有效預防齲齒。黃明裕說,目前美國、日本、加拿大、韓國、新加坡、香港、紐、澳、英國及北歐各國之口腔保健政策皆極力提倡窩溝封填,於窩溝封填十二個月後,可降低八六%齲齒率;於四十八個月後,可降低五七%齲齒率,為目前預防齲齒之最佳策略 。且五年內封填劑的留存率高達八成以上,可持續有效阻斷齲齒細菌侵入,防止蛀牙。 六至八歲最適合窩溝封填 什麼時候適合讓孩子做臼齒窩溝封填呢?牙醫建議,最適合進行臼齒窩溝封填的年齡是六到八歲,孩子第一大臼齒剛剛完整冒出來之際,家長可以觀察孩子兩顆乳牙小臼齒後方是否已經完整長出第一顆大牙,即可請牙醫師評估是否適合封填。 黃明裕強調,當臼齒的窩溝還很深很明顯時,是進行封填動作最好的時機。一旦臼齒因為使用逐漸磨平,到窩溝變淺了,再考慮封填就沒有意義了。 一般人恆牙大臼齒共有兩到三顆,為什麼牙醫強烈建議做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主要是因為第一大臼齒萌發時,孩童還不大會刷牙、潔牙,第二大臼齒約在十一至十三歲萌發,第三大臼齒俗稱智齒,約在十七歲至二十五歲間萌發,在這些年齡階段通常刷牙、口腔衛生保健都已經較為熟練,且部分臼齒經年使用,表面溝隙磨得已較不明顯。此時若有意願做臼齒封填,仍可請牙醫師評估。 牙醫指,臼齒窩溝封填是安全、較無毒性副作用的齲齒預防措施,封填劑成分和補蛀牙的醫材接近。黃明裕說,進行窩溝封填不影響孩子的正常咬合,封填劑也不會讓人不舒服或敏感,孩子做完後很快即可適應正常吃東西。封填劑是永久性的,但也可能在牙齒使用過程中碎裂脫落,因此在接受封填後,必須每半年定期接受檢查,注意封填完好,是否需要補封填。 預防成本不到治療費的1/ 10 接受臼齒窩溝封填防齲,所需價格不便宜。相對於有健保給付的齲齒治療,只需負擔掛號費,窩溝封填治療必須全部自費,黃明裕說,目前牙科診所收費一顆牙齒約六百元至一千元不等。 不過,黃明裕進一步以成本效益來估算分析,一顆大臼齒嚴重齲齒時,其處置包括根管治療、牙面填充及牙冠等費用,約需七千元至將近兩萬元;若無法治療而需要拔除牙齒,則拔牙費、製作牙橋費等,約需一萬五千五百元至四萬五千七百元;若需植牙手術時,每顆約七至十萬元。以長遠的牙齒保健而言,自費接受窩溝封填還是很划算。 對家長而言,最煎熬的還是孩子打從心底恐懼、排斥蛀牙治療。若能「無痛」預防齲齒,將來也不必千辛萬苦治療蛀牙。 家長湯小姐才剛幫七歲的女兒綺綺做完臼齒窩溝封填,她說,女兒四歲就有蛀牙了,常為牙痛哭鬧,很是心疼,所以決定提早預防齲齒。湯小姐說:「當前植牙動不動就要花好幾萬,太貴了;與其等牙蛀了、補牙、拔牙,天天跑牙科,又麻煩、又可怕,不如先花點錢,事前採取一些預防措施,避免牙齒蛀掉才是王道!」 由於窩溝封填有一定成效,國健署二○一○年起補助部分弱勢孩童做臼齒窩溝封填。嘉義市、台北市今年起,則全面補助該市的國小一年級學生,施做四顆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 49期 學習動機 購買訂閱台北市衛生管理處長林莉茹表示,自今年九月起,每位國小新生都會拿到「防齲護照」、問卷及「窩溝封填」專案家長同意書。家長可依防齲護照,定期檢查小朋友牙齒健康情況,並填寫同意書,就可持該護照帶學童至北市特約醫療院所,免費做第一大臼齒窩溝封填。 窩溝封填是針對臼齒表面防蛀,張毓珊提醒家長,平日仍需注重孩子正確的刷牙習慣與牙縫清潔,才能更全面預防齲齒。

親子分享_別逼孩子學孔融

2013年06月07日
公開
70

別逼孩子學孔融 作者:洪蘭2013.05.01相關關鍵字: 公平身教品格教育手足《親子天下》最近做了一個有趣的調查,孩子的頭號「民怨」是什麼?結果答案是「不公平」:明明是我的,為什麼要讓給弟妹? 不公平是我們在研究上看到孩子叛逆最主要的原因,連動物都會「不平則鳴」。我曾看過一個孩子把分給他的蛋糕全部塞進嘴裡,吃相很難看,我就跟他說:「分給你的都是你的,不要一次全塞進嘴裡,小心噎到。」他用力把蛋糕嚥下去後,說:「老師,你不知道,不放進我的嘴裡就不是我的。」盤子裡有根雞腿,他塞不進嘴,就吐點口水抹在雞腿上,這樣別人就不敢吃了。我找他母親談時,他母親理直氣壯的說:「我要教他學孔融呀!」 孔融讓梨是兄友弟恭的美談,但這是例外,不是常態,若是常態就不會上歷史課本了。不公平是很多不幸的發生原因,父母可想一想,弟弟平常被人讓慣了,出了社會,誰要讓他?所以孩子若願意讓,父母要褒揚他,他若不願意,不可以強迫他,一強迫就不公平了。 孩子叛逆的第二個原因是父母不能以身作則,常常說一套做一套,自己在看電視,卻叫孩子去做功課。孩子說:「我們丟掉東西會被罵,大人丟掉東西卻不會,」我朋友的孩子也說:「我打破碗要挨打,爸爸打破碗,不但沒事,我還得替他掃碎片。」 第三個理由是父母在孩子心目中失去了尊敬的地位,父母做了不該做的事被孩子看到了,以後孩子會不服管教。他們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你憑什麼管我。」 其實要孩子不叛逆並不難,只要永遠維持在孩子心目中尊敬的地位就可以了。倒是孩子學大人說髒話時要馬上糾正,三歲以下的孩子說髒話,不必打罵,只要擺出生氣面孔,告訴他,你不喜歡這樣,然後走開,他下次就不敢了。發展心理學家發現孩子會故意壓抑自己的欲望去討好大人,他們其實非常在乎父母的愛,我們常看到剛被罵完的孩子,一邊哭,一邊要母親抱他親他,因為他要確定母親還愛他,結果鼻涕眼淚都糊在媽媽的臉上了。 至於為何不能如某專家建議的,要等三十分鐘才去禁止孩子說髒話?那是因為事過境遷,失去「時效性」後,處罰無效。從動物實驗中得知,去除一個行為所用的懲罰電擊是要馬上跟隨行為出現才會有效,愈小的孩子愈需要立即處理。 孩子犯錯時,無論年齡大小,一定要詳細解釋理由,說清楚為什麼不可以,這個理由最後會內化成他的行為準則,也就是他的品德。說髒話不只是「別人以為你在罵他」而是說髒話會讓人看不起你,認為你沒有教養。我們常低估孩子的能力,認為他反正聽不懂,其實理由是很重要的,他只有認同不做的理由,以後才會不做。 這份調查給了父母一個反思的機會,請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事情,你會發現,孩子雖小,他做事還是有他自己的道理的,請給他機會表達他的看法,也給你自己機會去了解你的孩子。

分享_親子-抗過敏!輸不起的速食戰爭

2013年05月20日
公開
82

抗過敏!輸不起的速食戰爭 作者:黃瑽寧2013.05.02相關關鍵字: 薯條炸機飲食習慣速食水果零時黃瑽寧醫師研究已證實,速食產品會增加氣喘與過敏發生機率, 許多家長的難題卻是,當大家在吃時該怎麼說服孩子不能吃? 前一陣子看到一則新聞:台中市政府在兒童節時為了回饋鄉里,於各區巡迴放映免費電影,不過每一場活動提供了兩百份某知名速食店的套餐給小朋友,包括雞塊、可樂等「垃圾食物」。有一位家長投訴,他已經知道孩子有過敏體質,吃油炸品會氣喘發作,但小孩邊哭邊說:「大家都有領。」一時心軟沒阻止,結果回去發病咳了一晚。 一週三次水果降低發病機率 這則新聞讓我想起今年一月在醫學雜誌《胸腔》(Thorax)一項重要的研究調查。這篇文章背後的研究團隊非常龐大,是一個叫做兒童氣喘及過敏國際研究組織(the International Study of Asthma and Allergies in Childhood, ISAAC)所發起的,共五十一個國家參與,包括三十一萬九千位十三歲到十四歲青少年,以及十八萬一千位六歲到七歲的兒童,共計五十萬個家庭,追蹤他們的飲食狀況,與過敏性疾病發作的情形。 研究的結果非常明確,在六歲到七歲兒童組方面,吃水果、雞蛋、瘦肉、牛奶和燕麥,對氣喘、過敏性溼疹或過敏性鼻炎是好的,其中以水果的效果最棒。 至於青少年組,則是青菜、水果、牛奶很好。整體來說,每週吃三次或更多水果,可讓青少年減少一一%,兒童減少一四%發生嚴重症狀的機會。 至於會誘發過敏氣喘、溼疹、鼻炎最大的兇手,在不同年齡層皆不約而同的指向:速食!每週吃三次以上的速食,會讓青少年嚴重氣喘的機會增加三九%、兒童增加二七%的風險,對於過敏性鼻炎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嚴重度也都有顯著增加!其他對青少年過敏體質不好的食物包括乳瑪琳、牛油、義大利麵以及海鮮。 這些不好的食物似乎都有幾個共同點:很油、很鹹、很香。所以吃速食會造成氣喘與溼疹發作的原因,應該是來自它的反式脂肪酸,以及各式各樣提升口感的食品添加物。在你的身體裡面,它們扮演著搧風點火的奸詐角色,並不直接導致過敏,好像是昏君身旁進讒言的太監一樣,因此都不是抽血檢驗過敏原可以得知。 台灣很多家長誤以為「水果性寒」,所以不敢給過敏的孩子吃,結果好像適得其反。 事實上水果中富含許多抗氧化劑,及其他調節免疫的成分,對過敏的孩子是有保護的作用。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水果只要不是太冰,農藥不要太多,吃水果對氣管是很舒服的事情。偶爾我在門診會遇到家長反映吃太多橘子和香蕉容易生痰,我想那就順應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去做調整,但大致上一般水果都是安全無虞的。 大人不抗拒,如何要求孩子? 然而這則新聞也讓我看見台灣家長的另一個困境。 不久之前我在網路上分享了一篇〈零食文化〉的文章,勸孩子別再吃零食,得到非常熱烈的共鳴。然而大部分家長遇到最大的難題,並不是不知道零食、速食對健康不好,而是同儕的壓力,以及其他長輩的干擾,正如今天提出投訴的這位爸爸一樣。 市政府一片好心,提供孩子都愛的速食做為兒童節禮物,其他小朋友都不在意的大吃大喝,所以當自己的孩子哭著哀求,的確是讓父親好生為難。 我個人認為,家長登報投訴這個行為是正確的;當零食、飲料、垃圾食物入侵學校、安親班、醫院診所、兒童主日學、家庭聚會等場合時,父母要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勇敢的向其他人說「不」。如果連家長都沒有勇氣向主事者提出抗議,那麼又要如何要求孩子在同學面前,對糖果飲料說「謝謝,我不吃」呢? 不過這位父親拗不過孩子的哀求,最終做出妥協,這也是另一個不良的示範。以後碰到同樣問題,大哭大鬧這一招看來是有用的,免不了再戰一場。當然如何在尊重孩子意願,與謹守家長職分這兩個面向做出平衡,又是另一門學問,就不在此篇文章做討論了

分享_親子-小孩不壞只是愛生氣

2013年05月14日
公開
88

小孩不壞只是愛生氣 情緒氣質行為困擾頂嘴耍賴漫不經心愛生氣 在家長抓狂的背後,大家可能不知道,小孩原來並不是故意要惹爸媽生氣的,只有了解孩子的6大情緒真相,爸媽才能理性的面對那個成天激怒你的「猴死囝仔」,試試看,轉個念頭,一切都會不一樣。 頂嘴、漫不經心、動作慢、耍賴、說謊……許多家長,每天一起床,就要和孩子的這些問題奮戰,搞得筋疲力竭。這些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說破了嘴,孩子今天改了,明天起來又像是得了失憶症,故態復萌。要教會他們做到這些,真的這麼難嗎? 頂嘴最讓家長難以忍受 你的問題,也是大家的問題。《親子天下》在四月初時,做了網路問卷調查,「哪些孩子性格或行為上的缺點、壞行為最讓你抓狂?」在一二六○名家長的「怨念」中,排名第一的是頂嘴,有將近三成的家長難以忍受這樣的行為,第二和第三名分別是漫不經心、暴力行為,都獲得超過四分之一的家長投下抓狂的一票。 這些生活中無比細微的教養問題,不會隨著孩子長大減少。情緒就像是躲在心裡的暴風雨,不會永遠消失,花時間了解形成的原因和預做準備才能和平共處。 孩子四歲時的頂嘴,頂多讓你早上出門前氣呼呼的要多花半小時搞定今天的服裝;十三歲的頂嘴,卻可能讓你一整天覺得腦門充血,懷疑自己「上輩子是欠了他什麼債?」三歲時輸不起一場賽跑,可能還會讓你覺得好氣又好笑;十四歲時輸不起一次段考,卻可能讓他的人生關上一扇門。 孩子不被了解的祕密心事 這些令家長困擾的教養抓狂問題,主要都和情緒控制失當有關。但是透過專家的剖析,這些表現出來讓人不悅的情緒,背後都有孩子的祕密心事。頂嘴,是想要告訴大家「我長大了」。漫不經心,是因為孩子大腦處理訊息的功能和技巧還不夠成熟。說謊,對年幼的孩子可能是想像力的發揮;對已經懂事的孩子,其實是害怕大人責罰…… 若是能夠理解這些情緒風暴背後的訊息,你可以幫助孩子有條有理的打掃內心的房間。避免在情緒風暴下失控的管教,親子關係刮颱風就可以大大減少。 爸媽要時時先按下自己的情緒暫停鍵,用三個思考方向先試著了解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些行為: 1. 小孩只是還沒有長大 人類的大腦額葉,掌管了高階決策、理解判斷、自律等透過經驗學習的技巧功能。在大腦各個區塊裡,額葉神經元細胞的髓鞘是最晚發展的。髓鞘就像是金屬電線外包的塑膠皮,包覆在神經元細胞軸突外,可加速神經衝動傳導。如果將神經衝動比喻為電流,有髓鞘包覆地區的傳導速度,比沒有包覆的地方要快上百倍。 額葉腦細胞的髓鞘,大約要等到二十五歲左右才會逐漸發展完成。因此,青少年或是更小的孩子自律、自制的能力也還不夠。家長得明白,孩子動作慢、漫不經心,聯絡簿在學校抄不完還永遠漏抄一句……是因為他還沒有完全成熟。 2. 從嬰兒開始,每一個孩子就有自己的樣子 有些孩子就是可以很乖巧,但是我的孩子卻總是闖禍,這也是很自然的。心理學家湯瑪斯和卻斯(Thomas & Chess)在一九六○年代提出「氣質理論」,歸納出九種氣質向度,孩子從嬰兒時期就可以看出氣質傾向為何。例如,「反應強度強」的孩子哭聲宏亮、快樂的時候也會放聲大笑,把喜悅的氣氛傳給一屋子裡的人。 臨床心理師張黛眉在《這樣因材施教,就對了》書中解釋,九種氣質向度並沒有好壞之別,重點是孩子的氣質能否和他所處的外在環境配合。如果兩者衝突,孩子就容易出現適應困難、情緒問題等。比如,氣質向度屬於活動量高的孩子,要他學習繪畫、書法、圍棋等才藝活動,他可能會感到無趣、挫敗連連,但如果帶他去騎腳踏車、踢足球,他就能獲得自信等正向的經驗。 3. 這是成長過程必經之路 這些令人困擾的問題行為背後,各有原因。有些是在認知發展階段中的歷程,例如:孩子開始頂嘴,正是他們的「自我意識」開始成形;說謊雖然在普世價值中不被鼓勵,但有研究者認為,說謊是較高明人際技巧的表徵,在發展歷程中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親子天下》特別選擇了六大令爸媽困擾的孩子情緒問題行為,解碼背後原因,也提供實用的教養方法。不管你的孩子在學齡前或是正經歷青春期,必須了解孩子不見得是故意搗蛋。他不壞,他只是透過情緒表達在求助。 當淡定父母該具備哪些本事? 除了細心解讀孩子的情緒密碼,大人也記得拿面鏡子觀照自己,才能冷靜做出有效的教養決策: 1. 是家長的問題,還是孩子的問題 爸媽請冷靜想想,這些家長眼中孩子的問題,究竟是大人自己看不慣,還是真是孩子的問題。要判斷問題是家長大驚小怪、要求太過完美,還是孩子真的有狀況,專家建議,不妨諮詢學校老師的看法,因為老師有同齡的孩子可以比較,可以知道孩子出現問題的頻率,是不是比同學來得高。 同時,家長也可以回想看看,自己小時候,是不是也常出現這些「脫線」的狀況。比如,吃飯慢吞吞、上課忘記帶課本。如果有,想想自己怎麼長大的吧。 2. 不要在盛怒下處罰孩子 當孩子犯錯時,不論是頂嘴還是說謊,爸媽請先深呼吸,先hold住內心快要爆發的火山。 人一旦處於負面情緒中,分析和判斷能力都會大大降低,更別說好好教養。上善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何采諭指出,許多孩子的壞毛病讓家長抓狂的原因,經常是挑戰了做爸媽的角色,例如頂嘴、當眾耍賴等,都會讓父母感到不受尊重、顏面盡失而惱羞成怒。但是任由情緒爆炸,或是忍耐壓抑自己造成內傷,都不是有效方法,應該在情緒冷靜之後,再積極處理問題。

親子分享_為什麼寶貝總是唱反調

2013年04月08日
公開
84

為什麼寶貝總是唱反調? 2012-12親子天下雜誌41期 作者:李坤珊 讓孩子表達選擇行為教養 2、3歲孩子常出現看似「無理取鬧」的唱反調行為,爸媽也在此時出現精疲力竭又無計可施的狀態,了解孩子這階段的轉變原因可幫助爸媽知道孩子到底要什麼。 「我兩歲的孩子, 總是唱反調 ,怎麼回事啊?」身為父母的你, 免不了會這樣擔心的問。 其實, 在你認為孩子變得不聽話、愈來愈難帶前,先別洩氣!在你想尋求各種招式或撇步,來應對這個事實前,先為孩子擊個掌,拍拍手。因為你的孩子正式展開了「成為自己」的生理和心理歷程。 能爬能走也就開啟獨立的道路 從不能自行移動, 到慢慢爬行,能邁開大步,去他想去的地方,這由肢體動作所產生的 「由我來決定」的自主性, 真正的開啟了人「成為自己」的第一章。 從成人的角度來看,一旦孩子會爬了,他也就開始會隨便亂跑了,再也無法掌控他的去向,所以大人也會開始有「你又要去哪兒?」的抱怨。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以前的他,肢體上只能躺在那兒,等著成人來搬動他。一旦開始能爬行,他可以自主的去到想去的地方,拿到觸手就可及的東西,腦中所想的,他的動作就可以執行。行動的自主,讓他真正成為獨立的人。 那天在深圳的街上,看見一位三歲左右大的幼兒,在三位大人(爺爺、奶奶、保母阿姨)的輪流下抱著走。那個孩子,每隔幾分鐘,就以「嗯嗯」的聲音,示意要換另一個人抱。那幾個大人是愛孩子的,但他們卻無意中讓那個孩子成為無助的個體。表面看上去,那個孩子享有極大的自由和權力,但只要仔細一觀察,你就可以發現那個孩子是不自由和不快樂的。因為他的注意力,一直放在操控他人、不滿意他人,他依靠著他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至於可以藉由自己走、自己看、自己停、自己摸所帶來的自立和快樂,卻被犧牲了。 從不會說話, 到逐漸能用語言, 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由我來決定」的主動思考力, 就真正的開始累積經驗和智慧了。 能說話便展開主動思考的能力 從成人的角度來看,一旦孩子開始說話了,他也就開始有意見了,再也無法掌控他的想法,所以大人也會開始有「你怎麼這麼多意見?」的挫折。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以前的他,不能表達自己所要的、所想的,只能等著成人來替他決定。一旦開始能說話,他可以自主的表達自己在想什麼,表達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做什麼。表達的自主,讓他真正成為具有思考力的人。 有一次去台灣的幼兒園參觀,看見一位老師在給一個四歲左右大的幼兒示範數學教具。一會兒,那個老師請孩子自己去計數教具。但每當在孩子停頓思考的幾秒鐘裡,那個好心的老師就趕快給予孩子答案。就因為如此,那個孩子一會兒也就失去了嘗試的興趣,坐在那兒發呆。那個老師是愛孩子的,但他卻無意中讓那個孩子成為無助的個體。表面看上去,那個孩子得到了全心的照顧和指導,但只要仔細一觀察,你就可以發現那個孩子是不被鼓勵嘗試的。 以孩子睡前不斷唱反調、極盡所能的想拖延就寢時間為例吧!看起來,似乎孩子是蓄意採取不合作的態度,是以自己的需要為首,才不在乎大人的用意和建議。但仔細體會一下,你會發現,那孩子的「不要」,只是單純的想盡一切力量來「自我決定」,以及維護捨不得離去的現在。但其實,只要大人和孩子有每天睡前的固定活動進程表,例如,固定的洗澡、遊戲、唸睡前故事,孩子是會安心妥協的。 讓孩子練習做「選擇」 孩子開始唱反調,那是一個想要實現個人願望、接納他人意見,但每天都要經歷的協商過程。所以我們要學習給孩子做選擇。選擇是一個協商的過程,這樣的協商,讓孩子同時看見自己和他人的不同角度。 又有一回,走在台北的街頭,看見一個媽媽手裡拿著兩個麵包,要她兩歲的孩子只能選一個吃。那個小小孩,雙眼來回的掃了幾次,想了好久,就捧起其中的一個,帶著笑容,大口呼嚕嚕的吃了起來。「最好的選擇,就是全心全意的吃口中的那個選擇。」是的,誰來決定哪個才是最好的選擇呢?原來答案就在:給孩子選擇的機會,讓他考慮,讓他決定,讓他有機會愛己所擇。 曾經我帶著女兒買鞋,她來來回回的選了好久,最後選了雙我覺得不是最好的一雙。但回家後,女兒是那麼的了解她選的鞋。她為鞋上的魔鬼氈著迷、她為它藍色的色彩喝采、她也全心全意的感受到它的舒適。孩子選鞋,不為未來鞋的壽命,也不為他人眼光。她選它,就是因為它是她眼中最好的鞋,一雙不可替代的鞋,愛己所擇。而「愛」,始自了解。 購買訂閱但能讓女兒做出最好選擇的推手,其實是媽媽的放手。從頭到尾,我只是陪在一側,放手讓她自己試鞋、自己盡情探究鞋的構造、自己歡喜的與鞋的舒適相遇。 孩子在兩歲所出現的高頻率「總是唱反調」現象,為孩子提供了生活中不斷的協商機會,讓孩子的自主性、主動思考、和獨立人格的搭建,有了源源不斷的養分。給孩子選擇,就在幫助你愛的人,從小就有機會練習:最好的選擇,擇己所愛……

親子天下_兒科醫師的五大抗螨實戰經驗大公開

2013年04月03日
公開
99

兒科醫師的五大抗螨實戰經驗大公開 2013-03親子天下寶寶季刊1期 作者:黃瑽寧 家有過敏氣喘兒的爸媽,幾乎都曾歷經辛苦的打擊塵螨之路。然而,無論是整理居家環境的方法,或是購買抗螨產品的決策,你是否都做對了?就讓醫師的五大抗螨實戰經驗,助你一臂之力。 精彩重點 親子天下寶寶季刊《0-6歲寶寶托育選擇全攻略》 自從兩歲的我被診斷為氣喘之後,媽媽就開始對我的居住環境進行嚴格的塵螨大作戰。這過程當中有成功,有失敗,在這裡將過去的經驗,以及目前醫學研究的進展,向大家分享。 塵螨是一種小蜘蛛,非常非常小,直徑只有○•○三公分,肉眼是不可能看得見的。台灣七五%以上的家庭存在大量塵螨,如果將來孩子吵著要養寵物或昆蟲,可以委婉的告訴他們,其實家裡是有養寵物的,是什麼動物呢?大概養了七百萬隻的塵螨! 這些塵螨每天跟我們一起生活、一起睡覺。牠們賴以維生的食物,就是人類或寵物所掉落的皮屑,以及黴菌的碎片,可以說是葷素皆食。光是成年人一天掉落的皮屑,就可以養活三千隻塵螨,這些塵螨壽命約為兩個月,每隻約可以產下高達八十顆卵,算起來一年可繁殖上百萬隻! 塵螨的大本營就是我們的床鋪,我們睡覺的時候除了掉皮屑之外,身體散發出來的水氣更是黴菌最愛的環境,因此塵螨在這裡不只有「肉」(皮屑)可吃,還有「菇」(黴菌)可嘗,是大好的美食天堂。難怪床上的塵螨量,比平常空氣中吸入的數字超過十倍有餘,足以解釋為什麼過敏的孩子「一躺上床就咳嗽」,「晚上睡覺就鼻塞」。 抗螨經驗1 洗床單、吸塵器,效果有限! 大部分的家長第一個抗螨動作是:勤洗床單和枕頭套。可惜的是,根據研究顯示,這個勞心勞力的洗床單方法,一點效果也沒有。原因很簡單:塵螨一隻才○•○三公分,而同樣也可以引起過敏的蟲卵與糞便,直徑又更小了。我們的床單枕頭套所使用的織布,孔徑遠遠超過這些惱人的小蟲子。當媽媽辛苦的洗烘床單,鋪上後小孩只需躺上去翻個身,塵螨與黴菌又成群結隊的從床墊裡頭鑽出來,如雲霧般飄散在空氣中。所以只是努力換床單是白費力氣的。那麼每天使用吸塵器清床墊呢?聽說有些吸塵器有加強拍打的功能,把塵螨拍打出來之後吸光光,似乎就可以萬無一失了? 吸塵器對過敏體質的家庭是必備家電,可以減少掃地時的塵土飛揚。當然,為了完整過濾塵螨與黴菌,吸塵器的濾網必須具備「高效微粒空氣過濾」等級(HEPA, 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才足夠。但遺憾的是,就算加上拍打的功能,再好的吸塵器也只能清除床墊淺層的塵螨,至於床舖深層、棉被胎或枕頭心,還是有成千上萬的致敏物,等著破繭而出。更令人想不到的事實是,床墊「底層」的塵螨量,比床墊「表層」還要高出許多,這也是另一個為什麼使用吸塵器清理床鋪,對於整體塵螨控制依然不佳的理由。 抗螨經驗2 被胎枕心使用高通風性的羽絨材質 市面上的被胎枕心的選擇有蠶絲材質、羽絨材質、化纖材質,至於床墊則是彈簧床、記憶床墊、泡綿材質等等。究竟哪一種材質比較防螨?目前還沒有任何研究將不同材質分別比對,所以沒辦法一一排序;但若要找幾分證據,比較有共識的應該是羽絨與化學纖維比較,羽絨材質比較適合過敏體質的家庭,也比較防螨。 化纖材質因為容易吸收溼氣,導致細菌、黴菌、塵螨等等微生物都在其中快速繁殖。另外化纖製程過後依然會有少許的化學揮發物質,非常不適合過敏體質家庭使用。羽絨棉被與枕頭有時候因為會有細小的羽毛飛出,刺激鼻腔造成打噴嚏,所以常常被認為不適合過敏性鼻炎的人使用,其實不然。任何人被羽毛搔鼻孔都會打噴嚏,跟過敏不過敏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是羽絨的高通風性,讓裡面的水氣可以蒸散,塵螨的含量反而遠低於化纖棉被或枕頭,而且可以持續很久。 蠶絲、羊毛等等天然材質和羽絨類似,雖然沒有研究證實這些動物蛋白絲的防螨程度,但因為良好的通風性質,應該也是可接受的選項。泡綿和記憶床墊雖然塵螨不容易附著,但通風性差,容易發霉。別忘了,黴菌也是造成過敏發作的元凶之一。如果不想丟棄家中原有的床墊,或覺得天然材質的床組太過昂貴,有幾個折衷方法。第一,床墊部分,把彈簧床翻過來躺,因為竹蓆那一面比較不易累積塵螨,但缺點是到了冬天睡起來會有點冷;第二,棉被部分,多買幾件薄被,分別定時清洗,天冷的時候不用厚棉被,改用薄被子多蓋幾件;第三,用毛巾取代枕頭,可以定期清洗。 抗螨經驗3 最佳防螨利器──全罩式防螨床套 防螨床套的原理是藉由緊密的紡織法,將布料的孔洞縮小到○•○○一公分以下,不僅塵螨的身體,連蟲卵與排泄物也無法通過。這樣一來,原本床墊的塵螨就沒辦法再跑出來,而新來的塵螨也無法進入床墊中,只能在床鋪表面遊走,這時候再用吸塵器把表面的塵螨吸乾淨就搞定了! 我所描述的這種物理性防螨床套,有分為純棉與化學纖維製造的兩種。純棉材質的觸感、透氣性都比較好,但是因為需要常清洗,所以孔洞會隨著水洗或小孩蹦跳而愈來愈大,可能兩三年就要替換。化學纖維的防螨床套比較不易沾黏塵螨(請注意這裡談的是床罩,跟前述討論的枕心、被胎不同),幾乎不用清洗,洗完孔洞也不易變大,但是隨著品質差異,有些產品觸感不好,睡覺翻身時會摩擦出擾人的沙沙聲,或透氣性不佳,會有悶熱的問題,購買前最好先找有經驗的朋友推薦或試用。台灣對這類產品沒有評估或審核的標準,有些廠商會將產品送往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獲得審核標章,可做為選購時的篩選指標。 抗螨經驗4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新買的床組先套上防螨床罩,可以有效防止塵螨累積,比等到七百萬隻塵螨都長出來了才來包覆會更有效果。防螨床罩要全罩式的,不能只有半罩,否則效果會打折扣。至於其他化學防螨噴劑或化學塗料的床罩,暫時不推薦。畢竟這些化學物質貼著我們的肌膚睡覺,會有什麼副作用實在很難評估。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以及病人的回饋,寢具包覆防螨床罩後,對於睡眠品質與咳嗽噴涕的次數有顯著的改善。然而世界各地相關的研究結果,卻不見得都這麼的正面。 雖然研究結果莫衷一是,不過有兩個思考方向與大家分享。第一,若只是使用防螨床罩而不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繼續吸二手菸,繼續吃零食熬夜,放任溼氣讓家裡長黴,繼續飼養寵物,那麼保證套了防螨床罩之後,症狀不可能會有明顯的進步。第二,雖然防螨套不見得會讓症狀完全改善,但根據研究,長期追蹤這些使用者的免疫系統,對於塵螨過敏的程度不會再惡化,可以逐漸趨於穩定,這對呼吸道過敏的體質而言當然是件好事。 至於家中哪些部分要套防螨罩,哪些不用呢?簡單一句話:「能水洗的就不用套,沒辦法水洗的就要套」。夏天的涼被可以清洗,當然不用套。整座的布沙發沒辦法拆下來清洗,就要套起來,或者換成皮製沙發。另外,清洗床單前,可先用熱水泡十五分鐘,再丟進洗衣機洗淨後烘乾。 抗螨經驗5 室內溼度低於五十度 說到防治塵螨,一定要記得「除溼」這個重要步驟。螨蟲媽媽只要室內溼度超過七十度,就會快速繁殖,反之若低於五十度,牠就會脫水死亡。所以除溼的重點應該是「每天有一段時間讓室內溼度低於五十度」,而不是「從早到晚都開著除溼機,門卻開開關關,溼度老是降不下來」。 除溼時,人不要在房間裡,太乾燥的環境,會造成不適,甚至有可能流鼻血、氣喘發作。只要每天將臥房定時除溼幾個小時,確定有低於五十度,就可以。有些人的套房浴室沒有抽風設備,每次洗完熱水澡,嘩!所有的蒸汽都進到屋內,溼度馬上爆高,這也是塵螨的快樂時光,請儘量避免。 最後提到空氣清淨機,它的主要作用是淨化空氣中的致敏微粒,例如香煙、蚊香、汽車廢氣等,並非控制塵螨的主角。曾有家長擔憂「又是防螨床套、又是除溼,把房子弄得太乾淨,會不會對身體更不好?」我想這是杞人憂天了。微生物包括細菌、黴菌、塵螨、病毒等,有些是我們的好朋友,有些則不是。對於過敏體質的孩子而言,他們的呼吸道已經夠脆弱了,如果再交一些壞朋友如塵螨等,症狀只會變本加厲而不會更好。若希望孩子暴露在更多「好的」微生物環境,應該帶他們多去大自然走走,踩踩泥土,摸摸花草樹木,而不是到了郊外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碰,回家反而一直接觸塵螨和狗毛貓毛,那就本末倒置了。 我想這應該是最完整、最有效的防螨守則了,大家就和我一起做,跟塵螨say NO吧!

親子分享_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面對孩子的操弄性情緒

2013年04月01日
公開
85

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面對孩子的操弄性情緒 2013-01天下雜誌 親子教育出版 作者:張黛眉 孩子的哭鬧情緒操弄嬰兒操弄 孩子的哭鬧常常讓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反應。首先,父母要先分辨是真的不舒服還是操弄性的情緒。當孩子意圖要操弄情緒時,父母最好的態度是「溫和而堅定」,保持心平氣和,說話愈小聲越好,只要重複原則即可。 精彩重點 認識9大氣質,揭開孩子的天賦密碼 孩子真的是一張白紙嗎? ◎摘自《這樣因材施教,就對了!-認識 9大氣質,揭開孩子的天賦密碼》 反應強度強的孩子說話大聲,開心的時候笑到在地上打滾,生氣的時候,像火山爆發,哭起來尤其讓人震耳欲聾。反應強度弱的孩子正好相反,外人很難察覺他的心情,因為不論高興或是難過,他的反應都是淡淡的、輕描淡寫的。即使生病也只是自己默默承受,常常會被父母忽略。 孩子的哭鬧常常讓父母不知道該如何反應。首先,父母要先分辨是真的不舒服還是操弄性的情緒。 對嬰兒而言,哭泣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是一種全身運動,有時候,精力旺盛的大哭是健康和強壯的表徵。所以會哭鬧的嬰兒是健康的,每個嬰兒每天都需要一定的哭泣量來鍛練自己的心肺功能,得到滿足。 幼兒階段,語言能力尚未發展成熟,他們還是無法精確表達飢餓、尿布濕了、疲倦、害怕等等生理及心理的不舒服,就用哭鬧的方式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所以,面對孩子的哭鬧要先判斷原因,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孩子只是要宣洩情緒,就讓他哭個夠,不要阻止他。 有些狀況下,孩子哭鬧不只是代表他有生理或心理的需求,還帶有操弄別人的目的,他會企圖藉由哭鬧的方式來脅迫大人妥協,這時候就是操弄性的情緒。當孩子用哭鬧的方式,得到任何形式的酬賞時,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模式。 溫和而堅定的態度 在面對操弄性的情緒時,家長則要學習不為所動,堅持原則,以免受制於孩子的情緒,被牽著走。更糟糕的是,增強了孩子用情緒操弄別人的行為,會變成一種習慣性的技倆。 當孩子意圖要操弄情緒時,父母最好的態度是「溫和而堅定」,不用生氣,也不必大吼大叫,態度溫和,表情堅定。保持心平氣和,說話愈小聲越好,只要重複原則即可。例如,「哭也沒有用,不可以就是不可以。」當孩子看到父母不為所動的態度,就知道踢到鐵板了,再哭鬧也沒有用。 有時候,父母會被孩子的哭鬧激怒,用大聲吼叫的方式,去壓制孩子的哭鬧行為。雖然有時看似有效,但孩子還是會覺得自己是成功了,因為父母的情緒已經受到影響,這樣還是會強化孩子哭鬧的行為。 有些學齡前的孩子,早上和媽媽分開時,用哭泣的方式試圖挽留媽媽。如果媽媽因此而不忍心,留下來安撫他,或是露出猶豫不決的表情,都會增強孩子用哭鬧來操控父母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媽媽要堅定自己的原則,讓孩子清楚 知道沒有商量的餘地。幾次哭鬧之後,自然學會不要再白花力氣了。帶孩子去商店和百貨公司,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孩子會用哭鬧的方式,企圖左右父母的決定,吵著買他想要的玩具,父母常常因為怕在公共場所丟臉,順應了孩子的要求,同時也增強孩子使用這個策略的行為。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大鬧時,首先要排除是不是因為他已經太累了,或是環境的刺激太強,已經超出他的情緒負荷。此時,最好的方法,是將孩子帶到比較安靜、人群較少、不會被別人注意的地方,讓孩子的情緒先安定下來,考慮孩子是不是有生理的需求,例如想睡覺、肚子餓、想上廁所、口渴要喝水、太熱或是太冷……,孩子在感受到這些身體上的不舒服時,不見得都能夠清楚的表達他的需要,常常會用鬧脾氣的方式發洩情緒。明智的家長不會在這個時候打罵孩子,而是能找出真正的原因,並協助孩子解決生理上的需求,他們的情緒就會很快的平靜下來。排除這些因素之後,爸爸媽媽就要堅持立場,重述原則,告訴孩子大哭大鬧是沒有用的。 面對操弄情緒的處理方法 1. 不要屈服(或鼓勵)這種行為,不要讓屈服合理化。 2. 重新引導孩子採取正確的行為。「我的耳朵不聽你的哭鬧,你要有禮貌的說,我才聽。」、「你這樣問很有禮貌,我喜歡你這樣。」 3. 鼓勵孩子用說的,可以告訴孩子:「深呼吸」、「平靜下來」、「用講的」。 4. 前後一致,切忌不同狀況下有不同的標準。「我知道你現在很不高興,但你還是得洗澡。」 5. 別給孩子貼上愛哭的標籤。「他老是這樣哭哭啼啼的。」、「他很囉唆」 ,孩子會相信自己是這個樣子,表現得更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