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Vicky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如何開啟0~3歲幼兒的邏輯數學智能

2007年02月07日
公開
3

http://www.meijimama.com.tw/news/topic_detail.asp?no=15 如何開啟0~3歲幼兒的邏輯數學智能 在一般國人的學校教育經驗裡,數學或自然科學似乎是令不少人感到焦慮的學科,有些人甚至認為自己沒有數學細胞,一輩子與數學絕緣。其實,啟蒙階段的數學與日常生活實務直接相關。一些學生在學習數學上之所以遭遇挫敗,原因之一或許是這些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未能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關連,或是數學本身的有趣之處,總覺得他們是『某些象牙塔裡的聰明人發明來折磨其他人』的。其實生活中處處是數學,也充滿了學習數學的機會與教材。 蔡典謨(資優教育博士)在其《協助孩子出類拔萃:台灣、美國傑出學生實例》(台北:心理)一書中,訪問了十八個有傑出表現孩子的台灣及美國華人家庭,探討其父母的教養原則。其中一位台灣的數理資優生,小時候由開童裝工廠的祖父母照顧;工廠的員工爲了這孩子打擾他們的作業,便常拿鈕扣等物件讓他數算,或吩咐他把衣服按大小、顏色分類。等孩子稍大些(學齡前),看到伯母以計算機算帳,對計算機的操作充滿了好奇,經由國小教師的母親教導,不久就學會了運用計算機執行連加法,可以加到四位數。於是父母便找機會讓他將這些簡單的數學知能應用到日常生活上;每次購物時,計算金額、核對找零便成為這個孩子的專職。這個孩子高中時曾獲亞太奧林匹亞數學競賽銀牌獎及國際奧林匹亞數學競賽銅牌獎,後來進入台大就讀。父母認為孩子的數學之所以還不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於孩子剛開始學習數字時,就有很清楚、具體的「數」概念,1、2、3這些數字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具體的一個鈕扣、兩個鈕扣、三個鈕扣,或一件衣服、兩件衣服、三件衣服;而不只是書本上的一些抽象符號。對於0~3歲階段的大部分幼兒而言,適合學習的數學知能包括10之內的數數、幾何形狀、對稱等;而適合學習的邏輯項目則包括分辨大小、配對、序列、分類、因果等。 ■活動一 數階梯 爬樓梯的時候,父母可以鼓勵幼兒一起數數;例如有八級階梯,往上爬的時候,就由零數到八。下樓梯時,則反過來,由八數到零;這樣可以為將來學習減法做準備。散步、玩呼拉圈、刷牙,或是等待的時候,都可以用數數的方式來計算或決定是否時間到了。 ■ 活動二 唸唱數字歌 另一種數數於樂的方式,是與孩子一起唱一些有數字的歌,例如「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在這裡!在這裡!我的朋友就是你。」或是一起唸有數字的口訣,例如:『星期一,猴子穿新衣;星期二,猴子肚子餓……』或『一隻手指頭,一隻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成毛毛蟲。兩隻手指頭,兩隻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成小白兔。三隻手指頭,三隻手指頭,變呀變呀變成小貓咪。……』(這首口訣可以一直唸到十隻手指頭)。這也是透過音樂(韻律)、肢體(比動作)及語文(押韻文)的管道學習數數。 ■ 活動三 尋寶遊戲 帶領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幾何形狀。例如:學了圓形的概念之後,父母可以帶領幼兒做尋寶的遊戲,請他找出週遭環境有圓形形狀的物件;像是餅乾、媽媽的眼鏡、爸爸領帶的圖樣、冰箱中的蛋糕……,或是指點幼兒觀察同樣物品有不同的形狀,例如:義大利麵條可以是長條狀、管狀、貝殼狀、蝴蝶狀、平版狀……,或是皮包可以有正方形、長方形、梯形、圓筒型……這些都可以讓幼兒體認到週遭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幾何形狀。而對稱這個概念,則最適合在洗澡的時候,舉人體身體部位說明。眼睛、眉毛、耳朵、上肢、下肢都是呈對稱的。 ■ 活動四 衣服總動員 收拾衣服時,可以用遊戲的方式教導幼兒簡單的邏輯觀念。例如:請孩子將衣服分成『大人國』與『小孩國』,或是『男生國』與『女生國』,或是『襪子國』、『內衣國』、『外衣國』,或是『裙子國』、『褲子國』等,這是教導分類的概念。可以嘗試用不同的分類方式,挑戰孩子的思考。 拿起一隻襪子,說:「它的好朋友不見了,請寶寶幫忙找出來!要一模一樣的喔!」讓幼兒有機會學習由眾多的襪子中找出正確的配對。將家中成員的長褲平鋪在床上,請幼兒比比看誰的褲子最長?誰的褲子第二長?誰的褲子最短?同樣的,請幼兒比較家中成員的手或腳,看看誰的手腳最大?請他們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依次排好。這是提供孩子學習排序的機會。 ■ 活動五 邏輯序列遊戲 家中數量較多的物品,例如:玩具、硬幣(須注意防止吞食)、鞋子、圖卡或是撲克牌,甚至麻將牌都是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教材。可以用來教導幼兒分類(紅色的撲克牌一組、黑色的撲克牌一組)、配對(找出相同花色數字的麻將、撲克牌)、排序(將撲克牌依數值由小到大排列)等邏輯概念。另外,在孩子前面常說『因為………,所以……』之類的句型,以教導其因果關係;例如:「因為寶寶生病了,所以不能出去玩。」或是「因為天黑了客廳暗暗的,看不清楚,所以要開燈。」也鼓勵孩子常常用這種句型與你溝通,或是用反問的方式:『你猜剛剛有沒有下雨?為什麼?』刺激孩子的思考兩個現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唸出家中成員的順序,例如「爸爸、媽媽、哥哥、妹妹」,重複念幾次,讓孩子了解並熟悉。之後將中間的某一位變成空格,例如:「爸爸、媽媽、什麼、妹妹」,請孩子說出正確的答案---“哥哥”,這是序列的練習。年紀較小的幼兒可以輔以視覺線索,大家依口訣排序在他面前排排站,這樣可以降低難度。如果需要增加難度,則可以增加序列中項目個數,例如:變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妹妹』;或是採用其他的人、事、物,例如玩具『娃娃、汽車、電話』;也可以將硬幣放成「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序列,重複幾次後再拿走一枚硬幣,看幼兒可否填入正確的硬幣。 配合幼兒的程度、興趣,舉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寓教於樂;掌握這三大原則,相信您將可以與寶貝共享高品質的親子互動,並啟發他的邏輯數學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