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lulu (喬媽)

小家庭理則法寶

2007年11月06日
建立一個小家庭不容易,因為「理財」是小家庭生活保障上的最大重點,因此,我們要從保險以及基金方面來檢視理財的方式,並且讓每個小家庭都能利用最好的方案,為小寶寶打造一個穩固的經濟基礎。

過去幾年來,投資的市場上,幾乎賠多於賺,尤其在現今大環境不明確之下,更是讓許多小家庭對於理財這門學問卻步,這是因為多數人沒有資產配置的觀念。專家表示,及早體認到理財規劃的重要性,並且領悟到理財必須有分散投資的概念,才是做好資產配置規劃的第一步。

小家庭理財的目的,不外乎是為了保障全家人的生活品質以及準備孩子的教育基金,因此,若是能夠依短期及長期需要,懂得如何將資金放置於不同風險性的商品上,即使投資的股市下跌,起碼基金方面是持平成長,資產的分散,也較不容易動搖到長期理財規劃的基礎,這絕對是小家庭在理財方面必須最先建立的觀念。

策略性的資產配置

在理財的同時,專家建議小家庭應該視每個小家庭可投入的金額多寡、以及當時的市場狀況作適時的調整,這一部份屬於理財上的「戰術的運用」,除了財己應該要多吸收相關的知識,從報章、雜誌上了解最新的動態訊息之外,也可以向專家請教,以利自己下一個最佳的投資判斷,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一個原則∼那就是「不碰自己不熟悉的理財商品」。

財富的累積不能靠投機

選用好的方式理財,是快速累積資產的方法,但絕不能依賴投機,只有在利用穩健的理財方式來確保生活無慮後,才能依本身狀況適度搭配高風險理財工具,藉此提昇自己的生活品質,但是小家庭由於照顧責任的所在,在投資金額的收放之間必需要拿捏得宜。

除此之外,夫妻兩人對於投資的理財觀念應溝通一致,取得共識之後,再進行實際投資計劃為佳。

小家庭聰明基金計劃

專家認為,對於一個剛接觸理財的人,可以從定期定額基金做起,有些定期定額的門檻不高,相對小家庭的負擔較輕,是準備子女教育基金、退休基金或長期理財目標相當好的工具,不過即使是長期投資的基金也必須懂得「適時贖回」,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要設立「停利點」,當設定的停利點到達時,就先將獲利的部分贖回,本金的部分則持續投資,如此反覆進行直到回本,由於本金已經完全回本,再繼續長期下去也會有可觀的獲利。

在選擇基金公司時,要了解到的是,他們設立的目的是「管理投資人的錢」,因此,基金公司的「誠信」原則非常重要,投資人可以藉由其過去的記錄,或者有無相關機關的懲戒問題,媒體的報導等得知,再者,專家建議可以找尋有外商背景的公司,因為他們的資金充足,研究的品質佳,信譽良好,具有投資人值得參考選擇的優點。

此外,一家基金公司的產品線夠不夠廣也是選擇的重點之一,擁有多元的產品線,比較能夠提供給投資人很多完整的投資組合,並且幫助投資人有效分散投資的風險,加上即時各基金組合的訊息提供,在投資人想要轉換投資的動作時,花費的費率也會較低,對投資人的成本而言是較有保障的。

再者,專家建議投資人應該以「投資的期間」、「投資的目標」以及「經濟的狀況」作為投資的金額考量,由於大部份的小家庭都必需考量到子女教育基金及退休金,所以選擇定期定額的基金投資,會比單筆投資來得風險較低,以今年的市場來說,生化科技股的波動值較高,看好此股的投資人,最好多參考多方的意見再下手。

育兒家庭保險計劃

不同的生涯階段,有不同的保障需求,在小孩子的初生期間,大多數的保險規劃和母親是分不開的;在「新婚」期間,女性就可以為「懷孕、生育」作資金準備,在「懷孕」期間,準媽媽們則要為懷孕期間的「醫療保障」,及「新生寶寶醫療」做規劃。此時,可以選擇的險種以醫療險、意外險及壽險為主。

要提醒消費者的是,壽險業的主管機關、財政部保險司,趕在去年年底宣布,自92年元月一日起,零歲到十四歲未成年被保險人,所訂的人壽及傷害保險契約「喪葬費用」,由現行的一百萬元調高為新台幣兩百萬元,換句話說,今年起為零歲到十四歲的小孩買保單,涉及「死亡」保障的保額將增加一倍,從一百萬元提高到兩百萬元。

其實越早為小孩規劃保險最大的好處,就是「費率便宜」,而選在懷孕初期規劃,是因為目前許多保險公司推出專屬的「婦幼險」,不但保障婦女懷孕時的風險,也保障到一些新生兒較易發生疾病的風險。

根據內政部所公布「台閩地區人口統計」資料中顯示,歷年來國內婦女的「生育年齡」已經從民國六十五年25.3歲,提高到九十年的28.2歲,也就是說,高齡產婦越來越多,隨著婦女生育年齡逐年的提高,胎兒的健康保障已經受到普遍重視。

另外,主計處的國情統計也顯示,國內新生兒人數也從五年前的32萬人驟減到民國九十年的24萬人,顯示產婦高齡化現象造成嬰兒生育率的降低,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而高齡產婦也會讓胎兒罹患相關重大疾病的不確定風險提高,這些種種不確定因素,的確讓現代父母揹負不小的養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