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lulu (喬媽)

增進寶寶免疫抗涼秋

2007年11月12日
天氣逐漸轉涼,在這季節交替時節是寶寶免疫力最差的時候,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會著涼、感染,除了您的細心照護外,寶寶本身也需有良好的抵抗力,才能對抗病菌入侵。本單元將告訴您,換季時如何幫寶寶補充營養,提升抵抗力,此外還有中醫師提供藥膳食材,為您呵護寶寶的健康!

換季疾病多,威脅多
秋季常見疾病概述
   許多病菌由於夏季高溫炎熱,無法生存,但當時序入秋,溫度下降時,便開始活躍起來。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潘俊伸表示,秋季常見小兒疾病主要是病毒侵襲所引起,常見病毒種類包括腸病毒、輪狀病毒、腸胃炎以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等。輪狀病毒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因為秋天氣候涼爽,適於病毒生存;而腸病毒流行之因則是夏末秋初時正逢托兒所、幼稚園等學園開學,幼兒群聚在一起,一旦有不潔的環境,加上孩子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腸病毒便容易滋生且大量傳播。至於寶寶容易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因為換季時,嬰幼兒抵抗力差,照顧者一疏忽,帶孩子出入人多的公共場合,病菌在空氣中散播,便容易受到感染。

預防病菌感染
   秋季是病菌盛行的高峰期,為避免寶寶遭受感染,建議照顧者少帶孩子出入人多的公共場合。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平時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常洗手,一旦摸到不潔物一定要先洗手,再吃東西。飲食上,照顧者在烹調時須留意食物及器具的清潔過程;盡量避免外食,以免病菌經由糞口傳染。此外,當流行病傳染時,應避免讓寶寶與患者接觸,照顧者一旦接觸到患兒的糞便,必須立即洗手,保持清潔,才能跟孩子接觸。

營養補給站
怎麼做可以讓寶寶接受吃肉?
   許美雅表示,嬰幼兒在吃肉時,常常會咬一咬就吐掉,如果要攝取足夠蛋白質,需讓他將整塊肉吃進去。為避免寶寶吐出來,建議您可在烹煮完畢後,用刀子將肉再切碎一點,跟飯和在一起,如此就可以讓孩子將肉跟飯一起吞進去,攝取的蛋白質的量也會比較多喔!

  值得一提的是,成人夏天都會喝些冰涼的東西或吃冰,寶寶看了也會想喝、想吃,但冰品吃多了,容易使體質改變,換季時易誘發氣喘、咳嗽,因此建議盡量不要讓寶寶吃冰品,即使是冰過的水果,至少也要退冰半小時後,再讓寶寶食用。

媽咪烹調魔法
寶寶偏食,怎麼辦?
   有些食物味道比較重,如紅蘿蔔、青椒等,寶寶不喜歡吃,許美雅建議,照顧者在烹煮時,可挑食物味道比較不重的,如蕃薯葉、大黃瓜等,將其剁碎給孩子吃,孩子接受度也會比較高。如果要慢慢訓練寶寶吃他不愛的食物,可試試下列方式:如綠花椰菜,可以跟他說來:「可愛的小樹,我們一起來吃吧!」;或者剪成小花的樣子吸引寶寶注意;而胡蘿蔔則可以剁碎跟蛋一起炒,或蒸蛋時加入。有些寶寶不愛吃和在一起的食物,可將不同類型的食物分成四個小球,放在同一個碗裡,如此有不同的顏色,可增加孩子新鮮感。

中醫藥補亦可強身
   除了前述營養素的補充,我們將進一步透過中醫觀點,來談論如何增強寶寶抵抗力。

   中醫認為中秋之後,晝熱夜涼,氣候變化大,根據臨床上的症狀可再細分為「溫燥」、「涼燥」,當天氣久晴無雨、秋陽正烈時,溫燥會讓人出現咳嗽少痰、咽乾鼻燥、口渴頭痛、無汗發熱等症。當深秋初涼、西風肅殺時,涼燥會使人咳嗽痰稀、咽乾唇燥、鼻塞不通、畏寒頭痛。但是不論是溫燥還是涼燥,常常也會合併皮膚乾燥發癢、大便乾結、津液缺乏等體徵表現。有鑑於此,耕莘醫院中醫師黃慧君建議,照顧者應幫寶寶多補充水份,平常可配合服用一些潤燥滋陰的食材,例如百合、白木耳、蒸水梨等,來進行秋季的調養。

  另外,照顧者還可以選擇中藥食補幫寶寶增強免疫力,不過黃慧君表示,由於2歲以下的嬰幼兒腸胃及腎臟機能尚未發育完全,臟腑比較嬌嫩,體質容易因為吃了不合適的中藥而轉變,不建議選擇中藥食補,如果一定要吃,應先詢問中醫兒科的醫師,視寶寶當時的身體狀況是否有需要而定,否則建議宜等到寶寶至少2歲以上,而且還不能每天吃,可選擇每週一次或隔週一次服用藥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