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孕期肌膚保養守則

2007年11月23日
懷孕後身體內部的荷爾蒙改變也會影響肌膚狀況,面對可能出現的色素沉澱、皮膚發癢或是妊娠紋,孕媽咪該如何預防或改善?

基本保養最重要
要呵護肌膚,首先得做好基本保養:1.清潔 2.保濕 3.防曬。基本保養做對、做得好之後,再進階到:1.清潔(含卸妝)2.保濕(含活膚、美白、抗老化)3.防曬(含抗氧化)。

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是基本保養沒做好,反而急於加碼護膚產品的等級,想快速看到膚質改善,包括想美白淡斑、想膚質細緻光滑、想去除臉上眼周的皺紋等。其實保養還是要從最簡單必要的項目開始,持之以恆才會有理想的效果。以下說明基本保養要注意的重點:
清潔:首重選擇清潔力佳、溫和無刺激的洗面乳。每隔幾天可進行一次毛孔淨化的清潔敷臉。

保濕:小分子胺基酸、保濕因子是不可少的保養成分,其中,小分子的保濕因子例如甘油、丙二醇、植物多醣萃取、海藻糖類等,不僅可保濕且能滋養肌膚,而皮膚也較易吸收。而常見的保濕成分玻尿酸則屬於大分子的保濕成分,雖有不錯的保濕效果,但未能像小分子一般能兼顧肌膚必需的營養。另外,保濕要適度,太濕太黏反而不利於老廢角質的代謝。

防曬:確實做好防曬ABC(Avoid,Block,Cover),躲太陽、擦防曬產品、遮太陽。所以儘量少直接曝曬於陽光下、確實擦上防曬品,而且要使用遮陽帽、傘、長袖衣物來遮蔽太陽。在使用防曬產品時,若塗抹在肌膚上有刺、癢或辣辣的感覺,此為肌膚產生不適的警訊。若長期使用,防曬成分日積月累地滲透到肌膚裡,對肌膚還是一種無形的負擔,因此,應減少使用此類防曬產品。

孕期保養品要安全
孕期的臉部肌膚保養,應避開維生素A酸、三合一藥膏等含藥化妝品,改用較安全的配方。爭議性大的精油產品,在未有專業人員指導時不宜使用。做好清潔、保濕,減少化學性防曬產品的用量,多撐傘、躲太陽為宜。

那麼如何區別化學與物理性防曬成分呢?簡單的判別方式是:有效的物理性防曬成分有二氧化鈦與氧化鋅,而其他成分則屬於化學性防曬成分。孕媽咪應儘量避用或減少使用化學性的防曬成分,因為化學性防曬成分屬性上為環境荷爾蒙,長期使用會干擾人體荷爾蒙的運作,胎兒可能因此暴露在不確定的風險之中。如果無法使用純物理性成分的防曬產品,那麼,在使用時只要肌膚出現刺、癢或辣辣的感覺,就要停止使用,如前所述,這代表肌膚產生不適,且成分可能會滲透到肌膚。

孕期專用保養品,必須是絕對安全的保養品。所以,不只在活性成分的選擇上要避免風險之外,防腐劑的種類、濃度,色料香料的種類、濃度等等,都需進一步確認安全有保障才好。舉例來說,在一般女性保養產品中,多含有苯甲酸鹽類(parabens)的防腐劑,但孕婦或是哺乳媽媽則應避用含有這類防腐劑的產品,特別是使用在肚皮與胸部,因為此類屬環境荷爾蒙的防腐劑,使用在肚皮可能間接影響胎兒;使用在胸部時,則可能因為直接接觸到乳腺而進入乳汁。

此外,妊娠紋一旦產生就不容易消失,因此「預防重於治療」是不二法門。除了要控制體重的增加速度,可另外塗抹保濕滋潤度高一些的乳液或可強化肌膚彈力纖維的保養乳霜。